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05─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0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05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馬英九處境不同於歐巴馬 |
此馬非彼馬。美國期中選舉結果揭曉,歐巴馬的民主黨陣營潰不成軍,被解讀成對其施政的否定。接下來,已經有不少人等著看國民黨在五都選舉崩盤的笑話,讓總統馬英九的執政路線自取其敗。 結果很可能相仿,因為執政黨都在選舉中遭遇到重大挫敗;但這並不代表倆人的未來遭遇可以相提並論。最主要的理由是,兩國的反對黨都處在一個質變的時刻。 在美國,勝選一方的共和黨存在著「茶黨」這個嚴重內憂。茶黨藉由此次選舉的操兵,除了有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裴琳的代言加持外,同時也蓄積了可觀的草根動員能量,不斷對黨內進行鯨吞蠶食。 茶黨一定會持續加碼它的極端色彩,因為下階段的目標就是綁裴琳問鼎總統寶座的共和黨初選。但茶黨毫無具體政策可言,若有,則類似小政府、富人減稅等主張,對於當前經濟情勢的挽救也不是解藥,而是毒藥。再者,茶黨的極端色彩也將鼓舞共和黨鷹派對總統的抵制,但現今美國景氣低迷,一味反對、抵制,最後的結果是反受其害。 茶黨的坐大,未必是歐巴馬的痛腳,而更可能是共和黨的利空,其情形一如金瑞契在1994年率共和黨在國會選舉大勝,最後卻鞏固了柯林頓的江山。 馬英九則不同。五都選舉的南、高兩市,已經讓國民黨連未來翻身的機會都沒有;而更重要的是,北市、北縣這兩個戰場,國民黨遭遇的競選對手,也就是未來的熱門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擺出極端形象,而是剛好相反,他們連「正綠」、「泛綠」形象都徹底拋棄。這也是為何我們看到的蘇、蔡競選廣告如此空靈,有如精品包裝的原因。 綠非綠,或者超越藍與綠,是民進黨從扁案谷底反彈後的新實驗。和茶黨的「逢馬必反」不同,蘇、蔡這兩位反對陣營的領袖幾乎沒有任何的「反對」詞彙在裡頭,即便是ECFA、花博,也都沒有反對到底、焦土抗爭的意涵存在。這是一種黑洞式的政治吸納,如果這次選舉結果,無論是勝選或小輸,都證明了此法可行。 在這樣的情況下,缺乏對立面的馬英九將喪失他的不可替代性,或造成必須含淚投馬的壓力;甚至多數選民還會認為,馬英九路線,蘇、蔡來做會更好。在這樣的情況下,馬英九縱使把政績牌打得淋漓盡致,仍威力盡失。 |
(回目錄) |
左右看:歐巴馬與政治光環 |
左看:下一個歐巴馬 美國期中大選民主黨在眾議院席次大敗,共和黨取得多數。多數評論家雖未極度樂觀,但對共和黨掌握眾議院後降低公司稅等促進市場活絡政策抱持正面看待。但深知美國經濟問題的共和黨經濟專家,想必也在勝選之餘感到茫茫然,因為歐巴馬所陷入的泥沼,共和黨也不知何解。 原因可從歐巴馬備受質疑的兩大政策來看。銀行拯救計畫與金融改革都是美國現下必須克服的,否則難保又再爆發高盛等金融巨擘倒閉風潮,但盤根錯節的金融怪獸吞吐的是驚人赤字,這即是歐巴馬黃金經濟團隊灰頭土臉之處。其次,面對近10%的高失業率和其中45%為長期失業者,社會處在失序邊緣,政權危機爆發,因此整個國家機器不得不頃力在社會救助,以免於崩潰。 上述不僅是歐巴馬政權、也是金融風暴陰影下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矛盾:政權合理性與維繫資本主義運作間的衝突。這樣的例證也是英國布朗、德國梅克爾甚至中國胡錦濤等世界政治菁英都預見的無解習題。若各大經濟體不能跳出資本利潤的邏輯,結果是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動盪、或者失去政權二擇一。更遑論半邊陲代工的台灣,若不能根本建立以社會需求與效益為主的經濟型態,振興經濟的口號只是政治新星的喪鐘罷了!林子暉/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回歸務實經濟 美國期中大選民主黨慘敗,眾議院改選,435席民主黨僅取得185席,共和黨取得絕對多數。兩年前頂著政治光環的歐巴馬無法振興凋敝的美國經濟,慘遭人民狠狠教訓一頓。 歐巴馬憑著第一位非裔總統與改革形象,擊倒保守的共和黨,當選後隨即面臨鋪天蓋地的金融風暴後續效應,大企業接連倒閉,還波及原本隻手遮天的華爾街與美國金融業。雖歐巴馬企圖透過推動健保、社會救助政策等挽回持續下滑的民調,但面臨失業率持續攀高、消費市場疲軟,驚人的美國國債早就讓人民難以忍受。 雖歐巴馬就任初期任用不少專業財經官僚,如桑默斯和蓋納等,但在不斷浪擲的銀行拯救計畫與前述政治指導下操之過急的社會公平政策,也形同虛耗。固然社會公平政策是為社會所必須,銀行也不得不救,但仔細探究歐巴馬團隊忽略的就是市場自行調節的機制。政府的角色及在前期須儘可能恢復市場基本秩序,相關金融穩定之後,應明確交給市場機制剔除美國金融體制裡的毒瘤,而非無止盡的精衛填海挽回政治聲望。反而應在恢復市場秩序與平衡赤字後方有充沛的資源,再論及長期社會公平的政策。以此警醒台灣政治人物:忘掉眼花撩亂的政治操作,回歸務實經濟吧!林泰佐/社會評論家 |
(回目錄) |
蘭谿村聲:誰的失敗?歐巴馬,還是共和黨? |
■倪世傑 雖然還談不上潰不成軍,但歐巴馬領導下的美國民眾,對他兩年執政下的不滿已如怒火沖天,用期中選舉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 歐巴馬入主白宮的2008年底的確不是一個好時機,經濟危機正開始如火如荼地冒出了苗頭。這場被稱作繼1929年經濟大恐慌之後最猛烈的經濟危機,燒出了相當多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美國經濟的基本面。 雖說1973年的石油危機讓西歐與美國的一般民眾飽嚐苦頭,但1980年代是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在國際政治上,蘇東波應聲而倒,標誌著資本主義西方文明的「最後勝利」,保守政客雷根成了美國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在經濟上大西洋兩岸都祭起了貨幣主義與金融自由化的大旗。高利率雖然讓許多工薪階級一時遭遇了失業的苦果,但「新經濟」卻在柯林頓執政時期成為帶動美國各項產業發展火車頭,政治與經濟上的雙重「勝利」,又讓美國民眾昂首闊步,但建立在這之下的卻是不斷攀高的赤字。 雖說柯林頓時期雙赤字問題(財政與經常帳赤字)由紅轉綠,但小布希總統又終結了柯林頓時期審慎的金融政策,美國人繼續依靠源源不盡的美元印刷機,進行超過其生產能力的消費行為,透過個體與國家負債的方式,完成個人生活的完滿,但卻在美國經濟底下埋下一枚定時炸彈。 金融自由化尤其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消費信貸的膨脹,住房抵押促進消費等新金融工具的使用,無疑促成了2008年後一發不可收拾的次貸風暴,並最終演變成一場經濟災難。 好巧不巧,第一位高舉者全民健保、綠能政策的非裔總統候選人,以極大的領先差距當選美國總統,但在經濟危機下,他所有的競選政策支票都變成了需要加稅的「錢坑」,不見復甦的景氣加上加稅構成的大社會計畫,讓茶黨抓住了美國個人主義與小政府意識型態的靈魂,夾雜者種族主義情緒與經濟衰退的客觀現實,使得共和黨一舉攻破眾議院成為多數黨,構築起一個預算緊縮、反大社會計畫,以及延續小布希時期單邊主義抬頭的保守主義美國夢。 如說歐巴馬「懷壁其罪」,也確實是過於卸責的推辭。但從30年以來美國的經濟發展來看,過度膨脹的信貸,帶給兩代美國人建立在沙灘上的經濟榮景,而當前不過是被過去累積的債務所吞噬,共和黨不會提供任何有助於經濟復甦的方案。但是一個保守主義化的美國正迅速成形,足以讓大熔爐內翻滾沸騰,爐外膽顫心驚。(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
(回目錄) |
另眼相看:從不考試就不讀書談起 |
■洪致翔 不久前,教育部長吳清基針對廢除基測後「孩子不讀書怎麼辦」表示憂心。然而就台灣當下的教育現狀來看,吳部長的憂心雖有事實根據,但相較其發言背後的思維盲點,所謂的「不考試就不讀書」恐怕並不是最值得憂心之事。 首先,讀書和學習兩者不能劃上等號。尤其是在普遍把「讀書」的定義更進一步窄化為「研讀教科書或考試用書」的台灣,讀書和學習的意涵更是天差地遠——我們不難在走訪書店時看到兒童或青少年在店內翻閱各式書籍,若此刻他們接到家長來電,我們可以聽見孩子對電話另一端說出逛街、看閒書、打發時間等各種回答,但是,除非孩子存心欺瞞,否則絕難聽到有人一手捧著武俠小說或科普書籍、一邊回答父母「我正在讀書」。顯然,讀書不等於學習,甚至不等於「閱讀」。由此來看,若孩子能夠近用的學習管道並不只有教科書與考試用書、教科書與考試用書的內容也僅只是所有值得學習之事物的一部分(甚至可能因為編輯者的各種侷限或偏見而摻入了不少糟粕),則「不考試就不讀書」,究竟有何值得憂慮?身為教育部長,怎會有著如此明顯而嚴重的概念混淆?怎會只為「不願研讀教科書」憂心,而非為「提高學習/閱讀意願」設謀? 再者,就算不論概念混淆之誤,吳部長所憂心的那群「不考試就不學習」的學生,其「不學習」的原因也未必就是「不考試」。統計上的相關性並不能證明兩項事物之間存有因果關係。筆者曾聽過一則笑話:某人對不同品種的青蛙進行了某種特殊訓練,使得這些青蛙只要聽到此人的口令必定跳起。接著,此人作了一項實驗:將這些青蛙的兩條後腿切除後,再對青蛙下口令,發現無論任何品種的青蛙都毫無反應。於是,此人高興地宣稱他證實了「青蛙的聽覺器官長在腿上」這項假設。 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原因何其多,即便不考慮考試制度內在的功利性質對學生的學習熱忱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認為取消了升學考試,就等同於取消了一切學習動機,即意謂考試才是所有學習動機的唯一源頭。這和笑話中認為「失去聽覺」是青蛙不跳躍唯一原因、忽略切除後腿亦可能造成影響的謬誤,有何不同? 相較於學生看待教科書與考試的態度,如何重建社會對「學習」的認知、如何讓學生找為學習動力,才是更值得憂心之事。(文教工作者)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