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23─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2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2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社論】 | 屋奴籲天錄 |
【左右看】 | 中國各大學開放的衝擊 |
井邊之蛙:日全食觀光潮啟示錄 | |
咄咄集:馬政府的金門政策 |
【社論】 | 屋奴籲天錄 |
根據《住展雜誌》22日發佈的大台北地區「購屋痛苦指數」調查報告,台北市的雙薪家庭如果想在台北市買到35坪左右的家居新成屋,至少得23年半不吃不喝才行。不吃不喝當然不可能。換另一個算法:如果雙薪家庭以一半的所得去支付房貸和利息,那麼,恐怕至少要50年才能還得清住房的債務! |
|
(回目錄) |
【左右看】中國各大學開放的衝擊 |
【左看】 | 意識形態的洗禮 |
文 |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
中國大陸開放台灣民眾參加部分專業技術之證照考試,以及日前開放大陸各大學讓台灣學生申請入學。這對於台灣未來的教育資源分配、人才培育與就業市場結構轉化等等,都會造成極深遠的影響。 |
【右看】 | 配合客觀潮流 |
文 | 陳安君/大學教師 |
繼大陸開放台灣 學生參與證照考試,近日大陸教育部公開表示承認台灣的學測成績,台灣學生可憑學測成績直接申請大陸大學。 |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日全食觀光潮啟示錄 | |
文 | ■徐世輝(企畫人員) |
昨日堪稱是「全民瘋日食」,許多人將這類天象,視為科學教育、業餘天文的一環。然而,當觀測天象越來越像是觀光潮時,這其實顯示我們與天文的距離越來越遠。 天文學其實不只是「追求真理」的知識,從古到今,它都有現實的意義。例如,在航海技術充滿不確定性、沒有GPS的年代,恆星曾經是海上航行的重要依據;古代漁民則是要靠月亮圓缺來判斷潮汐。在那個時代,天象不被視為「天象」,因為它是生活的一部份。到了工業革命之後,天象開始與人的生活逐漸脫勾,船員要看的是海圖跟導航儀器,而不是用六分儀觀測恆星,漁民要聽潮汐表而不是看月亮。 於是,天象變成「天文學」,流星雨、日月食這些現象,開始帶有知識的光環。例如,在望遠鏡的品質還無法直接觀測太陽的年代,日食是瞭解太陽能量變化的方法之一;在人類無法直接用衛星監控彗星、小行星的時代,觀測、統計流星雨,是理解太陽系構造的方式。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靠著行星跑到地球與太陽中間的特殊時機(專業術語叫凌日),才得以確認。 在這個趨勢下,現代天文學唯一與現實發生關係,大概只有在冷戰時期。在1960年代,對於恆星觀測的精密度,是洲際彈道飛彈命中精準度的重要依據。除此之外,天文學越來越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學問,常人只有在宇宙大霹靂、黑洞相關的議題出現時,才有接觸「天文學」的可能性。 這是因為,現代的天文學的門檻正在快速提高,傳統認知的「天象觀測」幾乎不是天文專業研究的題材。以往,業餘天文愛好者買一台望遠鏡、時時盯著天空,就可以透過發現新彗星、紀錄流星雨之類的工作,來彌補專業天文研究的不足之處。時至今日,在衛星、電腦、大口徑望遠鏡的進展下,「天象觀測」已經遠非業餘天文愛好者可以承擔的工作。最明顯的例子是,近幾年的重要重要異常天象,例如新彗星、超新星爆炸,發現者逐漸由業餘愛好者轉移到專業研究人員。 當天文學的研究越來越神秘、常人越來越不能插手時,業餘天文愛好者,特別是在台灣,活動的重頭戲開始轉向成為,用昂貴儀器拍出美麗的照片;於是,天象越來越需要被詮釋,日月食的「科學意義」不斷的被複誦。 然而,更嚴重的是,大量的「科普」,其實完全無助於理解當代天文學的研究。科普越多,結果是與「科學」距離越遠。 |
|
(回目錄) |
咄咄集:馬政府的金門政策 | |
文 | ■羅德水(教師) |
就在台金救護直昇機發生空難後不久,馬英九前往金門進行黨主席選舉政見說明會,並提出包括建設金門港埠、金烈大橋、解決金門醫療、擴建金門尚義機場、設立免稅精品購物中心、開發觀光資源等利多訴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門這個總統大選得票率超過9成5的離島,馬英九的到訪與利多訊息似乎並未如預期引起金門人的迴響,孰令致之?必須從金門的定位與發展談起。 金門的定位與發展離不開兩岸關係的因素。回顧兩岸關係發展史,從1949年到2009年整整60年間,剛好以1979年為界切成兩個30年,基本上,1979年以前的30年,是兩岸軍事對峙時期;1979年以後的30年,兩岸進入和平交流;而1979年則可以視為是兩岸關係發展的轉捩點,這一年中美建交,北京決定進行改革開放,不僅影響了中國往後30年的發展,也同步左右了兩岸與中美台三邊關係的走向。 檢視台北在前揭三個時間點的金門政策,應該不難理解金門人何以不再信任政府的宣示。 雖然越來越多的史料顯示,1979年以前,金門與馬祖對台北的政治意義其實遠高於軍事意義,但是,台北還是以軍事為名在金、馬實施了長期的軍管戒嚴。由於「反共」攸關當時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基礎,以致於當北京於1979年1月1日停止砲擊金門、選定「前線廈門」作為首批經濟特區,並且啟動和平時期的對台政策時,台北卻回以「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為營造「三不政策」的正當性,甚至進一步強化金門的戰地屬性,加諸金門人身上的軍管竟然一直到1992年11月7日,也就是廈門實施改革開放14年之後才告解除,為時長達43年5個月又19天。 好不容易,2001年,金門人終於等到台北同意在金馬試行「小三通」,詎料,馬政府一上台即著手推動大三通,金門不僅未能從兩岸開放中獲利,反而只能淪為兩岸的轉運站。可以說,北京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今日廈門的發展,台北加諸於金門的鎖島政策與工具性定位,則使得金門這個台北口中的「三民主義模範縣」,成為長住人口不到5萬、經濟發展遲遲不見起色的小島。 所謂聽其言、觀其行,迄今為止,馬政府的金門政策與過去的執政者並無根本差異,從馬政府行政區劃版本竟將金馬澎視為一個區域,到指派原住民籍的卸任民代擔任福建省政府秘書長,種種作為顯示,馬政府的金門政策不僅未脫台北觀點,其以中央輕賤離島的心態尤甚前朝,也難怪這回選舉浮橋(金烈大橋)的宣示再也激不起金門人的迴響了。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