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07─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07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中美合作與對抗的側面 |
美國發動壓迫人民幣升值的口水戰,由於4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往美國參加聯合國核安全會議、雙方關係出現緩和機會,華盛頓方面暫緩提出針對人民幣值的匯率報告,將延到6月份G20會議期間;並且利用這個氛圍,歐巴馬上週玩了一記戲劇性手法,在總統專機上與胡錦濤熱線對話1小時之久,並未談匯率問題,相當融洽。
以傳播式公關見長的美國外交手腕,其實越來越見其空泛不實。北京方面對美國這一套「軟攻」,以結實的務實態度回應:胡錦濤12日赴美是參加聯合國會議,並沒有對美的國是會議與任何正式會議,之後緊接著將往南美洲參加「金磚四國」會議,最後返程之前還要正式國是訪問反美的委內瑞拉;這個行程可以看出中國式「軟功」中帶硬的成分。美國只好在12日的夾縫中,尋找非正式機會。
這次在南美洲的「金磚四國」會議,其實可以稱為6月份G20會議的預備會議,並且將形成另3國團結支持中國,力抗之後G20會議可能的對人民幣匯率的壓力。而在這個純金融經濟縱橫之外,還兩個有側面的國際戰略上另類迂迴對抗:一是藉機力挺最近兩年在國際上與美國大聲唱經濟反調的巴西,一是對於金磚四國中印度的「統戰」。
印度「懼華」而依美為恃,只是表層現象,印度提防美國其實超過對中國:中國越喜馬拉雅山而陸權犯印度的可能性,遠遠低於印度海岸線完全暴露於印度洋,而受美國海權的威脅:過去20年美國利用印度洋兩侵伊拉克、深入內陸打阿富汗、不斷威脅伊朗,印度點滴感觸在心頭。
現階段印度當然不可能疏美親華,但只要維持在兩大之間的平衡,美國「以印制華」就會落空。印度的平衡桿在阿富汗。美國強控的阿富汗,最近積極向中國索求經援與投資,並利用接壤鄰國巴基斯坦與中國的盟友關係為陪襯;更「嚴重」的是,喀布爾方面連激烈反美的伊朗也要拉攏。
過去美國曾與塔利班結盟近30年,9年前說翻臉就痛打至今,對阿富汗「傀儡」政權與印度而言,都是一面驚心動魄的鏡子。印度比美、中都弱,阿富汗連「弱」的資格都沒有,但為了生存發展,仍有微小者的迂迴縱橫方式,客觀效應上足可抵消相當的美式霸權,而與中國和諧外交有共識。
印度之外,亞洲另一個更見重量的美國「制華」盟友是日本,但「脫美」的民主黨政府最近已經露骨地表示,人民幣不必升值,因為日中貿易相當平衡;而實際的情況,是中國已成為日本第一貿易伙伴。
日本民主黨雖然目前聲勢不高,但拖累的經濟因素,其實源自30年前美國強迫日圓升值;另一方面,被民主黨奪下半世紀政權的自民黨,已如本報最近半年幾次預言,開始分裂,即將出現新的小黨,而終於結束「依美為侍妾」的盟友關係。
這些側面國際關係之外,還有美、中兩強內部的「側面」:美國以加州為主的許多個州財政面臨崩潰(節流減少開支的州政府裁員,已到了裁法官的地步),要比中國房地產與通膨的危機,嚴重許多倍。遑論還有8千億美元的國債,掌握在中國手中。
中美「合作─對抗」的國際與各自國內的細節,全球有目共睹:美國可以再左挪右移偷天換日的籌碼,實在少得不能再少了。
|
(回目錄) |
左右看:德英法政府擬對銀行課稅 |
左看:幅度有限,難以樂觀
英國首相布朗4月5日表示,英國與德國、法國初步達成共識,將對進行大量風險操作的金融部門特別課稅,以稅款成立全球金融穩定基金,此構想將透過G20的平台進行討論,預期在今年11月的首爾峰會達成共識。但其他國家如加拿大等對此仍有疑義,且各國對於課稅時機與使用方式仍有歧見,屆時能否順利達成目標,仍有待觀察。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此一提議乃是金融危機後,歐美各國政府提出的各種金融改革方案的一部分。這些看似正面的改革方案顯然都仍在初步倡議階段,隨著金融業的相對迅速復甦,改革方案最終能否落實,不無疑問。
而且更重要的是,各個方案都缺乏一個清楚的整體方向,改革幅度亦相當有限。比如布朗的銀行稅,對金融資本的規範力度即稍遜於學界討論已久「托賓稅」或「金融交易稅」,也大大不及今年2月份時,國際貨幣基金在其一份研究報告中所提出的資本管制也可以成為政策選項的提法,更別提根本改變金融部門的性質而導向國有化與民主化的方向。如此輕微而零碎的金融改革方案究竟能有什麼作用,令人難以樂觀。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維持效率,適度懲罰
2008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讓世人對近20年來高度發展的金融商品交易心生警惕,認識到其中所蘊含的種種風險,更對金融機構為求暴利鋌而走險的強大動力印象深刻。於是,在度過了初步的紓困階段,整體經濟也日趨穩定之後,各種改革方案便逐漸浮出檯面。日前(5日)英國首相布朗提出,要對進行風險操作的銀行業課徵金融危機責任稅(global responsibility levy),以成立金融穩定基金,並已經與德國、法國達成共識,希望在今年G20的首爾峰會上達成各國共識。
布朗的提案,其實接近於學界討論已久的托賓稅的縮小版。托賓稅在1990年代一連串國際外匯-貨幣危機中受到世人矚目,後來則擴大為對各種風險金融交易課稅。從相關報導看來,布朗提案並非對金融交易課稅,而是依據銀行的資產曝險程度課稅,儘管仍會墊高金融機構的運作成本,但對金融市場的衝擊應比交易稅小得多,所能收到的稅款依舊相當龐大,類似事後對金融機構進行「懲罰」,並將稅款進行有效利用。
反觀台灣,歷來發生金融危機都由政府出面低利紓困,事後對金融機構也無任何有效懲罰,與歐美作法相比實在不合理。
王放/政治評論員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網路自由的未知承諾 |
節譯■葉興台 Google已撤出中國,聲稱不願再對中國民眾的網路搜尋進行審查。英國衛報的評論指出,這項舉動在自由民主世界獲得一片好評。但在澳洲這個自由民主國家,該國政府表示將透過立法,封鎖民眾進入某些網頁,遭禁止的網頁包括兒童色情、人獸交、近親相姦、具有高度渲染力的暴力圖片、任何會宣傳犯罪或暴力的說明、具體描述禁藥如何使用、教導民眾如何自殺或安樂死等。根據雪梨晨驅報所做的民調,96%的澳洲民眾反對澳洲政府封鎖網頁,僅2%支持,民調呈現一面倒。 網路就像蒸氣機,是改變世界的一項科技突破,今日如果你連上網路,就能接觸到先前只能透過圖書館接觸到的龐大資訊;事實上,透過網路所得的資訊已遠超過圖書館,而且透過網路更容易找到你想要的資訊。顯然,這個現象的背後沒有中央計畫,有沒有監管機構,更沒有全面的控制,而只有一個分配網頁名稱和位址的系統。 網路可以獨立於政府和大型企業,如此不平凡的東西,讓很多人相信它能為世界帶來新型態的自由,宛似去中心化和個人主義科技已實現無政府主義者的觀點。過去這一直被視為烏托邦,如俄羅斯思想家克魯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在19世紀所做的夢。這可能是很多人強烈認為,網路不應受到任何干涉的原因。 也許因為Google一直在設法讓資訊自由流通和垂手可得,它配合中國政府政策,對網路搜尋進行審查,被很多人視為是叛徒。網路無政府主義的願望在於,專制政府只有兩種選擇:要嘛接受網路具有散布資訊的無限可能性,要嘛就限制網路只讓統治菁英使用,與21世紀潮流背道而馳,如同北韓的做法。 現實較理想更為複雜。中國政府始終沒有屈服Google要求的停止網路審查,中國當局毫無疑問地已找到取代Google服務的方式,也許要多花點成本,並且失掉一些效率,但網路在中國仍受到控制。 然而,Google撤出中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不再認同政治審查。可以預料的是,有些人會批評Google試圖將其價值強壓在外國文化上。這是無稽之談。Google有權選擇如何和與誰做生意,衛報評論認為,我們也可以反過這樣說,Google在中國進行網路搜尋審查期間,中國將其價值強壓在它身上。Google撤出中國是為了遵守其價值,這些價值比主張政治審查的價值更值得辯護,而且有誰知道,如果中國民眾有機會選擇的話,有多少人會支持開放使用資訊的價值? 即便有中國要求網路進行政治審查,網路仍是改變的動力。上個月,湖北省省長威脅一名記者,還沒收她的錄音機,因她質問當地的一件醜聞,隨後不少記者、律師和學者透過網路發起抗議行動,一則網路報導批評湖北省長的行為,報導在網路上刊登18小時後才被撤下,但這條新聞已廣為民眾知曉。 在其他地方,例如古巴網路異議作家桑契斯(Yoani Sanchez)的部落格「Y世代」(Generation Y),已突破傳統媒體無法突破的障礙,儘管古巴政府已封鎖連結該部落格的管道,但全球各地仍能連結該部落格,在古巴國內,該部落格的文章還被燒錄成CD散布。 網路帶來的表達自由已遠非政治所能控制,人們以這種新方式互相連繫,對不認識的彼此提出問題,而網路世界又允許匿名和欺騙。我們透過網路發現其他人想做的事情,以及其他人如何想進行串連。如果你居住在偏僻的村落,或擁有特殊的習慣、興趣、性傾向,透過網路,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找不到醫生,透過網路可以試圖解決疑難雜症,但你有沒有能力確定醫療網站的內容是否可靠? 科技可以為善和為惡,現在就對網路蓋棺論定,還為時太早。即便網路沒有實現無政府主義者終結政府壓制的夢想,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我們才剛剛有些許認識而已。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