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07-29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2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2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 北京出現批判「GDP論」的新思維
【左右看】 「與那國島」與哪國有事
  衛報週評:女性愈來愈不快樂



【社論】 北京出現批判「GDP論」的新思維
   

前天在華府,全球矚目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年度會談揭幕;之前幾天,北京非主流「烏有之鄉」學術團體舉行的中國發展前景討論會,批判了當下全球流行並走紅於中國的「唯GDP(國民總生產)論」,並且引兩位負責重點地方經濟重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相同觀點。

中國時報7月25日兩岸新聞版報導這個消息時,無心犯了一個可能引起誤解的小錯誤:在大標題中以「政委」二字來簡稱中共中央的「政治局委員」。「政委」是「政治委員」的簡稱,其職專屬解放軍內部各級單位,中共黨中央及地方都無此職;而「政治局委員」為中共最高權力機構成員,其中的常委與黨的總書記合議決定全國政策。「政治委員」與「政治局委員」,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廣東省與重慶特別市,最近10年一直是北京與上海之外,最火紅的省級經濟區,尤其是前國務院外貿部長薄熙來「下放」主持的重慶,目前在全中國有經濟發展模範的地位。這兩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也同聲批判「唯GDP論」,意義不同凡響。

北京大力宣傳並且實踐「與國際接軌」僅5年,就由知識學術界與政治局委員,非正式地提出對於國際最流行的「唯GDP論」的批判,並且是在中國GDP數字正要超過日本,而躍居世界第二位之時,顯示中國思想界的加速成熟與不盲從西方流行,是可喜現象。

關於GDP的問題,從它的英文縮寫字母的修正變化過程,可以看出其義涵缺失的一斑。3、40年前國際上慣用的是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後來因為跨國投資生產與國際貿易結構的複雜化,「National」數字不易精確掌握,而修正為Domestic(在地、國內),才成為今日流行的GDP。

然而最遲到距今10年前,西方尤其是美國經濟學界,已指出GDP的算法有問題:進步國家耗蝕性的環保支出也算成「生產」,而許多落後國家的地下經濟統計不出來,其實是漏算了,其它如犯罪、毒品等等都不好算。最近4、5年,美國最新的經濟知識反思,是針對舉債消費這個超大毒瘤的痛言:美國金融評論家安迪森‧維金,在2005年出版的通俗經濟學著作《美元的墜落》第一章第一節「GDP的彌天大謊」,就指出「推動GDP增長所花掉的錢是借來的,而不是實實在在的收益」。

GDP計算的標準公式是:「消費+投資+政府開支+出口-進口」的結果。美國最近6、7年,在前三項都被複式舉債蝕透,而出口一直不振,進口年年居高不下。美國GDP居全球第1位的14兆美元,其中有多少是舉債消費、政府舉債支出、複式舉債的投資?真正最後的實值又有多少?美國與西方工業國民生經濟中的大量外食、家庭外的服務業都列入GDP數字,而在人口眾多的中國、印度、東南亞,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內的「地下經濟」;在中國GDP的4兆美元之外,還隱藏多少國民經濟實力?GDP其實不能精確算準生產力。

GDP神話一時尚難破滅,能及早不迷信它,則是一大覺醒。

(回目錄)



【左右看】「與那國島」與哪國有事

【左看】 保釣40周年反獻禮
趙萬來/大學教授

際此中華民國政府坐失釣魚台島落入日本的第40周年時,日本又派軍進駐距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消息見披匝月,卻未聞此間官民有所騷動,對首位一貫自詡保釣的總統馬英九不啻是信譽掃地,對今春聚在新竹清華大學緬懷當年英雄事的保釣健將也極為不堪,難道保釣云云只是一段歷史的小插曲嗎?或者說,這是保釣40周年的反獻禮!?

明眼人皆知,日本出兵與那國島是離不開釣魚台的考慮,蓋釣島距日本海上保安廳母港的沖繩那霸達420公里,一旦有事,增援艦艇最快也需要8至10小時才能趕到,而與那國島距釣魚台只有170公里,所以在與那國佈署雷達與監視部隊,最明顯的效果是就近監視從台灣方面向前往釣魚台海域的船隻,將釣魚台牢牢掌握在日本的掌握中。

保疆衛土始終是一國政府的首要職責,40年前,蔣中正有虧,以致國民政府的正當性首先遭到海外華人強烈的詰疑。如今,日本防衛隊防衛到了花蓮之東110公里處,這個名為中華民國、實為台灣國的上上下下,竟然相率紋風不動,漠然以對,顯示了保釣運動已亡!中華民國無遺民!而將生未生的台灣國註定是棄嬰!




【右看】 第一島鏈因台海緩和破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日本長年索討北方四島未遂,卻對無事的極南之島與那國多事,派出地面部隊,決非無事生事,顯示了戰略重點轉移,俄羅斯不再是頭號假想敵,但也不如懷有保釣情結的人士所宣稱,此舉是針對釣魚台而發,那是所見太小了。

攤開地圖看,日本防務以「第一島鏈」為方針,這是美日安保協約的總精神,就自身的利益而言,防止中國東出太平洋,長保馬六甲海峽至日本的供輸線也是他們念茲在茲的懸念,所以數十年持續建設,日本已經在北至鹿兒島、種子島,南至沖繩群島,西至石垣、西表島一線構築了一條新月形反潛艇封鎖鏈。如今,台灣在馬英九主政下,台灣海峽形勢日趨緩和,日本則日益感到深度的不安,區區1千6百多人的與那國島遂成為防堵漏洞的觀測前進所,儘管不派駐作戰部隊,但加建雷達站,統合既有的2千公尺跑道機場和港口,使得原本駐紮在沖繩的P-3C巡邏機、水聲探測船得以前進5百公里,大大增強其對大陸海軍艦艇的監視力度。

這是中、日兩國的角力,卻在台灣的門前進行,如何避免淪為上世紀東三省或滿洲國的厄運,當是有識者引以為憂的。

(回目錄)


  衛報週評:女性愈來愈不快樂
節譯■葉興台

有一種制式的假設:過去50年女性的生活已經大有改善,她們獲得相當的自由,教育和就業的基會已經大幅增加,因此,她們擁有更大的經濟獨立,給她們形塑生活得更大權力。這些說法似乎講得太快!

有件怪事還在進行當中,而且沒有人能夠解釋。這些巨大的社會變遷並未使女性更快樂,根據幾項大型研究,過去25年,女性相對於男性的快樂已經減少,此一現象遍及各年齡層女性,而且在很多國家非常明顯,尤其是美國和英國。

讓我們從最驚人的證據談起,主要來自於史威汀‧海倫(Sweeting Helen)和魏斯特‧派屈克(West Patrick)在1987、1999和2006年,針對蘇格蘭15歲女孩所作的研究。1999年的研究顯示,15歲女孩發生焦慮、沮喪、恐慌發作和高興不起來(anhedonia)等精神失調(mental disorders)的機率由19%增至32%;男孩的增幅僅2%。但最新的研究發現,兩性發生精神失調的比例都增加,男孩增至21%,女孩增至44%。

女孩精神失調發生率增加的比例非常驚人。超過3分之1的女孩同意,她們經常感受壓力,覺得無法克服困難的女孩比例倍增至逾26%;在1987至2006年間,認為自己毫無價值的女孩比例增加兩倍。這些發現部分能夠解釋,最近女孩狂飲和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案件增加。

初看之下,也許有人認為這種性別差異只會發生在青少年階段。其他研究也顯示,青少年的精神疾病增加,促使很多人臆測,青少年在轉型至成人時更為困難和吃力。但其他年齡層男性和女性發生精神失調比例的差距也相當大。今年英國全國衛生服務機構(NHS)的一項研究顯示,在1993至2007年間,45至64歲女性發生共同精神失調的比例增加5分之1,男性則沒有變化,75歲以上女性的發生率更是男性的一倍。

各界對此有不同解釋。有人認為,女性的血清素(serotonin)不足是主要原因,但這無法解釋女性發生精神失調的比例會隨年紀增加而上升。女性得面臨工作和家庭的負擔,還要照顧年長父母,或面對子女離家後的空巢期,兩位美國學者檢視美國和歐盟的資料後,試圖作出上述解釋。

美國經濟學家貝希‧史蒂文生(Betsey Stevenson)與喬斯汀‧沃佛斯(Justin Wolfers)的研究發現,從1970年代以來美國個年齡層女性的快樂愈來愈少,30年前,美國女性主觀的安適感(subjective wellbeing)高於男性,這種優勢已完全消失,在很多案例中,男性比女性更感到幸福。

那麼,女性在歷經性別更平等的一個世代後,該怎麼解釋她們與同年齡母親相比更不快樂這件事情?答案可能不只一個。貝希‧史蒂文生與喬斯汀‧沃佛斯提出一個特別的問題:「男性在女權運動中是否獲得不相稱的利益?」

兩位學者認為,這項安適感數據也許反應了社會變遷對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衝擊,女性特別容易因為家庭生活變差、不平等增加和社會凝聚減少而受到傷害。他們的研究有一項發現顯示,女性對經濟處境的滿意度下滑,而男性仍維持穩定,可能的原因在於參考團體改變,或與女性預期人生目標可能更難達成有關。

後者是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珍‧特溫姬(Jean Twenge)最近一項研究的重點,該研究分析美國存在的所謂「自戀流行病」(narcissism epidemic)現象,此一現象不成比例地影響了女性。

珍‧特溫姬的研究分析了3萬7千名大學生,結果發現在1982年,有15%的大學生在自戀人格指數拿下高分,到2006年,比例升至25%,女性的增幅尤為顯著。

自戀者對自己和人生有很高的期待,他們通常會預測,他們能達成的目標中有哪些是不切實際的,他們追求名聲和地位,追求地位會導向唯物主義(materialism)──金錢能買到名牌和過奢華的生活,這些都是地位的象徵。

珍‧特溫姬指出,1950年代僅12%的大學生同意自己是重要人物,1980年代末期比例已升至80%;1967年僅45%的大學生同意有錢是重要的人生目標,2004年比例已升至74%。

珍‧特溫姬認為,此一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父母再三向子女強調他們非常特別,個人主義的文化反而強化了對自我和自我提升的迷戀。通常自戀者的個性直率,善於推銷自己,競爭力很強,但他們的成功短暫,很且經常會有危險的行為、成癮的失調(addictive disorders),難以維持清密關係,被拒絕時,容易有攻擊性行為。

珍‧特溫姬坦承,年輕女性的自戀傾向可能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但她擔心自戀傾向會透過高度消費、個人主義社會來呈現,而女性會感受到與此有關的沮喪和焦慮。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2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