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08-24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8-2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8-2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經濟復甦與失業現象

又傳來經濟復甦不穩定的消息。8月19日美國政府公佈的數據表明,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又攀升,增加1.2萬人,總數高達50萬人,說明美國失業率不僅沒有改進,反而有惡化的趨勢。失業率居高不下,不但造成總統歐巴馬聲望持續低迷不振,也使人們懷疑美國經濟是否真能復甦。美國經濟半年前左右開始展現回升的跡象,主要顯示在GDP的成長上。然而,GDP的成長卻未能帶來就業率的改進,這是人們擔憂的原因。

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台灣以及其他地方。這表示類似1970年代末期美國的滯脹現象又會出現。經濟學告訴我們,GDP成長或通貨膨脹反映經濟的繁榮;這時對商品需求的增加應會帶來生產活動的蓬勃,因而不應該出現失業率居高的停滯現象。因此,滯脹現象的出現曾經困擾了政策決定者與經濟學家。這個前所未見、悖於經濟學原理的現象,常被認為是凱因斯經濟學的漏洞,從而促成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興起。但是,在新自由主義主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時代,又發生GDP成長卻未能降低失業率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

我們認為,這是由於新自由主義並非醫治滯脹現象的藥方。凱因斯的經濟理論誠然會促成滯脹現象,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一樣不能避免。換言之,滯脹現象可能是後期資本主義經常發生的病症,有其更深刻的致病因素,而非新自由主義的理論所能克服的。

那麼,真正的致病因素是什麼?為了探究它,且讓我們回顧當時歐美國家治療金融海嘯的藥方。在五花八門的治病藥方中,核心思想在於誘導投資。各國政府提出各種手段活絡資本市場的流動性,甚至由政府以赤字預算的方式進行直接的投資,企圖以投資帶動經濟成長,從而擺脫經濟危機。為了鼓勵資本家的投資,除了對於衍生性金融商品這個挑動金融海嘯的元凶略作規範以外,對資本家的節制更加放鬆,並從租稅優惠等等手段來鼓勵。因此,雖然許多分析指出金融海嘯的根本原因源自新自由主義的政策,但是克服金融海嘯的藥方實質上還是新自由主義式的。

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基本上認為資本必須徹底自由化。誘導資本家投資的唯一辦法,就是提供比其他地區更為優渥的條件,這必然以剝削勞工、破壞環境、財富分配兩極化為代價,顯現出來的現象之一便是失業率的攀升,或是滯脹。這是美國、台灣,以及許多採取類似政策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回目錄)




左右看:公共利益的政治意義

左看:操弄政治語言的政府 總統馬英九19日呼籲法院對中科三期停工案應顧及是否傷害廠商的「信賴利益」,並以其法律人專業,從行政訴訟法解讀判決內容。這舉措除了表現馬總統對於經濟發展與環保的個人態度外,亦等於幫行政院的「停工不停產」背書。

這個政治語彙和表態中,最值得注意的不盡然在於法律層面,畢竟一般民眾對於「信賴利益」和行政訴訟法究竟是什麼可能全然不知。值得思考的是何謂「公共利益」?

從政治學上來說,「人民」一直是個被生產出來的集體概念,目的在於確認統治者的統治正當性,亦即統治者需要大多數人同意,以便將其行為合理化或合法化。因此,「人民」這個抽象的概念,往往是統治者最喜歡擁抱的虛假物,「公共利益」、「民之所趨」、「苦民所苦」也變成了政治人物遂行其政策時,最簡便的政治語言。

馬總統此次表態,戳破其「經濟與環保並重」的政治語言,事實是,當環保遇上經濟時,政府不惜破壞司法制度,捍衛廠商利益,為了少數廠商可以違反環境評估流程、可以隨意徵地、可以減免課稅。而「公共利益」便成了這些惡行最好的辯辭,「人民」再一次地成為政治人物操弄的語碼。

馬禮善/文化工作者

右看:喪失優勢,非人民之福 馬總統在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上,發表中科第三、四期園區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工事件的看法。他明確表示必須兼顧經濟與環保,台灣的經濟與環境都禁不起傷害。

近年來,其他例如新加坡、韓國等亞洲鄰近國家,都已快速發展電子和高科技產業,這樣大幅提昇的競爭力,除了廠商必須有針對全球市場的眼光外,他國政府大力配合亦是重要關鍵。包括加速環境影響評估的流程、開發大型園區以及獎勵投資等等。

反之,台灣面對全球化的衝擊,政府非但不能幫助廠商取得土地外,面對近日高張的環保意識,在審查的作業上,也顯得更為牛步化。值得注意的是,競爭隨時都在進行中,當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競爭力,不能及早佈局,落後於其他國家時,台灣將日益被邊緣化,而逐漸喪失優勢。這樣的結果,不僅是廠商的損失,也是台灣人民的損失。

因此馬總統的這項指示,具有指標性意義,也顯示了政府發展經濟的魄力,從國科會、行政院到馬總統,政策貫徹一致的表達了支持開發的立場,這對於將來想要在台灣進行大型投資的廠商,無疑的注入了一股強心針,也增加了對於政府的信賴,是一舉數得的重要發言。

羅克齊/國小教師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台灣能否解決貧富不均

■姚欣進

近日最具震撼性的社經新聞,應是兩個最新統計數據。

其一,台灣總體經濟面的景氣大好,經濟成長率全年預估居然高達達8.24%,創21年來新高。另一項數據則是,在這同一時間內台灣貧富不均卻更加惡化:若以全台家庭所得依高低分為5等分,最高的5分之1與最低的5分之1相比,而且不計各項社會福利措施與補助津貼,則兩者差距達8.22倍,這乃是歷史新高。即使加計社會福利補貼,兩者差距仍高達6.34倍,也僅次於2001年的6.39倍,為歷史紀錄之次高。

換言之,目前政府所提供的各項社福,根本無法有效地達到緩和台灣貧困民眾的悲苦處境,更不用說是做到收入重分配的積極效果。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唯一能達到收入重分配效果的政策手段,就是稅收政策。即,企業或個人,賺的越多則負擔的稅賦越高,而非齊一化的平等稅率。唯有透過這種的稅率,才能稍稍達到較社會資源重分配的結果。

從全球角度來看,大約只有北歐的幾個社會福利國家做到這點。它們的稅收負擔率(及稅收占全國生產總值的比例)平均都高達40%左右。唯有高稅收,政府才會有較充分資源提供全方位的社會福利,也讓貧富差距會有一定的節制。

其次,要解決許多貧困家庭越來越無法活下去的問題,當務之急在於將基本工資依主計處公布最低生活費的標準儘速大幅提高,讓勞工的收入至少能維持家庭的基本溫飽。

以此來看,近日由公平稅改聯盟以及其他社福團體所發起的提高稅收、提高基本工資等訴求,可說是非常進步,也是非常迫切迫的抗爭目標。若這些社福團體力量不斷得到社會輿論的聲援、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這訴求有可能會被政府接受嗎?例如,兩黨的立委會受制於大多數選民、遊說團體的壓力,而要求行政部門通過稅改與大幅調漲基本工資這兩大政策嗎?

以當前的現實條件來看,筆者相當悲觀。

首先,台灣資本主義的前景是禁不起重大改革的。台灣過去至今向來是資本家的投資樂園:高污染、高公害、政府層層保障的各種優惠政策、籌資方便等等因素,才造就了所謂「台灣奇蹟」。

其次,在兩岸經濟越來越一體化趨勢下,台灣資本家一旦覺察台灣的高稅率、高工資,逃逸到對岸的可能性更會大大增加。是以政府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在此時此刻提出對於資本主義較為深刻的改革訴求,不是認為這訴求當下就可落實,而應是以訴求來進行一場長遠的社會教育,讓更多民眾體悟:資本主義沒有明天,我們必須另謀出路。

(社會評論者)

(回目錄)
寰宇縱橫:美國武力「重返」東亞的問題

■王北固

天安艦戰略的第二次美國與南韓的聯合軍演,8月16日終於進了中國黃海,而核子動力航母沒有來,因為8天前已訪問了越南峴港,戰略效益略同。所以17日美越在河內舉行國防高層會議。次日18日美軍主力(留下「培訓」所用的5萬人)「完全」撤出伊拉克;再次日19日美、日雙方宣布今年底將在琉球海域進行聯合軍演。

二戰結束的週年翌日起的這連續4天美軍行動,正如18日美國媒體所言:美國武力要重返東亞了。

「重返」一詞需要解釋分析一下。美軍在日本長期駐紮5萬人、在南韓長期駐紮3萬多人,60年來至今並未改變或撤走,何來「重返」之事?「重返」應指東南亞。但最近一年日本有「脫美」趨勢,而美國目前進行的天安艦戰略與勾搭越南,側面目的都是為了鉗制日本不許「脫美」,所以重返東南亞,要故意說成東亞。

其次,「重返」的語義,暗示美國武力原來長駐東(北)亞是當然的、應該的,這其實是冷戰思維的冥頑不化,以及太平洋戰爭的後遺症。

二戰結束後美國在西歐賴著不走,是因為蘇聯核武威脅,冷戰在西歐有其主觀需要。而冷戰在東亞並不完全「冷」,因為有韓戰、越戰、馬來亞叢林戰。這三戰在國際共黨的外衣之下,是民族主義反帝解放戰爭的本質,以及二戰的變型延續。

二戰在歐洲被稱為反法西斯之戰,而並沒有帝國主義壓迫與殖民地解放的問題。但二戰在東亞,主要是以中國為首的抗日反帝戰爭,日本因太平洋戰爭戰敗而投降後,東南亞各殖民地面對歐洲帝國主義重返賴著不走,而奮起進行反帝民族解放戰爭;後來演變成太平洋戰爭的勝利者美國,概括承接了原先的日帝、法帝、英帝、荷帝,並且因為東亞反帝武力一律為該國共黨,而被美國趨此「納入」冷戰體系,造成解釋的混淆不清。

事實的真相是:太平洋戰爭的解放者、勝利者美國,在二戰後搖身一變為征服者、舊帝國主義的繼承者,而以泛冷戰解釋霸權涵蓋一切。事實的真相是:二戰東亞民族是依托於歐美的反法西斯、戰後是頑強納入冷戰體系,而本質上是民族解放反帝國主義之戰從來沒有改變。

現在法西斯早就消逝了、冷戰也過去了,美國武力要「重返」?千萬不要重返帝國主義了。

(社會評論者)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8-2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