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12-04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2-0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2-0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正在上演的杜拜棄保效應
世界人權日的倒數一週
  養干茶:美牛不是假議題 根本就不是議題
  蘭谿村聲:阿富汗戰爭中的鄰避思維



【社論】
正在上演的杜拜棄保效應
 
 

負債累累,償還能力徹底崩潰的杜拜,終於讓原本以為世界經濟轉危為安的人們再次倒抽一口氣。

實際上要預測杜拜今日之敗,一點都不難。就像當年台灣的銀行競相發行信用卡、現金卡,老早就種下心知肚明的卡債風暴一樣,這個發跡於沙漠的泡沫,所有借款銀行都清楚背後存在著龐大風險,但為何就是眼睜睜地讓悲劇發生?

理由很簡單。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的寬鬆貨幣政策,導致了全世界的熱錢流竄。這些無法被實質萎縮的生產領域消化的熱錢,也就媒合了大膽的債權人與膽大的債務人關係。也因此,原本是建立在理性計算基礎上的風險認知,遂讓步給矇著眼睛往前衝的羊群效應。

但杜拜現象並非只是單純的熱錢融資活動,實際上,它還有整個迷思性論述機制作為配套。前幾年風行的杜拜朝聖潮、甚至「杜拜學」的「準學術」營銷,在在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由貨幣驅動的論述生產與流通機制。

也因此,倘若債權銀行是昧著風險在從事投機性借貸,則我們早先所看到的媒體、學者,甚至就是自由經濟學本身,便昧著常識在吹擂追捧與麻痺人心,並且以之為業。後者所參與的論述生產與流通,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意識形態,卻偽裝成具有客觀性與前瞻性的學術預言,或類宗教見證。

必須特別強調,杜拜儘管樓塌,但這個支配性的意識形態結構仍安然無恙。前些日子,嘉義縣有人後悔過去支持錯人,自己還會掌嘴謝罪;但迄今,我們卻看到這個支配性的意識形態結構成了靈活的變色龍,開始對杜拜危機誇誇其談,儼然再次拔得先知頭籌。這樣的能袖善舞本事,無非是想對一般人的健忘進行投機。只要得逞,論述權力的正當性便仍頑強存在,這個世界的秩序依然掌握於其手中。

換言之,這個意識形態的支配性結構之所以對杜拜痛下重手,只是操作棄保罷了;它日不愁第二個、第三個「杜拜」可以加持。舉例而言,諸如「金磚四國」之類的魔術概念不斷推陳出新,乃其慣技。

我們真能從杜拜身上學到教訓?為何類似杜拜那種明知一戳即破的神話卻再三上演?為何老早就該指出風險者,卻每每成為風險製造者?這些問題,在在值得深思。「歷史」不會讓人變聰明,除非懂得「解讀歷史」。

(回目錄)



【左右看】世界人權日的倒數一週

【左看】
國際人權的最低標準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籌備小組

馬政府於今年2月,終於通過了兩公約,亦即,當《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通行世界33年之後,台灣終於在下週四的世界人權日正式實施。

然而,正當昨日法務部統計並公佈,台灣仍有219條違反兩人權公約之國內法令,亟待被修法,卻又聽到台中市政府為了保護兩岸江陳會,而以尊重抗議者想申請的抗爭場地之名,而限縮民眾抗爭的地點。

究竟,兩公約的施行對台灣人民有何正面意義?具體而言,對集會遊行法甚至台灣人民的基本權力,有何幫助?

首先,倘若政府真的完成對219條法令的檢討與修正,正代表台灣已從「宣示性」的人權國家,正式達到「實踐」國際人權的最低標準,在此過程中,公民社會將有各種機會,檢視政府是否遵守。

其次,兩公約所挑戰的,正是以國際共同規範檢視各國基本人權保障的試紙。而此次將陳會,不僅檢視著台灣政府能否遵守兩公約對集遊法之保障,其間接意義,更在於台灣人民的合法集會遊行之權力,正如同隱形導彈般的貫穿中國。

兩公約,既然是當代民主國家所遵守的最低標準,那人民雪亮的眼睛將在下週開始,檢證台灣政府是否能跨入此一國際基本要求。




【右看】
實踐兩公約 邁入先進國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時光匆匆,距離當初馬總統宣誓以人權立國作為就任時之許諾,已過去一年半矣,然而就在整整一週後,也就是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就應是《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正式實施日。

回顧當初,1976年世界人權宣言之所以通過,其遠因乃是在1945年11月20日,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紐倫堡大審中,納粹方的辯護律師為了替22名戰犯脫罪,引用「法無規定者不罰」的法學原則,他們強調:在戰前德國的國內法並不存在禁止密謀、禁止侵略戰爭的法律規定。此外,「法不溯及既往」,所以更不能以戰後的新法來定戰前「遵從」舊法者的罪。

在此姑且不論紐倫堡審判所為人詬病的「僅戰敗國的行為是暴行」,而不追問戰勝國在戰時的相同暴虐;聚焦在聯合國在反省紐倫堡大審後,開始問:究竟,是否存在一種普世、能穿越主權國家界線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立法?

之後,才訂定具有「法律」地位的世界人權「宣言」,而以與本國憲法同等地位的國際憲法之姿,來要求世界各國遵從。放眼亞洲各國,能達此標準的實是少數,然而,台灣民主化發展僅數十寒暑、即已有所成,實乃政府與全民的努力。

(回目錄)


 
養干茶:美牛不是假議題 根本就不是議題
■李芋台(新聞工作者)

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來台關心美國牛肉的問題,他說美國牛肉是假議題,只不過是為選舉而炒作的議題而已。然而,事實上美國牛肉議題開高走低,早就已經不是選舉議題。

馬政府在與美國進行美國牛肉談判中錯誤擺出、全面棄守,造成藍綠政營同聲討伐、全面砲轟,連各縣市首長也跳出來組成拒美牛聯盟。特別是此議題直攻馬英九決策核心,大大削弱馬英九的影響力,不但讓基層打不出總統牌,甚至還得砲打中央,對藍營來說,恐怕將是不小的內傷。藍營地方人士當時痛批,大選將屆,這個時候去捅美國牛肉這個馬蜂窩,讓自己變成箭靶,簡直是平白送一個超級大議題給民進黨炒作,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要地方怎麼選?

然而,真正到了選舉決戰日,美國牛肉的爭議卻似乎變得無關緊要,一切好像船過水無痕。美國牛肉議題開高走低,在選戰中幾乎沒有發生影響力,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在正當性十足的美牛案已經讓馬政府成為全民公敵之下,沒有執政包袱民進黨本應見獵心喜,抓著美牛議題直打,把成果收割在縣市長選舉上。但是,民進黨在美牛議題操作上,卻把美牛議題拉離一般民眾,也拉離了地方選舉。

首先,民進黨跟著消基會,去搞重啟美國牛肉談判公投,結果反而把議題熱度降下來。公投連署門檻高,非常消耗力氣與資源。更嚴重的是,當黨中央把力氣與焦點集中到公投之上,等於讓原本義憤填膺的民眾在簽下公投連署書之後,有了洩憤的出口,接著就繼續循著體制內的遊戲規則,把美牛議題愈玩愈小、離地方欲遠,無法把整個反國民黨、怨政府無能的情緒延續到縣市長選舉。就算民進黨後期發起公投千里苦行活動,也似乎欲振乏力。

操作策略上的錯誤,只是技術性問題,問題的核心在於民進黨對反美牛議題究竟有多少決心?民進黨過去對於操作公投非常有經驗,應該知道一個議題落入公投程序之後可能的結果。從過去民進黨執政時對美國牛肉問題同樣步步退讓的歷程來看,令人懷疑恐怕民進黨內心也不願對美牛問題真正下重手,不願和美國老大哥撕破臉。

藍綠政黨在立法院推動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一樣是在循體制內管道,玩一些廟堂國會內的攻防遊戲。藍綠彼此間相互攻防與杯葛恐怕是場共謀,大家現在都忙著跑行程、固樁腳輔選,不開會最好,還可以把國會空轉的責任都推給對方。等到台美牛肉議定書的時效一到,就自動生效,即使國會不同意也木已成舟了。

(回目錄)


 
蘭谿村聲:阿富汗戰爭中的鄰避思維
■倪世傑(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台北時間12月2日在西點軍校宣佈對阿富汗增兵3萬人,目的是維持並促進阿富汗的和平早日降臨。以戰止戰,這的確是這位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提出的政策。這不僅與過去歐巴馬競選時主張的撤軍言論背道而馳,還比小布希時期駐軍阿富汗的數量高出3倍。美國民眾看法與歐巴馬相當不同,根據蓋洛普最新公佈調查顯示,只有35%受訪者支持歐巴馬處理阿富汗情勢的政策。

增加派遣的軍隊每年至少要花費340億美元的支出,這些軍事開支經費幾乎對美國民眾的實質需求,像是健保計畫、就業計畫、溫室氣體減量措施等等,毫無助益。即便歐巴馬不斷聲稱這不會是另一場越戰,但殷鑑不遠,美國總統詹森在甘迺迪被刺殺之後接任美國總統一職,他終止了當時甘迺迪遺留下來的終止貧窮、民權法案等具有時代意義的社會與政治計畫,完全陷入越戰的泥淖中難以自拔。

歐巴馬為何要這麼做?筆者在去年歐巴馬競選時提出撤軍政策時即已不表希望。原因相當簡單:歐巴馬雖然不是白人,但他仍是一位「美國」總統,仍舊負有「霸權使命」的美國總統,怎麼樣也不會放棄他過去一貫的中東政策。不幸言中,全在意料之中。

另一方面,有鑑於911事件是美國本土第一次遭受準軍事攻擊,引發平民大量死傷的案例,在2012年的連任之路上歐巴馬,想必不願讓類似911的事件再次發生,寧可增派軍隊到阿富汗,隱含「要死死在國外,不要死在美國國內」的戰爭鄰避(NIMBY)思維。但放眼所及,美國人已經不願再將自己的子女送上遠在千里之外的前線作戰,大多數的美國人渴望和平,但歐巴馬看不到這一點,完全不想採用談判、政治的方式解決阿富汗問題,而這也是美國與歐洲國家在二戰後面對國際政治中最大的差異:美國歷屆政府對槍桿子具有莫名的好感與迷信。或許過去經濟力量強盛時美國人民對此無動於衷,但在當前經濟困頓時期繼續維持強權外交政策,卻讓美國大部分民眾感冒不已。

執政即將滿兩週年,歐巴馬此刻的敵人不在共和黨,也不是塔利班,而是他自己。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2-0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