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09-29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9-2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9-2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BOT的迷思
重新檢討土改的功過
  寰宇縱橫:西方對伊朗、北韓的雙重標準
  扣問求音集:格瓦拉的形象與電影



【社論】
BOT的迷思
 
 

台灣高鐵經營沒幾年,就虧損累累,一千多億元的資本流失了6、7百億元。由於債務高達4千億元,利息的負擔,加上35年折舊攤提,僅僅這兩項的負擔,就吃掉了所有的營運收入。在世界各國為了節能減排、積極發展高速鐵路之際,台灣的高鐵卻傳來經營困難,快撐不下去的消息。這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這個諷刺現象的原因是複雜多元的。財務結構不良是最常被提到的因素。但是,財務結構不良的主因來自巨額的債務,而債台高築則是五大原始股東並未投入足夠的資金所造成的。作為BOT的原始大股東何以不肯承擔出足夠資本的責任?顯然她/他們承包後發現台灣高鐵必然虧損,有道是「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幹」,於是從政府零出資的承包條件爽約,不僅向銀行借了天文數字的債務,而且要政府擔保債務。甚至在銀行團因為原始股東不肯注入足夠資金而拒絕更多的貸款時,還逼政府強迫航發會、中鋼公司等公營單位出資。至此,BOT的精神已經徹底喪失。

原始大股東可能埋怨高鐵開始建設以來台灣的經濟就開始走下坡,從而獲得高鐵必然虧損的結論,因而埋下高鐵債台高築的財務結構問題的種子。這是私有企業必然的理性決策──以本企業的最大利潤為終極考慮基礎。然而,對於高鐵這種具有高度壟斷性的主要交通動脈,卻不可以因為虧損就任意停擺。這種事業具有高度的公共性格,理應由政府負責興建運行,才能維護民眾的福祉。把這種事關民眾福祉的事業交由私營公司興建與運行(這就是BOT),無異於拿全民的利益當人質。

正常狀況下,這類原應由政府興建與經營的事業多半會有豐厚的利潤;在BOT下由私營公司經營,因為不受政府監督,往往較少考慮民眾福祉的需要而較多考慮利潤。這是BOT會在資本主義世界受到高度讚揚的原因,政府大方地慷全民福祉之慨,而合法地圖利財團。

但是,正如所有的投資都有風險,BOT也不例外(由於壟斷,風險通常比較小)。有人認為,風險的根源乃是台灣整體的經濟下滑,高鐵目前的乘客人次只有當年投標時候預估的3成,車站土地開發也因為經濟下滑而無利可圖。然而,由於它的壟斷性,即使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台灣高鐵依然可以打平──只要沒有天文數字的債務,以及為了BOT需要而不合理劃定的折舊年限。因此,總結地說,高鐵的虧損,全民被迫買單,最關鍵的因素在於台灣社會輕信BOT的神話。資本主義不僅產生了金融海嘯,還創造了BOT的神話。台灣或許不是金融海嘯的最大受害者,卻是BOT迷思的重災戶。

(回目錄)



【左右看】重新檢討土改的功過

【左看】
土改討論應有階級視角
偉哥/農業研究者

關於台灣農地改革的爭論難止歇!有一論提議是「耕者有其田政策」應納入轉型正義的範圍,認為小地主其實背負多年歷史黑鍋。大地主與小地主的差異在於擁有田產的多寡,其獲取經濟收益的手段卻是相同的。基本上,同一時期、相同地力的農地,其地租水準是處於同一水準的。因此,最需關注為經濟收益手段的合理性與正義性,而非其總收益的多寡。

日本殖民時期台灣水田平均租率約為正產物年收穫量的50%,佃農辛苦一整年後,倘若收穫稻作8千斤,上繳地租即達4千斤。當時水田價格為主要作物年產量的4倍,地租收益的8倍。換言之,投資一塊水田僅需8年即可還本,再過8年就能購置下一塊田產。台灣當時的租佃制度設定地主只需承擔必要的土地稅賦與水租,無須提供田舍與生產工具,事少責輕。而在土地繼承制度的配合下,地租收益更可世襲,世代可受其庇蔭。佃農平日深怕慘遭地主「撤佃」,年節之時更會主動送禮,或提供無償勞役服務,博取地主之喜。簡單來說,此種租佃制度讓地主階級佔盡利益,佃農階級則被吃夠夠,永世難以翻身。

國民黨昔日實施土改,最終目的並非為消滅階級剝削,但對於土改的評價不僅應掌握當時歷史脈絡,而社會正義因素糾葛,要論中小地主處境,更應深省佃農階級的困境。




【右看】
土地改革應納入轉型正義的範圍
許實龍/教育工作者

1953年1月國民黨政府公告《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對台灣多數的中小地主而言,這卻是其悲慘命運的開始。根據國民黨政權的作法,農村被劃分為地主、自耕農與佃農等三大階級。凡是將土地出租與他人耕作者,均被視為地主階級。不過,台灣的農地分配向來極為零碎,許多地主擁有的土地面積極為狹小,而不是全部都像刻板印象中的傳統大地主那樣擁山佔地。悲慘的是,大中小地主一律被刻意抹黑為無惡不作的土地富豪。

另一方面,台灣多數的土地為共同所有;但耕者有其田政策卻規定,凡是共有之出租耕地均應全數強制徵收。許多弱勢的中小地主只有幾分耕地,靠著微薄的租金收益維持日常生活,但是當其土地被強迫徵收後,生活立即陷入困頓之境,某些人的生活條件比起佃農還不如。更重要的是,他們從此還被貼上「地主」的標籤,一輩子受到歧視。

戰後土改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數十年來在黨國教育的宣傳下,土改被塑造為廣受肯定的政治社會工程,讓國民黨政權取得統治的正當性與便利性。不過,黨國教育卻刻意隱藏土改違反社會正義的事實。對於戰後土改的功過,顯然需重新審視與評價。此外,對於土改的受害者,更應該納入轉型正義的討論範疇,給予當事人合理的補償。

(回目錄)


 
寰宇縱橫:西方對伊朗、北韓的雙重標準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9月23日本屆聯合國大會開幕,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演說,表示要推動全球無核武計劃;這是美國首次提出,已由中國宣示了45年的基本立場。兩天之後,伊朗的第二個濃縮鈾工廠地址曝光,美國厲聲警告:限於10月1日之前提出合理解,否則不排除動武──再過兩天,伊朗宣布接受聯合國監督,同時進行大規模飛彈試射演習,以為回應。

歐巴馬的「全球無核」倡言,其實是在明知「全球」絕對做不到的情況下,說好聽話罷了,主要是用來掩飾6天前美國正式宣布放棄東歐反飛彈計劃的狼狽尷尬,因為幾個月前美國猶豫試探要放棄時,是以美俄恢復裁減核武談判作配合動作。23日同一天,英國以裁減核潛艦計劃來「響應」美國,同樣的也是因為經濟衰退無力為繼,順勢說好聽話罷了。

美國「無核」構想的另一個較隱晦的附帶作用,是應付「脫美入亞」的日本民主黨新政府的「查核」麻煩。民主黨勝選執政之前,早就對美艦進駐日本軍港暗攜核武而口頭抵賴,放言要認真討論;因為它違反日本憲法「無核三原則」中,第三項的「不攜入核武」。9月16日鳩山首相組閣次日,新政府即著手調查美艦。歐巴馬趕緊搞一個「全球」級的柔軟姿態,顧左右而言他。

這些好聽又好玩的國際公關戲碼之外,實際上美國這次對伊朗的強硬,主要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討論上,俄羅斯首次鬆了口,表示可能願意制裁。而這仍是俄羅斯的國際公關招式,是為了「回報」美國放棄東歐反飛彈計劃。但眼前鬆口,並不表示之後俄不會再回頭支持伊朗。在安理會五強而言,還有中國也支持伊朗,目前尚在猶豫觀望之中。

這些種種國際公關之外,較實際的情況,只要拿伊朗與北韓放在一起比較,就可以看出西方硬軟的雙重標準。10幾年來北韓終於擁核成功,其過程則是再三再四五六地玩弄美國、戲辱日本、拉攏南韓。而美國十幾年來幾十次的尷尬狼狽,唯一原因,只是地緣戰略上北韓與中國緊鄰接壤,而受其支持到底,西方投鼠忌器。俄羅斯也支持伊朗,但地緣關係上兩國並不接壤,西方雙重標準的分際在此──其他都是好聽的話。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格瓦拉的形象與電影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近日台灣左翼文化圈的盛事之一,大概是去年參展法國坎城、描寫古巴革命英雄人物格瓦拉的傳記電影,《切‧格瓦拉》(原片名),目前在幾個大都會中巡迴播放。

這部電影有幾項特殊之處。首先,它的製作群組班底都是主流電影工業中的一流組合,主流電影該有的品質規格,如時代的場景、道具、攝影等等,無不俱備。

其二,此片為忠於史實,以西班牙語發音,並為了能完整反映格瓦拉一生,分為上下集,全長幾達4個半小時。這明顯格格不入於主流電影市場的消費模式。尤其是大型片商不會購買非美語發音的影片,因為日後無法在全球電視與影碟市場上販賣。

其三, 此片在籌募資金時遇到極大困難,全片資金主要是來自法國,完全沒有美國影廠投資。顯然格瓦拉這號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意義,絕非美國主流價值所能認同。

本文不是影評,而是針對這部電影的出現與它作為商業電影(即使是小眾市場)播放之文化現象,提出一些討論。

早從60年代之後,格瓦拉的形象就因緣際會地成為風行全球的商品肖像。從馬克杯、T恤、海報,甚至路易‧威登名牌皮包都有他的肖像。不僅許多號稱左翼青年會蒐集這類肖像商品,而且不乏某些為了要表達與眾不同的企業家(據說殷琪就很崇拜格瓦拉)、知識分子等都會如此。

格瓦拉個人的形象具備了一切條件,成為一個能被大眾消費市場所操控、販賣的肖像商品。他不羈而又真誠的形貌,反映了叛逆、冒險的生活態度,滿足了幾個世代以來,在平庸而制式生活天地中所壓抑的對叛逆行徑的渴望。

其次,格瓦拉乃是活生生的當代傳奇,他身體力行去搞革命,以徹底的實踐來具體化我們只有在遙遠歷史中才看到的純真熱情與理想。這種號召力與說服力,都強化的格瓦拉個人形象價值感。更何況,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們根本毋需與他辯論社會主義真諦、革命路線這類大問題,只要買個有他肖像的咖啡杯或皮包,在啜飲咖啡或逛街之餘,就可自我感覺良好,想像自己也與他一樣有著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

換言之,一旦格瓦拉形象與他真實而負責的歷史過程切割開來,他的形象就不過是消費商品脈絡中所製造出來,滿足消費者淺薄慾望的符號罷了。恐怕絕大多數使用格瓦拉肖像商品的大眾,並不曾深入了解他的世界與他實踐的意義。

以此來看,這部電影是值得觀看的。這可作為初步了解格瓦拉個人志業的導論作品。當然,對於只想以他的肖像來作為生活點綴的消費者來說,這電影恐怕是太長,也太沈重了。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9-2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