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10-2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2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2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伊戰的新衣

在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時代,有個廣為人知的笑話是這麼說的:有位仁兄不滿老蔣的統治,於是跑到總統府前大罵:「蔣介石是大笨蛋!」下場當然是被捕入獄,罪名是「洩露國家機密」。不過並非只有在威權統治之下說真話,才會遭致牢獄之災,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創辦人亞桑傑(Julian Paul Assange),就因為公佈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真實資料,而可能被美國以「間諜罪」逮捕;或者以莫須有的方式指控亞桑傑強姦與性騷擾,結果瑞典法院在短暫的發出逮捕令後,隨即又撤銷,更加坐實了幕後有黑手操控之說,而這黑手很可能就是美國國防部。

宣稱旨在揭露政府及企業腐敗內幕的維基解密網站,自從今(2010)年4月公佈了美軍在2007年於巴格達濫殺平民的片段後,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隨後於7月25日,透過英國《衛報》、德國《明鏡》和美國《紐約時報》,又公佈了9.2萬份美軍有關阿富汗戰爭的軍事機密檔案,引來美國、英國國防部,以及伊拉克、阿富汗當地親美政權領袖的譴責。本(10)月23日,維基解密再次公佈39萬1,832份美軍關於伊拉克戰爭的機密檔案,儘管美國政府事先呼籲媒體切勿轉載這些機密文件,但是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衛報》仍同步刊載。資料指出,自2004年1月1日到2010年1月1日,伊戰死亡人數是10.9萬人,其中敵軍2萬3,984人,聯軍3,771人,伊拉克部隊1萬5,196人,最令人震驚的是伊拉克平民死亡6萬6,081人,遠比10月初美國國防部公布的死亡人數多。

2003年,美英聯軍以海珊政權藏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出兵伊拉克,後來有分析家認為,出兵是基於石油的利益;也有人認為出兵是為了捍衛美元的流通。總之,當時出兵的理由根本太過牽強,沒有人會信以為真,只不過2001年的9.11事件的震撼,使美國粗暴的將世界二分──不是和美國站在一起,就是支持恐怖份子,以致美國幾乎可以肆無忌憚的對任何國家發動「反恐戰爭」,不需要任何理由。

維基解密就像童話中誠實的小孩,揭開伊戰的新衣,只不過曝露出來的不僅是伊戰殘酷的真相,更顯示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其實是一丘之貉。去年歐巴馬因為「宣稱」要終結美國一極獨霸的單極世界,立刻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如今被揭疤,從歐巴馬到諾貝爾獎的一切形象牌,全都不攻自破了。

(回目錄)




左右看:老歌星紅透個唱會

左看:以靡靡之音為紀年近年來,消聲匿跡已久的老歌星紛紛舉行個人演唱會,場場大賣,了無新歌,淨是賣老臉唱老歌,為低迷不振的流行音樂界注入強心劑,海削鈔票;同時,也為台灣的通俗文化掀起一股懷舊風,有道是新不如舊。

遲暮歌星再走紅,當然反映這裡的人口也進入老年階段,台上、台下共相浸沈在昔時記憶裡,當然還反映這裡的流行歌曲再也沒有引人入勝的創作,轉頭回看巔峰期,就在1965~1990年間,歌曲與歌星叫人長懷戀,適與台灣資本主義上升期相一致。

不過,台灣歌不快樂,老是糾纏著苦戀、畸戀而宛轉呻吟,好像不剮心不痛快,特別是台語歌,根本是酒家的派生文化,多是買(賣)醉、買(賣)春的三溫暖情事,豈是一個悲字了得,卻為大眾所傳唱、所仿效,結果變成自我實現的咀咒,這是台灣悲情莫明其妙泛濫的根源。今日大家年華老去,何苦以靡靡之音為一生的紀年而啼唱到死!  

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流行歌正在經典化流行音樂不賣錢已久,先是盜版猖獗,於今則是電腦網路免費下載,澈底毀壞音樂產業的利基,即使電視台力圖打造星光幫、超級偶像等新一代歌手,但也不可能成為眾民仰望的星體,因為企業難以指望發片發財,又怎麼會去斥資造星呢?同樣地,作曲也蕭索,欲聽動人心曲的新歌已戛戛乎難矣哉!

在新歌、新星兩缺的市況下,成名的老歌與老星有如陳年佳釀,越久越顯得香醇美妙,特別是他(她)們出道在電腦修補聲樂之前,多具有面對觀眾、演唱現場的實力,遂成為音樂產業的二度主力,甩掉媒介物,仿如國外的大型個人演唱會,果然市場反應火爆,一場火過一場,連長年遷居海外的老歌星都一一回台露臉造勢,重披歌衫,每每讓人走入時光隧道,正如李商隱所詠嘆:「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可以說,目下正是台灣流行歌進行經典化的歷史時刻,且讓我們諦聽諦觀。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諾貝爾沒有價值獎

諾貝爾獎裡頭最窩囊無聊甚至卑鄙下流的就是所謂和平獎,它實在與和平一點關係也沒有,倒像是一種社會主流獎或政治正確獎,頒給主流世界認為當下較有賣點、頗合乎某種右派成本效益的人物或機構,藉以給異己或非我族類者一頓拳頭。倒是像甘地或巴西大主教Dom Helder Camara那樣的人,就算都已經要頒獎前夕了,臨時都還能被抽掉,換上一個理應移送國際法庭以戰犯罪論處的季辛吉。

劉曉波去年判刑之初,大陸網友邀我簽名聲援,我本來很不喜歡從事「連署」這樣一種不痛不癢的紙上活動,但後來還是簽了。簽完挺後悔,因為稍後看到台灣的簽署者裡頭有著不少行事卑鄙的愛台灣人士及親綠的什麼知識份子,跟他們併列掛名,我覺得很可恥,於是就寫信給主辦者要求把我名字拿掉,免得人們誤以為我跟這樣一些人品味相近。

諾貝爾和平獎總喜歡把所謂「普世價值」掛在嘴上,但任何一種「價值」(value)理應獨立存在,而非附屬於某種現實利害之下,更不應是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不管所欲達成目的有多高貴,手段就是手段,一個東西只要成為手段,它就失去價值。就好像我今天如果對你好只是為了加薪或為了任何一種目的,那麼,我對你的所謂「好」就沒有絲毫價值。

或許和平獎這東西本質上就已屬邪門歪道,註定只能往「價值」的反方向走,因為價值這東西是獨立的、絕對的,既無法獎賞也不該獎賞更不需要獎賞,一獎賞就邪門了。價值必然是獨立於一切賞罰與所有成敗之外。你可以獎賞一個人的行為或技術或專業,但你不該獎賞也無法獎賞其內在價值,你獎賞他等於是在羞辱他,正如你無法獎賞邏輯、神明與太陽一樣,人不可能獎賞比人類自身更為崇高之物,你只能依附在它底下,私密地感受它的存在。不但無法獎賞,就連用話語去對它指指點點都是一番褻瀆。

就比方說,哪天若創立個諾貝爾慈母獎,頒給一些在主流鎂光燈下閃耀的所謂「慈母」,豈非荒唐。但其實不管頒給誰,終究荒唐,更不用說頒給那些只具政治或社會意涵而無絲毫價值意義的人物或機構。因此,為了世界和平,諾貝爾和平獎理應早點廢除才是;要不就改個名,改成「諾貝爾政治正確獎」或「諾貝爾社會主流獎」,名正言順地往「價格」而非「價值」的方向去炒作兼行銷,別污染了「價值」之為物。王爾德說得對:「犬儒主義者對各種事物的價碼一清二楚,對其價值卻一無所知。」諾貝爾和平獎就是一例。(醫師)

(回目錄)
看守台灣:保育共管淺山森林 經營人與自然樂園

最近新店碧潭和美山步道工程水泥化破壞螢火蟲生態引發居民抗爭,以及至今仍在開發與保存的爭議下持續的202兵工廠與土城彈藥庫議題,共同凸顯了都市邊緣綠地郊山承受開發壓力,以及其生態、歷史與文化價值長期被低估與忽略的現象,因此邱文彥教授提出「淺山生態系」概念,嘗試重新賦予郊區綠丘的生態意義。

淺山生態的重要性,可從國外類似歷史發展軌跡中得到見證。城市由於經濟開發、人口密集,不斷侵蝕支持城市自然與人文機能的「閒置」綠地,因此在德國工業城市不來梅首先提出公民參與式的「市民森林」;在英國從景觀角度提出「鄉村景觀保護」以及劃設「美麗風光保留區」;日本1960年代以後發展「里山保全運動」;地小人稠的香港,早在1976年即設立「郊野公園」,提供市民教育、自然體驗園地。

反觀台灣,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人口劇增,大台北都市邊緣的郊山,從雜木林、自然林漸漸被開墾為生產用途;經濟起飛後、從1974年信義副都心計畫開始,生產功能漸漸轉為市民假日休閒去處:一方面使用者使用廢棄材料自力營造各種休閒設施,佔用公地營造私有空間;另一方面政府以大量硬面工程強力改造郊山原有面貌。這兩種力量型塑了郊山面貌,四獸山即是一例。在早期兩岸關係緊張的時代,有些都市郊山為制高要塞而被劃設軍事重地,如今時空轉變,意外保存大面積豐富生態,受到開發商覬覦,市民則期待保留綠肺,提高都市生活品質。

宮崎駿《平成貍合戰》描述多摩丘陵人與貍的戰爭,顯示日本也走過類似發展史。日本人從近郊里山取用燃料住宅木材、生產資源,導致森林濫用,德川幕府曾在1666年頒布森林保護政策,明治維新後舊體制瓦解,再加上二次世界大戰軍用物資需求而大量擷取森林資源,乃至1960年前後因為家戶改用化石燃料,不再運用里山放牧或種植,里山被棄置甚至被開發為住宅或高爾夫球場,導致生態嚴重破壞。因而日本各地展開「里山保全運動」,希望藉由恢復傳統社會裡住民對里山自然資源巧妙的運用管理,長期下來形成該地區特有自然生態系的方式,重新建構人與自然生態的平衡。

日本千葉縣更首創里山活動協定,由地方政府、里山保全運動者與土地所有者共同合作,將里山進行資源調查與分區管理,成為涵養水源空氣、野生動物棲地、民眾農事體驗、環境教育等多功能園地。時值五都選舉,呼籲候選人應將建構市民共管保育淺山森林納入政策,方為偉大城市的遠見。(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回目錄)
留學筆記本:世界大學排名漫談

圖文■莫觴

大學排名在這幾年似乎成了全球運動,台灣教育部挹注5年5百億給研究型大學,無非就是向「世界百大」挺進。這股「瘋」潮,一開始從上海交大、美國時報週刊和英國的泰晤士報開始,2010年起,泰晤士報的合夥對象「QS」,則因理念不和,獨立出「THE」(泰晤士高等教育)和「QS」。目前,外加一些零星的評鑑,真讓世界大學排名成了學術界的奧林匹克。

▲高牆內就是學術修道院,牆內的人想出去,牆外的人想進來。(圖文/莫觴)

我們杜倫大學雖然在英國的學術傳統裡,常與牛、劍及倫大三大學院(帝國學院、UCL與LSE)相抗衡,也擠進世界大學百大之列,卻依舊令校方很不服氣。「有些入百大的英國大學,在我們英國自己的排名卻是中段」,校長在校刊上的訪談無奈地表示,「那種對城巿的『印象』分數,對我們這種小城巿不公平」。

英國朋友A就是唸世大排名很好的曼徹斯特大學,有天在電話中閒聊,他語帶崇敬的問:「聽說你們系今年在英國大學排名最高?」前幾年我們系上網站總是得意洋洋刊著「全英第一」的文宣,之後就保守改成,「一直名列前5名」。雖然講的是事實,但也不能一廂情願只參考一種評鑑。

英國每年幾個報紙在做整體及系所排名時,由於評鑑內容不同,變動也是可預期,不過,《泰晤士報》和他們的《星期天時報》(Sunday Times)以及《完全大學指南》(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則較具公信力,獨立報和衛報的評鑑通常則是看看就好。

也因如此,我也只能謙虛地向朋友說:「有嗎?」我聞出他正為他們曼大多年以來評鑑落於全英20名外所苦,反而安慰他:「你畢業去台灣教書啊!」因為台灣似乎也中了世界大學排名之毒,管你唸什麼領域,或者領域多競爭,只在乎很空泛的國際排名,反而對別人國內較公正嚴謹的排名置之於不顧。

這種排名的焦慮在台灣留學生論壇中也很常見,看來,台灣對世界大學的排名,在英國留學生社群也持續發酵,總有新生為選校所苦,除了大城巿的便利性與生活費的考量外,排名不免攸關自己未來的「聲譽」。

唸博士班時的考量則更多,通常不外乎是「本科系」、系所評鑑以及指導教授的學術地位。以我當初選校及轉校時的經驗,差點為了「聲譽」而跑去倫大兩所重要的學院或牛津,「但血統很重要」,一位老師在重要時刻點醒我。原來,這「血統」就是本科系一脈相承,在人文領域,這種期待或說「偏見」,在優秀大學裡是不可撼動的,也因如此,我只能按照目前的遊戲規則玩了。

現在台灣學術界開始重視國外系所評鑑,以我們領域為例,以前有些人出國為求「光環」去唸擲地有聲的名校,選擇了「東亞系」,雖然這種科系在美國大學並不多,且都集中在排名前10名的大學,因為申請人數較少,申請時也相對較不競爭,但那些學者學成歸國都能在台灣位居要職。只是,時代不同了,目前台灣開始重視教師專業,所以,對那種「血統」不純、魚目混珠的學歷也有了高規格的審查。

未來職場上,尤其是學術界,光看學歷是不足的,教學經歷與論文品質更是重點。台灣曾有位老師抱怨過某某美國名校畢業生的博士論文,受審時竟然還比不上我們本土博士論文,所以,光看學校或系所排名還是不夠,論文品質對要進入學術界的「菜鳥」更加重要。看到前一陣子政大某副教授憑藉其「優良教師」的光環,在不發表論文著作的情況下,硬成了校方不續聘的理由。也因如此,目前大學在招聘師資時,對新進教師的研究能力開始從嚴審理。

不過,江湖傳說「菜鳥」要進入學術界,若有所謂的「大頭」引進門,應該就能平步青雲,所以,不少人,特別是理工背景的博士生,免不了為了將來而忍辱負重,成了指導教授學術奴役的對象。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0-2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