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07-08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城市議題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0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0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農業基地的想像

雲林縣和嘉義縣兩位縣長聯手,呼籲政府編列3百億元,成立國家級農業基地。蘇治芬縣長和張花冠縣定於8日早上在北港朝天宮的記者會上,正式提出上述主張。她們的理由是:政府在新竹、台中和台南的科學園區已投入1,977億元的開發經費,在整體農業上的投資卻是非常有限,這種資源分配的不公讓台灣農業陷入「結構性暴力」的凌虐。

的確,台灣自1950年代土地革以來,有過許多類似「以農業滋養工業,以工業回饋農業」的美麗承諾,長期的低糧價政策、農村源源不絕提供廉價勞動力給都會區工業部門、工業享有用水用電優先權乃至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無一不是農業滋養工業的明證。然則,到了今天,除了污水毒物肆虐河川、土地之外,工業究竟「回饋」了農業什麼?

最近苗栗縣政府為了光電園區的設置,強行徵收竹南大埔農地,並粗暴破壞農作物;這與20多年前嘉義縣政府為台塑設廠而蠻橫徵收新港中洋子大片農地如出一轍。當年大批憲警圍村堵人與今日怪手蠻力侵凌農地,一樣讓人怵目驚心。這兩幅圖像,其實已經呈現出台灣工業和農業之間極端的不對等。蘇治芬呼籲政府不要把台灣農業視為「社會福利」、變成「安寧病房產業」,這是把農業描述為等待施捨、等待死亡。然則,台灣的農業和農民果真如此不堪嗎?

農業的破敗,與政府的重工輕農政策當然是息息相關的,於今,雲嘉兩縣首長聯手要求設置國家級農業基地,並要求比照工業園區的設置,由中央政府編列預算支應。這樣的要求堪稱合理,雲林和嘉義都是農業大縣,平原耕地的面積具規模且完整。何況,工業回饋農業,也該是時候了!然則,工業區的設置,有產業集團投資規模和利潤營收以及限時回本的壓力,這些恐怕都不適合用在農業的考量。因此,農業基地的構思,首先要與工業園區的想像脫鉤,然則,兩位縣長到目前所提出來都只有「投資」的需求,還看不到專屬於農業的自主發展藍圖,農業依附的、等待施捨的形象未能解除。

事實上,從全球範圍來看,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分析,農業的重要性將與隨時間提升。從2010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長50%,因此糧食生產勢必也要跟上。可是,從城鄉發展的趨勢來看,到2015年,有3分之1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預估增加到3分之2。城市人口的增加帶來飲食習慣的改變,也就是肉、蛋、奶的需求會大量增加,食物多元性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說,到2050年,農產品產量必須再提高3分之2才可能應付未來的挑戰。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設置農業基地,不僅是需要,而且是迫切需要!

(回目錄)




左右看:如何面對後ECFA挑戰

左看:新生活價值的經濟

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的確要冷靜面對新的經濟形勢。不僅是經濟如何繼續成長,更重要的,台灣可藉此重新檢討經濟生活的核心價值,從而重新擬定未來經濟發展的策略方向。

簡要的說,兩岸市場一體化之後,誰都知道,台灣目前傲視全球的資訊裝配業、傳統產業從石化到汽車業等,以及國內民生消費市場,都將會以對岸市場為依歸。台灣要在兩岸市場一體化的形勢下還有其旺盛經濟力,就必須著眼於嶄新的產業發展,或在舊有產業脈絡中開發出新的經營模式出來。

但這嶄新產業、新模式的發展,若不以新的生活價值觀、新的文化視野為前提,則是不可能實踐出來的。例如,在傳統農業中,若台灣能在尊重原住民文化、尊重環保價值與生態保護,則具有社區特色的水果、有機農場、結合休閒農場與合作產銷經營的新農業經濟模式,就會被發展出來。而且由於是在地化經營,除此別無他家,其品牌效益、社區參與的周邊社會效益將更會呈倍數成長。

換言之,我們怎樣先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多元文化,才會有深層的經濟效益能被開發出來。沒有合理的生活價值,就不會有合理的經濟效益。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產業創新

ECFA簽署後,雖然還有後續的政治反彈,以及這協定效力要到後年年底才能帶來兩岸全面的關稅歸零,但如今要迫切思考乃是:ECFA帶來的兩岸市場一體化,台灣有何競爭力可以面對兩岸市場開放後的嚴酷考驗?

我們可分兩方面來分析。以資金投資趨勢來說,台灣資訊業大廠大都是裝配加工,其生產要素在於工資、土地廠房與運輸成本。而這隨著兩岸直航、兩岸開放,這些投資資本要回流幾乎是不可能,反而會加碼去對岸投資。

其次,從商品流通的發展來看,即使中國大陸自我克制而不傾銷廉價商品到台灣市場,但長遠來說,從民生消費品、農產品到資訊產品,台灣商品在價格上都不是對岸商品對手,一旦兩岸全面開放,台灣內需市場的製造業有何利基可依恃?

換言之,兩岸市場一體化真正意義,不在於台灣目前既有產業的利潤擴增、商品的暢銷,而在於以這競爭危機來促使台灣自身產業轉型到附加價值更高的水平上(如更精緻化的品牌商品),或發展新興產業(如文創產業、生技業等),充分發揮台灣特色,探求新的市場商機;而非墨守成規、原地踏步。

捨此之道,莫有他途!

陳安君/大學教師

(回目錄)



咄咄集:划算才生育?

■吳忠泰

在下午茶的漣漪裏,你曾聽聞一種慣性說法:生育毀了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

你惶惑的問身邊的男朋友,真的這麼慘嗎?如果答案是真的,可以不可以就兩個人天長地久,不要有第三者(孩子)出現在生活中?

你真的計算過奶粉尿布的費用,等於可以到日本旅遊3次;計算過3歲前保母,不少於每週上美容院及享受按摩的費用;計算過孩子的衣服、看病,不少於每月在高檔餐廳共進兩回浪漫晚餐的錢;生育使你升遷延後;還有上小學以後學才藝、補習……簡直是剔骨刮肉以餵子女,銷蝕青春以待子嗣。生命就這一次,為何都要遷就小孩?

公園轉角輪椅推過來,我插著鼻管被外籍看護緩緩擁著。你曾感歎我為何沒有孩子在身邊侍養。你不知道的是,我堅持要外籍看護來照顧,根本就是自己決定的,我要把帶給小孩的麻煩降到最低,養兒不在防老,20年前就已經有體會了,那時我是個中學國文教師,還反覆教了好多年「施人慎勿念」的課文,難道施人勿忘,施在自己的孩子就要眼巴巴等著回報?我決定用最不干擾孩子的方式過後半生。

遠處機場頻繁的客機起降,喚起了我年輕時年年出國的記憶,你可知道,那些歡樂是我和孩子共同創造的,那些回憶在腦中忽濃忽淡,可是我從不想逼孩子和我一起回憶,走到過去。付出的當時已經滿足,留下照片影像更是幸福,孩子小小的手曾緊緊牽著我快跑過好多外國車站,累了就趴著我胖胖的身軀上睡著,他們的確貪吃過、逗鬧過,讓我擔心過。這是抹滅不了的事實,卻也不必掏出來強迫大家回憶。

最近你幾乎要確定:生育真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是的,要划算才生育,那麼生育就是投資,就是買賣,而在我們心中,生育不是投資,不是買賣。若划算,也輪不到你猶豫了。生育是上師,是上天趁你不注意時塞給你的功課。如果你和男朋友決定算清楚再結婚,再生小孩,恭喜你,精明的年輕人。如果你洞悉「不計利害」也是一種好的法寶,那麼你可能會更加體驗到幸福的秘密。

穹空之下,多少村落的男女淡淡的活過、老去,從不盤點自己生命的盈虧,他們是家庭的守護者,你和你的男朋友自然可以精打細算,自以為將苦痛與煩惱列計清楚,但你們也必然不會看清「承擔」其實是一種拒絕被討論、被盤點的執著,它可以在生命長河中平衡掉多少委屈、失落,你們把苦痛及煩惱列計得愈清楚,就會離承擔愈遠。

(教師)

(回目錄)
井邊之蛙:飲食的板塊挪移

■徐世輝

飲食業應該是台灣最平民化的產業。青年創業、中年轉業、搶救失業,幾乎都與它有關,是個人圓頭家夢、政府創造庶民經濟的好幫手。媒體最常報導的「貧民變富翁」的案例,在近幾年明顯向此集中。

台灣的「黑手變頭家」、「台灣錢淹腳目」的類型,何以會轉變至此,還有待研究。不過,飲食卻未必是成長有成長空間的產業。一個人的胃納量就是那麼多,就算有羅氏纖、諾美婷的輔助,也不可能無止盡的暴飲暴食。而且,歷年的國富調查、家戶收支分配調查所顯示的趨勢是,個人所得用於飲食的花費比例,在近30年內是呈現下降的趨勢,花費比例已經從高峰期的30%降到目前的20%左右。如果將近幾年個人平均所得成長趨緩的現象合併來觀察,所呈現的環境是:飲食業大不易。

不過,產業的現象卻反其道而行。飲食業吸引好男好女競相投入,無非就是進入門檻低、飲食環境變動,外食成為當代飲食的主流。簡單的說,飲食業並非「藍海」,之所以未淪入「紅海」,是因為它處於「在家中進食」過渡到外食的板塊挪移中。板塊快速挪移的裂縫,就有小頭家的棲身空間。

這主要是拜科技進步之賜。由於農作物品種、養殖技術持續改良,使得食材本身就有豐富口感與營養,不需要再用繁複的烹飪技術,也可以讓食物有一定的美味,即使料理技術再不濟,也有調味料可以輔助。此外,「在家進食」的經濟誘因,逐漸與外食拉近。再加上人的味覺進化程度有限,再優異的烹調,遇到味覺不敏銳的凡人也是沒輒,「中華一番」這類美食漫畫的場景,現實中難以見到。技術的進展壓縮了家庭主婦施展廚藝的空間,目前還會讓人有「在家吃飯」的理由,只剩「健康」而已。

不過,「健康」這一項差異,對於現代飲食業而言,其威脅性已經不如1970年代。飲食業為了抗衡「食品工業製程充滿不健康、不安全、不確定性」的論述,已經醞釀多年,對抗性的論述即將在數年內猛虎出閘。屆時,將進一步的把飲食的模式帶入新的狀態。

這或許也是連鎖店系統在近年快速崛起的背景。人的味覺、品味成長幅度有限,廚藝已經不是餐飲業經營的關鍵,反倒是成本,逐漸成為業界關心的重點。依照主流的企管理論,當產業進入以成本作為主要考量的思維模式,而不是以創造附加價值的狀態時,通常意味著「紅海」的到來。

在一片「紅海」的狀態下,自雇自營的小店家,生存空間有限。

(企畫人員)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0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