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06─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0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0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高鐵「漲價」 |
社論:高鐵「漲價」
台灣高鐵7月1日調整班次,同時取消實施多時的藍色與橘色票價。雙色票價的最大折扣可以到65折,之前吸引了不少抗拒高票價的乘客。7月起,習慣於便宜價的高鐵乘客忽然發現折扣不見了,嗆聲高鐵漲價了。高鐵公司回覆說,原來價格並未漲價,雙色折扣只是促銷價;如今,只不過雙色促銷結束,並不是漲價。
高鐵公司的說詞並沒錯,人們只能讚歎其促銷手法高明靈活。在雙色促銷期間,許多乘客發現65折的價格已經接近台鐵的自強號價格,因而逐漸從台鐵轉移到高鐵。等到相當數量的乘客完成這種轉移,並且習慣於高鐵的速度、服務與價位,促銷的價格就適時結束,以獲取更高利潤。
但是這種靈活的促銷手法不僅轉移了乘客的消費習慣,也轉移了公共服務的性質。高鐵這種大眾交通事業與一般服務商品不同,它具有高度的壟斷性,個別消費者不易維護應有的權益,而且很難找到替代商品;它又是社會大眾的必需品,如同居住權一樣。因此,世界各國往往由政府來規範其價格、安全、可及性等等,以保障社會大眾的基本需要。換言之,它具有高度的公共性質,不應採用一般商品的方式來加以規範。
如果考慮近年來節能減碳的呼籲,那麼大眾公共交通還有另外一層公共性質的意義。發展大眾公共交通是推行節能減碳的重要方法,這已經是多數國家的共識;世界各國近年來都重視大眾交通的建設,特別是軌道交通,正因為軌道交通是最有效的節能減碳工具的緣故。這是當前世界各國積極建設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以及城市軌道捷運系統的理由。因此,大眾交通經營的得失,不應單純由營運的盈虧來衡量,而需要同時考慮環境污染的無形代價。但是,這種無形的代價顯然無法具體呈現在公司收益上,而應該由全國來計算。這告訴我們,大眾交通具有更深刻的公共性格。
高鐵(以及其他大眾交通工具)既然具有這些深刻的公共性,就不宜採用完全私營企業的經營模式。政府的應當誘導高鐵朝向更大程度的公共性發展,以保障大眾行的權利,也同時促進節能減碳等公共利益的成長。然而,台灣高鐵促銷手法的操作,卻是朝向私有化的方向發展,令人擔憂。
|
(回目錄) |
左右看:後ECFA的挑戰 |
左看:藍綠只是瞎吵
「後ECFA時代」開啟,所有爭點盡在「馬王心結」、「逐條審查或包裹審查」,根本只見秋毫,不見輿薪,務必提高警覺。
不諱言,ECFA之所以掀波只因中國因素,其餘若干反對理由不過添加附會爾爾。有民間團體認為ECFA是「經濟憲法」,呼籲公投;若然,則未來與他國的FTA是否也要比照辦理?若回答是,則為何過去與中美洲5國的FTA卻不見對於「程序正義」的堅持?
真正的隱憂在後頭。藍綠雖然對ECFA產生大分歧,卻都贊同未來應有更多的FTA洽簽。表面上,這是藍軍安綠心、綠軍反藍調的各自盤算;實際上,FTA的難度、代價都遠甚於FTA數倍。試想,根本沒有讓利理由的美國牛肉與農產品一旦要求擴大進口,那麼成天想要洽簽FTA的藍綠要怎麼擋?還是根本就不想擋?
除了新加坡沒有農業部門外,其餘嘗試洽簽FTA的主要國家,必然都會碰觸到台灣農業這個敏感部門,甚至傳統產業。屆時蔡英文所擔憂的貧富差距擴大才是真考驗,但到時候人們反而該擔心蔡英文絕口不提這個關鍵字了。
藍綠為了ECFA瞎吵,卻唱和FTA洽簽的勢在必行,難道不是聯手溫水煮青蛙?
江培義/資深媒體人
右看:全球招商有隱憂
後ECFA時代來臨,台灣行將大變,但馬總統的「全球經濟戰略」最後卻端出責成行政院「全球招商專案小組」,這啟不是穿小鞋跑黃金十年的馬拉松?
所謂全球招商按理本來就是經濟部,了不起就是行政院跨部會需要協調的「例行政務」,哪裡還需要大張旗鼓?
「後ECFA」必須要有大戰略、新思維。台灣地狹人稠,傳統的工業區更有環保問題不易克服,包括外勞薪資脫鉤也成禁忌,動彈空間有限。與其繼續內耗,不如往外看,將經貿生產基地往外延伸,效法新加坡,才是良策。
眼前,中國的平潭島端出了「五共同」的惠台政策,值得注意。在地理上,平潭島距離台灣最近;在性質上,平潭島也幾乎完全對台開放,可視為台灣租借的生產、經貿「試驗區」。簡言之,這是台灣可以得利,卻又省卻環境、勞工等問題內耗的經濟力延伸之策。
全球招商只是基本功,但未必是萬靈丹。想當年,杜邦、拜耳不都魂斷鹿港與梧棲?如今大張旗鼓招商,難保不會重蹈覆轍。台灣的經濟好不容易有ECFA開了一道新的機會之窗,我們難道還是不信邪,繼續想走老路?
張宏圖/專案行銷主管
|
(回目錄) |
扣問求音集:審議民主與ECFA |
■姚欣進 台灣走向民主政治,若從解嚴算起,有23年。但看看台灣對於內部基本共識的爭議、或重大公共政策的協商,台灣民主足以自豪的,恐怕只是普遍選舉權的實踐,即民選政府、一人一票的基本民主。 一人一票的民主,固然是民主,但這僅保證了形式上決策權力的民主,不能保證這大多數人的決議就是正確的。由於民主的決議是比人數,所以往往會有「多數暴力」出現,即多數人的看法其實並未透過理性溝通的方式來說服少數人,而是以多數決議原則否決少數人的意見。 但事物的客觀真相,是以當下多數人意見,還是以理性認知為最高標準?若要掌握客觀真相或求取最正確判斷,顯然要以理性認知為標準。但若當時掌握真理的僅是少數人,則大家就必須以開放心態、公平程序、真誠探討的意願相互討論,各自將看法的論據提供出來,彼此以理性思維相互論辯,得出最佳答案。 若是如此,則這種決議的模式,就不再是局限於多數決議的投票形式了,而是彼此有高度共識的共識決;這共識,是透過民主平等的發言機會,而且是理性溝通下的結果。這就是近年來,西方許多學者針對過去只強調投票民主但卻帶來民粹、主流操作惡質現象,所提出的「審議民主」。 審議式民主唯一缺點,是技術上問題:即由於需要深入討論、相互說服對方,以逐步建立真正的共識,所以審議民主的運作遠比一般投票決議要花更多時間與社會成本,而且在實際運作範圍上,似乎僅能限於小團體、小區域內。 在現實中,最合乎審議民主的運作實例,大概就是有如美國社會陪審團之內部討論。美國陪審團的判決,乃是平等、民主發言,每個陪審員必須提出最好的論據來支持他的看法,透過彼此相互檢驗的理性論辯,讓最有說服力的意見逐漸得到全體認同。多年前,美國有部經典電影《十二怒漢》,就是描寫陪審團如何由一人最少數的意見,經過深入的理性說服後,最終得到全體一致的共識。 表面上看來,審議民主似乎社會成本過高,但若攸關整體社會的重大公共利益,不透過這種真正的理性溝通,又怎能得到扎實的共識呢? 以此來看,這次台灣社會要消除對於ECFA的共識障礙,恐怕也唯有在各地舉辦小規模的公共論壇,贊成與反對各方提出最好論據,以真誠討論心態來相互詰問,以求取初步共識。否則,即使這次能在立法院多數表決過關,終究只是將更大紛爭暫時壓制下來而已。 (社會評論者)
|
(回目錄) |
寰宇縱橫:閒話中美兩海各自軍演 |
■王北固 一週前加拿大多倫多G20高峰會的幕後,中、美兩強各有實質收獲:中國在會前要求G20勿將人民幣升值問題列入議程,得到肯定合作;美國則在會外「獲得」南韓總統李明博、當面對歐巴馬總統要求,推遲歸還美韓聯合作戰指揮權至2015年──這本是兩個多月前,美國軍方喉舌《星條旗報》先試放的空氣。 南韓主動要求延緩收回軍事主權,當然是天安艦事件的後續效應之一。另一後續效應,是美國與南韓的海軍聯合演習,最近將於本月內在中國黃海海域舉行,西方媒體盛傳美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此前誤傳「攜核彈」的航母)將參加。中國方面的反應是:上週在東海舉行空前規模的例行海軍實彈演習,全球首次試射了「航母殺手」導彈。 美、中雙方都聲稱:中國東海演習與美國將在黃海的演習,互相之間沒有關聯。但7月1日香港鳳凰電視台訪問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時,後者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將在黃海進行的軍演。這是最近北京官方最高層次的最強烈表態,以嚇阻美國的戰略試探。 過去60年,中共以實戰嚇阻美國的戰略擴張試探,有兩次重大經驗。第一次就是韓戰,最初金日成席捲朝鮮半島,美國發動聯合國多國武力救南韓,麥克阿瑟在仁川奇襲登陸,之後大幅把北韓逼退時,周恩來放話:以恢復38度線為限,逾此中國將介入救北韓,美國不信邪,繼續揮師逼近鴨綠江,結果中國志願軍打出了美軍史上空前「絕後」的慘敗仗(首役傷亡萬餘名美軍,師長失蹤),打出美國反戰名曲《親愛的約翰》與反戰潮、美國知識界反戰思想。 第二次是韓戰停戰的次年1954年,法國在奠邊府被中共指導的胡志明部隊繳械30萬大軍,之後日內瓦六方會談,美國有意接手法帝殘局,美國務卿杜勒斯並拒與周恩來握手,中國外長陳毅即強硬對西方媒體放話:「美國要來越南,我們奉陪。」結果10年越戰的美軍慘狀之外,是整個西方社會主流價值全面崩潰,至於竟然要靠吸毒(分級)合法化來挽救。這些都是陳年往事,付諸茶餘飯後談笑了。 後冷戰以來,強權的軍事擴張,只能揀塞爾維亞、伊拉克與「不入流」的塔立班,厚顏大吃小。全球高層戰略打的是銀彈,只不過美元已疲憊之極,全球正在緊盯人民幣不放。美軍演習也者,媒體多一則花邊新聞罷了。 (社會評論者)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