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09-2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9-2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9-2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處境堪憂的校護
失業率飆升下的畢業生
  養干茶:要高鐵,不要BOT
  蘭谿村聲:歐巴馬的時代



【社論】
處境堪憂的校護
 
 

在台灣的校園體系裡,有兩種人是徹底的「不務正業」。一是教官,另一則是校護。前者的角色與存廢,過去討論已多;倒是後者,幾乎是船過水無痕般地對其「賜死」。

穿著軍服的校園教官之所以「不務正業」,見諸於舉凡學生輔導、校園安全維護等教育行政體系應為而不為的活,幾乎都推給角色尷尬的教官,令其概括承受。對教官而言,或許唯一欣慰之處是,雖然「不務正業」,但好歹保住了飯碗。

校護則更等而下之。按理,這是校園基層公衛保健的第一線人員,但各級地方政府老早就以經費不足為藉口,玩起遇缺不補的把戲,將其視為慢性淘汰的雞肋。

此外,倖存僅留的校護也不好過。日前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才召開記者會控訴,這些校護平時被當作雜工,除了校園健康維護的正業外,所有人也都必須身兼出納、會計等多職。如今,新流感疫情蠢動,避免群聚感染的「325」停課標準必須嚴格執行,這些往常便一人被當兩、三人來用的校護,幾乎到了集體崩潰的臨界點。

根據學校衛生法第7條規定,40班以上的學校必須再增設1名校護。但對照於當今若非校護懸缺,或是被迫身兼多職的狀態,政府顯然是睜眼違法,並且中央、地方互為共犯。根據教育部97學年度校護人力調查,各縣市高中以下校護不足人數達841人,其中220所學校根本未有校護的設置。

經過校護們的出面控訴後,教育部總算決議撥出特別預算,提供約3千名額讓專長教師進入災區學校,協助教學與兼辦行政工作,暫訂為期一年。

這筆特別預算是個及時雨,但也只是場短暫的陣雨,一年過後,沒人敢保證校護不足與「不務正業」的結構性窘境能否就此獲得解決。如果教育部只是便宜行事,為的只是先圖把新流感的威脅度過,則一切恢復故我的可能性極高。

新流感的教訓是,任何的防疫終究得在基層防疫與避免群聚感染的預防上下功夫。少了校護,等於在校園環節作了撤哨決定,而孤注一擲於後方的醫院體系,終究不是個可持續的作法。

此外,人類與傳染病的搏鬥從未停止,也未曾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病毒不斷的突變,在在說明了這是一個漫長而無止盡的拔河,必須誠惶誠恐。倘若教育部仍舊只是認為增加短期專業校護僅是為了新流感疫情,甚至是協助消化失業率,則日後我們都將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回目錄)



【左右看】失業率飆升下的畢業生

【左看】
政府不應補企業、虧勞工
潘欣榮/教育公共化連線

當大學生的長期失業人數已衝破3成3,每3個人當中就有一個,這讓我們體認到,今天的問題,主要不是大學生個人不努力,而是整個景氣無限制的惡化。

究竟景氣有多差?根據1111人力銀行統計,去年曾經實施無薪假的企業,至今仍有超過5成還沒有解除無薪假。更可怕的是,在金融風暴時曾經減薪、緩發薪資的公司,也有6成6仍然維持調降、延遲發薪水。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勞工再怎麼盡力,只要客觀的大環境未轉好,在職的依舊苦哈哈,失業更是慘兮兮。

然而,唯一的出路,並非要勞工再自我剝削,而是要求政府應該將補貼企業的錢,拿來直接僱用勞工。例如目前教育部補貼企業僱用大學生的「企業實習方案」,不應透過企業轉手,反而應由政府直接僱用,才能讓所有失業者一體受惠,讓他們從事長期照護、環境保育等社會基本需求公共服務。

更重要的是,目前「企業實習方案」月薪僅2萬2,根本低於家庭最低生活費2萬3,870的水平。而這標準,乃明列在民國45年中華民國政府的行政命令中,亦是唯一一次清楚定義基本工資,就是等於家庭最低生活費。低於此標準,就是政府違法。




【右看】
大學生當自強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日前行政院主計處公佈兩個數據,雖然兩個數字走向相反,但卻都令人心惶惶。

往下走的數字是薪資,是自今年1至7月,名目及實質平均薪資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7.16%及6.5%,刷新史上紀錄。大學生起薪僅有2萬2,比大家的預期低了2千,而實質平均薪資更退回13年前的水準,比去年減少3,381元,僅有4萬3,836元。雖然低,但對於許多失業、低薪的人來說,仍非常期待自己能接近此水平。

往上走的數據是失業率,8月失業率高達6.13%,去年的大學畢業生有3成3至今未曾就業,碩博士生更高達4成。換算得知,全台共有67萬2千人失業,當中超過一年的「長期失業族」佔10萬人。

要面對薪資與就業的剪刀差,除了自我哀嘆、或者期待失業數字已經觸底之外,其實我們還有更積極的作法。放眼望去,仍有約5%的人,月領超過4萬元。我們要問,為何他們能,其他人不能?一如104人力銀行的提醒,除非高學歷求職者能凸顯自我價值,例如思考、邏輯與專業能力,否則,對多數產業來說,碩士的能力與大學相去不遠,除非願意領相同的薪水,否則,聘僱的意願不高。

(回目錄)


 
養干茶:要高鐵,不要BOT
■李芋台(媒體工作者)

隨著國際新自由經濟主義私有化的浪潮,政府把自己的職能與服務開放給民間業者獲利,使BOT案大力風行、包山包海,包括交通建設、觀光遊憩、運動設施、衛生醫療、文教設施等案件,許多政府應辦的公共建設與服務,都由民間來執行。而今,高鐵面臨跳票危機,高捷、大巨蛋等其他BOT案也問題重重,凸顯出財團在私有化及參與公共建設的名義下,掏空國家並使全民受害。

民營企業追求利潤,不會做賠錢的生意,BOT不是政府不用出錢,只是政府先向民間借錢,讓出一段時間的特許經營權與各種稅賦等政策優惠,例如土地徵收、稅賦減免(免營利事業所得稅、地價稅、房屋稅、契稅、關稅、投資抵減、所得稅抵減等)、融資貸款、租金折扣等優惠,把國庫未來的收入拿來償還建設的費用。

能賺錢的自己不賺,卻交給財團來賺,這不是明顯圖利嗎?如果自辦就會虧錢、民間來辦就會賺錢,那不是表示公務員嚴重失能、失職嗎?這種把自己效率不彰當作理所當然的委外、民營化、BOT的理由,邏輯上根本有問題,先天上就很難擺脫圖利財團的疑慮。更何況,許多業者根本自有資金不足,卻以高槓桿財務比例來搶標政府的BOT案,再硬賴國家收爛攤,台灣高鐵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若因為民間辦理會比較「靈活、有彈性」,所以可以獲利,表示民間比較能在政府做不到的地方控制成本、增加獲利。然而,該思考的是利潤從何而來?民間業者若是以較差的勞動條件、較低的公共安全與環境保護標準、較高的公共服務費用來獲利,這些都是把獲利建立在轉嫁高昂的社會成本之上。

BOT相關審核、監督與管理機制始終沒有建立,又沒有退場與處罰機制,導致權利與義務不相平衡、弊案層出不窮。事前的可行性評估、審查與招標不夠嚴謹,事後廠商財務狀況出了問題、發生弊案或以不當手法得標,又無法要求退場或處罰,等於是被財團綁架。政府放任卻作保,讓銀行也放心將監管責任撇清,結果發生問題,卻是由全民來買單。

BOT案還使得台灣優質的公共空間被拍賣,原本屬於全體民眾的海灘、森林、湖泊等自然美景,現在卻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才可以使用。公共財被私有化,很容易使公共財變成昂貴的商品,造成經濟弱勢民眾被迫無法使用,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

公共事業與服務本來就是國家的責任,不應該推卸責任、便宜行事,犧牲了公共利益。財團爭取開發案的本質是追求利潤,政府建設則是為了人民福祉,兩者的經營理念與目的完全不相同,國家應照顧全民,而不是照顧財團。

(回目錄)


 
蘭谿村聲:歐巴馬的時代
■倪世傑(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本月15日,美國總工會(AFL-CIO)召開代表大會,主席史威尼(John Sweeny)結束任期功成身退,由財務長川卡(Richard Trumka)當選主席,執行副主席貝克(Arlene Holt Baker)為非裔女性、新財務長舒樂(Liz Shuler)則是芳齡39歲的女性。美國總工會的三巨頭在種族與性別組成上都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出席了這場大會並發表談話,受到現場代表的歡迎。許多評論者認為,歐巴馬應該是暨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之後,對美國勞工最友好的總統。筆者以為歐巴馬更勝一籌,應是美國歷來對勞工最友好的總統。

小羅斯福在世人的印象中與「新政」齊名,1929年,他就任紐約市長,目睹了世紀大恐慌;1933年,他就任總統,開始推動新政。在新政的第一階段,小羅斯福期待企業界進行合作,他提出的政策包括穩定商品價格,以及促進產業界的卡泰爾化,但美國的三大商會:中小企業組成的美國商會、全國製造業協會,以及大企業組成的企業諮詢委員會,先後或因不願配合或是成效不彰而反對,小羅斯福只好啟動第二階段的新政,通過制定《華格納法案》給予勞工組織工會以及與雇主協商的權利,小羅斯福在資本家不願配合的失敗下轉而與勞工結盟,以穩固第二階段的新政。新政成效的爭議頗多,大部分學者認為新政並未解決大蕭條,是二戰解決了兩次世界大戰間的經濟危機。

歐巴馬上台的國際背景與小羅斯福當時的處境相當類似,都是在經濟危機中上台,都試圖恢復國內的經濟活力,歐巴馬想要大刀闊斧整頓國內的經濟秩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攻擊企業CEO肥貓,但美國企業界力量強大,歐巴馬心知肚明,如果想要樹立連任的政績,他很難在企業整頓上取得具體的成效,因此更為著重社會建設,其一是現在正面對保守派與保險公司全力反抗的全民健保法案,其二則是與羅斯福一致,與勞工結盟,具體表現準備在國會推動《勞工自由選擇法案》(Employee Free Choice Act),該法案於2007年在眾院通過,但卻被參院否決,其核心內容是改變目前僱員只能通過不記名投票組建工會的做法,允許僱員可以通過多數簽名的方式成立工會,以避免資方對組織工會進行騷擾,而這也是讓資方與投資機構頭痛的法案。

歐巴馬不想在美國歷史的記載中只註明他是第一位非裔總統,他想要成為21世紀的小羅斯福,締造一個屬於歐巴馬的時代。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9-2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