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20─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2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2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絕非洗腦而已 |
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黃哲斌辭職,引起各界對新聞置入氾濫的關注,但是來自新聞同業的公開聲援不多,曾經承諾絕對不做新聞置入的馬政府也未正面回應,而始作俑者、如今最大的在野黨民進黨,亦多諱言。
我們認為,政府或政黨的新聞置入,不僅是「用納稅人的錢洗納稅人的腦」而已,還直接涉及了政治權力的分配。且看此次五都選舉,民進黨在南二都首長及五都市議員的提名,都是採全民調的方式,國民黨也跟進,在五都市議員的提名作業上採用全民調。即將展開的立法委員提名初選,以及不分區立委提名,兩黨皆傾向用全民調或提高民調比重的方式進行。換言之,民調成績的高低,決定了兩黨公職人員提名的人選,在兩黨政治已趨成型的今日,等於選擇了哪些人可以分享政治的權力。而新聞曝光的多寡,往往又與民調成績的高低成正比。
因此,絕對不只因為新聞置入是「好用」的宣傳工具,才廣受兩黨青睞,更重要的是,這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多靠新聞置入上台,掌握權力後怎能不繼續「捧場」購買新聞?這種新形成的媒體、政治複合體,遠比黨政軍是否退出媒體更重要。過去眾所皆知,媒體的政令宣傳只是政府的傳聲筒,如今卻包裝成新聞、專訪、政論節目等。問題是,當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是這套遊戲中的勝利者,誰還會願意打破這個既成的體制?
新聞置入對新聞專業的傷害,以及政府和政黨的新聞置入對民主的破壞,皆不言可喻,在此不必贅言。不過配合兩大政黨的初選機制改變,更是直接影響了權力分配,為害愈烈。兩大黨若真的如此尊重民意,將民調視為公職候選人提名的依據,那麼理應嚴格限制該黨公職參選人以新聞置入的方式欺騙民眾,捏造虛構的民意支持度。若不從這個「源頭」做起,遑論企圖改變在朝執政的政府。
除此之外,民進黨在2006年底對「十一寇」的鬥爭,還有2008年總統大選提名的競爭,雖然不是典型的新聞置入,但媒體卻淪為派系鬥爭的工具,其公共性、專業性和第四權的角色蕩然無存。新聞置入絕非兩黨競爭的必要之惡,政黨內部的自律、自制,遠比指責對方面對新聞置入的態度來得重要。現在就看兩大黨,哪一方能先自制自律了。 |
(回目錄) |
左右看:在台灣的外國人,你們好嗎? |
左看:眼睛藍不藍,處境大不同
行政院研考會發布2010年「外籍人士國際生活環境滿意度調查」結果,得意地宣稱,超過7成的外籍人士對台灣生活、工作、文化包容及國際化表示滿意。不過,這個令台灣人驕傲的數字,其實大有玄機。原來此一調查,完全排除「外勞」、只問「老外」,怪不得成績這麼好!
誰不知道,台灣人在「老外」之前,自動矮一截,即便記得幾句英文,也要先認錯喊窮:「Sorry, my English is poor~」要是這名「老外」夠上道,嘴裡吐出幾句「你好嗎?媽你好?你媽好!」的洋腔洋調,那咱們更是爽歪歪,一定狗腿地讚許一番,欣慰洋人亦孺慕中華文化若此,台灣不愧為地球村之一員。
不過,若是「老外」變成「外勞」,情況就大大不同了。即使來台多年的東南亞外勞已經國台客語皆通,咱們也總能夠精明地辨識出其中差異,先是予以指導,進而劃出蠻夷與我中土不可逾越之界。
「老外」在台灣得到如此禮遇,豈能不滿意?研考會花錢做這早已知道答案的偏頗調查,除了拍馬屁,實在讓人想不出別的理由。研考會要是真有膽,敢針對「外勞」做一份相同的調查,那才代表了台灣政府真心想要人權立國、真的擁有國際觀。 張四方/社運工作者
右看:拉攏東南亞 台灣有靠山
台灣近年國際化的努力,在日前行政院研考會所做的「2010年外籍人士國際生活環境滿意度調查」中有了成績。調查指出,在歐美日等白領外籍人士的眼中,台灣得到七成以上受訪者的肯定。
但是,豈能自滿?事實上,所謂的先進國家,只是「國際」的一小部分,亞、非、拉廣闊的土地與眾多的人口,才是構成世界的主要區塊。台灣作為一個島國,必須廣結良緣,才能建起屬於我們自己的國際安全網。
遠的不談,就說近的。目前在台灣的東南亞勞工、配偶,人數高達數十萬,雖然社經地位較低,但卻可以成為台灣與東南亞諸國的重要連結。台灣應該將眼光放遠,看見他們與母國之間的聯繫,並以其為橋樑,替台灣的未來另闢蹊徑。
例如外勞,如果他們在台灣過得好,享受了現代文明的便利,回國之後,自然要說台灣的好話,而這就是無價的口碑。當東南亞諸國紛紛興起,不論是觀光、就學、國際合作,自然優先與台灣合作。
更不用說所謂「新台灣之子」了!他們與其母親的祖國有切不斷的血緣親情,當新台灣之子長大之後,都將是台灣真正邁向國際化的先鋒部隊,也是台灣擺脫歐美日經濟強權的契機。 鄭波立/廣告行銷 |
(回目錄) |
看守台灣:天然氣:被誇大的減碳效益 |
■謝和霖 國光石化在面對各界檢視其開發案的溫室氣體排放時,總是聲稱將使用6:4的氣液燃料,完全不用煤,以減輕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儘管如此,其每年仍將排放1,228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約佔我國目前年總排放量的4.5%,相當於3分之1的交通排放量。在全球各地極端氣候頻傳、人類減碳壓力日增的今天,將使我國減碳成本大增,而且將葬送可提供漁獲、防洪、觀光娛樂、水質淨化等功能的天然濕地,同時排擠可用於發展再生能源的資源。若加計這些生態成本與機會成本,本案將無經濟效益可言。 而且,以天然氣取代燃煤,固然可減少懸浮微粒與汞的空污排放,但其減碳效益其實被誇大了,或者說有部分排放被忽視了。11月20日,康乃爾大學學者鮑伯(Bob Howarth)在匹茲堡舉行的「人民油氣高峰會」上指出,由於天然氣主要是甲烷,而甲烷的百年平均暖化潛勢為二氧化碳的33倍,20年平均暖化潛勢為二氧化碳的105倍,因此若考量全球各地天然氣設施的甲烷洩漏量(從開採到末端的燃燒使用),以20年來看,每百萬焦耳能量將排放27到48克的碳,比燃煤的每百萬焦耳排放18.1到35克還要多;若以百年來看,也僅是與燃煤不相上下。因為根據該學者的調查,天然氣的洩漏率達1.9%到5.6%,其中的1.4%到4.9%是在管線輸送時洩漏掉了。而國光石化預定場址海風鹽分高,將使管線更容易腐蝕洩漏,該案若環評通過,運轉數年後,天然氣洩漏率將很快地接近該學者調查的上限。 今年各地的極端氣候令人怵目驚心,從俄羅斯乾旱所引發的森林大火、澳洲西部的乾旱與東部的暴雨、歐洲的大雪、美國中西部與東部的暴風雪、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大雨,在在重創了糧食生產,而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提出今年糧食收成將比需求短少3,740萬噸、明年恐有糧食危機的警告。節能減碳、縮小高耗能產業規模,不僅是環保議題,更已是迫在眉睫的道德議題。 國光石化與其念茲在茲地要與台塑系統一較高下,又要顧及多項環境衝擊的減輕,包括使用成本較燃煤為高的天然氣,卻又不能達到真正降低環境衝擊的目的,倒不如下定決心一步到位,就此轉型為氫能暨再生石化資源公司,全力發展風力、潮流、海浪發電,並以氫氣為能源載體,提供給燃料電池、發電機、爐具等使用,同時完全以廢塑膠料做為上中下游石化工廠的原料,成就一個可以提供同等服務、內涵卻完全不同、且對環境衝擊可大幅減輕、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系統,而不是再複製一隻與台塑六輕一樣的怪獸。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
(回目錄) |
哈巴狗電台:科學義和團(六) |
■陳真 洪蘭式的科學觀幾乎凡事都能「證實」或「推翻」,飛天鑽地無所不能;竟連「心靈」的存在與獨立性都能根據什麼「科學發現」來推翻。若非言之鑿鑿,我會以為這只是博君一笑。類似民初義和團,熱情十足,勇氣固然可嘉,但卻缺乏理性。荒謬的是,其行文宗旨竟以理性為標榜。 我知道用「可笑」來形容一位學界前輩所引以為傲的理性思維相當不敬,但所謂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若洪蘭只是想開開玩笑,那倒挺好玩,可若她不但當真甚且以說教之姿大談理性,那便令人聞之痛苦不堪,很想撞牆。 這讓我想起一件好玩的往事。大約是12年前吧(1998年),劍橋的某個研討會中,兩位觀點迥異的哲學教授在台上爭辯著有關「實在論」(realism)的問題:到底(科學)知識究竟是不是真的而且獨立,獨立於心靈感知及一切人為建構之外而真實存在?相信實在論的教授開玩笑說要用飛毛腿踢那位不信的教授的屁股,看他相不相信此踢確實為真。聽眾自然是哄堂大笑,而不會以為這位教授提出一種深刻的理性見解,當然更不會相信他若真踢了對方屁股乃是進行了一場據以「推翻」「反實在論」(anti-realism)觀點的「科學實驗」。 兩三年後有一天,有一位經濟系研究生跑來找我,請我指導他寫一篇系上要求的哲學作業。我花了很長時間跟他講解一些哲學入門,其中就講到實在論與反實在論。因為我比較傾向反對派,所以講了許多有關實在論的概念缺陷。講解了兩天,好不容易講完了,心想這下他總該知道怎麼寫他的哲學作業了吧。沒想到他竟問了我一句:「那麼,實在論到底被推翻了沒有?」於是我這才知道他仍然完全不懂。哲學這東西怎麼可能被推翻呢?就好像一幅畫,不管是寫實或抽象,頂多畫得很爛,怎麼可能被推翻? 19世紀是這樣一種世紀,相信世界彷彿就由一個個真理所組成,就連最反對科學主義思維的維根斯坦,早期著作《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編按:或譯「邏輯哲學論叢」)依然持有類似觀點,認為任何「命題」(proposition)必然具有一種對應於所謂「真實」(reality)的邏輯結構,藉以取得真假值(truth value)。但實在論慢慢地就不怎麼實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種種社會建構論或實用主義(pragmatism)立場,甚至是主張真實意義早已消亡的後現代主義。 但實在論儘管有再多缺陷,頂多也只是一時不流行,而沒有推不推翻的問題,因為這一切全屬抽象概念而與實際經驗無涉。就算我再怎麼反對實在論,當我看到前面來了一輛車,肯定還是趕緊閃開而不會以為那車是假的;你若欠我錢,肯定還是要還,我不會以為鈔票根本不存在。 (醫師)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