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04─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0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04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歐巴馬所未能「改變」的 |
兩年前,歐巴馬以「Change」(改變)為口號問鼎白宮寶座;於今,從11月3日的期中選舉結果來看,民主黨遭逢史上難得一見的大潰敗。這證實:歐巴馬「改變」美國的能力有限,甚至,在舊勢力的大反撲之下,很可能是歐巴馬被迫逢迎現實,真正被改變的是歐巴馬自己。歐巴馬2008年當選總統,是在金融海嘯的大背景之下,當時他以改革者的面貌出現,以繼踵民主黨前輩羅斯福總統為己任,要以「新政」(New Deal)和更進步的社會福利政策來改變美國,帶給人民新希望,讓國家從經濟危機的泥淖中脫困。 的確,歐巴馬上任後大力推動公共投資,加強對銀行的規範,同時也力圖透過立法彌補社會安全的漏洞。這一切,似乎要在美國重新喚起1930年代的記憶。當時,羅斯福總統帶領國家脫離危機,並從而邁入一個風華畢現的黃金時代。 然則,歐巴馬即使在2009年9月強悍主導通過7,87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預算,其成效卻與「新政」相去甚遠。勉強只能說,這筆天文數字的公共支出讓美國經濟免於陷落谷底,但是,這筆錢大部分是被用來拯救風中敗絮的金融機構,真正投入基礎建設的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運輸和教育的投資上更是捉襟見肘,而後者才是國家未來持續發展的保證。 歐巴馬應該感到遺憾的是,美國遭逢危機,卻「錯過」了危機,因為,整個國家並沒有從危機的歷練中學到什麼。美國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社會契約越來越為薄弱。作為美國社會支柱的中間階層,他們所感受到的是,儘管美國經濟在過去30年大有增長,他們的所得卻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再加上私有化風潮之下,社會安全保障不斷萎縮,讓他們更看不到未來的生活有任何改善的契機。經濟危機讓他們更加脆弱,相對剝奪感更大,但是,歐巴馬所有應對危機的措施,也許在抽象上改善了某些統計數字,但是,並無法讓他們真正看到穿透危機的亮光。 更大的遺憾是,美國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總統,經歷了危機的考驗,但是,整體的政治文化卻似乎沒有絲毫的改變。在新自由主義長期的灌頂洗腦之下,美國人仍然以放任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為最堅貞的信仰。根據蓋洛普今年秋季的最新民調:有58%的美國民眾認為國家管得太多,這在2008年才50%。兩年前危機初始之時,有38%的民眾認為政府對於金融機構和經濟活動過度規範,於今,竟然升漲到49%。這樣的數字,實質上已預告了保守勢力在期中選舉的優勢。共和黨的勝利,茶黨的崛起,都是在這樣頑強的政治文化中註定的。歐巴馬既未能改變上述政治文化,就什麼也改變不了! |
(回目錄) |
左右看:蘇花改通過的意義 |
左看:環保應再教育 蘇花改有條件通過了。未來除非重大工程困難或明顯大規模破壞生態,否則蘇花改不僅會如期施工,未來恐怕還會彈性拓寬,成為環保人士所最懼見的高速公路。 花東地區應否興建高速公路或較大規模的省級公路,不僅是專業工程技術問題,更是價值觀與由此而來的交通需求評估問題。 換言之,今日強烈要求興建新公路的民眾,乃是有其客觀而現實的價值與利益。例如,直接關係民生經濟的當地觀光業興起、當地民眾外流就業偏高而有的交通需求等等。這些隨著現實利益而來的交通需求,有其客觀的理據,這不是能以另一套價值觀,如環保、慢活就能漠視的。 在公共論壇裡,當彼此各自價值觀有其內在理據,但又彼此價值衝突時,環保人士就必須以更深入、全面的理據來說服對方,或至少提出一個能整合彼此價值交集的具體方案(即使是較傾向於環保方向),而非自說自話,而又拿不出任何可評估衡量的理據。 環保運動,不僅是主觀理念想像而已,它必須有理據來進行公共溝通。這次蘇花改的過關,乃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環保的社會教育尚未開始。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通過得太晚了 蘇花改路雖不長(僅38.4公里),但涉及「隧道約達24公里,橋樑長達8.6公里,8座隧道占總長62%」,而且經過11條斷層和17個環境破碎帶,其工程困難度相當高。蘇花改雖是去年年底才提出,在不到一年時間就能通過。表面上,這環評審議時間似乎是太快了。 但蘇花改的前身乃是整整20年前,行政院之「環島高速公路網發展計畫」之一,即蘇花高速公路。當年此交通建設方案,政府準備耗資962億,來打造總長86.5公里(即平均一公里要花費10億元)、包括11 座隧道、29座橋墩的蘇花高。這計畫其實才能真正滿足花東地區日趨熱絡、勢不可擋的觀光熱潮之交通需要與當地民眾的聯外交通。 據觀光局調查統計,來台觀光客的觀光目的之第一順位,乃是台灣特殊的自然景觀,高佔6成5比例,而今年來台觀光客總人次上看5百萬人次!其次,今年大陸觀光客已將達140萬人次,幾達半數以上會到花東地區一遊。兩者相加,我們可以粗估每年來花東遊覽的外籍觀光客至少150萬人次。 這種龐大商機,難道不需要更安全、便捷的交通建設嗎?蘇花改不僅來得太遲,規模也太小了。陳安君/大學教師 |
(回目錄) |
咄咄集:維護學生權益是教師組織不變的責任 |
■羅德水 有關現行國民中小學代收代辦費問題,在監察院於今年6月23日糾正行政院、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之後,教育部於日前邀集相關單位研商並獲致以下共識: 其一,現行國民中小學代收代辦費經檢討,建請各縣市政府刪除班級費、游泳池水電及管理費、學生活動費、電腦設備維護及管理費、蒸飯費、齲齒防治費等6項,並自101學年度開始實施。其二,教育部將研議修訂《國民教育法》,並於《國教法施行細則》中,對國民中小學學費、雜費及代收代辦費之定義予以原則性規範,以明確國民中小學之收費事項,俾使縣市政府訂定之《國民中小學雜費及各項代收代辦費之收支辦法》符合法制。 毫無疑問,監察院的糾正是本案得以在短時間內獲得主管機關正面回應的關鍵,其實,早在98年2月20日,全國教師會業已針對本案召開過「義務教育不應巧立名目收費:中小學代收代辦費應檢討、廢止」記者會,當時全教會提出之觀點與主張,與監察院糾正案文內容以及教育部前揭共識並無二致,惟就時間點而言,監察院與教育部的動作整整比教師組織晚了一年半。 本案之所以有意義,主要在於以下幾個面向: 一、政府部門需要監督:義務教育免納學費明訂於我國憲法,各縣市政府長期以來卻以各種名目之雜費向學生家長收費,對此違憲怪象,行政院與教育部竟長期漠視,直至全教會召開記者會與監察院提出糾正後,主管機關才配合修正,再次證明,各級政府部門需要來自民意機構與各非政府組織的強力監督。 二、教師組織的多重任務:作為一個教師團體,教師會本來就賦有多重任務,官方及其附庸團體最常見的說法就是,教師組織只關心教師權益,忽略甚至侵害學生受教權益,先不論教師組織對維護學生適性教育的用心,國中小學雜費一例,可見教師組織對學生與家長權益的重視。 三、專業NGO有能力影響公共政策走向:部分教育團體近來鼓吹一個觀念,教師會不應該有會務假,其會務幹部均應歸建學校並正常授課。本案則再次印證NGO對社會的正面意義,作為一個專業的非政府組織,教師會有能力藉由其團體影響力,促使政府提出相對進步的公共政策。 必須再次強調的是,維護學生權益是教師組織不變的責任,無論是目前的教師會,或是未來的教師工會,均應以具體行動將學生權益置於組織運作首位,這也才是我們組織教師工會的初衷。(教師)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接班危機的組織背景 |
■徐世輝 本地的政商界,近幾年頗有接班瓶頸的現象。先是幾位資深企業人士,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宣布重出江湖,之後,則是曾經宣布「退出政壇」的政治人物頻頻活動。各界對於政治人物,幾乎毫無例外集中在「何必自毀諾言」的誠信問題;對於企業人士的重操舊業,則是相當肯定。 同樣是接班的困境,眾人的態度卻獨厚商人,嚴苛對待政治人物。這種立場評價的飄忽,顯現我們欠缺組織運作的視野。 從市場自由競爭的角度來看,資深政治人物「退出江湖」,應該是新生代出頭的好機會;資深企業人士宣告退休,則是公司組織藉此引進新活力的契機。從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新生代的快速接手能力,則是資深人士無法重作馮婦的基礎。而且,優良的團隊運作,應該足以補足個別人士,在能力上的不足。但是,台灣的政治圈、商業界,顯然欠缺人才的新陳代謝,也缺乏組織的運作模式,才會讓「不能沒有你」的劇情上演。 嚴格說來,這是組織的危機,而不是道德議題。政界、商業界都沒有夠多的備位人才來制衡,才會讓資深人士具有「重出江湖」的條件。 西方的政商人物不輕易許諾退休,並不是因為他們重視誠信,而是,組織的運作可以讓新人快速接手,隨時有人可以取而代之;西方的企業主管,不論是犯錯或是個人生涯考量,一旦離開職位之後,重操舊業的例子並不多,因為,團隊運作可以隨時讓新人接手、替補。最知名的例子,在政界是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商界則是微軟的比爾蓋茲。至於最近成為媒體焦點的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更是典型的例子,西方的金融投資業界對於一家公司的光環過於集中在特定人,已經開始提出警告。 台灣的新生代人才在近年幾乎沒有太大成長,再加上,團隊運作的成效無法超越單一菁英的經驗、能力,才會讓高瞻遠矚的「大老現象」歷久不衰。簡單的說,「這世界並沒有什麼是非你不可的」,並不是什麼高深、富有禪味的人生哲理,而是商業界、政治界的現實。 台灣卻反其道而行。這顯示,台灣的政界、產業界已經開始出現人才困窘的狀況。 如果沒有意外,接下來,人才斷層即將成為本地相關領域發展的最大隱憂。(策劃人員)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