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08-26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節慶活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8-2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8-2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何香凝、廖仲愷父子與台灣
失業率創新高
  衛報週評:非洲如何早日脫離援助



【社論】
何香凝、廖仲愷父子與台灣
 
 

88水災接受全球各地各種援助與賑災捐款之中,有一項具有特殊意義:廣東「何香凝美術館」所捐贈的1千萬元新台幣,在8月21日台北國父紀念館的「何香凝藝術精品展」揭幕式上,交給台灣紅十字會。

8月22日起為期3週的這個畫展,檔期按作業程序早在1年前已安排好,可能與今年中國十一建國60週年國慶的對台統戰有關──何香凝的丈夫廖仲愷是國民黨第一代黨國元老,孫中山的最得力助手與繼承人,所以她的畫展安排在國父紀念館。台灣的颱風水災發生在畫展前3週,目前正在救災賑災期間,何香凝美術館因畫展之名而捐款,既不同於其他最近所有中國來台的畫展,也不同於這段期間所有的中國捐款與救助,在於其背後隱含的何香凝家族對台灣本土人民,特殊而深沈的家國情誼意義。

今天台灣還知道早已作古的民國奇女子何香凝者已十分稀少,還記得廖仲愷的人也屬鳳毛麟角;但台灣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本土抗日先賢李友邦將軍,引導造就他一生壯烈反帝革命事跡的,正是廖仲愷。何香凝與廖仲愷之子廖承志,在1949年兩岸分裂之後,又與台灣人民有延續至今不絕的民族感情關係。這段非主流近代史,細訴起來令人低迴不已。

民國14年(1925)春孫中山逝世之後,由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4人共同繼承革命救國大業。後來左傾的廖仲愷遇刺身亡,右傾的胡、蔣2人皆涉重嫌、但至今查不出兇手而成為歷史懸案;蔣再因胡而奪其權,抗日戰爭時汪淪為投日漢奸,勝利後國共內戰,蔣一敗塗地而退保台灣。

台灣的台北蘆洲世家子弟李友邦,日據時代讀高中時率眾夜襲日警派出所,事後為躲避追捕而返回中國大陸投身黃埔軍校,受到孫中山重視,交給負責僑務但左傾的廖仲愷栽培,李氏從此左傾並與中共關係密切。抗戰時受中共影響,往福建日軍戰俘區號召其中的台籍知識分子投誠中國,之後成立主要是野戰醫院的台灣義勇軍,貢獻卓著。抗戰勝利後,李氏以義勇軍中將司令身分率部光榮返台。但不久國共內戰、台灣發生228事件,義勇軍受重創,李氏本人後來於1952年含冤被處決。

廖仲愷遇刺死後,青少年的廖承志受中共栽培(長征途中險遭張國燾毒手),成長後克紹箕裘長年掌僑務,在晚年1980年代中期中共改革開放時已高齡,奮勵建議中共中央組織滯留中國大陸的台灣人士。於是找來曾任周恩來日語翻譯的林麗韞、蔣渭水孫女蔣健春、當年台灣留學中國青年張克輝等人,與所有在中國的台籍人士,組成中華台灣同胞聯誼會。在海協會成立之前,為國務院台辦重要輔佐團體有10年之久,將近30年來,協助無數由台灣或海外前往中國的台商。

李登輝末期的「兩國論」使兩岸關係冰凍10年之久,這段期間中華台聯發揮了很大的側面潤滑,保持兩岸民間交流的不中斷,到現在「國共第三度合作」,海峽兩岸合作高潮。兩個月前張克輝、蔣健春等人衣錦還鄉訪台尋根,聊可告慰孫中山與李友邦在天之靈。

(回目錄)



【左右看】失業率創新高

【左看】
兩高一低的就業土石流
李亮/文字工作者

政府新近公布7月份失業率突破6%,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坊間的人力銀行也發佈調查報告,指出求職者願意接受派遣工作的比例大幅上升至7成1的新高。而在尚有工作者的薪資方面,上半年各行業的平均實質薪資則呈現倒退,創下13年以來同期的最低水準。

這兩高一低的嚴峻處境,當然不能完全推給金融危機。因為這些趨勢早在金融危機之前就出現了。台灣自2000年以來失業率就沒有低於3%,即便在景氣泡沫正盛的2007年前後,失業率依舊在4%上下徘徊。而派遣業的盛行,也早已不是新聞,根據政府調查,包含派遣在內的「非典型就業」人口,已佔全體就業人口的6.24%。這些人的薪資不及正式員工的一半,自然也影響了整體薪資的動態。實質薪資的成長趨緩乃至倒退,在1995年前後即開始變得明顯,幾次的負增長使如今的實質薪資退回13年前,也並不令人意外。

指出這些乃是要強調,就如大規模的土石流乃因長期不當開發破壞所造成一樣,如今的兩高一低,並不單是本次金融危機或某些勞動市場政策就能造成的,因此任何因應政策,都應該面對此一長期的結構危機。




【右看】
改革勞動市場的機會
王放/政治評論員

主計處公布失業率創下6.07%的歷史新高,引起各方質疑景氣反彈是否真的來臨。然而,失業率本就是落後指標,以此推測景氣實在是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恐怕是要深入分析台灣失業率持續走高的深層原因,對症下藥,化危機為轉機。

眾所周知,台灣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長期保持極低的失業率,接近充分就業狀態。促成此奇蹟的因素固有多端,但從勞動市場體制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台灣勞動市場長期保持彈性、自由的狀態,除了某些公務機關、國營事業之外,整體勞動市場少有國家的不當干預,也沒有工會等干擾因素,這使得勞動市場能夠迅速因應經濟景氣而迅速調整。

然而,解嚴以來台灣的勞動市場卻逐漸走上國家干預的道路,各種保護勞工、不利經濟調整的法令紛紛出籠,如今甚至還要將失業給付延長為一年,勢將使求職者更加不願意調整期望,徒然製造整體資源的浪費。反觀與台灣相近的日、韓,皆早早以派遣等非典型雇用制度來因應,是以同樣面臨經濟危機,日韓的失業率卻都遠低於台灣。

此波危機中許多求職者終於願意接受派遣工作,正是推動勞動市場改革的大好機會。

(回目錄)


 
衛報週評:非洲如何早日脫離援助
節譯■葉興台

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丹比薩‧莫約(Dambisa Moyo)的著作《可惡的援助》(Dead Aid)引起媒體大幅報導,也引發有關發展援助效率和可能有害影響的辯論。丹比薩‧莫約的主要論點在於:援助的移轉對發展會形成障礙而非幫助,因為援助會帶來錯誤的誘因,滋養貪污,並導致一國難以翻身,永遠處於低度發展。

這本書最引人注目的並非所提出的論點──過去數十年來彼德‧鮑爾(Peter T. Bauer)和紐約大學教授威廉‧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等學者,已就發展經濟有過類似的論戰──而是參與這個論戰的作者本人丹比薩‧莫約。這場論戰先前都是由過氣的搖滾明星或經濟學教授所主導,如今我們看到拿到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學位,曾在投資銀行服務的尚比亞傑出女性丹比薩‧莫約,加入這場論戰。

丹比薩‧莫約的論點挑戰那些堅稱更多援助將帶來更大發展的觀點,吸引了媒體的注意。遺憾的是,她所提出的建議反而較少受到媒體報導,這些建議雖然不是新看法,但仍值得注意:非洲國家不該仰賴發展援助,反而應透過動員國內資源,從民眾和重要產業取得稅收,並經由利用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來取得發展所需的資金。

金融市場的發展過去一直被視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從亞當‧史密斯以降的經濟學家都強調,完善運作的金融部門對於開發經濟成長潛能的重要行性,儘管從金融部門轉移到經濟活動的確切傳輸管道,尤其是其定量影響,還有待辯論,但愈來愈多經驗研究證實金融和經濟成長之間的關聯,金融發展和經濟成長之間也有因果關係。

即便金融部門近來的聲名狼藉,必須強調在這個脈絡下,當我們提到發展金融部門,指的是發展單純而小的金融部門(boring banking)和務實的證券市場。開發中國家不需要的是高度複雜、讓監管人員緊張、且可能讓經濟暴露在未知風險的金融市場。

事實上,過去國際社會曾多次協助非洲國家發展金融體系,包括支持低度發展的銀行和保險部門,並協助發展證券和本國貨幣債券市場,以作為基礎建設和民間部門發展所需的長期籌資來援。

例如,非洲發展銀行2008年發起「非洲金融市場倡議」(African Financial Market Initiative),目的是希望協助非洲發展本國貨幣債券市場,降低非洲國家對外國貨幣計價債券的依賴。另一個例子是非洲發展銀行在2007年發起的「讓非洲金融部門運作夥伴計畫」(Partnership for Making Finance Work for Africa),這個多國捐贈資金的計畫,希望透過鼓勵和促進金融部門發展,協助非洲國家提振經濟成長和對抗貧窮。

發展金融市場並非易事,尤其在管治結構鬆軟的國家。金融部門的發展不可能簡單的從教科書上就找得到答案,因為金融市場改革通常需要司法體系改革和產權觀念的強化等配合,改革也經常面臨到政治阻力。由於多數非洲國家的經濟規模太小,不適合發展流動資本市場,區域合作就成為關鍵,南非、奈及利亞和肯亞等經濟規模較大的國家,應成為重要的推手。

非洲各國政府承諾將致力於發展國內金融市場,將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每個國家需進行適合國情的發展,外來的技術援助不能填補各國政府真正的改革努力,先前提到的各項倡議,可協助每個國家完成金融部門的發展和改革。

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對非洲國家也造成衝擊,讓非洲國家發展金融市場的工作更形艱難,但就長期成長所需的籌資而言,發展完善的金融部門和適當運作的資本市場,將是不可避免的。在全球金融體系站穩腳步之前,近入國際資本市場並非易事,代價也不便宜。以迦納為例,2007年該國成功發行7.5億美元債券,最近卻用未來的石油收入為擔保,向國際貨幣基金(IMF)貸款6.02億美元。

因此,丹比薩‧莫約希望未來5到10年非洲國家能結束發展依賴,似乎過於樂觀,但如果非洲決策人士將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當作一記警鐘,大力推動金融改革,促使體質良好的銀行和證券市場的發展,丹比薩‧莫約希望非洲早日脫離援助的夢想,可能很快就會實現。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面對教育議題,有話不吐不快?立報讓妳大聲說出來!除了各版的固定專欄外,歡迎基層教師、學生及家長發表意見。大作請附地址,一經採用,即贈當期立報5份,不另奉酬。來稿即視同本報擁有刪改權及網際網路使用權,人力有限,未採用者不另行通知。投稿帳號:article@lihpao.com。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8-26』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