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8-21─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8-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8-21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社論】 | 原漢分明的悲劇 |
【左右看】 | 教改的他山之石 |
養干茶:誰要住在窮鄉僻壤 | |
政經掠影:災難潛規則 |
【社論】 | 原漢分明的悲劇 |
哲學家史賓諾莎曾經說過:「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如果88風災是一場令人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那麼真正該痛定思痛的是,如何讓這場悲劇不再。 |
|
(回目錄) |
【左右看】教改的他山之石 |
【左看】 | 教改應該重視的因素 |
文 | 潘欣榮/教育公共化連線 |
英國適性、多元,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培育其執世界牛耳的百年成就。然而,這樣的教育,不僅在經費上是高成本,需要整體社會共同承擔的。同時,其改革成果亦具有社會性,故在教改之初就需考量到家長、老師的需求與能力,來進行細緻的輔助。 |
【右看】 | |
文 | 日不落國的新方針 |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
|
(回目錄) |
養干茶:誰要住在窮鄉僻壤 | |
文 | ■李芋台(媒體工作者) |
中度颱風莫拉克重創台灣東部及南部,堪稱台灣50年來最大的水患,雖然颱風已經遠離,但後續災情還在持續在擴大當中。固然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豪雨驚人,幾乎把台灣一整年的雨都下光了,然而,面對政府混亂、牛步的救災與安置,所有人都會萌生這樣的疑問:台灣可以創造巨額的外匯存底、可以建造世界第一高樓,但面對年年都有的天災,為什麼我們始終處理的「零零落落」、相同的慘劇總是一再地發生? 一則新聞報導特別引人鼻酸:受困的老父留下遺言,希望後代子孫以後別再住在山邊。問題是,他們為什麼要住在山邊這些有安全疑慮之處?為甚麼非要在這裡謀生路? 對馬英九等一干台北官僚來說,下鄉請益的long stay可能只是一種「異世界」的震撼體驗,但那些住在山之巔、海之濱的人民實際上所面對的困難與苦楚,卻是政府始終不願誠懇面對與處理的。除了選舉的短暫時刻,政治資源通常不會挹注窮鄉僻壤,與居民性命攸關的災害防治,也從來就不是政客們關注的議題。 今年8月也正好是金融海嘯爆發周年,經濟的情勢愈來愈險峻,目前失業率已近6%,失業人數已高達64.7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從稅收來看,營所稅、綜所稅與營業稅都大幅下降,可以看出經濟不景氣的重擊。然而在社會集體財富創造能力萎縮的同時,消費規模最頂端的房地產市場交易卻仍然熱絡,房價逆勢上漲,房市一枝獨秀。依內政部歷年的住宅需求動向調查顯示,台北市的「房價年所得比」近5年已由7.4倍升至10.2倍,同期間全國的房價年所得比也由5.9倍升至7.1倍。 在經濟的衰退下,政府採取放鬆信用創造消費數字的作法,放任股市、房市的泡沫膨脹,讓不景氣中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財富分配差距更加擴大,讓更多人不得不住到或回到山之巔、海之濱等時機、討生活。 救命不能碰運氣,台灣一直是個地質不穩、天災頻仍之處,10年前爆發的921大地震還餘悸猶存,造成40多人死亡、受傷的辛樂克風災也不過是去年才發生的災害。一個重視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與天然災害防治的政府,不應該長期忽視治山防洪的重要,也不會任由經濟弱勢的民眾無奈地在山之顛、海之濱自力救濟。 |
|
(回目錄) |
政經掠影:災難潛規則 | |
文 | ■卞中佩(社運工作者) |
台灣每次遭逢災難所顯露出來的問題,總讓社會掀起徹底改革的呼聲,大量傷亡的慘劇,也讓人以為台灣會徹底記住教訓臥薪嘗膽。但從每次的後續發展來看,都太不實際。 台灣的現實社會,總是在高昂、政治正確口號下,以自己的邏輯運作,災難時更不例外。救災需當機立斷,防災需從長計議,但台灣卻每每反過來,救災指揮慢吞吞,到地方勘災卻先開防災支票。2004敏督利水災後花費的高額治水預算,碰上88水災,真是丟到水裡,還沒檢討,馬英九和劉兆玄即提出要加大預算,多點鋼筋水泥;兩人到地方巡視,各縣市首長,紛紛開口要錢。這不是沒反省,而是台灣的政治現實,中央政府滿頭包,靠的就是當散財童子擺平地方不滿。縣市長也面臨選舉,需要餵樁腳,加上大建設就是看得見的政績,灑錢蓋堤防、抽水站可以說是中央與地方同樂的「德政」。 防災所需的水土保持及國土規劃也是如此,不是口號,就是魔鬼暗藏在細節中。土石流過後政府喊出的植樹,都是種了又砍、砍了又種,純粹圖利業者。至於國土規劃,在2001年納莉風災行政院提出的「國土保安計畫」,卻是更離譜的開發思維,以因應自由化、國際化趨勢為由,建立發展許可制,讓民間主動規劃利用土地,強調土地充分使用。災難,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反省,而是大發災難財的契機。 更何況高度競爭的台灣社會就是劃圈圍地的修羅場。高山居民的存在,本身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歷史結果,從平地的閩人為主到臨山的客家人最後則是山上的原住民,近幾年更是劇烈,平地農村破產,漢人遷居上山,開發日益劇烈。當一個個工業區、住宅基地破壞良田,種了一輩子田的農夫只是往更艱辛的山區求生,不肯下山,已經被政府欺騙一輩子的居民,還擔心僅有的土地再次被奪。 所謂遷下山、禁上山,是何不食肉糜的囈語。這個邏輯,從呂秀蓮、張景森的移民中南美論及農業下山開始,到馬英九的遷村、撤離,完全沒有變過。同樣的,災難全國同悲,各大企業踴躍捐輸,但從這些災民剝取並進而釀災的土地、水資源,卻也同時叫得如喪考妣。這些姿態,都是救災時已經藏在各個災難新聞中發生、未來仍將會繼續發酵的潛規則。 88水災一個多星期過去,官員救災不力,功能僅剩推責任和政權危機處理。媒體從上一階段輪播災民慘狀,到救災階段告一段落追著官員失言維繫民眾怒火,一旦進入千絲萬縷的重建階段,災民也沒這麼可憐甚至成為質疑政府重建政策的抗議民眾時,只怕又會像以往一樣,一切歸於平淡及例行事務。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