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1-10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捐款芳名錄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1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1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瘋狂禁菸兩週年

《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實施兩週年,包括校園全面禁菸、公共場所(含室外候車亭、公園等地)禁菸,以及菸品健康福利捐取消上限,並規定「每二年邀集財政、經濟、公共衛生及相關領域學者專家」重新評估一次,依目前禁菸活動雷厲風行的情況推測,健康捐只會越調越高。以國民健康和道德論述為旗幟,吸菸者被塑造成危害國民健康與道德有瑕疵的主體,因此以法律限制其行為、甚至剝奪其權利都變得可以接受,並且在使用者付費的迷思下,把吸菸者當成健保的提款機。

問題是,吸菸若是有害,吸菸者應是道德瑕疵、知識不足或意志不堅的受害者,那麼為何要再次課健康捐來懲罰之?健康捐何不以「謀利者付費」的原則開徵?況且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網站上,在2009年就已公布戒菸藥品「戒必適」(Champix)疑有「行為改變、心情起伏不定、憂鬱症狀、自殺意念以及自殺行為等症狀」,但是董氏基金會的戒菸網站上仍以「戒必適」作為協助戒菸的藥品,且僅註明「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最常發生的副作用是噁心、睡眠問題、便秘、脹氣以及嘔吐,有些患者有睡眠障礙,開車或操作機器的病患須小心使用」,還強調症狀會「隨時間逐漸減緩」,或「配合大量的水服用」即可改善。

禁菸而不反菸(商),針對吸菸者的行為開罰、課稅,卻放任菸商與藥商謀利,大概是近來瘋狂禁菸活動的最大特色。也正因為如此,新版《菸害防制法》兩年來,不斷地將吸菸者/非吸菸者之間的人際關係,變成法律上的對立關係。過去,一個場所能否吸菸,是在場者協商互動的結果,現在卻是援引法條加以制裁或自保而已。不過《菸害防制法》自1997公布以來,從未定義何謂「菸害」,只在第一條載明「為防制菸害,維護國民健康,特制定本法」,似乎「菸」是不證自明的「公害」。然而,國際上諸如2009年的「布魯塞爾宣言」,即對二手菸害的科學論述提出許多質疑,這類論述在台灣卻付之闕如。

除了對「菸害」質疑的論述消音之外,瘋狂禁菸兩年來,也讓「成為健康吸菸者」的論述不可能出現。作為吸菸者,絕不只是一個人吞雲吐霧而已,吸菸不僅是在特定生產、消費、分配、交換下的經濟行為,還是特定知識系統與社會文化下的產物。許多嗜好和習慣會對健康有害,例如:速食、飲酒、冒險等,皆有相應保健、防護論述,獨缺「健康吸菸」的知識與文化,可見禁菸之烈,稱之瘋狂實不為過。

(回目錄)




左右看:夜市,台灣的一張名片?

左看:東西觀光客 從來避之若浼

夜市,不眠台灣,本是一幅人聲雜沓中的悲喜劇,但在統治階級長期施魅下,幻化為庶民生活的玩樂園、創意產品的展示場、失業人口的疏洪道……,隱然成為台灣的特色。近來,隨著大陸客自由行將在下2月17日元宵節開步走,當局竟得意洋洋推薦夜市觀光,真個恬不知恥透頂!

招徠觀光客遊夜市,歷有年來!請問來台最殷勤的日本客曾在夜市露臉過嗎?偶見一、兩個西洋浪人來獵奇,何以故?又髒又亂,嚇死人。試看所有的油湯攤不就一夜一桶水嗎?所謂美食,絕多是一包一包的半成品在開市前從廠家丟到攤位前,類如垃圾,攤販不過是在顧客面前加熱合成,類如簡單加工的生產方式,而電線牽成蜘蛛網狀,不有災變,也算是台灣奇蹟吧!

至於容納就業云云,一條2百公尺的長街擺上1百攤,最多4百人工作,再大的夜市不超過5條街2千人,根本消化不了工廠出走的失業潮,最可悲的是,夜市接早市,具見台灣勞動階級拚搏求生,以及逛夜市窮開心的真象。
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無序又有序 觸動彼岸靈魂

生猛,或者土話說「俗擱有力」,是台灣文化不加矯飾的一大特點,在政治上有民進黨,經濟上有張榮發、郭台銘之流,社會上則具體可見於越晚越美麗的夜市,這不是自我中心的吹噓,大陸遊客環島一周,得到的結論是:不到夜市,不算到台灣。

夜市對大陸客有著致命吸引力,不在琳琅滿目的小商品,也不止於引人垂涎的各色小吃,主要是那種無拘無束的氛圍,讓人脫出規矩和步調,放肆地做一回自己,任何人都可以趿拉著拖鞋,晃蕩於攤商人潮中,任由物慾蠢動,或吃喝或購物或殺價或乾瞪眼,一皆不花太多的金錢與心神,恍若置身於另類的時空中,只有人群簇擁,沒有社會控制。

是的!就是這種無序又有序、亂中不脫序的奇妙感,深深觸動來自彼岸的靈魂,他們久受禁錮,儘管物質越來越豐富,也遊歷過大山與大水,唯獨在台灣的夜市發見自己最深沈的渴欲,那就是一個最澈底的自由市場,可能亂一點、髒一點、也不那麼美觀和安全,卻是逃離萬能政府的桃花源。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看守台灣:工作、金錢與環境

■謝和霖
這世界充滿了明顯的矛盾,卻因人們太習以為常而不察。比方說雖然科技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可是現代人卻愈來愈忙;如果要求減少工時,政府與企業一定會擔心競爭力受損,經濟會被拖垮,於是拚命發明事情做。又如醫生雖然一方面希望人們健健康康,可是若少了病人,又擔心無法維持生計。曾聽人提起,他有位在工程顧問公司工作的朋友沮喪的說,921大地震發生後,當電視傳來悲慘畫面,第一個反應竟是「又有工程好做了」。

人們對於工作,第一個聯想是金錢。大多數人們的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而非興趣。而金錢則是與安全做連結:有了錢,不僅能享受,老來不能工作時也才有保障;這是很順理成章的道理。可是當我們放大視野來看時,以人類目前的生產能力,我們已從地球開採了過多資源,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節省點用可過好幾代;而且有許多不必要、奢侈或有害的產品,透過種種方式刺激人們消費,並危及人類生存,目的只為了賺錢;如果環保團體要求政府管制,業者一定要政府莫貿然行事,否則一大堆人失業了怎麼辦?

由於讓人們有工作很重要,所以政府對於不必然與失業率相關的經濟成長率相當重視,而這恰恰與「經濟」的意涵(效率)相反。因為國內生產毛額反映的是社會全體活動或忙碌的程度,而最有效率的經濟,則是以最少資源與勞力,達到人類所需的福祉;在這定義下,負經濟成長率反倒是有利於環境與生活品質的。人類之所以發明各種機具,難道不是為了節省勞力?可是當一大堆人的工作被機具取代,人們反倒憂心起因失業產生的社會問題。2008年底發生金融風暴後,各國原有很好的機會進行經濟轉型,淘汰不良產業,到現在卻是競相印鈔救市,債留子孫;這也反映出工作或者說金錢對於人們生活保障的重要性,讓人類急需的改革進展遲緩,而全球暖化危機正迫在眼前。

從以物易物行為發展而來的金錢,原是為了促進資源分配與社會分工,可是當成了財富代名詞後,卻成為人們聚積對象,偏離原有功能。今日,個人為了金錢、政府為了經濟成長,紛紛投入人生最美好時光、眾人辛苦所得及地球寶貴資源以促進經濟運作,即使工作毫無意義、甚會製造各種問題也在所不惜。在如此勞碌、大多數民眾對公共事務有心無力的社會裡,如何期待民主果實?環境的千瘡百孔正是問題表徵。如何重建互助合作、平等互重、共有共享的機制,擺脫金錢魔力,降低工作時數,一起打造悠閒而公共參與活絡的民主社會,實乃當務之急。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活著

■陳真
上週《一通外星電話》裡講到《3D食人魚》,有人以為我是因為這電影而「一直哭一直哭」,說我這樣寫一世藝術英名將會掃地,別人會以為這傢伙整天琴棋書畫,原來品味只到食人魚。我回答說,要是真有人如此以為,我倒也樂意,但若有人以為我品味到《阿凡達》或《海角七號》,那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王爾德說:「人不光要活,還要活著。」活很容易,活著其實也不難,只是很少人活著,這是為什麼那通外星電話讓我感動的原因。「活」需要現實感,「活著」卻需要白日夢。夢裡的世界萬法皆空,連地心引力都走了樣,更不用說人為虛榮那樣一些無謂的東西了。

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以前的人不管幹啥,純粹是因為自己喜歡,但現在的人卻不是,不管幹啥似乎總有個外在原因,以之為手段,為了討好,為了迎合,為了讓人佩服或羨慕等等,總是出於某種虛榮或心眼心機。他不是真的喜歡什麼或樂意做什麼,他只是藉之來達成或滿足某種與他人眼光有關的目的。當虛榮無法滿足時,他就不安憤怒自卑自憐甚至產生恨意;當虛榮滿足時,他便興奮驕傲。

托爾斯泰曾經說:「若一生能有個人心甘情願為你煮一頓飯,你將死而無憾。」為人煮頓飯並不難,但心甘情願為人煮頓飯卻很難。不是心甘情願的事就不要做;凡是需要回報、需要別人感激佩服或羨慕感動之事,就不值得做。R. M. Rilke說得對:「如果不寫詩會死,你才寫。」我看很多事也一樣,你得心甘情願才行,否則就不要勉強;凡是勉強之事,做了也沒啥意義。難怪聽學界人士談起知識常讓人感到很噁心。維根斯坦說:「跟這些人講話,只是在作賤我自己的心靈。」因為他們所高談闊論的那些東西,跟一己生命無關,而只是一種工具或裝飾品。這樣一些人,表面上會呼吸會心跳,但缺乏真實血肉;號稱是人卻沒啥人味,與之接觸,痛苦尷尬不堪。

「活著」這事在某些知識類型上似乎特別重要。或許你可以教人醫學或化學,但你不可能教人哲學,除非對方真的由衷喜歡哲學,不唸哲學會死。他得真的對諸如「一為何是一而不是二」這樣的笨問題感到困惑而痛苦不堪才行;沒有這樣一種痛苦,沒有這樣一種「活著」的狀態,我不知道他念哲學是在念個什麼碗糕。

「活」,大家都會,只要能呼吸、心跳還在就行,但「活著」卻需要一種純粹,一種烈燄,一種難以名狀、不可言說但卻真實存在的東西;或許這就是靈魂。
(醫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1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