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11-30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1-3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1-3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誰在乎言論自由
禪之流行
  哈巴狗電台:給她一個重重的打擊
  看守台灣:面對轉型期的世界



【社論】
誰在乎言論自由
 
 

台北市政府以《蘋果日報》的「動新聞」違反兒少法開罰,明令全市國中、小停止訂閱,並且封鎖該報網站;蘋果則以「捍衛言論自由」反擊,揚言將對台北市長郝龍斌提告。政治人物再次藉由社會上保守的勢力「教化」人民,用保護兒童之名,展現行政權力,但畢竟因為部分新聞內容的處理有爭議,就率爾查禁網站、下令停止訂閱整份報紙,確實難免遭來濫權的批評。至於蘋果則是真小人,向來是只要能賺錢、能滿足消費者口味的就來者不拒,他們自有一套「善盡社會責任」的論述,合理化所有羶色腥和狗仔八卦文化。

然而,每當政治人物槓上媒體時,爭論的焦點總會圍繞著「言論自由」,可是有誰真正在乎言論自由嗎?還是言論自由已經成為廉價的標籤,以便商業邏輯繼續在道德真空的世界裡暢行無阻?言論自由不只是耍嘴皮子,能以麻辣言論逞口舌之快而已,更重要的是人民要有集體行動、發聲的自由,也就是集會遊行、陳情抗議的權利。台灣至今尚未廢除集會遊行法,即使有人依法陳情,警方也常以各種行政方式阻撓,也未見媒體對警方這種「打壓言論自由」的行為加以批評,只有當媒體本身遭搜索或查禁時,才又抬出言論自由的大旗。

不過高壓威權的時代畢竟已經遠颺,嘉年華會式的集會遊行,或張力不大的陳情抗議,大多會被容忍接受,當下真正箝制言論自由的不是顯而易見的威權,而是看不見的資本控制。例如近來爭議的美國牛肉開放問題,「美國肉類出口協會」不斷以全版或半版的報紙廣告,強調美國牛肉美味可口、衛生安全,當報社接受如此龐大的廣告收入時,又怎麼可能公正持平的報導美國牛肉相關的風險和決策違反民主原則?報紙如此,電視和其他媒體亦然,置入性行銷的斧鑿累累,究竟是保障了誰的言論自由?

台灣社會擁有的言論自由只是最基本、最初階的言論自由,台北市政府若是遇到稍有爭議的新聞處理方式就全面禁止,確實過當而大開倒車。但是在缺乏更具公共性的媒體之下,蘋果之類的「多元」言論,終究是在資本容許的界線之內,台灣的言論自由要向前進,媒體產權公共化、內容更多元化,是必須努力的方向。

(回目錄)



【左右看】禪之流行

【左看】
佛為魔用 益增纏緣
趙萬來/大學教授

禪,從叢林道場走入紅男綠女,成為一種流行、一種時尚,首先是由日本的鈴木大拙發其端,歐美知識圈為之著迷,再從西方返銷東方,遂有惟覺老和尚出焉,得到當時權貴陳履安匐匍座下,發皇成一股風氣,在上層的官、學、商三方相激相盪下,終成風行草偃之勢,如今連鈍根的芸芸草民也盤趺修禪,處處都在招徠「企業禪」、「生活禪」,乃至瑜珈、內觀種種修心術。

但是,這一切禪風與禪意都不在究竟生命的意義,只是讓人稍事澄慮靜心,以便更能適應資本主義的現世折磨,甚至對資本主義的折磨更加推波助瀾,如企業禪,不就是魔修嗎?哪能開發菩提心?哪會勘破企業的牟利企圖?又哪有剋期取證、了斷生死的絲毫念頭?相反地,不過是期以中場休息加充電,利於再度入場,狠狠置人於死地。

禪,在當下末沄世界,是一種管理術,管己以管人。或者說,就是一種政治,叫人萬般放下,獨獨不放下資本主義;叫人打破框框,卻不觸及人間最大的框框。縱有人開悟得道了,也只是自了漢,益增資本主義個人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意識形態。

禪,纏人哪!




【右看】
燥熱世界 一劑清涼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現代有異於傳統,就是動態十足,且不斷地加速變動,演為一個燥熱世界。身處其中的現代人最需要一劑清涼散,或者駐足小息片刻,或者抽身移目他顧,或者內視自己,不再汲汲外物。要之,禪,剝去神秘主義的意涵,其實是桴應時代而又簡易可行的一種生活方式,並隨著社會的加速運行,禪修越來越流行。

豈不見到,台灣的佛教已經走過頂峰了,不獨收進的捐獻和發出的善款,兩項都明顯縮小,連正信徒眾也後繼有虞,但看各大學盛行一時的佛學社都已煙銷雲散,並且出家受戒的僧人也不若從前。

但是佛教不等於佛法,做為佛法的禪修了無頹勢,原因無他,禪對治人心,是過動中的至靜至定,此其一;其二,練心可收練身之效,冥想打坐不是枯坐,乃是調理心念,從而帶動肉體調理,實修實效,一點也不玄虛;其三,由於實效讓人身心安適,而客觀世界又非個人所能改變,只有求諸自身的改變了,通過禪,確實體證「境由心轉」,即使達不到「境由心造」的上乘,也差堪可以護持浮蝣人生了。

禪,饞人哪!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給她一個重重的打擊
■陳真(醫師)

長久以來,就像吸毒者想戒毒那樣,總想逃避一切有關毒品的氣味影像;所欲所斥竟是同一物,若能戒,我會毫不猶豫把它戒掉,回到地面上來,或許生命能平順些。任何人事物都一樣,你若不曾想逃離某個東西,那你很難說真的為他著迷。除非著了迷失了魂,否則你不會感到痛苦。

轉唸哲學後,每天像著了魔浸泡書堆裏,彷彿一條魚終於回到他所屬天地,經常為著那些在旁人看來或許虛無飄渺的東西灑下熱淚,幾乎要讓人融化。特別是維根斯坦,每每掩卷嘆息,總希望這是一齣永無劇終的電影。當一部電影深深打動你的心,光看10分鐘便要起惆悵,因為你難以承受幕終的一刻。要是我根本不知道有這部戲,那該多好;要是我始終不認識某人,那該多好;要是我從來就沒有家人,那該多好;要是世上根本沒有哲學沒有音樂藝術沒有數學沒有風沒有雨沒有阿憨沒有阿乖,那該多好。當我知道生命被他綁住,我就不時想逃離。可當我越想逃走,就被他綁得越緊。

20幾年前金炳興有部片叫《我為妳狂》,我至今仍唱著它的歌。一對男女相愛,愛到如此之深,竟把對方給殺了。剛上大學時,我書桌牆上也貼了張紙,寫著「我為你狂」四個字。旁人以為是某位少女,其實不是。她有心臟病,每每在看病時跟醫生說我小孩將來會把我的病醫好。就在我當醫生的第一年,她死了。生前因為各種人禍包括政治,我們已兩、三年沒見面,連最後一面也沒見著。我之前不知道,一個人的死,會把另一人的生命也帶走;打傷的不是心之一角,而是全部。

知道一件事跟了解它是兩回事,了解它跟在乎它卻又是另一回事。一場戰爭,一段悲劇,一些陌生人的處境,要知道這些事很容易,google一下就知道了,但重要的是它傷你多深?沈從文有篇小說,三個女生感情深厚,一個在革命中死了,另一個知道噩耗後決定明天去告訴另一個,她心裏想著:明天一早就告她此事,「給她一個重重的打擊」。我讀此言,感動甚深。

還記得路易馬盧的《鬼火》嗎?一個憂鬱的人在無謂寒喧中更憂鬱了,後來舉槍對著心臟自殺,留下一些話:「我不再愛妳,而妳也不再愛我,我們之間的連結鬆了,我的死,要在妳心頭打下一個傷痕,打下一個深深的印子,把鬆掉的關係給重新拉緊。」我們或許無法制止一場戰爭一場饑荒,但它總能在你我心頭劃出一道傷痕,打下一個深深的印子。總有一天,藉著這樣的印記,我們會在另一時空重逢,就像一個破碎的家總有一天會再團聚一樣。

(回目錄)


  看守台灣:面對轉型期的世界
■江慧儀(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2005年,英國的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實踐推廣者Hopkins,憂心產油高峰以及氣候變遷的雙重威脅,將引起一連串人類禁受不起的骨牌效應,而以樸門永續設計的倫理(照顧人,照顧地球,分享多餘)與原則,與他的學生們一起發想出一個草根的行動計畫,目的在提昇民眾意識,並透過積極正面的行動,例如自己生產食物、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在地經濟網絡、永續教育以及個人身心靈層次轉變的努力,將社區從過去非永續的生活型態與思維,帶往永續、健康的未來社會。

這個強調以社區為基礎的行動計畫近年不僅在英國風行開來,也引起國際間關心地球與人類社會永續性的人士認同,因而發展成為「轉型運動」(Transition Movement),意指現在的人類社會正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我們一腳踩在仰賴化石燃料撐起的經濟掛帥社會難以全然脫身,另一腳卻想要脫離石油上癮症以及種種為現代人類帶來空虛憂鬱污染與不快樂的生活模式,企圖尋找人類新的出口。轉型運動強調,人類不會在一夕之間從不永續的社會進入永續的社會,但處在轉型社會的人們卻能夠透過靠社區的力量以及某些過渡期的作法,扭轉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是一個正面、慶祝式的環境運動,而非抗爭運動。

根據英國針對全國84個推動轉型運動的社區、鄉鎮與城市的研究,此一運動最受歡迎的行動,是藉由設立社區農園推動城鄉的食物生產系統,與透過參與社區支持農業,來降低食物里程。這項行動的意義不僅在於為自己或社區提供健康的食物,更具有脫離對化石原料的依賴以及確保糧食安全的積極意義。

台灣近年來因應氣候變遷議題,也積極種樹、提倡各類型都市綠化,例如屋頂花園、直立花園等。雖說聊勝於無,卻很可惜未能將此一具有正面意義的行動與推動政策發揮到極致,讓它產生多元的功能。在此全球社會都勢必要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一座綠化的屋頂可以不僅僅是為了降溫,種植觀賞用的植物,以及依賴馬達將自來水打到屋頂灌溉來打造一座歐洲花園;它應該還可以更積極地成為解決全球問題的正面方法之一:生產食物,成為都市人學習自足生存技能的所在;循環有機資源、自產肥料,讓都市成為零廢棄的空間;收集雨水灌溉,提高水資源供給的自主性;營造微棲地環境,提供人與自然互動的療癒場所。如果我們的政府能夠學會如此系統性的思考,台灣才能真正掌握轉型為永續社會的契機。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1-3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