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8-1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8-1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8-1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重溫孫文的「天真」 |
曾經是已經冷到不能再冷,或者說已經被有默契地「擱置爭議」的孫文,竟然因為建國百年的時需,引發紀錄片製作人平路與監委周陽山的「路線之爭」,頗令人驚訝。 不再對此爭議多費唇舌,但必須為平路說句公道話:在一個民主社會裡,眾聲喧嘩,原本就是常態。至於對與不對,適當與否,靠的是社會公評與對話,而非政治權力的上位管控。監察院若要扮演昔日新聞局角色,恐怕讓人有時光倒錯之感。 但如果真能意外掀起孫文熱,倒也令人樂見其成。宏觀地看,孫文是標準的時代產物,那個時代,乃資本主義第一波全球化的里程碑,那是苦難人們嘗試尋找出路的奮起歷史,因而相應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意識形態分進合擊、大放異彩,可說是人類集體智性的空前激發,並且也獲得世界性的傳播。 不難理解,那個年代裡的許多人都是「孫文」,除了人的七情六慾之外,真正的共性是他們都背負了解放使命感,而且也有意識形態的「天真」,因為再實際不過的政治任務,使得他們很難成為純粹的意識形態虔信者,而必須因地制宜,帶有某種實用主義,甚至「拿來主義」的成分。孫文的三民主義如此,毛澤東背離蘇維埃路線的農村革命亦然。 這一類的「天真」並不可笑,可笑的是我們誤把「天真」視為智性上的「幼稚」。那個時代的「天真」是思想大爆發的產物,也是自我思想反覆鍛鍊的結果。某個程度而言,「天真」意味了對時代召喚的感受,而成為真正歷史參與者的前提。孫文作為一種人物典型,在已經高度戲謔化、虛無化的今日,反倒彰顯其可貴;而對比其時代氛圍,也恰恰反襯了當前思想的貧乏,或者說各式各樣的理論大行其道,但卻無法讓人感到有力改變什麼的困境。 當我們看到小孩時,常常會訝於他們的想法不受限,認為世界充滿變動,一切都可以改變。之所以有此世代對比與濡慕,只因成人過於世故,甚至麻木,遇到事情的第一個反應總是如何適應先於如何改變,以致於只能坐困愁城或被迫自我感覺良好,但真正不變的是現狀。 對照來看,孫文的「天真」,不是壞事,重點在於我們如何藉這個政治天真來反思習焉不察的政治世故,例如非藍即綠、全球化是唯一出路等等。這些時髦術語,放在孫文的時代,可能與帝制擁護者、全盤西化倡議者,或是不知不覺者等不堪的舊詞彙相仿,同樣讓人失智喪力、怯於想像。孫文的「天真」其實是莫大的資產,但只可惜,在政治想像貧乏的今天,要重溫、領略孫文的「天真」何其難,簡直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尊貴品味了。 |
(回目錄) |
左右看:六輕抗爭有無正當性 |
左看:合理抗爭 對於人類來說,生態環境的最基本之兩大元素,在於空氣與水。若這兩大元素受到嚴重破壞與污染,可想而知,這會立即、全面地危害人類生命。 更可怕的是,生態環境的破壞往往是不可逆轉、不可回復原狀的;一旦被嚴重破壞後,往往就再也無法重造過去未被破壞的生態了。以此來看,一旦人類生命成長受到嚴重破壞、乃至於死亡性的打擊後,再多的金錢賠償,也補償不了流逝的生命健康。 以此來看,這次雲林縣麥寮居民對於台塑六輕廠的激烈抗爭,於情於理都有其正當性。若非情逼處此,這些平日默默生活的一般居民是不會如此強烈反彈的。事實上,雲林縣早有委託學術機構對沿海鄉鎮做過當地民眾健康風險評估,而且有充分的數據來支持這看法:即麥寮鄉居民的肺功能明顯為差、尿液中的PAH代謝物1-OHP濃度明顯偏高,換言之,是罹癌的高風險族群。 此外,「台塑在雲林填海造陸2千6百公頃,碳排量6,775萬公噸,佔台灣碳排量4分之1,世界第6」;集集攔河堰截取了當地民眾生活需求的水源,「轉供給離島工業區,造成下游漫天揚塵」。 面對如此鉅大的生態破壞與國民健康的根本威脅,今日當地民眾的抗爭還缺乏正當性嗎?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民粹抗爭 民粹主義往往會以多種方式來呈現、運作。民粹主義不僅是表現在政治層面上,被有心政客操控高漲民氣而轉化為一己的政治利益,民粹主義也往往起自於民眾切身利益,而無限上綱到非理性的訴求與抗爭行動上。以此來看,近日雲林縣麥寮鄉居民對台塑六輕廠的強力抗爭,乃是民粹主義在經濟事務上的表現。 簡單的說,在客觀的環評尚未出爐前,我們對於這次台塑六輕廠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狀況與程度,可說是還未有真正的科學定論。既然如此,當地民眾應要求相關政府單位、獨立的環保團體儘速、全面而公正的評估這次環保災害,並做出精準的災害評鑑。 唯有如此,當地民眾的受害程度才有客觀可靠的依據,從而才能與理有據地要求台塑賠償這次災害的損失。唯有經過這種嚴謹、科學的鑑定程序,當地民眾龐大賠償訴求,才有其正當性。 如果這次強烈抗爭的基礎,不是來自於這種客觀科學的準據,而是就地喊價,以沸騰的民怨來直接抒發,從而演變成寧願廢廠、關廠而棄當地就業機會而不顧,到頭來,這只能滿足一時的激情的義憤,而傷害到自己的現實利益。長此以往,誰還敢在台灣投資生產?陳安君/大學教師 |
(回目錄) |
咄咄集:註銷助學貸款vs.免徵金融營業稅 |
■吳忠泰 開放銀行後,台灣金融經營環境丕變,但是在惡性競爭之後,呆帳越來越多,結果在朝野政黨聯手之下,前幾年先將91到94年間的金融營業稅款撥為金融重建基金,然後95年起免徵金融營業稅。 開放大學增設或升格後,真的大大增加了所得後40%的家庭孩子讀高教的機會,然而家庭收入沒有增加,唸私立大學的學生很高比例申請助學貸款,這筆錢變成許多年輕人離開校園後的噩夢。 年輕人一定被告知「借錢要還」,尤其在前幾年卡債風潮正盛時,但是為何他們不像大銀行可以免徵金融營業稅,以解決自身困境?為何不像第三世界國家被取消外債?沒有人來回答他們。 有收入的第二年要開始還貸款,但是工作不穩定是常態,收入不高是常態,蹇困的社會新鮮人生活,把許多家庭丟進貧窮循環中,助學貸款背後支撐的是私大註冊率及家庭榮耀感,犧牲的是青年成家生子的意願。 土地徵收去蓋工廠是另一例。一般人民去求政府或銀行借資本,一定千難萬難,但是科技大廠要地,只要拜會不超過10個人,地方首長會幫你快速圈地徵收,優先權這次又站在大企業這邊。執政者不斷明示暗示:只有開發才是有價值的;只要企業夠大,就可以賴到政府替他分攤風險、攤提成本,從專用道路到優惠稅制,從土地徵收到水資源分配,平民總是最後被告知。豪門的笑容總是粲然,捐起政治獻金來總是以億計。 有能力布施是豪氣,有錢還債是福氣,我們從不鼓勵年輕人賴帳成性,但這是個怎樣不公平的社會——繳勞健保給前輩用,等自己要用到時卻要幫忙還國債,於是從畢業以後不是還助學貸款,就是還國債,至於房貸車貸,那就省省吧! 今天我們怎麼對待下一代,就不要怪下一代怎麼對我們!民法繼承部分,最近幾年有許多改變,重點在於限定繼承全面入法及受虐卑親屬免扶養入法。以同樣的精神,對於以這一代歐巴桑歐吉桑為受惠對象的諸多立法,下一代如果不能要求國債也來個限定繼承,為何不能要求增進自己世代的福利——至少要求助學貸款限額免償吧! 當「愛青」一如「顧老」一般,變成立院的問政重點、全民的核心關懷時,台灣才有真正的正義!如何處理這一代年輕人的助學貸款,就是第一塊敲門磚。(教師)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美國製造業論爭的弦外之音 |
■徐世輝 近幾個月,美國對於「製造業是否要留在美國本土」的討論,逐漸在加溫。對於已經相當熟悉「自由市場、成本利潤決定一切」這種邏輯的本地民眾,可能會感到頗為錯亂。 讓「製造業留在國內」的說法,很有保護主義的色彩,不過,倡導者並非是無名之輩。首先,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6月底提出的「要扶植中小企業,在5年內讓美國出口成長值一倍」的政策宣示;然後,大約在美國政府的綱領發表的同時,已經退休的英特爾創辦人葛洛夫在報紙投書,從產業競爭力、策略佈局的觀點,數落美國製造部門外移,所衍生的策略性後遺症。葛洛夫的論調也不是憑空出現,影響當代美國經濟頗深的薩謬爾森(Samuelson),在過世之前的兩年,還聚集全力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討論美國製造業外移的缺失。 相對於「製造業留在本土」的,則是主張自由經濟的學者,這其中又以印度裔學者巴格瓦第(Bhagwati)日前在金融時報的投書,最有力量。巴格瓦第是柯林頓主政時期,美國產學界興起的貿易論戰中的理論戰將,其貢獻、影響力,甚至比一般人熟知的克魯曼更為重要。 關於製造業的議題,正反雙方都各有言之成理的論點,光看他們在字面上的說詞,很容易被帶得團團轉。如果要跳出字斟句酌的邏輯推論,從表面上看來,又很容易陷入「這種爭論是另一種對於中國崛起的回應」。不僅一般人感到錯亂,就連學界菁英、業界高層也是各說各話、莫衷一是。 不過,如果不把產業視為一個整體,而從各個產業部門的立場、資源競逐的角度來這個問題,可能會比較清楚。 基本上,金融業是當前美國出口、產業競爭力的支柱,從數據來看,歐洲的生產力成長率的增長(也就是產出的二階微分),逐漸逼近美國,但是,美國仍能保有強大競爭力的原因,就在於金融業,以及相關的經營模式、管理的創新。但是,對於美國這樣的內需型經濟而言,不論是從政治,或是經濟的角度而言,都需要維持每個國民的消費能力,才能維持整個體系的運作。然而,金融業不足以養活眾多的就業者,唯有製造業才有這樣的能耐。 只從經濟效率來看,美國需要金融業,至於不合成本的製造業,理當外移;但是,從企業經營、政治安定的角度來看,「沒有效率」的製造業,反而是最不能放棄的產業領域。這是美國在這一波「製造業論爭」中,正反雙方沒有點破、明說的地方。(企畫人員)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