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9-0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9-0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9-0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醜陋的力量 |
國際花卉博覽會即將於11月登場,台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觀瞻」為名展開嚴打行動,指示警方驅逐艋舺地區的遊民和流動攤販,根據媒體報導,這是為了「避免遠從海外前來的嬌客受到驚擾」。 台北市花博以「美麗的力量」做為總體標語,宣稱要讓台北向全世界綻放,吸引世界走進台灣。然則,在向外開放的同時,我們看到的卻是對內緊縮的政策。遊民和流動攤販首當其衝,因為「不美麗」,遭到第一波掃除。然則,眾所周知,遊民和流動攤販的存在,不管是從經濟上、文化上或是社會學上而言,都早已是台北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在花博之前就已經存在,而且是比起很多花花草草都還根深蒂固地存在。遊民用自己的方式品味動盪的自由,流動攤販為台灣的地下經濟默默做出貢獻,積沙成塔地養育很可能是未來國家棟樑的子女。 一方面擴大開放,一方面對內緊縮,這不禁讓我們想起歐洲羅曼人(Les Roms,即一般俗稱的吉普賽人)的命運。歐盟從最早的6國擴張到25國,包括納入東歐前共產集團國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讓這兩個國家的百姓取得歐洲公民的身分,得以自由旅行於歐盟各個國度,雖然居留權還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原先就有許多傳統上居無定所的流浪民族,隨著歐盟的擴張,他們理所當然向歐洲其他國家移動。目前在法國內部就估計大約有1萬5千羅曼人紮營,流浪似乎就是他們的宿命,也是他們習慣的生活方式。法國一般就稱他們為「旅人」(gens du voyage)。 不幸的是,法國境內由於相繼發生幾樁治安事件,總統沙柯吉和內政部長歐特伏(Brice Hortefeux)為了安撫人心,也為了媒體效應,竟拿這些「旅人」開刀,於是羅曼人的紮營點被破壞,流浪者家庭紛紛被驅逐或強制遣返。法蘭西當局以國家暴力驅逐「旅人」,連法國公民也看不下去,近日來各大城市爆發盛大遊行示威,譴責公權力的粗暴,批判沙柯吉政府背叛法國大革命人權立國的精神。 相較於法國公民力量的反彈,台北市民的冷淡、無作為,更加令人不安。台北市的遊民其實與羅曼人有類似的命運,他們多半因為無住屋、無業、無身分而陷落於社會的底層,在市場經濟的法則中,成為被邊緣化的弱勢者,成為被歧視的對象。為了花博的「美麗」,遊民和流動攤販被驅逐,台北市民竟視之為理所當然?於今,台北市新生高架橋採購弊案持續發展,花博的各項花卉和工程採購,恐怕也將成為檢調深入查訪的對象,「美麗的力量」已經變色。然則,真正讓美麗的力量變為醜陋的,恐怕是市府對弱勢者的暴力,以及市民對弱勢者人權冷漠! |
(回目錄) |
左右看:媒體與政治 |
左看:媒體應公共化 台灣公民社會尚處於初生階段,因此對政治人物進行深入、有見地的政治討論,是非常困難的。 尤其是歷經兩大主流政黨輪流執政後,台灣民眾的基本政治傾向在許多方面還是嚴重對立,而無法以更前瞻、獨立的立場進行政治對話。針對這客觀現實,台灣主流媒體,坦白說,並未對這政治鴻溝、無理性的對立做出太多建設性的公民文化貢獻,例如建構出真正的公民論壇,或在媒體報導與評論中表現出慎思明辨的公民政治素養。 另一方面,一些主流媒體卻老實不客氣地以擴大、激化這類政治對立、猜忌情緒,作為媒體賣點:越是以各種媒體手法來深入激化這類政治激情,這媒體的商機、影響力就越大。台灣主流政治不僅有其楚河漢界,台灣主流媒體何其不然?一件政治新聞一出現,各自選邊站來報導,對應不同政治群眾;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以此來看,這次台北市長郝龍斌的政績究竟如何,在各大媒體、公民論壇中,我們就難以見到全面、就事論事針對市政、針對他的危機處理與行政文化等等層面提出客觀評估。 媒體若不能公共化,我們的政治就不可能脫離黨派政治、對立政治。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媒體決定政治 民主社會裡,大多數民意的趨向決定了政治人物興衰的命運。這固然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規律與原則,然而現代民主社會裡,還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媒體炒作之龐大市場力量。 媒體爆料、炒作所帶來的收視率、點閱率,而這些媒體客觀業績帶來的就是媒體經營者最在意的廣告效益與商機。 在媒體的追逐下,一般閱聽大眾的口味已被制約得越來越趨向於社會上有權勢、有錢或有高知命度人物的黑暗面、隱私面。沒有這種對比反差,這些表面光鮮亮麗的明星、大老闆或高高在上的權勢者,就不會呈現另一種被顛覆的樂趣。在這種高度速食與消費文化的心態下,閱聽大眾越來越僅在乎公共事務的表面性、黑暗面或顛覆面,因為,唯有這種反差才能帶來自己情緒宣洩或偷窺的樂趣。 這就是近日台北市長郝龍斌為何會在媒體鋪陳的舞台上,被弄得手足無措的真正原因。大多數閱聽大眾,在乎的是:郝市長如何在媒體鏡頭前,表現出英明果斷、善於表達自己、能分享大眾喜怒情感的政治演員。 郝龍斌若還以為閱聽大眾在乎他賣力苦幹但卻毫無花俏可言的政績,那他這場選戰就注定失敗。陳安君/大學教師 |
(回目錄) |
咄咄集:包庇狼師無異罪犯 |
■羅德水 幾起性侵兒童案接連被法官輕判,點燃廣大人民怒火,幾十萬網友短時間內串聯、集結,終於激起輿論全面且持續的關注,聲勢之大,逼使官方從總統府以降,也紛紛表態支持修法嚴懲,行動充分展現了人民的力量,對於推動後續司法改革當有莫大助益,值得大大肯定。 相較於人民對司法改革的殷切期望,輿論對於教育體系內所謂不適任教師之處理也有許多意見,同樣在網友的串聯、輿論強烈反彈下,台中市政府日前終於將之前包庇性侵狼師的胡姓校長降調為教師,儘管本案相關人等均已遭到相對懲處,惟整起事件也凸顯了兩個值得正視的問題,應持續關注。 其一,教育人員不諳不適任教師處理程序:坊間一般的看法是,所謂不適任教師之所以無法有效處理,主要原因出在教師之間的「師師相護」。然而,以前揭台中市一案,以及之前發生在花蓮縣的校長、學校教導主任包庇重大性侵案為例,原因根本不是出在學校缺乏處理機制,而是基於職責最應該處理也最能夠處理的校長,在知悉教師性侵幼童之後,竟然不是依法定程序通報舉發,而是知情不報甚至反過來隱匿證據。 由於校長隱匿不報,不僅延遲整起不適任教師處理程序,更直接導致更多無辜學童受害,我們以為,維護學童身心免於受到不法侵害,是所有成年人的責任,根本不待法令規範,學校教育人員包庇狼師無異等於罪犯.。教育人員之所以保護兒童,不應只是擔心遭致連帶懲處,因為舉報性侵學生的教育人員,是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成年人都該做的事,哪裡需要外力要求? 其二,國中小校長遴選機制形同虛設:台中市胡姓校長包庇狼師一案之所以引人物議,除了這名校長作法讓人不可思議外,台中市的教育行政體系竟然還讓其經遴選順利轉任他校校長,整個遴選過程中,雖然台中市教師會代表對其包庇狼師指證歷歷,但是由市府所主導的校長遴選委員會還是讓胡姓校長通過遴選,甚至在輿論強力反彈之後,還安排該名校長以教師名義借調教育局,這才是典型的共犯結構與官官相護吧! 平心而論,雖然教師組織不時要求通盤檢討現行校長遴選機制,卻時常遭其他教育團體批評為別有居心,要不是本案,或許外界還真的無法理解所謂校長遴選竟然淪落至此。針對人民對司法改革的期待,司法界業已出現不少反省,針對重大不適任教育人員之處理,教育體系也該提出明確回應。(教師)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教改關鍵在菁英情結 |
■徐世輝 報紙上一則關於「能力分班」的新聞,再次讓教育改革的議題成為焦點。這次關於能力分班的議論,看似偏向於基礎教育領域,其實與各種「高等教改亂象」,如「十八分大學」、「技職教育萎縮」、「大學前進百大」的討論相關。 儘管這些議題的內容看似不同,其實內在都有相同的關切點:教育的重點是要培養菁英,或是讓知識普及化。最典型的就是關於「學測十八分上大學」的討論。儘管論述的各方都不否認高等教育普及的重要性,然而,一旦觸及「國家競爭力」的議領域時,對於「知識普及」的堅持,就會被「高等教育水準」的擔心所超越。 能力分班的議題也有類似的狀態。浮在表面的討論焦點,是關於「能力分班vs.常態分班」價值觀的論說,各種觀點為了強化說服力,於是開始舉例論證「分班方式的教育成果」,這時,就會觸及「競爭力」的議題。然後,類似於「有教無類的理念雖然很好,但是……」的邏輯就會開始重複出現。 整個的糾結在於,儘管各種關於教育理念的說法有如普世價值,然而,我們的內心深處對於「菁英所起的帶頭作用」,仍是深信不疑。因為,對於大部分人,特別是學生們的父母、長輩們,幾乎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另一方面,則是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於「競爭力來源」的論述,是透過各種方式傳遞出去。 從「高瞻遠矚的國家政策規劃者」、「精明的企業領導人」、「在國際上發光的學術研究」,我們對於菁英的角色幾乎從不懷疑。至於各種領域的從業人員,幾乎都是偶爾被提起的無名人物。儘管「螺絲釘」、「無名英雄」的說法也會躍上檯面,不過,他們幾乎都只是處於配角的位置。而且,一旦討論的議題朝向「台灣何處去」的方向時,菁英的重要性,幾乎會立刻蓋過「無名英雄」。 我們看似在討論教育議題,其實,談論「國家競爭力」才是潛在的主題。本地民眾對於競爭力的焦慮,幾乎是擴大到各個領域。目前為止,各種關於教改的討論,似乎還是集中在教育的作為方式,而比較少去面對各種討論邏輯的背後,所隱藏的價值觀。依照目前的狀況看來,這個糾結沒有適當處理之前,我們對於教改的討論,將會進入另一個瓶頸。(企畫人員)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