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11-10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102年最新活動大事曆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1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1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黑暗文明襲捲台灣

2010年歲末11月,黑暗文明襲捲台灣。

在司法領域,法官周占春把判決書當成個人政治宣言,對元首的貪瀆視若無睹,通篇判決書以言之不成理的邏輯,逕行憲法、歷史、倫理的詮釋,毫不保留地為前朝官員除罪。這個判例若得以成立,影響所及,將不只是二次金改這單一個案誰有罪、誰無罪的問題,還即將為財團與政府的利益掛鉤確立一種安全保障體制。簡言之,以前財團收買政府官員只能偷偷摸摸,此後則大可公開為之。

在政治領域,電視名嘴鄭弘儀以三字經公然辱罵現任元首,他無視於陸生補助只占整體外籍生補助的不到5%比例,恣意採取去脈絡的手法抨擊「補助大陸研究生」辦法,認為馬政府都先照顧「中國人」,跟共產黨當朋友,只要碰到台灣主權問題馬就變成「龜兒子」。事後,鄭雖灑淚道歉,但仍援引片面資訊,堅持己見地對補助陸生一節持續作出不實指控。

社會群體是由人所構成,人則是社會意識形態的載具。前述兩個事件的當事人,一位是司法體制培植出來的法官,一位是擁有不少收視群眾的電視主持人,皆經歷過一定的社會化洗禮,他們的所思、所言、所行,固然帶有個人色彩,但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當前台灣社會的若干本質。

若說,所謂理性,指的是能夠推論、識別客觀真實,通過論點與具有說服力的論據發現真理,通過符合邏輯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以嚴謹的科學方法獲得結論以及行動的理由,那麼,前述兩個事件的當事人及其代表的思維,在引據和推論上,不僅違反科學法則,且明顯持偏頗立場,以近乎謊言的判決或論述逕行公共行動,姑不論周、鄭二人的觀點帶有多少違心之論,他們都不免自許正義化身、自許為所當為,自認道出了台灣部分民眾的心聲,而他們的論點確也博得部分民眾的認同與掌聲。從這個角度而言,周、鄭二人所代表的就不只是個人而已,還代表了為數不少的一群人,而他們共同凸顯的,恰是台灣社會內部長期存在的非理性本質。

但我們仍須深究,到底是何種機制形成了這種非理性?

首先,周、鄭分別是司法與媒體的專業人,他們雖非從政,卻持類似的政治立場,他們的行動早已構成政治人的實質,但「司法獨立」與「媒體自由」卻給了他們專業保護傘與言論豁免權。簡言之,司法人與媒體人本來就無法自外於政治與社會,「司法獨立」、「媒體自由」原本就類似「國王的新衣」,都是虛構出來的道德光環,卻授予這些專業人無上的權柄,生殺予奪操之在手。

再者,台灣師法美國式的「政黨政治」與「選舉民主」,選舉恰似另一種市場機制,取決於供需法則,公民選舉一人一票投給誰,看似個人自由意志所決定,其實是可以被形塑的假需求。至於需求的真假之間,往往是意識形態的肉搏戰,充斥非理性取向,動輒扣人帽子、點燃對立。周的判決源於對往昔威權體制的仇視遺緒,鄭的暴言則為了迎合選舉造勢場合的特定群眾立場,這些偏頗論述都將製造出蘊含偏見與仇恨的心靈斷裂,激化出虛構的社會矛盾,而它們竟以自由、民主為名。

司法、媒體、政治、選舉、市場,就在2010年歲末的台灣,錯綜複雜地交織出一面天網,它承載了無可理喻的偏見與仇恨,持續荼毒民眾,造成社會斷裂。這是一種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黑暗文明,至於漫漫長夜,曙光何時綻放,黎明何時將至,說真的,沒人知道。

(回目錄)




左右看:就學貸款創新高

左看:個體理性,集體則否

就學貸款議題通常僅在開學前後才會受到媒體青睞,最近卻因為名嘴鄭弘儀的粗口風波而意外受到注目。撇開名嘴粗口問題不談,台灣申請就學貸款人次確實不斷增加,從87學年度的15.2萬人次,增加到97學年度的80.1萬人次,98學年度再創下81.7萬人次的新高。而從學生申貸比例來看,全部高中以上學生申請就學貸款的比例,也從87學年度的4.4%增加至近年直逼5分之1。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儘管近年大學教育逐漸普及,大學畢業也不見得是就業保證,但相對於高中畢業的學歷而言,大學畢業的前景依舊相對較好。就業市場日益競爭,整體薪資停滯甚至日漸倒退,反而更加促使人們往更高的學歷窄門擠,從而持續推高就學貸款。

但是,在這種人人以強化自身能力、以求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合理選擇,從整體來看卻造成了不少惡果。其中之一就是前述的薪資停滯甚至倒退,本身就是大學畢業人數增加所部分推動的。同時,背負債務壓力的學生儘管可能會更有效地利用時間,體會社會現實,但也很可能扼殺批判思考與團結行動的空間,讓整體社會更難以跳出債務增加、薪資停滯的怪圈。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學費應予自由化

名嘴鄭弘儀在為其粗口道歉之餘,仍不忘以大學生必須背負就學貸款一事批評時政。媒體亦適時找來就學貸款人數98學年創下新高81.7萬人次的數據,批評政府不重視台灣學生的就學權益。這種流行於媒體的論調實源於雙重誤解。

首先,最根本的,高等教育並非義務教育,按理說也不該是謀生必備的資歷,而應該是菁英教育,針對有潛力的優秀份子進行特殊栽培,以使其能力得以完全發揮,進而創造社會整體更大的福利。如今人人都要念大學的怪現象,完全是因為台灣高等教育過度擴張,導致門檻大幅降低所致。演變至今,已出現大學文憑不斷貶值、大部分大學教育品質持續低落、學生出路困難等惡果。讓人人都能念大學,只會讓情況更糟。

其次,台灣學費長期受到政府管制,與其他國家相較明顯偏低。此種管制價格一方面使得學校經費受限,另一方面也鼓勵許多原本不需要念大學者湧入大學。如果讓學費自由化,這些人就不會就讀大學,自然也不會背負貸款,而對於那些真正想要並且有資質潛力的學生,學費的自由化,正可使學校有更多經費針對這些學生給予直接補助。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美國第二輪貨幣寬鬆措施不會成功

節譯■葉興台

就在美國民眾以選票堅決反對政府再端出財政刺激計畫的同一天,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承諾將採取非傳統的刺激措施,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指出,這真是一個有點諷刺的巧合。

從11月開始一直到明年6月,聯準會打算在公開市場收購6千億美元的美國公債,這項計畫被稱作第二輪貨幣寬鬆措施(QE2),目的在於處理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問題。但不僅不受選民堅決反對財政刺激計畫影響,美國最傑出的經濟學家仍承諾要用全然不同的方式來刺激美國經濟。

儘管第二輪貨幣寬鬆措施的動機良善,決策人士手中卻僅剩下這個工具,這是對美國當前經濟政策的一個悲哀的控訴。此外,我們也應該記住,這個政策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那麼,第二輪貨幣寬鬆措施要如何運作?作為美國的央行,聯準會有權力印製大量的鈔票,以及「數位」鈔票,當聯準會向私人銀行購買資產時,就能將數位鈔票貸給私人銀行,聯準會希望銀行業在收到新印出來的鈔票後,會把這些錢借出去。這是聯準會一廂情願的想法。

到目前為止,由於私人銀行擔心房價繼續下跌、房屋查封案件升高和美國經濟疲弱不振,選擇扣住這些錢,以保護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此外,市場對資金的需求也沒有轉好,外界通常遺忘一件事,除非有人借錢,不然銀行業根本無法放款。但美國民眾現在都急著償債,根本不可能向銀行貸款,第二輪貨幣寬鬆措施不會改變他們的想法。

但試圖促使銀行業放款,只是第二輪貨幣寬鬆措施想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因為出售債券給聯準會的不僅是銀行業,很多投資人也會出售債券給聯準會。這些投資人將用所得的現金,購買公司債和股票等其他可買賣的資產。事實上,美股從低點以來反彈80%,反應出第一輪貨幣寬鬆政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已經湧入股市,人人都知道第二輪貨幣寬鬆政策的錢很快就會進軍股市,但這也是聯準會決策人士打的如意算盤之一。

柏南克自己就說過:「股市上漲可提高消費者財富,有助於增加信心,並能刺激消費,消費者增加支出會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收入和獲利,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將會進一步協助經濟擴張。」

當然,一個經濟政策的主要目的若是要提高資產雄厚者的財富,希望他們願意增加支出,好為失業者創造就業機會,這種經濟政策會令人感到極度不安。事實上,連凱因斯都納悶,決策人士為何要找這些人。

在凱因斯1936年的經典著作《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他辯稱英國財政部可以印鈔票來支付興建鐵路、公路和房屋的費用,他甚至認為,如果我們過於固執,而不願意這麼做,新印的錢可能被埋入地下,民間企業會競爭聘用員工的權利,把這些錢重新挖出來。凱因斯可能會發現,各國央行增加富人的財富、希望他們能增加支出的想法有點奇怪,對於解決失業問題,似乎有點繞遠路,而且把問題搞複雜了。

但這是目前所採取的經濟政策。美國民眾寧願讓富者更富,不願向高所得者課稅,以為更好的公路、教育、健保等支付費用。很多人對政府介入實質經濟表達不屑,卻忽視聯準會持續印製數十億美元,讓富人的口袋依舊飽滿。

最令擔憂的是,聯準會希望消費者很快恢復支出,似乎沒有注意到,就是因為資產價格所資助的消費榮景,引發了這場災難。最終並不是股票、債券或房價決定美國的財富,而是工人的生產力和能促成未來更多生產的資本投資。由於美國(與英國)民眾急需增加儲蓄,股市上漲不足以刺激他們大幅提高消費,第二輪貨幣寬鬆措施因此不可能成功。

歷史告訴我們,透過印鈔票來創造就業,是一個會引發通膨的危險舉動。歷史也告訴我們,在某些特定的階段,這種政策確實有效,但令人懷疑的是,我們目前是否處在這種階段。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1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