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9-08─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9-0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9-08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補教人生 媒體人生 |
補教界教師高國華8月4日爆出緋聞,迄今已一個多月,媒體報導卻有增無減,除了3位當事者的私領域不斷被放大檢查、渲染報導,許多藝人、名嘴也加入戰局品頭論足,從道德到外貌,什麼都能談。 這個新聞事件,媒體戲稱為「補教人生」,此一名稱對應的是八點檔連續劇《夜市人生》。事件的最新發展是,某名主持人簽下了陳女的經紀約,某電視台邀蔡女擔任新聞主播,當事者已儼然成為藝人或準藝人,由此看來,事件還會繼續延燒下去,欲罷不能,果然越來越像連續劇。 客觀而論,「補教人生」已經不只是社會事件本身的簡單再生產,而早已成為一場極具娛樂效果的擴大再生產。整個事件質變為一種多重複合的娛樂產品,姑不論狗仔的挖掘、名嘴的評論、媒體人的介入,是各自基於什麼樣的心態與動機,他們的種種作為,都不斷在增加這個娛樂產品的產值和產能。 在緋聞主角的矛盾關係背後,潛藏的是媒體競爭的矛盾關係。媒體之間比的是誰抖的料多、誰挖得辛辣、誰又能出奇不意的扒出任誰都想不到的每日一糞,各家媒體不遑多讓地加入這齣戲碼,由原本的報導評論者演變為參與者,自己製造事件、製造新聞,總之,只要節目有人看,只要收視率越炒越高,廣告進帳也就越多,即使公親變事主也無妨。 所以,即使教育部長作出了沉痛批評,媒體人組織也存在著倫理公約,但種種品德教育之議或新聞自律之籲,其實都只是狗吠火車,終究難抵商業規律的狂瀾。其實,「補教人生」這場既虛擬、又真實的戲碼,真正的操控者,都還不是媒體自身,而是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媒體生態。 為了競爭,為了搶食市場,為了創造利潤,它形成一隻看不見的黑手,主導著媒體與媒體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嗜血、嗜腥的瘋狂逐鹿狀態,資本運動及其規律所形成的商業媒體生態,制約了戲裡戲外的所有人,共同演出一場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鬧劇,強力滲入台灣民眾的生活,讓一齣「補教人生」演變為「媒體人生」。 自由市場理論的前提之一,是假設每個消費者都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商品。這個假設卻罔顧一個事實,即所謂的「需求」,是可以塑造出來的。這種虛假的供需原則,旨在刺激人們漫無止境地不斷消費,其客觀後果,在物質領域造成能源虛耗、資源浪費、生態破壞,從而導致人類生存危機,在文化領域則形成低俗、庸俗、媚俗,從而嚴重戕害人類精神文明。 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1997,美國)曾生動地刻劃出政客如何透過媒體操弄群眾,片中有組對白如下:「為什麼狗搖尾巴?」「因為狗比尾巴聰明。」「但如果尾巴比狗聰明,尾巴也能搖狗。」尾巴搖狗,此即片名的原意,隱喻主從易位,尾巴(政客、媒體)反客為主地操弄起狗(群眾)。 在台灣,政客透過媒體操弄群眾,早已屢見不鮮,但起碼找得到那條尾巴,查得出誰在主導。但如今,從補教人生到媒體人生,媒體與媒體人照例成了幫兇,民眾照例成了搖擺狗,至於商業媒體制度,則凌駕於所有人事物之上,成為那條讓你看不見、卻又最聰明的尾巴! |
(回目錄) |
左右看:內政部擬發第三胎托育津貼 |
左看:人資還是社福 內政部日前以百萬獎金徵求鼓勵生育口號,如今又擬對生育第三胎的父母給予每月托育津貼3千元。大部分的評論皆將焦點集中在這些政策有效與否的問題上,卻忽略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為什麼國家要如此努力提振生育率?許多民眾想生而不敢生,這是事實,但民眾其實還有許多想望與需求並未得到國家回應,那為什麼生育一事特別受到重視呢? 以托育補助而言,補助的對象是將小孩交給保母照顧者,卻完全不考慮自行照顧小孩的家庭,其政策思考係以維持家庭成員在勞動市場的參與為前提,而不是更根本地思考如何能讓民眾不需工作也足以養育小孩。與此相關的另一個現象是,政府早已制訂育嬰假的相關制度,但除了公務員之外沒人敢請,而政府除了宣導之外,並無積極對策。 將上述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看,便可發現國家的政策其實是希望透過些微補助,讓民眾繼續扮演現行經濟模式中的小齒輪,而不去挑戰資本對於民眾生育想望的阻礙。如此,即便真的改善了生育率,也不意味民眾的實質福利提升。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邏輯錯誤,政策無效 內政部擬推出第三胎補助方案,針對第三胎子女找保母托育的花費,每月補助3千元。此一消息,連同日前出爐的生育宣導口號「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一起又使少子化議題成為輿論焦點。 要靠幾句宣導口號讓民眾願意生養子女,自然是緣木求魚,就連想出這句口號的百萬獎金得主自己也不願意生,成為莫大諷刺。但更重要的不是效果,而是一開始就問錯了問題。在台灣的華人文化脈絡裡,誰願意自己「絕後」?事實上,除了高高在上的內政部高官之外,大概沒有人會認為是因為民眾真的「不想生」才導致生育率下降。對著一群其實想生的民眾喊生育口號,完全是搞錯方向。 生育補助也是如此。許多關於生育率的社會科學研究早已指出,真正造成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在於婦女的受教育程度。婦女教育程度提高,思想文化以及社會參與(包括參與勞動市場)型態改變,直接導致了生育率的降低。換句話說,是婦女的時間與勞力更值錢了,才使得生養小孩的代價提高,生育率從而下降。不設法改變婦女心態,生育補助再高,又能達到幾成所得替代率?王放/政治評論員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用新募款機制,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 |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全球經濟危機讓製造了很多受害者──失業勞工、房屋遭法拍的屋主、退休金蒸發的退休人士;但開發中國家所受到的毀滅性影響,沒有人比得上。 最近幾年的收入銳減,尤其是非洲,可能讓數百萬民眾回到他們才脫離沒多久的極端貧窮。除了有很多民眾受苦,嚴重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壓力,可能壓垮和摧毀開發中國家的穩定,引發規模前所未見的衝突。 這股向下沉淪最令人氣餒之處在於,這場經濟危機來的時機,恰好是非洲前景露出幾道曙光之際,尤其是健保部分。從2000年以來,非洲民眾死於愛滋病的速度下滑,瘧疾和麻疹等孩童殺手獲得有效的控制,普及小學教育正緩慢地推動,安全飲水的目標也隱隱在望。 如今,全球經濟危機讓已開發國家提供開發中國家官方發展援助(ODA)、以達到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的承諾,顯得搖搖欲墜。聯合國的一份報告警告,捐贈國每年的投資比目標額度1,500億美元短少了350億美元,除非做些改變,否則要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的機會很低。 事實上,官方發展援助減少的後果相當可怕,非洲陷入飢餓和極端貧窮的人口遠比從前多很多,失業人口、從事不穩定工作人口、或每日所得不到1.25美元人口也同樣激增。非洲在健保和識字率方面的進步已經受到損害,世界銀行認為,這波經濟衰退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升高有關。 此外,每年有53.6萬名婦女在生產時死亡,平均每分鐘有1名婦女死亡,而且99%發生在開發中國家,這個數字令人感到可恥,而自千禧年發展目標10年前提出以來,母親的健康也是一項進展停滯的目標。 那麼,我們對於在原本設定的2015年,甚至本世紀末,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是否應該感到絕望?從傳統官方發展援助的三個支柱──一年的預算編列、公共財政的限制和各國優先項目的競爭──來看,似乎沒有樂觀的理由。但我們可以用國際接受的模式來取代傳統的典範,而這個模式已證明有成功紀錄,尤其是在健保方面。 創新的融資機制提供打入全球金融流(global financial flow)的方法,卻不會干擾經濟活動。最為人所知的案例就是國際藥品採購機制(Unitaid),這是由聯合國贊助的國際藥品採購機制,經費主要來自於機票附加的一小筆費用,光2007年就籌措到15億美元。這個可靠的經費來源引領非洲在3個與健康有關的千禧年發展目標打一場戰爭:治療和對抗HIV/愛滋病、瘧疾和結核病等危及生命的疾病,降低嬰兒死亡率,改善婦女健康。 Unitaid提供93個國家經費,如今全球4分之3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的兒童,購買藥物所需經費都是由該機制贊助。透過Unitaid在這些救命藥物價格的影響力,這個機制已達到廣泛的涵蓋率:Unitaid因有穩定的經費來源,加上該機制承諾要長期購買大量的藥品,因此成功將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價格壓低了逾5成。 同樣的,Unitaid也透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撲滅母親垂直傳染HIV給小孩的計畫,致力於降低嬰兒死亡率。預估到今年底,4百萬非洲婦女將接受篩檢,全球50萬名懷孕婦女將接受三藥療法(tri-therapies)。 Unitaid的成功奠基於與千禧年基金會(Millennium Foundation)合作,提供個人藉由小額捐款,協助對抗致命疾病的機會。一個名為主動團結捐獻(Voluntary Solidarity Contribution)的創新募款機制,將讓搭機旅客主動捐款給Unitaid,當旅客購買機票時,只要多付2美元,就能完成這項善舉。 目前全球各航空公司所銷售的機票中,僅7%到10%的旅客多付了2美元,但每年從中所籌募的進4億美元,佔Unitaid總經費的4分之3。由於全球每年有超過10億人搭機,售出的機票金額達22億美元,擴大實施這個主動捐獻的機票稅,將有助於增加這個計畫造福的對象。 除了各國的官方發展援助投資,這種創新的募款機制,是支持實現千禧年發展目標的重要方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近日將在紐約召開高峰會,檢討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的諸多作為,與會各國領袖應表態支持這個募款機制。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