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10-22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城市議題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2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亞元:亞洲國家的馬其諾防線

台幣這波升值,只是個小漣漪。更大的背景是,從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以後,日圓失控般地飆升,以及近日人民幣問題不斷被端上中美博弈的檯桌。

中、日這兩個亞洲地緣政治大國面對自己的貨幣,一個守不住,另一個還在賣力折衝。這是一整個亞洲經濟體所共同面對的壓力,因為美元的強力貶值潮來勢洶洶,讓亞洲各國進入升值接力賽的壓力裡。

這不禁讓人想起,央行總裁彭淮南在去年對「提倡亞元」的一席談話。雖然彭淮南認為這還是一個言之尚早的長期願景,但彭淮南向來發言謹慎,有此一論,或許已經洞穿了金融風暴之後,將是剪不斷、理還亂的貨幣協調亂局。

自從歐元面世後,有為者亦若是的「亞元」構想便不時被提及。如今,美國的金融風暴與救市後遺症已經壓境亞洲,那麼以亞元構築亞洲國家的「貨幣馬其諾防線」,恐怕得盡早結束「各言爾志」階段,轉而思考行動方案了。

當然,催生亞元絕非易事。尤其是,從朝鮮半島問題衍生出的中、日、韓、美軍演緊張,再到日本財務大臣面對即將於首爾登場的G20會議,率先抨擊南韓干預匯率的「暖身發言」,在在讓人看到亞洲國家之間,無論是軍事外交,或經濟貿易,都呈現分歧與競爭。

問題是,時間可容亞洲國家繼續蹉跎?近幾個月來亞洲國家貨幣對於被壓迫升值一事,不但抱持自掃門前雪心態,更抱持只要升值在一個具有「相對競爭力」的匯率防線。但何謂「相對競爭力」的匯率?說穿了,就是東亞國家之間的恐怖平衡與自相殘殺,大家只希望「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是巨大的歷史諷刺。人人都說亞洲世紀崛起,但亞洲卻出現領導權缺席、相互摯肘的政治真空,並且淪為連番清談,與戰國時期的六國相仿。

面對亞元,理智上可以悲觀,但意志上必須樂觀,否則無以推進。受上個世紀冷戰所影響,亞洲多數國家大多習慣接受霸權秩序,換取經濟繁榮與區域安全,但代價卻是喪失了自我界定的權利,使得這個區域的政治領導人長期缺乏集體治理的想像與熱情。

亞元這道貨幣馬其諾防線,不是經濟版的北約,它不是對抗性壁壘,而是內部的穩定協調機制,並以此摸索出亞洲國家對自己、對所處區域,乃至於國際參與的集體責任與義務。

亞洲的經濟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亞洲政治領導人的治理高度能否與之匹配?亞元正是關鍵的歷史試金石。

(回目錄)




左右看:社會住宅的效益何在

左看:居住不只是居住

馬總統允諾推動社會住宅後,內政部與北市府紛紛丟出特定區域興建社會住宅,緩解對房市畸形發展不滿高漲的輿論。多數評論應和居住為基本人權的觀點,僅就是否應集中化或利用零散空屋及提高市場租賃比率爭論不休。固然政府這項政策粗糙且有選舉考量,但若所謂的細膩操作與善用資源僅利用零散空屋或獎勵租屋,是消極且根本歧視。

所謂標籤化一詞極其空泛,以既有經驗就可推得,需要社會住宅的社群就衍生為髒亂或治安敗壞的必然性。若以為將社會住宅低價租賃給弱勢族群,即視為實踐對基本居住權的維護,那是片面消極的。

以上論述支持者引據集中化會成為貧民區,原因即為政府只在乎找到個水泥空間暫時固定並與都市空間隔絕,忽視居住權是必須包含完整的生活機能,如完備的交通、健全的教育體系,甚至合理價位的生活必需品市場。

集中化的社會住宅必須逐漸建立如此的功能,不僅提供租賃更完整結合社會公共化資源,如社區小學與廉價公車網,更長期補助社區基金作為社區自治的緊密程度,讓社區自治透過社群力量組織合理的社區機能,如社區菜市場等。其所帶來的不只是表象的公平,更是深遠的社會效益。

林子暉/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善用資源兼顧公平

10月13日總統馬英九接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代表,當下允諾政府積極推動「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台北市政府進而提出利用空軍總部現址國防部公有地的釋出,興建「小帝寶」的構想。

社會住宅在國宅政策受挫數十年後激起熱烈討論,確實應提供政府明確的訊息:台灣房屋市場的失序,已造成社會基本居住權的嚴重破壞。在台北市房價持續走高,青年或弱勢族群自有屋比率持續下滑,對基本居住權的侵害,是點燃這次輿論風潮背景因素。雖救助弱勢及重新重視居住人權是政府難以忽視的課題,但急就章以現可釋出之公有地集中興建社會住宅,是忽略許多既有資源應用的效益性。

首先,台北零散的空屋率高,並且市場租賃比率14%遠低於其他國家,這皆是可充分利用的資源,必須由政府具體統計及管理,並獎勵以合理價格統籌優先租賃給弱勢族群,即可避免無謂資源的浪費,並同時整頓租屋市場,改善長期無制度且滯脹的房屋市場。若僅粗糙大興土木的集中化社會住宅或國有住宅,只會造成貧民區形象標籤。也因此,在執政團隊汲汲營營於民意支持度的同時,必須深刻的規劃政策,才能真正正視社會公平的同時又能發揮適當的經濟效益。

林泰佐/社會評論者

(回目錄)



蘭谿村聲:在西歐上空徘徊的國族主義幽靈

■倪世傑

一個幽靈,一個國族主義的幽靈,在西歐上空徘徊。

這兩個月,先是社民黨籍德國央行董事薩拉欽(Thilo Sarrazin)因出版帶有種族仇視穆斯林與尤太人的《德國自廢》(Deutschland schafft sich ab)一書,引發德國社會不小的震盪;10月中旬,當前執政聯盟的基社黨主席、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堅稱德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德國已經「沒有空間」接受有「文化差異」的外國人,尤其是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令人大表意外的是,貌似溫和的總理梅克爾對基民黨青年黨員演說時,表示「多元文化主義」在德國徹底失敗。

文化多元主義,曾經是西歐許多國家奉行的政策,但金立克(Will Kymlicka)指出自由主義較不強調個人的文化身分。的確,自由主義主張的是尊重普世的自由權,在私領域個體擁有選擇自己價值與認同的自由,在公領域則是尊重並維持憲政民主程序的運作,像是哈伯瑪斯所指的「憲政愛國主義」。但往往忽略了普世價值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形成的背景往往忽略了社會所可能存在的多元族裔背景,在這裡,族裔的流動跨越了國境線,人員的快速流動超越了文化與國家的認同所假定的國家邊界,因此,橫陳在「文化多元」(cultural diversity)下凸顯的是巴芭(Homi Bhabha)所說的「文化差異」(cultural difference)。如同字意,「差異」本身不是客觀存在的,這是一個識別、與建構的鬥爭過程,在裡面誕生了「優劣」、「高下」、「本土vs.排外」等具有等級性與敵我性的觀念。當前在德國發生的就是這一個建構中的鬥爭過程,梅克爾口中的「徹底失敗」究竟意味著政策往那個方向移動?不妨先看看義大利。

義大利之前進行吉普賽人的指紋建檔調查,雖被歐盟議會指為種族歧視,但義大利外交部長則指其具有政治目的而不予回應。再看看荷蘭,荷蘭與西德一樣,之前都是將這些工作移民視為暫居的「客工」,但隨著1970年代後經濟狀況變差,貧富差拒擴大,民眾之間對待「客工」的態度發生分歧。之後,荷蘭政府開始同化政策。但反移民的極右派已經在荷蘭壯大,極右派政治人物弗圖因(Pim Fortuyn)先是在2002年被暗殺,曾拍攝反伊斯蘭教影片的帆高(Theo van Gogh)亦於2004年被摩洛哥人暗殺,荷蘭因此陷入難以自拔的反移民/文化衝突。

馬克思當年的「尤太人問題」,21世紀搖身一變成為「穆斯林問題」,現在德國政治主流的反移民/反多元文化言論,無疑是當前西歐壓倒自由主義的最後一根稻草,足以改變歐洲右派政治的面貌。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回目錄)
另眼相看:重新檢視教育環境中的「表達」

■洪致翔

「表達」對教學工作者的重要性無須贅言,但在教學現場,對學生的重要性以及對整體社會的多重意義,卻鮮少受到重視。

「表達」除了展露自身感受想法外,還能進一步牽引表達者思考如何釐清各種初萌生的紛雜概念、根據不同對象與情境調整表達方式,而使思維邏輯漸趨清晰、嚴謹。同時,當表達者企圖提高表達效果,將促使自己在前述思考過程中不斷挖掘腦中各種相關資訊,從而交相激盪,衍生獨到見解以及創意構想。總之,表達是個人心智成長與生命發展的必要基礎;也唯有平等且能暢所欲言的課堂討論,才能夠讓學習者充分展露各種想法、疑惑、學習成果、學習瓶頸,進而撥除雲霧、完整重現自己乃至所有學習伙伴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效果。

同時,對社會整體而言,倘若人與人進行互動相處時,拙於表達或吝於表達,則一方面將阻礙相互瞭解、形成共識、建立合作;另一方面,當人際之間發生糾紛、互生不滿時,亦無從釐清現狀、溝通意見、解決問題。因為舉凡溝通、協調、說服以及領導統御等重要能力,皆立基於表達能力上;而社會的倫理原則乃至律法規章,亦是以表達為前提發展出來的文明軌跡。

但在台灣現行教育體制中,卻可見到許多教師鮮少鼓勵學生進行表達,甚至予以壓抑或刻意減少課堂討論。究其原因,來自於教師對種種「過當表達」深存戒懼,包括發言偏離主題、打斷他人發言、不知自制地滔滔不絕、表達態度不佳而致引發私怨等。歸根究底,教師所恐懼者,其實在於失去對「課堂秩序」的掌握。然而「秩序」良好與否,並不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成正比;另一方面,前述諸般「過當表達」現象之所以會出現,恰非來自於教師對「表達失當者」的放任,而多半來自教師並未充分善盡「主持」課堂討論之職責、盡可能排除每位課堂成員的表達障礙、引導釐清各自的感受或意見,才導致少數人發言權凌駕於他人甚或全體之上的「失序」現象。

教師若為了避免「過當表達」,對學生的表達採取壓制、限縮的手段,或在學生逐漸「失序」時挾教師權力或個人威信介入,不但將使學生錯過「透過表達,學習如何表達」的機會,無法藉此領會表達禮貌的重要性、自主塑造健康溝通文化,更容易讓「表達失當者」對教師萌生反抗情緒、讓其他課堂成員更加依賴教師的權威。非但不利於協助學生培養自立且健全的表達能力、妨礙了師生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就長遠效果而言,也讓學生們成為成熟公民的道路更加漫長。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22』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