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07─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07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社論】 | 台灣的內耗 |
【左右看】 | 綠色大眾運輸的口號化 |
寰宇縱橫:日本北方四島是冷戰遺留問題 | |
扣問求音集:特殊價值與公共化的社運 |
【社論】 | 台灣的內耗 |
最近行政院長劉兆玄為公文旅行的緩慢大動肝火。據報,劉院長在今年2月交辦的重大案子,公文整整旅行了5個月。這並不是孤例。3個月前,劉院長發現台南縣有個橋樑在去年颱風吹壞後,半年多來原狀未動,甚至連工程都未發包,面對半年多來當地民眾斷橋引起的不便與可能的危險,政府表現無所作為。其他各種例子還有很多。 |
|
(回目錄) |
【左右看】綠色大眾運輸的口號化 |
【左看】 | 綠色運輸不是政績比賽 |
文 | 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
台北市捷運內湖線通車,兩位前後任市長藉機宣傳功勞和企圖心。政治人物果然不管藍綠都擅長把功績留給自己,把問題留給大家。 |
【右看】 | 綠色運輸還要更深入人心 |
文 | 常立德/公務員 |
就在台北市捷運內湖線通車、大家無法理解中運量能否承受松山機場的客運需求的同時,規劃中的捷運南北線路段設計和運量設計,也引起部分當地居民的質疑。 |
|
(回目錄) |
寰宇縱橫:日本北方四島是冷戰遺留問題 | |
文 |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
最近3個月內,北韓連續試射了17枚飛彈,集中落點在日本海域與飛越領空。美國鴕鳥一頭栽進聯合國安理會制裁,主要因為有近8千億美元的國債在北京手中,而硬不起來;北韓也深知這一點而對中國「撒嬌」、對美國「撒野」;南韓非主流民意阿Q地把北韓核武看成統一之後的共同民族資產;中、俄對這問題勝券在握而慢條斯理;「六方」之中,只剩下日本孤單一方,而又是北韓飛彈真正威脅的對象。於是,日本民族主義發出哀兵姿態:對俄索回北方四島。 外相出身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日本國會提外交預算案時,強硬指出俄長期佔領日本北方四島為「非法」,參議院即通過了宣布北方四島為日本「固有領土」案。有可能是執政的自民黨,想在兩個月後的眾院大選前,先在反對黨掌握的參院,扳回一些頹勢。 參院通過此案前兩天,日本防衛省宣布將在貼近台灣的與那國島駐軍,表面理由是可笑的要「牽制」台海兩岸最近的熱絡關係,實則為扭轉小澤一郎操控反對黨的親華政策;兼顧又可對俄暗示,日本同時也「對華強硬」。 俄羅斯的反應可能更為強硬,俄外交部立即表示日本參院之舉「不恰當」也「無法接受」。俄強硬的「依據」有兩方面:一是二戰結束時蘇聯佔領北方四島、直到今天已64年的長期現實情況;二是二戰結束前同盟國對於日本戰敗後,吐出之前侵略土地的界限解釋問題,日本的北方四島,被蘇聯稱為「南千島」──視為千島群島的延伸。 在這些表象爭執之外,其實自蘇聯末期到葉爾欽的俄羅斯,一直未斷絕對日本談判歸還這緊貼著北海道的北方四島,甚至一度已接近協議歸還其中二島、共同管理另二島,以此交換日本投資開發西伯利亞油管。但日本堅持要四島一併歸還,所以始終談不攏。關鍵其實在冷戰時期的美、蘇西太平洋海權對峙問題。 俄方願意歸還四島中較小的色丹、齒舞二島,而保留較大的擇捉、國後二島,用意還不在面積大小,而是這較大兩島之間是一條極重的戰略水道,可以直接威脅俄戰略要地庫頁島,莫斯科絕不願意它們落入美日安保體系之下。半個多世紀以來,美、俄雙方從不說破這一點,現在日本參院選在今年美國國慶前一天對俄「強硬」,這哀兵姿態同時也是對美國的暗示。 |
|
(回目錄) |
扣問求音集:特殊價值與公共化的社運 | |
文 |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
台灣社運正走到一個關鍵轉捩點,需要關心台灣進步力量發展的人全面思考與檢討。 首先需要確認的是,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將會是如何?在何種程度上,台灣經濟發展將會衝擊現有相對穩定的社會與政治結構,從而使得目前社運模式必須面臨重大的轉型?其次,台灣社運本身反映了什麼基本問題,以致於這運動本身的前景是否也難以被看好? 這兩大問題,乃是針對客觀大環境現實與趨勢,以及社運界主觀力量發展動向而提出的。短短本專欄文章,不可能針對這兩大問題提出深入分析,在此,僅能先針對社運界本身提出一個反思論點,來與有心的讀者討論。 自9年前國民黨政權易手給民進黨後,剛萌芽成形的台灣社運反抗力量頓失重心,失去了政治抗爭的具體目標。一方面,這固然是台灣社運開始自我發展,擺脫既有政治勢力牽絆,走出自己運動發展道路的契機;另一方面,由於台灣現代社會有著多元議題、多元利益與領域的運作,沒有一項主導性的議題可以涵括大多數的社運力量,所以,社運抗爭從一開始就是以多元、小眾、甚至是邊緣性質的方式來開拓運動空間。 這種多元而小眾的運動性格,在近年來,隨著政府拋出所謂「社區營造」、與客觀上各地小規模的有機農業發展,更表現出一條新的運動路線。 筆者近日曾參與台灣社會論壇所舉辦,以農業再生、社區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會中有人多年前曾組織過工運抗爭,如今「反璞歸真」,窩守在鄉下山村間,來組織社運力量的發展。他們一方面以內聚力非常強烈,但卻高度封閉性運作來組織形同公社般的社區生活;另一方面,則以小規模的社區服務與事業經營來維持這公社起碼的生活水平。 這種新的路線運作之所以能持續下去,乃是需要一種新的生活價值觀,例如,簡約樸實、拋棄消費物慾、接受大自然等。這新的生活觀,在相當程度上,會讓我們重新反省習以為常的商品化生活方式,這當然是正面的趨向。 然而,如果說,這種反抗商品化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徹底的反現代化、反「貨幣化」,期望這小社群能自立自足到不與外界相來往,甚至不惜要徹底的引退到自我封閉的小社群中,這就是歷史的倒退了。 簡單的說,任何一個特殊而多元價值的團體仍身處於整體社會中,他們特殊理念與價值取向,在在需要與整體社會做理性溝通與整合。唯有大多數的他人能尊重與瞭解(即使還有所保留或不同意)這些特殊價值的社群,並願意在公義基礎上聲援這些弱勢者,否則不僅普遍性的社運力量無從發展,這些閉關自守的小社群,長遠來說,也是無以為繼的。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