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04-2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2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2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回目錄)




左右看:養地、炒樓、高房價

左看:產創促進養地炒樓

過去10年在台北市已標售的最貴的前50筆土地中,其中8成都是在養地,或者蓋起豪宅、專賣M型社會的富人。去年,全台共2千2百億元的未開發土地與餘屋,集中在少數的前12大建商手上。

財團之所以能「養地」(買土地後,待其漲價即賣出),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低貸款利率、低土地稅、低土增稅的三低稅,使得土地炒家養地成本低。其二是中央、地方政府與國營事業,想藉大量租賣「公有非公用土地」土地以解錢荒。

更可怕的是,上述情形過去僅集中在「首善」之都台北市,但在產創條例過後,土地炒作將從五都向全台蔓延。因產創條例對「產業園區」的定義非常廣:從住宅、工廠到觀光遊憩用地皆可被設立為「產業園區」,而得以跳過既有土地法規、逕行變更。

此外,產業園區用地,除了可由政府依公告地價徵收私有地之外,可開放由公部門購買後,再化整為零、售與財團。前述過程,完全不需經民意機關同意。未來,養地炒樓將在台灣「遍地開花」,為避免房市泡沫造成經濟危機,馬政府應立即規範銀行,尤其針對養地、炒樓等套利行為,調升其信貸利率使放款緊縮;此外,依市場現值徵收土地稅、土增稅,才能遏制無限膨脹的房價。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無解的問題

本期《天下雜誌》報導台灣過去10年,公有地標售前50筆的高價地,其中有近一半建商至今尚未開發;而已開發的26件,只有3筆興建40坪內的住宅,另18筆都蓋大坪數豪宅。

無獨有偶的是,《經濟日報》社論也報導中國各大都會也正面臨相同的困境,以下藉兩岸經驗,探究房價飆升究竟能否阻擋。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3月份大中型70個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11.7%,已刷新此指數歷年紀錄。北京政府壓不住房價的主因,乃地方政府的財政績效、中央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正是房地產市場。例如:北京的土地銷售(長期租用)在去年飆升逾40%,達到人民幣1.4兆元的財政收入。

而炒作房產的資金分為推拉兩力,一方面,是政府為防堵2008年金融危機而成立「城市建設投資公司」,並向社會大眾發行債券以籌集資金。另方面,由中國銀行擔保所成立的信託公司,其右手推出利率比定存高的金融商品以集資,左手再將此資金向銀行購買自己的房貸產品。亦即,美國次級房貸時的「房地產抵押證券化」極可能在中國引爆。

台灣政府若想控制房價,是否會如中國政府般投鼠忌器?我想,台灣俚語「阿婆生子-很拚」已說明一切!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回目錄)



社論:房價泡沫非一日之寒

2008年的金融風暴肇因房價泡沫,終至次級金融商品週轉不靈,而在美國引爆。然則,後金融風暴時期,房價泡沫似乎再度捲土重來,儼然有愈挫愈勇態勢。

最令人矚目的房價炒作潮恐以兩岸為最。中國的《蝸居》電視劇,撩動了白領上海居的普遍生活挫折感,引起極大迴響;無獨有偶,台北首都亦陷入囤地炒房之風,央行總裁彭淮南更別開生面點名某知名建商炒作,可見多不尋常。

頗堪玩味的是,相較於中國近日打房措施的雷厲風行,台灣卻毫無力道可言。主其事者甚至擔心,政策打房將掐熄好不容易的經濟復甦火苗,因而瞻前顧後,推三阻四,種種難言之隱躍然紙上。

房價過高,是十大民怨之首,何以政府置若罔聞?原因之一便是人們對所謂「自由民主」政體存有迷思,誤把掛在口頭的民意掛帥、庶民當道當成體制運作的硬道理。實則不然,資本主義的政治遊戲根本不數人頭,而賴財力,故土地資本早已化為政商勾結的旋轉門,時而大開政策便門供其炒作;時而受其回饋當作政黨競選的軍糧,這種以土地利益為中介的政商複合體,左右逢源,既搜刮銀票,又鯨吞選票,所謂民怨云云,就算沖天又能奈何。

但更深層的問題卻不可不探究:這種點土成金的政商體制何以形成,並且益發盤穩?箇中原因在於,台灣經濟早就已經走疲而欲振乏力了。君不見,昔日諸多風光的電子大亨,在陷入長期的毛利率「保三、保四」,股價江河日下之後,紛紛轉往房地產投資。這種不尋常的現象說明了,所謂游資充斥,除了央行的銀根寬鬆外,更重要的是那些製造業大亨手上擁有一大堆無處可去的閒置貨幣,既然本業展望不佳,再投資風險又大,遂訴諸「多角化投資」,從實質生產移向土地、房市的轉手遊戲。

下列反差現象於焉產生:真正的「庶民新宅」乏人問津,但豪宅卻又不斷創新高價。在這種看似費解的現象背後,乃是庶民薪資水平原地踏步,只能望「庶民新宅」止渴;但手頭資金無處可去的大亨卻又不斷在豪宅殺進殺出,頻繁換手,墊高行情,進而哄抬了整體房市。表面的房市榮景之所以會與高失業率、低薪資成長率共存,可說事出有因。

總之,政府之所以打房猶豫,與經濟復甦的刺激無關,而是洞悉了台灣這部經濟機器已經難以再靠生產性投資繼續運轉,故只能另開一道門洩資金之洪,塑造經濟活化假象。這才是兩岸之所以打房氣魄大相逕庭的根本原因。

(回目錄)
談孔子的啟發式教學 (四)

孔子的教學之所以能夠展現出重視推理總結、獨立思辯、以及在某種程度上容許質疑批判等諸多面貌,原因首先在於:當時不甚充裕的物質環境致使其教學無法「定型化」——不僅沒有固定的教科書、沒有固定的「授課教室」,甚至連孔子本身的思想與主張都處於持續變化、發展的狀態。因而,沒有固定教科書,故對任何人事物的觀察與思考都可以成為學習題材、需要時時對各種現象保持觀察與獨立思考;由於沒有固定授課地點,故師生之間的言談討論、請益問難等教學互動都能在相對自然的情境下展開;由於教學者自身的思想亦仍不斷吸收新元素、持續發展,故能容許學生保持異議、甚至對愛徒顏回提出「於吾言,無所不說」這樣的批評。

另一原因在於:儘管對孔子而言,教育的最後目標仍是培養「優良的封建統治階級」,但從另個角度來看,對孔門師生而言,學習的目的以及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完全來自於實際應用(包括出仕後的政治實踐),以及透過日常言行顯露出來的人生態度變化。因而能讓弟子們感到靈活豐富、充滿意義感,幾乎未見有人產生「學這些又有什麼用」的反抗情緒。

相對於孔子實施的教學方式,當前普遍被採用的固定教材、固定教室、固定講授方式等,美其名將知識系統化、有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從另一角度來看,卻製造了迥異於孔子式教學的僵固狀態——教師越來越照本宣科、教學思路逐漸向教科書、備課用書與各種評量測驗卷趨同;學生也只能配合教師、書商、教育官員聯合制定的「理想順序」來學習——同時在價值觀上也更難以容許學生抱持與教師不同的意見。

至於現今幾乎已被視為「普世潮流」的升學考試制度,雖然號稱客觀公平、經濟、準確,但其作為一種檢驗方式,卻也同時遮掩、甚至完全取代了實踐、日常言行、生命態度,成為新的「學習目的」。乃至於無數曾經充滿好奇心、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兒童,越來越「不知為何而學」,並隨著年級的增長一步步走向虛無。

當然,《論語》中記載呈現的孔子教學方式,絕不會是人類歷史上與未來最理想的狀態。然而今昔相比,我們應當警惕:當今許多被我們習以為常、用之不疑甚至謳歌不絕的教育手段,究竟是比兩千多年前那個「封建保守」的孔家店進步,抑或在某些層面上更威權?(系列完,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誰是洋華光電案中的共犯

被解雇是痛苦的,但在洋華案中確有一群人是開心開心的走出工廠,永不回頭。他們是之前與洋華光電具有建教合作關係的雲林大成商工勞工。

建教合作計畫為技職教育之重要環節,旨在結合社會與學校以促進整個社會國家的發展。但在當前洋華案中,建教生則與高工時、違法超時加班等聯繫在一起,做著與一般現場勞工相同的工作,他們究竟是在工作、是在學習,抑或是被校方抽頭盤剝、穿著學生制服的廉價勞工?

行政院中部辦公室的回應是:「經查訪後並無大量使用建教生情事。」這裡面看來是在玩文字遊戲。因根據被解雇工會幹部的指證,裡面工作的學生不止浮出水面的大成與治平兩家,只是這兩家有採取正常程序提供建教生。而在事發之後,那些假建教學校早已令學生趕緊遷出,這些學校甚至有7、8家之譜。

主管單位為何不徹查到底,反而在玩文字遊戲?是否有公務人員與不肖高中職學店及洋華光電合謀,從此龐大的高中職人肉市場交易活動中漁利自肥?洋華案會是特例嗎?當政府信誓旦旦說要提倡「庶民經濟」,但對於明顯破壞「庶民幸福感」的鴨霸廠商究竟是真無計可施,還是鐵了心縱容到底?

另一方面,洋華光電的董事會有兩位獨立董事,分別是開南大學學務長郭震坤教授以及執業律師、政大智財所王偉霖助理教授,兩位學者係為商管與法學界之專家,應對於公司治理中獨立董事立意知之甚詳,希望兩位獨董能夠站在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僅將此案貶低為單一企業人力資源配置角度出發,重新看待洋華的勞資關係、勞動條件以及建教黑戶的疑雲。如果力有未逮,煩請兩位師長能展現朱敬一與陳添枝當年辭去開發金獨董與監察人的典範;如真查有弊端,獨立董事又豈有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之理?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4-2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