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0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0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0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中研院應該作得更多更好 |
中研院院士會議召開之際,話題之一就是涉嫌不當圖利而被檢調調查的生醫所所長陳垣崇案。面對司法調查,只能靜待水落石出,但中研院的若干處理卻暴露了極大的改進空間。 我們看到了,前後兩任院長李遠哲、翁啟惠都為陳垣崇的「清白」作了程度不一的表態。例如李遠哲稱陳垣崇「絕對不是貪污的人」;而翁啟惠在接受採訪時則認為「沒有看出不法」,甚至以院長身分代轉陳垣崇的公開信給院內同仁。 法規完備與否是一回事,但以院長職位高度為尚在調查中的「嫌疑人」緩頰,便不恰當。尤其陳水扁貪瀆案爆發後,政黨輪替的民主化象徵人物淪為階下囚,已令台灣逐漸從「由名人權威加持過渡到讓證據說話」的客觀化過程,李、翁的作法既無助於司法還陳垣崇清白,更可能違逆了社會觀感,其意義正如同他們希望偵查不公開,以免司法被外界左右。 相形之下,翁啟惠院長代轉陳垣崇電子郵件給院內同仁的作法更是明顯不當。此案之所以構成涉嫌不當圖利要件,意味了中研院為受害一方。但翁啟惠身為一院之長,不但代轉信件,而且還發生中研院與陳垣崇雙方「碰巧」都委任同一律師事務所情事。試問,如果陳垣崇的研究技轉案都會發生利益衝突疑慮,進而肇生採購弊端嫌疑,難道兩造同時委任同一家律師事務所,不會再次發生左手和右手打架的問題? 我們不須在特定人物的人格上打轉,因為人格的好與壞非屬司法偵查範圍。真正該關心的是,日後該如何為生醫研究的技術轉移畫出更清楚的倫理、法律的紅線,畢竟灰色地帶愈大,再怎麼清白的人都可能栽進去。 尤有甚者,生醫研究攸關人命與健康,這道紅線不但必要而且格外重要,甚至規範程度應該從嚴。但檯面上的權威之士的對外發言,卻對於鬆綁、提供經濟誘因的鼓吹甚於對倫理、法律紅線規範的重視,讓人擔憂。這不是灰色地帶的消弭,而是擴大。 中研院院士望重士林,學術造詣卓越,因此不但享有崇隆地位,也取得了更可觀的發言影響力。然而,如果只是曰個人之利,忽視了面對社會的公共使命,不能不說是極大的遺憾,宛若將中研院降格為技轉中心。再退一步說,社群自律也是當代愈來愈重要的課題,畢竟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在知識探求過程中的虔誠性,一如凡夫俗子面對上蒼。 |
(回目錄) |
左右看:從缺工到罷工 |
左看:政府的介入與不介入 大陸珠三角沿海,因金融風暴後,快速的復原、訂單速增而產生「缺工」問題。然而這次的缺工,不僅讓勞工看到資本家對其迫切的需求,更讓積壓勞工心裡已久的薪資待遇偏低、超時工作等問題被爆發,而其形式則是「罷工」。 面對罷工,許多企業抱怨:政府袖手旁觀、未適時遏止。但我們要問:言下之意,是勞資爭議時,政府應站在資方的立場介入嗎?另方面,中國政府難道真的從來不介入嗎? 事實上,在珠三角經濟起飛的這些年頭,有多少工人因為欠薪、非法解僱、職業災害要不到賠償金、禁止休假強迫勞動等因素,憤而野貓式罷工、或者徘徊在工廠樓頂的女兒牆邊。然而,破壞罷工的卻是衝入廠區的公安,亦即國家透過公權力站在資本那一方。 但此波罷工潮會看不見公安,乃因大陸近年的勞動報酬佔GDP的比例並未隨著經濟成長而提高,造成其潛在性的社會問題,再加上需提高薪資以擴大內需。所以國家才選擇「不在檯面上」介入罷工,而促進產業汰換。 由此得知,大陸政府的介入與否都是為了資本家:在過去,政府的「介入」為的是勞動密集型的資本家。而今日的「不介入」,則是為了更高利潤率、資本密集型的資本家。潘興/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騰籠換鳥 自食惡果 珠三角自今年初開始,一連串的發生民工荒,但此次「慌」的不再是找不到工作的農民工,而是廣州、深圳加東莞,共超過一百萬人的農民工缺額,讓長期依賴廉價工的企業無所適從、甚至難以生存。 而這,全來自於中國政府的打壓、及全球金融危機的侵襲:2008年開始,中國政府為了扭轉生產利潤不平衡的集中在資本家,而使得貧富不均、造成社會潛在性的不安浮躁,於是,大張旗鼓的推動新勞動合同法,企圖藉此提高勞動待遇、淘汰依賴廉價勞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並期待高利潤率的企業能提高農民工的薪資所得。而這計畫,正是「騰籠換鳥」:清空籠子、產業進駐。 然而,隨即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迅速降臨,一方面讓深圳在去年即裁了兩百萬人,且經濟復甦的速度遠高於大家的想像,使得去年下半年訂單迅速增長,但無論招工廣告多麼大、仲介再拚命,卻招不到工人。 更糟的是,無論過去這些企業為中國創造多大的GDP,中國政府卻翻臉不認人,同步將返鄉的農民工以新工作留下、並對在珠三角的漲薪抗爭袖手旁觀。 事實證明,騰籠換鳥政策不見得能讓中國靠內需支撐起來,故使得騰籠換鳥暫停、新勞動合同法鬆綁施行,但為此一戰,多少企業已成萬骨枯。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