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1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1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1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台灣的學者與電視複合體 |
「一流學者,不上電視」是日前中研院院士胡佛對政論節目亂象的針貶。此言既出,共鳴附和者有之;反彈抵制者亦有之,頗值得再論。
原則上,「一流」的政論節目未必不可得,而且元素也不複雜,只要它相對如實反映社會現況。例如,邀請政治人物、利害關係人與會,為的是突出各種特定立場與利益,藉其詰問與交鋒,把各種爭點透過螢幕示眾,以符合社會多元衝突的現實。至於這些爭點可以如何調和、對話,甚至設法超越,傳統上則由「學者」司其所職。這也是為什麼一般的政論節目中,學者很少缺席的原因。
這麼抬舉學者的「上位」身份,頗讓人覺得不是滋味。但實情是,這個「上位」身份的合理性,來自於學者具備的另一項「特權」,而且我們也都支持這樣的信念:思想自由。亦即,任何的學術研究必須自由、開放,不受任何外力干預,即便學者所言不符政治權威所喜、不受商業利益所睞,亦不能就範迎合。
悲劇是,我們的政論節目已經徹底黨派化,以致於政治教育的功能空空如也,僅剩宣傳洗腦,而收看節目的觀眾也不是政治社群,倒似每天定時進行心靈治療的團體。其結果是,政論節目理應反映的社會多元現實,淪為同質性意見的相互取暖、相濡以沫。而這個荒謬現象,卻又被「收視率」所合理化。
政論節目的體質如此,來賓自然也難逃宿命,除非選擇退場。因此結果不難想像:學者露臉於這樣的政論節目,非因個人意見之獨特,而是剛好相反,若非意見之平庸、片面,能與政黨機器的宣傳取得一致,那麼絕無可能博得「收視率」,遑論被稱之為「名嘴」。這正是我們所面對的「學者與電視複合體」。
就現況來看,胡佛說「一流學者」不上節目是對的;畢竟什麼池子養什麼魚,現階段我們找不到「一流」的政論節目。但也不該混為一談的是,「一流學者不上節目」並不是規範性的鐵律,我們仍期待學者的公共實踐及參與,而媒體仍是公共參與的重要管道,畢竟退縮雖然能夠自保清白,但無助於任何改變。 |
(回目錄) |
左右看:台韓快意恩仇錄 |
左看:忽哭忽笑
廣州亞運楊淑君一事,讓原本苦於五都大選膠著無可大肆炒作新聞的台灣媒體,這個當下紛紛抬起鏡頭,報導起國仇家恨。這也讓敏感的政治人物面對民情洶湧,當仁不讓的大肆宣揚愛國心,長期有台灣情結的綠營人士毫不保留針對中國或馬政府大聲譴責,善於掌握網路民意的政治新生代,對南韓也氣勢騰騰。
論起如此運動賽事上的國仇家恨,屢見不鮮,尤以對上南韓時分外眼紅。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台灣的人格分裂。一邊在韓國娛樂事業大軍--韓劇、少女時代與super junior--下難以自處,在經濟現實上又與南韓亦敵亦友。但翻看南北韓歷史,與台灣素無瓜葛,雖有兄弟邦之稱,但實無太多相交,倒也莫名其妙累積如此民粹情結。
但探其先例,台灣對南韓的民粹情結往往來去如風,而商業上的宰制卻日益加深,電子業大戰明戰暗合,娛樂業暈頭轉向。如此拉扯之下,台灣媒體樂於附和國仇家恨的劇碼十足怪哉,深究其裡,台灣既不知如何自處,陷在不清不明的中國台灣情結,而南韓也只是轉了轉樣貌,一樣不知所宗,忽哭忽笑,對於張口閉口國際化的半邊陲國家,實得慎思。 林子暉/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有禮有度
11月17日中華跆拳代表隊楊淑君在第一局原以9比0的優勢遙遙領先對手,但卻在比賽結束前遭韓裔菲籍主審判定裝備不符合大會規定,裁定失格。不僅選手本人難以接受,在比賽現場痛哭失聲,消息傳回國內,一時之間報章媒體、各界輿論群情激憤,對於裁定過程的瑕疵同聲撻伐。無獨有偶,此次韓裔主審的敏感背景,與世界跆拳道組織多為南韓主導,牽扯上台灣民眾長期對南韓的愛恨情仇。
在重大國際賽事上,如棒球、跆拳道等等實力相近的比賽項目,往往一舉一動都很容易牽動台灣觀賽群眾的情緒。南韓在主力運動項目上企圖心旺盛全力求勝,如在2006年足球世界盃聲名狼藉,讓台灣民眾對南韓懷疑更具合理。
細究其因,台灣跟南韓國情相近,很容易衍生假想敵之感,除運動賽事上,在經濟上以多有競爭,因此這個情結到是結中有結,難解的很。但就兩國互動日益熱絡,而每年貿易額也突破百億,應務實經營民間橋樑,加深文化互動,尤以運動上可多加交誼,讓這年年上演的台韓恩仇記可以早日喜見落幕。 林泰佐/社會評論家 |
(回目錄) |
蘭谿村聲:德國綠黨30年 |
■倪世傑 2007年大選之後,德國綠黨在全國的得票率甚至低於左翼黨,從執政聯盟中的小伙伴迅速下沈為德國「第五」大黨,很多評論者都認為遭遇選舉重大挫敗將難以再起,但明鏡雜誌電子版的民調卻發現,德國綠黨的聲勢一直看漲,從2009年12月的13%一路攀升到今年10月的25%,政治前景依舊相當光明。 起死回生,德國綠黨是怎麼辦到的?畢竟,在1998-2005這7年與社民黨合組聯合政府期間,綠黨也必須一併負起某些政策的政治責任,像是降低失業金的哈茲第四號法案、支持美國出兵阿富汗等難以想像綠黨會支持的政策,而當時綠黨的權力核心—黨魁兼副相、外長的費雪,在2007年後揮揮手改當企業顧問,絕口不再提起綠黨,顯見費雪參政期間努力驅逐黨內左翼與和平主義者的確有跡可尋。是的,看似殘破不堪的綠黨,又在在野的階段找回了自己的風格—反對者。 當梅克爾首相延長核電廠服役年限後,綠黨又重新登上反核的舞台,當司徒加特市政府準備耗費鉅資將鐵路地下化後,綠黨也站在第一線反對這一項大而不當的開發計畫。是的,綠黨又找回1980年代對抗基民黨柯爾總理的草根精神,帶領追隨者對抗政治建制。 好不弔詭的是,綠黨並未完全在野。在許多城市中,綠黨仍與當前在中央執政的基民黨、自民黨組成執政聯盟,且綠黨30年來的耕耘,已經成為後物質主義世界中的價值捍衛者,現在在德國誰膽敢反對再生能源與溫室氣體減量?誰又敢殘酷對待動物?綠黨不斷吸收新的選民基礎,即便在政治光譜中仍就是中間偏左的政黨,但因為其捍衛公民自由與平等權利、以及主張環境保育的價值觀,吸引到更多富有民眾的支持。 「找回失落的價值」是德國綠黨「改右回左」的信號,還是為求下次贏得更多國會席次的逢場作戲?恐怕還是老話一句:等待時間來證明。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
(回目錄) |
另眼相看:處理衝突不能靠和諧 |
■洪致翔 現今中小學校園中,「師生衝突」早已不是新鮮事。其中,因學生過度自我中心或言行嚴重偏差而導致的衝突固然不罕見,另一方面,因教師誤解學生或對學生問題一時處理失當而引爆的衝突,亦非特例。如果處理得當,從發生衝突的原點找出事實癥結並循此解決問題,並不至於嚴重影響師生關係,其過程甚至可能有助於師生相互理解、建立互信基礎。然而在處理衝突的過程中,若只忙著緩和衝突,即便衝突暫時緩解,卻可能同時埋下更長遠的隱憂。 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個案例:某教師欲播放簡報與影片時,發現教室內的教學用電腦發生故障。教師認為故障是因為某學生使用不當所致;該生則提出反駁,並當眾批評該教師太過武斷。雙方衝突於是越演越烈。隨後,介入處理的主任在穩定該生情緒後,開始與該生展開對談。 「你知道為什麼老師會對電腦故障的事情生氣嗎?」 「因為老師要用電腦上課。」 「是啊!老師看到自己要用的工具臨時故障了,情緒激動也是人之常情吧?而且,如果老師一點都不緊張,直接把這堂課改成小考,你會比較喜歡這樣的結果嗎?」 「不喜歡。」 「這就對了嘛!那你自己說,你剛剛的表現尊重了老師的辛苦嗎?」 「沒有。」 「所以,你要懂得體諒老師的心情,老師也是為了讓上課內容有趣一點,才會對電腦故障的事特別在意啊!」 「可是,剛剛他不但沒證據就罵人,而且還動手打我……」 「我知道你很委屈,這點我會再和你們老師溝通,你先回去上課吧。」 在這個案例中,主任乍看之下不但保障了教師的敬業形象,同時也成功解除學生的不滿。但是,卻忽略了引起這場衝突問題的最初原因——教室裡的電腦究竟因何而故障?倘若真是該學生人為因素所致,不僅應要求該生負起修復責任,更須向教師道歉;反之,若確實並非因該生而故障,教師亦必須承擔「過於武斷」這項批評。然而,這位主任的處理方式卻和「電腦為何故障」幾乎完全沾不上邊,僅僅是引導學生肯定教師的教學態度,並對未審先判一事施以緩兵之計而已。表面上雖然恢復平靜、和諧收場,但真相並沒有水落石出,師生雙方也無法從中學到「按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未來一旦再遇到類似情況,相同的衝突恐怕還會再次上演,甚至引來家長或媒體的追殺圍剿。 面對師生衝突,緩和雙方情緒當然是必要的處理過程,但於此同時若迴避追究事實、不檢視引發衝突的癥結,眼前的「安定和諧」恐怕只會在未來引發更劇烈的衝突。 (文教工作者)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