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04-1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捐款芳名錄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1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1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期待大陸政策新論述

馬英九與蔡英文即將在月底交鋒,媒體普遍稱為「雙英辯論」。「雙英」除了取自兩人名字之外,當然也意謂朝野菁英的對壘。由於藍綠陣營長期以來最主要的分歧點即在兩岸議題,而這次辯論的主題又是事涉兩岸的ECFA,因此,做為觀戰的公民,不妨視之為對朝野大陸政策的總體檢。

我們比較擔心的是,雙方太過膠著於「辯論」,最後只流於輸贏的計較,缺乏政策思維的鋪演和互動。輸贏只關涉到兩位主角的面子,政策思維卻牽繫到公眾的前途。ECFA是台海兩岸就經貿議題進行協商,擬出架構。那麼,雙英會面,就政治意涵而言,何嘗不是朝野之間針對大陸政策的協商?辯論不必然是對立,也可以是一種論述說理、意見溝通的模式。何況,馬英九擔任過陸委會副主委,蔡英文更是前主委,對大陸政策都具備知識基礎和實戰經驗,相信只要不太執著於辯論輸贏、太陷溺於自說自話的立場宣示,而是充分鋪展既有的知識和經驗,那麼,經由理性的辯證,朝野其實有機會經由正反合的良性循環,將大陸政策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既是涉及大陸政策,那麼,就台灣的立場而言,必然就有「我」與「他者」分辨的問題。台灣社會深層結構潛藏的「認同」與「主體性」的集體焦慮難免會浮出,成為雙英言辭交鋒過程中的雷管。認同問題存在已久,也是台灣社會嚴重對立的根源。因此,做為不同陣營的政治領袖,馬英九和蔡英文不僅不能迴避,更要誠實面對,深入思考。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決策者,都不會忍心讓台灣社會的撕裂與仇恨世世代代延續下去。隨著社會發展和新世代的長成,我們不能再放任認同問題成為基本教義派的禁臠、政客選票動員的工具。然則,任何一個政治人物大概也無法忽略台灣社會內部有關主權問題的集體焦慮。雙英辯論,雖然主題是兩岸經濟,但是有關認同與主權的問題一定會被提出,而且,很可能又在這個關鍵點上陷入膠著。馬英九4月13日的談話中,不僅以「可敬的對手」稱呼蔡英文,同時也強調他絕不會迴避主權的問題。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相信蔡英文也會有理性的回應。

關於主權問題,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談到台灣內部的「集體焦慮」時的說法是:越是焦慮,越要跟大陸互動,「唯有互動,才能找到自己,才知道自己是誰」。最後,她甚至指出:兩岸的協商,是要引領台灣社會,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找到台灣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我們的「主體性」。這樣的思維,已經把主權問題引向良性的辯證邏輯,我們不妨就把它視為大陸政策新論述的一個嘗試。

(回目錄)




左右看:產創條例應否降稅

左看:降稅無助企業競爭力

目前行政院提出的產業創新條例草案,號稱是政府要帶領台灣未來10年產業發展的全新藍圖政策。但若細觀草案內容,重點居然是在各方面減免企業的租稅負擔、大幅降低營業所得稅。

對於提出大幅降低營所稅率(降幅高達32%)與各種租稅優惠方案,政府的說詞是:這是提昇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競爭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當其他對手都紛紛降低營所稅時,台灣哪還有空間不隨之調降?而針對台灣企業研發能力一向薄弱,以致於受制於國外大廠,政府就應以稅賦減免政策為手段,來鼓勵、誘導企業大幅投資於研發,以在根本利基上提昇台灣競爭力。

上述說法,都是似是而非。產業創新條例是要取代已整整實施9年、如今已功成身退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而在過去9年中,這促產條例的各類租稅獎勵多達30項,減免企業稅賦總額近1,483億元。但在這麼多年來,這麼高的稅負減免下,台灣企業競爭力、研發投資都沒有顯著進步,經濟成長率更是每況愈下,也沒有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可見的稅負減免根本不是提昇台灣企業獲利發展的良策。

既是如此,如今居然還要變本加厲繼續降稅,那只會更加惡化政府財政。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鼓勵研發的有效工具

對於正在立法院審議的國民黨版本之產業創新條例草案,輿論的主要批評在於兩點。其一, 在目前政府財務狀況極艱困的情況下,這草案提出營業所得稅的調降,由原有的25%降至17%,降幅高達32%,這調降幅度是否過高?

其二,這草案還提出了功能性的租稅減免,即為了獎勵企業投資於研發,而對於企業之研發支出費用扣減其營所稅額。論者指出,若以行政院所揭櫫的簡政、輕稅目標來看,就應單一稅率來單純化稅制,而刪除獎勵性的減免租稅。

但這兩個批評意見,都是不能成立的。首先,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下,台灣對於企業的營所稅率是否過高,必須以同樣區域經濟內的經濟體來比較。而亞洲地區的香港營所稅為16.5%,新加坡17%,台灣不僅沒有什麼條件不大幅降低稅率,而且這17%稅率亦符合一般競爭水平。

其次,在越來越開放的市場機制下,政府可以誘導產業發展的條件其實已遠不如過去,政府除了一般利率、匯率政策之外,就只有稅率、稅制政策來因勢引導企業發展方向。台灣企業一向在技術創新與突破上落後,如今以優惠租稅來誘導企業配置更多資源於研發上,正是前瞻性的政策手段。

陳安君/大學教師

(回目錄)



咄咄集:官官相憐無是非

■吳忠泰(教師)

教育部去年底在部長易人之後,許多事變得旗幟鮮明起來。教科書選用機制的修法是其一,全面開放國小學科普測是其一;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和全國教師會近日痛批教育部黑箱放水,中小學校長協會卻跳出來捍衛,教育隊伍出現壁壘分明的情勢。

然而究竟教育部的作法恰不恰當呢?我們只要看一看現有的機制就知道了。民國93年的教育部長黃榮村即已要求,由專責單位對中小學學習成就進行評量,後來就形成台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SA),由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負責。比照國際測驗之方式,自2008年起,TASA施測週期由每年施測一次,調整為每2年施測一次。2009年、2011年、2013年進行國小四、六年級之正式施測,國中、高中及高職二年級進行預試、題庫試題參數檢視與新進試題研發及審修作業;2010年、2012年、2014年進行國中、高中及高職二年級之正式施測,國小4、6年級進行預試、題庫試題參數檢視與新進試題研發及審修作業。

教育部97年5月1日的新聞稿說:「為強化資料庫之運用與宣導,未來將提供各縣市TASA施測結果之學生表現情況,希冀能與攜手計畫結合,作為進行補救教學診斷之工具,以提高攜手計畫成效。並規劃由TASA提供25縣市標準化之學習成就檢測工具,由縣市依其所需之檢測年段及科目組合題本,以減緩縣市自辦學習檢測之需求,並建立與縣市合作之機制。教育部強調,TASA所建置的題庫,每道試題均係由經過培訓的中小學教師擔任命題者,並經數位學科與測驗統計之專家學者、中小學實務教師進行修審題作業,亦即每道試題均經嚴格之品質管控程序,無不具鑑別度的問題,且學習評量成效具有相當的穩定性與正確性。」

我國由國家建構的教育資料庫除了TASA之外,還有TEPS(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中研院張笠雲等負責),其他配合國際組織所進行的抽測(數理、閱讀)更多,但是世界上哪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彈丸之地卻測驗滿天飛,營利機構、非營利機構都在搞?中央已經投入大筆人力在做,地方每年還要隨便找幾個人命命題,考考大家,唯恐孩子時間不花在解題本上,順便彰顯父母官多在乎子弟的「競爭力」。

捨棄自己的TASA不用,卻放任各縣市亂玩學力普測,甚至不准全國教育會議的執筆人使用TASA資料庫,這樣的教育部正在走旁門走道;而校長協會的力挺,除了護主心切,還能顯示什麼價值!

(回目錄)
井邊之蛙:雲霧裡的中國海軍戰略

■徐世輝(企畫人員)

解放軍的艦隊從琉球附近的公海通過,引起國際關注。如果沒有意外,最近將會有更多關於「解放軍海上實力大躍進」的討論,甚至,「突破冷戰時期美國圍堵戰略」的說法,會再度被提出。

不過,嚴格說來,這可能都是虛像。解放軍艦隊所實施的,並不是要突破冷戰時期的戰略思維,反而可能是重複二次大戰前期,日本軍方的戰略。

目前眾多關於解放軍「海洋戰略革新」的討論,幾乎都會回溯到所謂的「第一島鍊」、「第二島鍊」的說法,據說,此概念的源頭來自於海軍將領劉華清,其目的是要突破美國在冷戰時期的海洋圍堵戰略,而這個想法,是近年來,解放軍艦艇頻頻航向遠洋的基礎。

但是,只要查閱相關的文獻,就可以發現,這其實是個錯置。劉華清的概念,是源自於蘇聯冷戰時期的海軍圍堵戰略;但是,實際執行時,卻又是在向二次大戰的日本海軍靠攏。

首先,美方並沒有島鍊的運作思維。對於軍方而言,海洋、海島是起不了什麼軍事圍堵的意義;韓戰則讓美國軍方更肯定空戰的作用,以及空軍在跨越海洋、山岳等地理限制的潛力。

其次,劉華清的想法,其實是模仿「北約vs.華約」模式。1970年代以前,美方對於空軍、陸軍的重視更甚於海軍,到了1980年代,美方開始建構航空母艦戰鬥群,期望從海上進擊、進行登陸作戰,以便開闢第二戰場、抒解北約在陸地作戰時所承受的壓力。

中方所謂的「島鍊」說,就是源自於蘇聯海軍司令高希可夫,為了因應美方戰略,開始提出「主動出擊」的想法。這也是劉華清一直被美國軍方「讚譽」為「中國的高希可夫」的背景。

然而,如果細看蘇聯、解放軍的實際作為,卻又可以發現,雖然術語、言語表達頗是冷戰風味,但是骨子裡卻很有二次大戰時期日本帝國海軍的fu。

以日本海軍的傳統為例,佐藤鐵太郎、秋山真之等人從甲午、日俄海戰經歷,所歸納出的原則是,在己方實力不如人的狀況下,致勝之道就是要透過遠洋作戰,在對方長途進攻的過程中,逐步削弱敵方的海軍艦艇。日方不傾向用遠距離航行、在海上實行決戰、然後藉此殲滅敵方的整個部隊。這也是山本五十六在策劃珍珠港的突襲計畫時,之所以引發軍方內部反對的原因。

不論是日本帝國海軍、蘇聯,或是解放軍,儘管言必稱馬漢、圍堵甚至島鍊,他們的運作概念,都是「主動出擊、逐次削弱敵方海軍力量」。如果用陸戰的概念來比擬,它其實是游擊戰的思維。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1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