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23─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2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6-2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反ECFA,不能淪為政治操弄 |
民進黨即將發動626反ECFA遊行,訴求「人民公投作主、反對一中市場」,質疑馬政府「決策不民主」、「賤賣台灣」。這些訴求與指控涉及不同的意涵,值得進一步解析。
若說,溝通與協商是「政黨政治」化解根本性矛盾必不可缺的環節,那麼,這接連數月國、民兩黨的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甚至連兩黨主席都公開辯論過了,這就是一種溝通的過程,只是始終處於各說各話、各言爾志的狀態,這中間不是沒有溝通,卻是溝而不通。因而,所謂「決策不民主」只是個假議題,對民進黨而言,反ECFA遊行其實自始就非辦不可,「民主」無非是政治上的修辭學。
早在2008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即提出建構兩岸共同市場的政策主張,ECFA只是這種主張的延續,按民主政治的契約規範,多數選民把票投給國民黨,其實就等於同意該政策主張。台灣的總統大選屬全體公民投票制,算是一種直接民主,如今民進黨提的公投,是企圖用另一種直接民主取代之,這樣的公投,其實是打著直接民主反直接民主,就法理而論,公投之議,無異於否定了民進黨自己賴以生存茁壯的選舉體制,這等於是自我取消;簡單的說,就是自打耳光。
再談談「賤賣台灣」。客觀而論,依目前披露的ECFA協商內容,早收清單的項目,台方逾5百項,陸方250項,無論就數量、金額、受益產業及相關從業勞工人數,其實明顯有利於台灣,所謂「賣台」之論,不攻自破,但泛綠陣營依然拿出來當口號,究其實質,無非是重申逢中必反的路線。
「反中」路線在台灣,有其歷史根源。從19世紀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日本割據台灣50年、國共內戰、新中國建立,直到1950年代國際冷戰架構確立,兩岸分治,國民黨兩蔣政權在台灣肆行反共清鄉,到了李登輝與民進黨執政時期厲行「去中國化」政策,「反中」論述再度結合了「反共」意識,使得「賣台」之議在台灣得到發展的土壤。
這其中,有許多始終數不清也理不清的歷史情結,例如:發生在全中國範圍的國共內戰及其引發的全面白色恐怖事件,在台灣一地卻被曲解為「省籍矛盾」,甚或無限上綱為「外來政權論」;又如近年來的「八田與一現象」及其相應的「現代化有功論」,竟對沾滿血腥的日本殖民政權充滿緬懷之意。總之,就在海峽兩岸一度軍事對峙、敵對競爭的歷史條件下,許多仇恨與恐懼內化為台灣意識的血肉,從而形成偏見以及扭曲的認同,即使到了兩岸開放交流的此際,仍在泛綠陣營的持續操弄下,未見緩和。
縱觀全球的政治領域,其實一直都存在著政治操弄的大傳統,即連美國也不例外。近年來最著名的事証之一,即是911事件後,小布希以民氣可用,利用虛構的情報發動了侵略伊拉克的戰爭,導致伊拉克迄今仍形同處於內戰狀態,淪為美國的準殖民地。
反觀台灣,國、民兩黨主席在ECFA的公開辯論中,蔡英文不斷質疑馬英九「傾中賣台」,她援用了不少於今看來是錯誤的資訊或虛假的信息,這究竟是無心或有意?是無知或偏見?即使只有當事者才心知肚明,仍須接受公開檢驗。「反中」與「公投」,一直都是民進黨及泛綠陣營藉以號召民眾、贏得選戰的兩面大旗,但這究竟是「反映民意」抑或「操弄民意」,同樣必須受到民眾檢驗。
政治既是眾人之事,便須合乎科學與理性原則,民眾也有謝絕任何政黨針對任何議題進行政治操弄的權利。ECFA在台灣,它或許不只是兩岸之間的一堂課,還是關於民主的一堂課。
|
(回目錄)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英國聯合政府撙節支出措施惹疑猜 |
節譯■葉興台 英國政府本週公布的預算報告將帶來可怕的政治和經濟後果。根據衛報的一篇評論,工黨政府先前承諾要快速大幅削減預算赤字,幅度為英國當代政府首見。保守黨領軍的聯合政府希望砍更多,打算在5年內削減佔國內生產總值(GDP)8%的結構預算赤字,約1,160億英鎊(約5.4兆台幣),聯合政府也打算削減政府支出80%。 英國撙節支出的程度比其他國家嚴厲得多,甚至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紓困希臘時,要求希臘執行的緊縮措施同樣嚴厲,而希臘卻是瀕臨破產的國家;也比加拿大在1994和1997年所採取的節約措施嚴厲兩倍,比瑞典在1993至1995年間的節約措施嚴厲3倍。 如果英國聯合政府打算這麼做,最好應尋求全國的共識,但如果公布預算報告前,內閣官員談話和所透露的訊息可信的話,目前所提議的撙節支出措施,接近於經濟的焦土政策,這世英國民眾從未體驗過的。如果執行這些撙節支出措施,英國民眾不僅得準備接受巨大的經濟犧牲,還得視其為理所當然。聯合政府應徹底坦白為何要採取這些措施,理由必須是無可挑剔的,這些措施本身必須有技巧地執行,而且得公平公正。 但目前情況並非如此。當然,結構性預算赤字必須削減,但英國還有時間可以進行改革。瑞典花了15年時間降低某些部會的支出20%,而非英國聯合政府計畫的5年。英國的財政狀況與希臘不同,英國的經濟較為分散多元,目前累積的政府負債,就國際標準而言並不大。 特別的是,英國債務結構的期限很長,約14年,今年多數的債務將出售給國內個人和企業,因此,國際主權債務危機對英國的衝擊有限。英國政府支付5年期公債的利息佔GDP的比重仍可管控,這些是有關英國財政狀況的事實,不顧這些事實,反而盡扯不相干的事情,可能造成民眾的不信任。 英國聯合政府的官員可能不清楚自己把自己逼到絕境所需付出的代價,也不清楚若要採取這些撙節支出措施得做多少準備。例如,上面所提到每一點的反論(counter-arguments)須仔細地辯論,而非用主權債務危機,或英格蘭銀行總裁並非永遠可靠的個人演說這類歇斯底里的談話,來叫人閉嘴。 英國正副首相卡麥隆和克萊格都知道他們的人氣將會滑落,但如果這個聯合政府真的認為,不這麼做情況會更糟,那就放手去做吧!這個聯合政府打算做的事情缺乏必要性,可能把自由民主黨推回到1950年代自由黨的處境,那就是邊緣化,也會讓保守黨被重新定位為卑鄙的政黨。自由保守主義的再生,和聯合政府這個獨特實驗所帶來的希望,將會瓦解。 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的積極作為另人難以理解。根據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的預估,工黨政府下台前提出的預算計畫較為可靠,在達到預算的可續性方面已經夠嚴厲了,比這份預算計畫更嚴厲,還要大砍政府支出240至500億英鎊和調高稅負,根本是荒謬的,一定會遭到質疑。英國的經濟並無大幅削減政府支出的基礎,就連堅決主張要砍預算赤字的官員,也對英國經濟前景感到懷疑。 現在改弦易轍還不算太遲,或者至少應吸取加拿大和瑞典過去撙節支出計畫中較好的作法。這兩國並未因為要維持AAA的主權債信平等,而大幅削減預算赤字,也沒有像英國聯合政府所提議的那樣,對膨脹的公部門開刀。相反的,兩國所推出的措施,是為未來急需的公共支出成長創造一個平台,而經歷的痛苦階段,兩國民眾願意接受政府削減支出,因此這些措施取得正當性。 加拿大和瑞典的經驗在於,短期削減支出是為了未來增家更多公共支出做準備,因此,兩國政府雖然在短期內削減退休金、失業津貼、其他福利措施和公務員薪水,民眾也大多願意接受。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