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06-17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第四季早上講堂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1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1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足球世界盃的背後

4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6月在南非開打,台灣的足球水平雖然距離世足還非常遙遠,各大媒體逢此世界大事還是必須湊個熱鬧,各類所謂「瘋世足」的活動和節目持續展開。就連向來不喜扮裝的台北市長郝龍斌,也要抱個足球上電視頻繁打廣告。11日地主隊出戰墨西哥的開幕賽,郝龍斌還特地在2百吋高畫質大螢幕前與球迷共同觀賞轉播。

台灣迄今與世界盃無緣,但是運用足球來彰顯政治架式或營造政商關係的本事,卻絲毫不輸將球賽勝負視同國族榮辱的歐洲、拉美等地。過去在民進黨執政時期,「中華台北足球協會」理事長是由向來有府內「藏鏡人」之稱的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兼任。在國際上,足球與政治的關係極為錯綜複雜,台灣在足球上沒有任何雄心壯志,但是,將足球與政治掛勾,卻有世界一流的本事。

然則,有全球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戰爭危機,在舉世為之瘋狂的足球世界盃背後,也蘊藏著不可忽視的危機。除了飽受質疑的足協政商關係的黑暗面之外,足球運動的危機包括:

國民道德的危機:由於足球賽事的激烈化,球員和觀眾很容易陷入民粹性質的狂熱,於是,肢體的衝突和言語的叫囂幾乎無日無之。在球場上、在觀眾席上,拳打腳踢、恐嚇、辱罵、吐口水,乃至各種骯髒猥褻的動作,已經變成司空見慣的行為。人類的文明、國民的道德,到了足球賽場,似乎就倒退到叢林狀態。

認同的危機:過去的足球隊多是地方型態的組織,以鄉鎮、城市或地區做為組織的單位,但是,隨著賽事的激烈化,各國求勝心切,於是打散了原來地方型態的組織架構,而傾向跨地域乃至跨國界的球隊組合,這導致原先各地既有的認同發生錯亂,切斷了在地的情感投射和寄託。

性別的危機:足球迄今仍是一個雄性霸權的世界,雖然各國多少也有「女足」發展的空間,但是,女性足球員必須遵守極端父權的遊戲規則,她們時常被視同為「帶有缺憾的男性」,在球場上飽受歧視,而始終無法像其他的領域一樣,依據女性的特質,發展並豐富社會文化的內涵。

有道是,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台灣媒體追求與世界同步,勉力營造「瘋足球」的氣氛,只能說是熱鬧有餘,門道不通。過去邱義仁以國安會秘書長之尊身兼足球協會理事長,身分夠高,後台夠硬,對台灣的足球運動卻未及見任何提攜。如今,郝龍斌以首都大家長的身分,除了伴同大家一起「看熱鬧」之外,要能夠避離當今足球的危機,並讓足球運動和知識更進一步在台灣社會深化,大概又是一場夢。

(回目錄)




左右看:市場社會主義是否可行

左看:市場服務於公益

左翼運動者在不斷批判資本主義之餘,若要真正吸引進步群眾繼續實踐,就必須創建出現實可行的替代方案,否則一個左翼運動只有破而無立,又怎麼可能將運動推動下去?

既然是要在現實中可行的方案,而非遙不可及的過高理想,則這替代方案就必須是過渡性質,而且其運作是不斷積累往未來更好的終極目標之發展條件,而非偷梁換柱,以局部改良來取代終極的改造。

以此來看,在市場機制深入社會的時代裡,社會主義者有條件、有選擇性地採取市場機制來運作,以在實踐過程中創造出更好的社會主義社會條件,不僅是當前運動發展的必要任務,也是現實可行的。市場社會主義是否能夠成功,關鍵在於:一方面,如何保有市場競爭的機制來要求所有勞動者、企業規劃者必須負起勞動責任、必須生產有效率;另一方面,則是經濟活動追求的不僅是經濟效益,也更是社會財富的積累,以替代過去私人資本利潤。

一個講究效益的公義社會,唯有透過有效率的社會生產來積累更多社會資源,才能有更多的現實條件來照顧社會弱勢者。簡單的說,在市場社會主義的社會裡,市場機制是服務於社會公益的終極目標。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市場不相容於社會主義

根據市場經濟學的基本學理,市場經濟與建構在生產工具公有化的計畫經濟之社會主義制度,乃是如油與水一樣無法相融。

道理很簡單:市場機制乃是為了商品交換、獲取利潤而生產,而且市場經濟乃是一個客觀競爭的運作,由客觀的市場運作來淘汰、決定商品銷路、投入生產競爭的企業成敗,從而達到整體社會資源最佳效益化的配置。

相反的,上述市場經濟的目標與標準,卻完全與社會主義經濟背道而馳。社會主義經濟標榜著為了社會需求而生產,所以生產的乃是勞動產品而非商品化運作;其次,既然為了需求而生產,所以往往是不計成本的投入,而個別經濟行為的效益損失或虧損就由社會整體來承擔;如此一來,整體社會就沒有所謂的個體經濟活動,而必須一律納入到全盤計畫之中,也就沒有自由競爭、客觀淘汰,反而是在國家官僚體制下的長期保護毫無效益的經濟活動。

這種典型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命運,早已於蘇聯解體、中國文革之後、經濟開放之前就已在歷史上實質結束了。如今,中國大陸經濟雖還號稱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其實早已實質轉化於國家資本主義運作,根本不是市場社會主義。

陳安君/大學教師

(回目錄)



井邊之蛙:教改的文化瓶頸

■徐世輝(企畫人員)

由台大校長對於「台大十三姬」發表看法,引發「大學畢業生應學以致用」的討論;媒體名人李家同認為高中畢業典禮形式過於媚俗,也引發一定程度的討論。

類似的討論,近幾年頻率越來越高,從數年前的「大學生延畢現象」,到數月前媒體名人對於大學課堂上的「雞排、便當現象」,都可以感受到,這類議題越來越往高等教育的領域集中,而且,正反意見的對比、差異性越來越高。敏感的人應該可以感受到,下一步的教改議題,應該會逐漸往高等教育集中,而且,大學老師在文化、價值觀的領域,將會受到強烈的衝擊。

這個趨勢並不讓人意外。畢竟,國小、國中、高中的教改,不論是在教學方式、師生關係、文化觀點,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大學、研究所的樣態做為參照基準。大學以下的各級學校,在校園文化、教學方式的轉型期間,儘管有各種的掙扎、衝突,並沒有對於「基準點」有太多的質疑。結果是,過去十餘年間,反省最多、調整最多的,是中等學校以下師生,大學以上的院校,反而顯得「不動如山」。

這樣的差異逐漸累積,在近年開始形成斷裂點。例如,教改過程中,一個逐漸形成的共識、文化是,學生的價值不應只集中在成績高低,在文字知識之外的多元化表現也應該受到重視,然而,一旦場景轉換到大學院校,卻又完全偏向在研究表現,教授們的各種言行顯示的是「唯研究是瞻」、「大學生應該要有○○樣子」,媒體注重的仍是大學院校的排名、各種被封為入學考試「狀元」學生的「高分術」。數年前的「18分大學生」就是典型的例子。教授、媒體似乎沒有意識到,強調大學生沒有競爭力,其實與「人不應該以單一標準來判定」之間,是存在邏輯上的矛盾。

對於隨著教改過程成長的學生而言,這樣的場景、邏輯應該很錯亂。未進大學之前,教育的價值觀強調多元,上了大學之後卻儼然是另一個「一元世界」。學生當然有分辨成人們各種話語虛實的能力,越被強調的觀念往往也就越有問題,不過,真正讓人不舒服的,恐怕不是言行不一,而是師長們所呈現出「青年導師」的菁英形象。

中等學校以下的教育,不斷的在往「尊重學生個人價值」的方向轉變,學生所受到的薰陶是「誰也不怕誰」,然而,一進入大學校園,整體的感受卻與高中有落差。教授、校長們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如果教改還有未盡事業,最應該被注重的,不是中等學校,而是高等教育的文化。

(回目錄)
咄咄集:4年發作一次的台灣足球夢

■羅德水(教師)

由國際足協主辦的第19屆世界盃足球賽11日在南非開踢,作為全世界最普及的運動,4年一度的世足熱力再次席捲全球,盛況不亞於奧運。

目前世界排名第167的台灣,雖被稱作是「足球沙漠」,但世足賽期間,不僅電視台即時轉播各場賽事,相關的賽前分析與賽後報導,同樣占去平面媒體大篇幅版面,更別提各種打著世足賽的商業行銷,就彷彿台灣也有參賽一樣。

然而,這一切的榮耀畢竟是別的國家的事,因為以台灣的足球實力連亞洲區的會外賽都無法出線。過去3屆世界盃足球賽的會外賽,台灣的成績可謂慘不忍睹。2002年日韓世界盃足球賽的亞洲區資格賽中,6場比賽中無一勝仗,0進球25失球;2006年德國世界盃的資格賽中,除了勝澳門以外,其餘場次分別以懸殊比數敗給巴勒斯坦、伊拉克、烏茲別克;到了2010南非世界盃的亞洲區資格賽,則是接連兩場以0比2、0比9的成績敗給烏茲別克,淪為各國累積FIFA排名積分的「食物」。

任誰看到這樣的成績,大概都不會對台灣的足球寄予什麼期待,這恐怕也是馬英九應景表示,「足球在台灣的球迷很少,根據統計不到10萬人,自己熱愛足球,很想看同屬於東亞國家的日本、韓國賽事」的主因。值得討論的是,代表隊成績差,就等於球迷少嗎?如果台灣真的是足球沙漠,這些商業轉播與行銷的對象究竟是誰?毫無疑問,相較於棒球與籃球,台灣的足球人口與球迷當然相對少得多,但要因此說足球在台灣沒有市場,甚至阿Q的說台灣人不適合發展足球云云,恐怕也是昧於歷史的托詞。

事實上,早年在香港好手助陣下,足球在台灣也曾經有過輝煌的一頁,台灣男子足球隊曾經1954年的馬尼拉亞運與1958年的東京亞運上分別贏得足球賽金牌,亦曾代表亞洲區參加1960年的羅馬奧運足球賽;因政治因素而以「木蘭」為名的台灣女子足球隊,更在1970、1980年代橫掃亞洲,多次贏得女子亞洲盃足球賽的金牌,直到1991年都還曾經踢進女子世界盃足球賽。

台灣的足運之所以江河日下,政府的漠視絕對難辭其咎,還記得陳水扁「2002是台灣足球員元年」的宣示嗎?還記得教育部要送10歲孩童到巴拉圭踢球的計畫嗎?台灣真的有振興足球的計畫嗎?從台北市政府封閉中山足球場並改為花博展場,答案不辯自明。

在南韓、日本分別擊敗希臘與喀麥隆、朝鮮也僅以一球敗給巴西之後,相信還會有大小官員接著大談4年發作一次的台灣足球夢,反正都是說說而已,或許就如同馬英九的建議,當日韓的啦啦隊還比較省事。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1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