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24─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2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24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商業足球 |
世界盃足球賽第一輪即將結束,第二輪的16強對戰蓄勢待發。從第一輪終局的賽事來看,最大的意外是地主國南非飲恨出局;曾經是世界盃冠軍的法國,則是在球員與教練內鬨互槓的陰影下慘遭淘汰。
南非和法國的失利,可以做為觀察世界盃運作的一面鏡子。南非未能晉級,不僅對非洲國家而言是一重大創傷,對於南非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足球世界盃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非洲舉行,而南非雀屏中選,其實是舉國縮衣節食砸下重金才得以爭取來的。為了籌備第19屆世界盃,南非當局原先預算是2億3千萬歐元,結果卻至少花了35億歐元,高出預算15倍之多。其中包括超大規模華麗球場的整建,高速公路拓寬延長,多蓋了一座機場,銜接約翰尼斯堡昂貴地段的豪華高鐵,通訊設備全面翻修……與此同時,都會區的窮人被驅逐,路邊攤被嚴禁,原有的地下經濟體系被阻斷,這對於半數人口每日收入少於1.5歐元的南非人民而言,是極其重大的代價。
於今南非第一輪就出局,國民對球賽的熱情驟減,原先期待的政治、經濟效應落空,這個國家所揹負的債務原本就已相當沉重,世界盃之後可能更加難以喘息。
法國球隊從內鬨到落敗,飽受國際媒體訕笑,國民不僅大失所望,甚且大失顏面,「驕傲的公雞」一夕之間變成毛色黯淡的落湯雞。在法國內部,一場被形容為「足球內戰」的災難隱然成形。除此之外,法國媒體原已砸下重金爭取轉播權,光是法國電視第一台所付出轉播權利金就高達1億2千萬歐元,每30秒的廣告飆到30萬歐元,如今法國球隊第一輪即遭淘汰,媒體收益至少折半。
國際足球本身就是一個龐巨的跨國企業,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法則早已主宰一切的賽事,有些球隊甚至已有股票發行上市。足球不僅只是一項運動,它是商品社會中一個擴展迅速的經濟部門。這一項「運動工業」實質扮演了為商品市場全球化推波助瀾角色,甚至是往最惡質的方向發展:首先,為了追求利潤的極大化,它不惜與黑道和毒販溫存;其次,它的競爭邏輯是建立在暴力、不對等權力關係和超人或非人的訓練之上;最後,它鼓勵一種地域化的民族主義情緒,導致種族歧視與仇恨的擴散,暴力成為解決紛爭的必然方案。足球世界盃是市場資本主義的櫥窗,也是地球惡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足球運動19世紀末從英國發展開來,當時所強調的友愛、平等、團結以及榮譽等精神,在「商業足球」的世界,恐怕已經蕩然無存!
|
(回目錄) |
左右看:台灣職棒界的問題 |
左看:狹隘企業眼光
自去年職棒爆發大規模的假球案以來,中華職棒聯盟經營日益困難。
事實上,中華職棒自1990年開打,20年間共發生5次檢調單位調查的球員打假球事件。這20年來,「參與職棒比賽的球員約有1千3百人,其中台灣本土球員6百餘人,非台灣籍(洋將)則有7百人左右。因涉賭而遭到禁賽、無法回職棒圈的本土人員接近1百人,約佔6分之1」。
台灣球員直接涉案,罪證確鑿的就有6分之1,而且過去還是個人關係、暴力脅迫,但去年以及前年的兩個案例,卻完全是自願性、純金錢利益,而且是從領隊到總教練都一起下海打假球!換言之,這已不是單一球隊、或管理不善的個案事件,而反映了台灣整體職棒制度多年根本無法正常運作。
但這問題,其實更反映了台灣企業的狹隘眼界。美、日許多職棒球團帳面上盈利並不風光,但他們老闆在乎的是品牌歷史的驕傲,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只要不虧錢),所以,才願意容許自由球員制度、球員工會等保障球員基本權益,以永續經營下去。沒有這份企業文化抱負,整天只想剋扣員工小利,到頭來是包括球迷、球團與球員三敗俱傷啊!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從根本出發
台灣職棒自去年爆發多名球員涉入打假球案後,票房日日跌落。據報載,兄弟象隊,今年球季開打至今,主場觀眾已掉落30%以上,全年預估總收入將比去年遽降5成左右,而預計虧損超過球團容忍的4千萬以上。顯然,該隊的營運已到了紅燈警戒線上。
若人氣經營最好的老牌象隊都是如此,其他3隊狀況就可想而知有多淒慘了。據云,其他3隊主場觀眾同樣平均掉落約3成左右。若現實如此,我們必須從市場面與社會面兩方面來深刻檢討,號稱為台灣「國球」的職棒,是否有必要再繼續苦撐下去?
從市場面來說,答案幾乎不需討論。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不會再有當年小曹、王建明等世界等級身手球員返國打球,即使有,整體大環境不到位,也是無法重燃球迷進場興趣。
從社會面來看,職棒主要功能在於提供台灣整體棒球好手一個職業生計市場、一展身手的運動舞台。但如今職棒體制黑白不分、良莠不齊,反而對廣大的青年、少年與業餘棒球界帶來最壞示範與污染。痛定思痛,重返基本面吧!不如先暫時解散職棒,等到根基站穩、掃黑成功後,再重圖發展。
陳安君/大學教師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在冷戰以外的韓戰 |
■徐世輝(企畫人員) 今年是韓戰的60週年,媒體不能免俗的要談韓戰。據說,韓戰促起了冷戰,然後冷戰之興,改變了台灣的命運、也影響世界歷史。 不過,韓戰與冷戰的關連有點弱。毛澤東等人之所以重視韓戰,是希望中國能在美蘇兩強對抗中尋找新的活路,避免中國被迫向任一方靠攏。它必須要和毛澤東開創「第三世界」的思路,以及中國後來參與萬隆會議、援助非洲坦贊鐵路,以及對於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局勢的反應,連結在一起來看待。但是,在兩極對抗中尋找生存空間的想像,在運作上有許多瑕疵,最後才讓美蘇對抗的格局成為現實。 「韓戰促成冷戰」是歷史的結果,但是,原始想法並不以此為目標。整個概念其實與1958年的金門砲戰類似,刺探西方國家底線的性質濃厚。 首先,中國內部對於韓戰的看法是分歧的。毛澤東等人認為韓戰可以開拓「新的國際局勢」,此看法無法說服同志,包括那些受過蘇聯完整軍事教育的將領,眾多人士不便明言反對,於是消極抵抗,這也是彭德懷最後臨危受命的背景。 其次,中國軍方在韓戰的表現,顯示中方的軍事無法作為政治決策的後盾。志願軍從初期的勢如破竹,到中期之後的左支右絀,顯示整個軍事體制運作存在瑕疵。美方對此也明白。稍微比較美軍在歐洲對抗蘇聯,以及在朝鮮的用兵策略,就可以看出兩方的差異。 美方基於資源優先投入歐洲的考量,對於韓戰的檢討就是,陸、海軍在這類衝突的反應速度不如空軍,其邏輯與歐陸的軍事部署不同。一般認為韓戰提升了中國軍方的國際地位,以及促成冷戰圍堵政策,可能是誤解。韓戰之後美國的軍事策略調整,反而顯示,想要在太平洋用稀疏的小島,形成島鏈來進行「圍堵」,宛如不可能的任務。 而且,在韓戰的國際影響力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韓戰對於中國政治的影響。韓戰是眾多中共幹部見識「資本主義力量」的窗口,從中方在韓戰時匆忙組建砲兵、後勤體系就可以看到,國共內戰的政治、軍事經驗,已經無法支撐一個國際性議題的運作。韓戰經驗,甚至讓「蘇聯模式優勢」的思維開始萌芽,留蘇派將領劉伯承在1958年所引發的軍事改革路線衝突,就隱約透露韓戰的後座力,其影響甚至可以在1979年之後,鄧小平對於「四個現代化」說法中看到。 韓戰並不是冷戰的起源,嚴格說來,中方內部的「三分世界」的概念,在執行上碰壁,才促成了冷戰格局的形成。
|
(回目錄) |
咄咄集:令人嘆息的安靜 |
■吳忠泰(教師) 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事件中,大家堅定的要求政府補救及道歉,終於使事件在最快時間內得到補救。這次家長團體和教師團體立場行動迅速而一致,媒體朋友非常盡心報導,朝野政黨很識趣的都退讓在後面,但是自許以學生利益為重的校長團體,卻保持沉默到底。 在這次事件中,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發生明顯疏失,既然行政院核定的方案和3月份部長所宣示的不相同,一定會有人掉進政策的縫隙裡,已經放棄基測申請私立高中職的學生權益明顯受損。基於信賴保護,教育部應在第一時間就主動說明補救措施。但是教育部當天的新聞稿卻竟然通篇是宣示福音的意味,完全沒有一絲面對危機的惶恐。這樣粉飾太平的政策宣示,令媒體朋友極為不滿,進而發難。教師團體和家長團體更是在最短時間內決定聯手出擊,這時校長團體完全沒有聲音。 從星期五下班時發佈新聞,到了星期一親師團體共同砲轟前夕,教育部依然以為是給這些學生補考第二次基測好,真是「英明」到無以復加!家長的怒吼,社會的批判,終於逼使府院黨在星期二上午決定以調整門檻及道歉為補救,部長院長在一週之內共道歉6次。由於教育部後續又採取了其他補救措施,基於比例原則,沒有親師團體觸及要求部長下台,大家都很克制,不對本案無限延伸;充分的發揮就事論事的公民社會精神。 反觀要維護學生受教權的校長組織,事發之初完全沒聲音,事情發展到最後,還是沒聲音。令人不禁聯想到前幾個月校長們正式聲明肯定部長「放眼全國幾近無人能比」,想來不相信他們心中優秀的部長也會犯錯,所以只能配合隱忍,等待風暴過去。 北北基自辦基測搞亂教育秩序,校長沒意見;違法獨行的一綱一本解決不了升學壓力,校長沒聲音;超過課綱時數上限的英語加課,連教育部長都已說踩到紅線,校長還是力挺長官;長官即使有錯,仍然沉默到底。所謂捍衛的是受教權,還是行政倫理? 更急迫的是,教育經費就要出現空前危機,目前各教育團體憂心忡忡,獨不見校長出現在相關討論會中,校長真的關心學生的受教權嗎?這恐已不是令人質疑的問題,而是令人嘆息的現象。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