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12-0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0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0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五都只是暖身賽

五都選畢,連勝文槍擊案餘波盪漾,特別是選票移動、席次消長眾說紛紜。但實際上,這個話題對綠營是落後指標,對藍營則是空包彈。

槍擊案為什麼對綠營是落後指標?很簡單,五都選舉明著是藍綠攻防,骨子裡是催生綠營新天王的暖身戰,更是2016年黨內總統初選的前哨戰。

也因此,北二都聲勢最高的蘇貞昌、蔡英文出征,重點不在贏輸,而是測試水溫、營造未來攀頂的人氣,就算輸也要「因禍得福」。當然,票數結果的解讀也包括了如何踹對方一腳,以便於強化自己取得總統參選的正當性。這也是為何,綠營在選完後對於槍擊案的討論並不是那麼熱中,而是立即拱蘇嘉全,以便於讓蘇貞昌離開打擊區的原因。

對綠營,槍擊案的真假、北二都是否失之交臂,真的不是那麼重要。如果歷史重演,那麼未來要面對的,恐怕是親綠媒體與名嘴對總統提名黨內初選的干預。那才是一場沒有子彈的殺戮射擊,蘇、蔡倆人此次參選的感性包裝也不會重現。

至於藍營,槍擊案或許催動了若干選票,但重點仍然是在為2012年的總統連任保駕護航。很多人都說了,藍營贏了席次輸了選票。此言不假。但更大的背景是,未來的藍營只能打偏安牌了。因為從台中的險勝到台南與高雄慘敗,莫不說明,想要重演2008年的大勝已不可能,而是較接近於2004年的模式:50%對50%的拉鋸。連勝文槍擊效應,不會改變這個局面。

胡志強在台中縣吃不開,以及郭添財與黃昭順在南、高慘敗,不是一次性事件。連同先前雲林的吳威志、嘉義縣的林德瑞,雖然證明了國民黨擺脫地方派系的改革用心可感,但這也證明沒有地方派系,國民黨根本無計可施。

馬、金倆人和地方派系保持距離,不是秘密;但在缺乏地方派系抬轎的情況下,推形象牌當砲灰也是事實。馬、金未必不想栽培他們心目中的「形象牌」,但問題是,這些人選過一次之後,全都煙消雲散。幾次形單影隻的參選經驗說明了,地方派系袖手旁觀、地方黨部中空化,想要勝選,比唐僧到西天取經還困難。

縱使中南部要少輸為贏,那麼馬、金倆人還是得面對類似吳威志、郭添財的困局。和地方派系妥協,之前的改革口號無異跳票。更何況,在綠營幾次勝選,馬、金不餵奶水的情況下,現階段的地方派系若非怯戰就是投機,妥協合作也未必划算。這一點,高雄選戰很清楚,就算是立院院長與黨團黨鞭故鄉,照樣玩起棄保。

大氣候已成,藍營只能偏安。但時間卻是偏安最大的敵人。

(回目錄)




左右看:大學生打工笨不笨

左看:物質枷鎖 監察院院長王建煊又語出驚人,直指現下大學生忙打工,形同浪費寶貴的求學時間,無謂的付出勞力來賺取一小時80元的時薪,卻不拿來閱讀,透過閱讀在追求更深刻的人生價值。如純粹以良心而言,王院長倒是其情可憫,出發點不外乎對於現下陷於狹隘物質生活青年人一點提點。但細究現下社會的物質慾望的漩渦,也許不僅需要罵上一句「何不食肉糜」,更要直指其幫兇之處。

對於時下年輕人糜爛物質生活的質疑已不在少數,但誠如社會主流批判月光族為了追求物質生活窮忙之後,精神上更加貧窮,往往忽略這個社會結構正是仰賴這種無止境的消費,再造成無止境的消費宰制下青年貧窮化的雇用關係。這個趨勢固然初期似乎純粹是消費性的罪惡,但需要更多的企業主消費支持,才能繼續擴充資本規模,若不如此,滿坑滿谷的鴻海代工電腦、時尚名牌包要賣給誰?絕對不是少於10%的金字塔頂端,而是青年人為主的廣大受薪階級。

這不是一時的頹靡,而是必然的結構宰制,王院長卻可輕言放過滿坑滿谷噬血的私立大學高學費,卻乏味且無知的呢喃著自我淬鍊或提升,不僅是如晉惠帝,更是在他掌握的國家機器與其享受優渥的「精神生活」同時為惡無窮。

林子暉/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物質崇拜 自由時報本月2日新聞:監察院長王建煊參加「閱讀宜蘭‧學習型城市」講座,談到大學生打工問題,批評打工是賤賣大學黃金時間,真的是「笨死了」。

王院長其言雖略嫌苛刻惹來立委批評,但確實點出時下大學生普遍性的問題。以往社會期許大學生扮演知識分子的角色,充分利用求學階段吸收知識與培養眼界,透過閱讀或特殊且深刻的歷練來養成個人能力與引領社會。但現下青年深受時下價值觀影響,往往著眼物質利益或短期利益,也因此,才會出現王院長口中為了一小時80元時薪放棄透過深度閱讀改造人生的可能,甚至蹺課逃避對自我專業能力養成的必要責任。

這很大成分導因於社會充斥的糜爛風氣,不斷透過光鮮亮麗、豪奢浮華的影星富豪推崇膚淺的物質致上價值觀,讓青少年對於自我認同的建立,往往訴諸於物質上是否可與這些「價值」吻合。也因此才忙於盡可能追求金錢來滿足背後的物質慾望,從大學畢業生起薪2萬5千、平均消費額卻近月光族,相對於往昔物質缺乏的年代更形窮困,看得出來打工窮忙背後是被如此物質崇拜驅使,因此若不能從精神教育與自我紀律,甚至更深刻的自我認同來重建青年人的價值觀,那打工排擠課業才只是開始。

林泰佐/社會評論家

(回目錄)



蘭谿村聲:馬英九的挑戰

■倪世傑

國民黨在這一次五都市長選舉中輸給在野的民進黨40萬票,約5%的得票率,候舉人因素固然佔了部分因素,影響國民黨在南二都的表現,而台中市的翁奇楠命案與接連發生的飆車族碾人事件所造成的治安敗壞形象,也讓胡志強付出了代價。但總票數落後民進黨是不爭的事實,換言之,掌握中央執政權並未帶來顯著的選舉優勢,ECFA的簽訂以及本年度迄今超過4%經濟成長、低於1%的CPI物價指數成長率,都無法改變民進黨總票數淨贏40萬票的現實。

距離2012年總統大選僅剩區區16個月,馬英九艱困的連任挑戰即將展開。首先是經濟問題。如前所述,總體經濟成長與受控制的物價指數雖未反映在選票上,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CPI年增率超過3%,總體經濟成長走緩,馬英九的連任之路將更形艱辛。

美聯準會狂印鈔票的量化寬鬆政策已經造成全球原物料價格上漲,台灣能夠倖免嗎?不會,經濟成長同樣也會帶動物價上漲,但是總體經濟成長並非均質分佈,南台灣的經濟成長明顯不及北台灣,而且財富分配的狀況越來越不公平。

根據天下雜誌半年前的調查,台灣的全體受薪階級負擔了72%的綜所稅,企業綜所稅率更降低到17%,且最賺錢的10家企業綜所稅交不到10%,且都更題材極有可能再造地價與房價飆漲的歪風,此矛盾絕非社會住宅可以化解。如果近一年來國民財富還有一些增加的話,都會被各種可預期的各種物價上漲蠶食殆盡,企業減稅帶來政府稅收減少也不利於社會福利服務的供應,更何況馬英九執政到現在除了消費券發放以外,都仍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建立的再分配機制中運行,未見其它需求面的政策的創新。

經濟的「客觀現實」需要個體的「主觀認識」才能夠發揮效用,更何況經濟利益難以有效滴漏下去的情況下,馬英九沾沾自喜的大陸政策未必能夠爭取選民支持,尤其在ECFA電視辯論中蔡英文主席表現不佳,並從「重新執政後再公投廢止」到「若重新執政將延續前朝政策」的態度大逆轉,反而在五都市長選舉中淨贏40萬票,選民並沒有因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更支持他,更沒因為蔡英文的態度反覆而背棄她。面對強韌的民進黨基本盤,掌握中央、立院多數與三都執政權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總統連任之路佈滿荊棘,難度超出想像。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回目錄)
另眼相看:英聽考試化不如日常化

■洪致翔

自今年8月初至今,教育部不止一次釋出消息,表示將鼓勵國中小於定期評量中全面加考英聽。儘管教育部長吳清基在面對各界疑慮與立委質疑時,強調此政策「沒有時間表,也不會在明年實施」,但這樣的回答並不能正面回應各界的疑慮,因為相較於政策何時實施或如何實施,「為何實施」恐怕才是引起關注與質疑的焦點。

根據教育部「提升國中小英語文教學成效計劃」之內容,其之所以主張國中小全面加考英聽,乃基於「英語聽、說能力相當重要」以及「教師教學時,常相對輕忽聽、說能力之培養」之現象,以及對這兩項現象的原因判斷——「教師教學內容普遍受考試內容與方式之牽引,但基測未包含英語聽、說能力測驗」。於是可以窺見,此一構想背後的思維其實不過是「既然師生家長只關注考試內容,乾脆就把英聽列入考試內容」。

按照此番思維與作法,筆者相信確實可以在短期內,對第一線教師與學生投注於英語聽、說學習的心力比例造成某些立竿見影的影響,但卻非長遠之計。首先,既然英聽能力如此重要,何不設法引導師生家長將注意力自「考試範圍」轉移至英聽能力的培養,而是便宜行事地直接將英聽增為考試項目?莫非考試才是培養英聽能力的唯一有效方式?由此可見,此番思維不自覺地預設、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經由課堂教學並通過考試的學習,才是有效、該被認可的學習」之觀念。

同時,英語聽、說能力固然重要,但論重要性乃至於迫切性,相近、甚至高於英聽能力的學習項目何止千萬,若按相同思維來辦理,難道要將所有知識技能全面轉化為考試項目、讓學生們「透過考試學習一切、一切學習為了考試」?更何況,部分教師也指出,英語聽、說能力的學習,應結合生活情境、不宜偏重文法。換言之,未必適合以現行考試方式進行檢視。

更何況,「師生、家長相對不重視英語聽、說能力」之現象,固然與現行考試項目有關,但這與「日常生活中缺乏使用英語聽、說能力之需求情境」的關係恐怕更為密切。因為單以考試作為理由,並不能充分說明為何師生家長忽視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性,更難以解釋為何許多不具考生身分、甚至不具學生身分者,仍願意持續、積極地將時間投入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學習。

相較於其他語言或技能,英語聽、說能力並不特殊。它們同樣具有「用則進、廢則退」的性質。因此,與其投入龐大預算鼓勵中小學加考英聽,或許更該思考如何用同樣的預算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製造更多帶來使用需求的情境。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0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