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1-27─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1-2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1-27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選舉反映地方落差 | |
無薪假結束了沒 | |
蘭谿村聲:是找尋新動力,還是從階級撤退? | |
媒體觀察:動新聞動到什麼 |
【社論】
|
選舉反映地方落差 |
|
|
台灣的選舉動員,無論密度與強度,堪稱世界一絕。但此次氣氛卻迥然有別,除了競選團隊與輔選機器外,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選情冷颼颼。 |
|
(回目錄) |
【左右看】無薪假結束了沒 |
【左看】
|
抱歉 無薪假還沒走 |
文
|
潘欣榮/《九降風中的勞工》訪調召集人 |
當主計處公佈的失業率已回降到5.96%,而讓政府官員鬆口氣時,我們卻看到聯合報社論的嚴正呼籲:注意失業期延長的警訊! |
【右看】
|
再見 無薪假 |
文
|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
今日收到一則採訪通知,標題是「無薪休假再起!台灣上班族的明天?《九降風中的勞工》新書發表會」。看到這樣的標題,實在令人啼笑皆非,不禁感嘆:台灣的勞工運動者,怎麼永遠這麼不用功? |
|
(回目錄) |
蘭谿村聲:是找尋新動力,還是從階級撤退? | |
文
|
■倪世傑(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
在沈寂4年後,今年11月22日「秋鬥再起」。正如同苦勞網特約記者Summer所說,秋鬥雖然是工運的老招牌活動,這次積極動員的卻是社運新成員。我們在場這遊行中看到了反拆遷運動、環保運動、同志人權運動,也看到急遽萎縮中的台灣工人運動。在這一次秋鬥中,「工人」第一次成為了少數。苦勞網孫窮理直言這是「秋鬥主體的轉置」,工運人士林子文說當前「工運」和「工會」是分離的,工會無法組織更多不同的勞動者,也因此,現階段很難以「工會運動」作為「階級運動」的核心;人民火大聯盟賴香伶則表示現在的工人身分可能隨時流動,「外面」的變化,隨時會帶給工人新的刺激和衝撞,「現在不只是談工資、工時這些問題」,「得發展出新的方向出來」。 問題是,這個新方向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新秋鬥」破除了過去「老秋鬥」從「工人」立場出發對勞動、社保議題的關注與批判,開始找尋除勞資關係、勞工與國家關係以外的新的社會矛盾點作為集結的號角,其基本路線與過去卅餘年來西方的「新社會運動」脈絡幾乎如出一轍:當工會已經被認定被既存體制所吸納,不再成為激進的反抗力量的時候,進步社會運動的同盟者該往何處尋覓?少數族裔平權、性別平權、環境保護、反核擴散、爭取動物權、減免第三世界債務等運動,頓時間幾乎佔據了進步社運的版面,但從結果來看,2008年底從美國爆發隨後席捲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並不會因為新社會運動卅年的蓬勃發展而不發作,在這一波金融風暴中的倖免者反而是古巴、玻利維亞、厄瓜多等由左派執政、且對當前資本主義體制抱持批判態度的國家。 新社會運動的意識形態本質上是多元主義(pluralism),多元主義肯認社會因利益、理念差異而存在諸多衝突,政治領域則是各方勢力的競技場,所察覺到的鬥爭往往帶有片面性與個別性,國家也總是以中立或是帶有部分自主性的仲裁者身分出面調停社會紛爭。換言之,當西方社會隨著後馬克思主義與新社會運動的興起而放棄宏大論述的同時,頂多提出「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的論調,但對於另一個世界究竟是啥,則莫衷一是。 我們都相當熟悉西方先進資本主義的社會運動與中左政黨「從階級撤退」後的模樣,但在台灣工人階級尚未鍛鍊出來之時,就以工會代稱階級而逕行從階級撤退,令我這一個在勞動力市場汲汲營生的升斗小民,頓時不安了起來。 |
|
(回目錄) |
|
媒體觀察:動新聞動到什麼 |
文
|
■不餓齋主(新聞工作者) |
蘋果日報動新聞引起台灣社會難得一見的眾口一聲厲加撻伐,不分黨派、不分立場,都認為動新聞以3D動畫呈現社會新聞細節十分不妥,而且專挑色情、血腥的情節,又毫無分級管制,讓未成年人可以直接接觸,挑戰了台灣社會的底線。台北市政府於是引用兒少法中「違反媒體分級辦法」部分,開罰壹傳媒50萬。行政院也要求各部會動起來,並對理應獨立的機構NCC提出要求,裁罰播出的電信業者。 我們可以看看日本為了聲討媒體內容而作了什麼。1988到1989年間,日本青年宮崎勤綁架殺害4名幼女並拍照,媒體拍攝到他家中堆積如山的動漫畫與錄影帶,認定他受到媒體內容影響而犯罪,於是動漫畫內容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各級政府與保守團體對動漫畫大舉追殺,近百位業界人員被告發、逮捕。日本動漫產業足足有5年的時間陷入大蕭條。 這次動新聞事件最令人憂心之處,就在於急於消滅公認不妥的媒體內容,卻放縱公部門對媒體內容以自由心證的方式擴大解釋法令、隨意審查,干擾獨立機構運作,彷彿只要能不讓孩子看到,不必尷尬的解釋新聞內容,就可以解決掉一大麻煩,卻不去面對資本主義社會自由市場競爭的邏輯下,新聞定義本身是否已經產生典範的轉移。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彭芸說,動新聞在她的定義裡不是新聞。其實,問題應該在於:台灣奉行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邏輯,能否支持傳統的新聞定義?目前除了公視,新聞已經是一項商品,媒體藉以換取金錢;商品自然要投消費者所好,新聞能否帶給閱聽人娛樂效果、能否讓花錢買新聞的個人或團體滿意,成為收視率發行量的關鍵、收入的保證,所以新聞內容日趨煽色腥、商業化,與其都賴到蘋果日報與壹週刊身上,不如說是結構性問題,大家只是程度上的、吃相好不好看的差別。 近來為了解決報業生存困境,已有歐洲國家研議是否提供報業補助,讓平面媒體能不為生存壓力而低頭。台灣公廣集團的新聞讓我們看到,公共媒體才能盡可能保有新聞原本的功能,至於要商業媒體在新聞內容中作中立客觀不媚俗這些堅持,那真是與虎謀皮,而且還得賠上言論自由的代價。從動新聞事件中可以發現,沒有任何人在意新聞商品化,沒有人思考言論自由與新聞價值在政治力與商業運作中被侵蝕、被改變的問題。動新聞並沒有真的動到什麼底線,真正動到的,反而是言論自由與新聞的定義。 |
|
(回目錄) |
|
長期徵稿啟事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