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1-28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2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2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溫家寶面會上訪民眾

日前,中國總理溫家寶接見上訪民眾,傾聽民瘼,被視為是具開創性的壯舉。

有此一說,溫家寶的動作,是為了呼應歐胡會,讓國際看到中國對人權議題的關注與重視。另有一說,傾聽上訪民眾的冤情,是希望為先前雷聲大雨點小的「政改」再加把勁。

然而,上述兩說法都有繪聲繪影之嫌。針對第一種說法,恐怕是西方媒體的一廂情願成分居多,他們總認為人權是中國痛腳,因此中國官方的舉手投足剛好印證了他們批評的劇本。

至於第二種說法,也是如此。雖然早先中國曾言經改之後的下一階段課題便是政改,但目前政改根本毫無基本思路可言,故也只能說是政改派的自我期待,為自己壯聲勢的投射而已。

毋需否認,溫家寶的接受上訪是一大突破。但這個突破與其說是積極在人權、政改上做文章,倒不如看做是中央與地方矛盾的進一步處理,同時也是修復、強化中央正當性的權宜舉措。

自改革開放後,「放權讓利」便是基本主調。這使得地方政府獲得了極大的解放,無論是招商引資或財政分配上,都比過去獲得了極大的自主權。也因如此,地方「諸侯經濟」之名不脛而走,幾乎只要不違反北京中央的大原則,「地方事務」的行政權力就可以大肆膨脹。

在這樣的情況下,侵佔土地、貪污賄賂也在地方層出不窮。在許多民眾心目中,「文強」不是一個極端個案,而是許多地方官員濫權為土豪劣紳、欺凌地方百姓的範例。因此,在地方有冤無處申的情況下,上訪遂成唯一出路,也是唯一希望。

正當中國展現經濟雄厚實力的同時,必須注意到,上訪、維權事件也不斷增加中。在過去,改革開放導致的「地方民怨」,是可以透過上訪的動作獲得局部的宣洩,甚至北京還可以「坐收漁利」:萬般有罪,都在地方貪官,並非經改;而上訪的現象則間接強化了北京扮演一個主持公道的仲裁權威角色。這種形象切割,對北京有益無害。

於是乎,與上訪對應的政治動作便是北京打貪、打腐,整頓、嚴辦地方貪官。因此,溫家寶面見上訪民眾,確實可以看做是試圖繼續強化北京這個政治制高點的優越地位;但話說回來,倘若上訪民怨已經到了即將滾燙沸騰的地步,則面見、交辦恐怕也是不得不然,否則勢必難以維繫中央與地方有別的政治防火牆。若如此,則溫家寶的大動作,堪稱是一劑危機處理的預防針。

(回目錄)




左右看:國光石化之戰

左看:意識形態之爭

國光石化環評27日在環團與及環保署的紛紛擾擾中結論,要求針對縮小開發規模之影響補件再審。雖並未受主流媒體太大版面的關注,但此項台灣重大開發議題依然透過各種媒介形塑在地與全國民眾的一定程度的判斷。不論是力倡環境至上的環境團體,或是專業官僚支持的經濟發展至上,都各有其論述的合理性,背後也都擁有明確的價值或意識形態支持。是為意識形態之爭。

這也是為何一般民眾仍在霧裡看花,不明為何無法以科技與工程做理性判斷基礎,淪為紙上征戰。其實原因在於經濟體制的根本性不同,環評審得再嚴、程序再正義,都難回答環境為何總是對立經濟,更難以解釋綁手綁腳的工業發展如何發揮市場的極大效益。其本質皆在開發與否是否建立在資本主義意識型態與資本運作需求上,生產什麼與規模多大都扣連於此,國光石化必蓋,也必然先優先考量其運作效益。專業官僚與其程序正義都只是形式,力求「毫末嚴謹」。台灣去年10大環境議題便可印證。

因此,台灣有志環境運動者鍥而不捨的組織群眾時,必需體會重點即在正視自己不同的意識形態,並以此提出全新的發展想像,方能一解台灣社會飲鴆止渴的痛處。
林子暉/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理性基礎何在

國光石化於27日進行環評審查,此次登場的第四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結論,要求國光石化補齊縮小規模影響資料,意味此未來仍需要再召開審查會議。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表示國光石化決定縮小開發規模以朝維護生態環境方向努力,而環評會也以此要求再提供更精細的資料。相對於此,環團則認為國光石化是以此企圖有條件闖關,於環評會議前就組織當地民眾與大專院校青年,表達堅決反對國光石化的立場。

細究國光石化議題,背後所牽涉的經濟與環境衝突甚為巨大,不論興建與否或規模大小,都絕非簡單的是非題,因此意見雙方都必然力求建立環評會的信任機制。以此次補件再審為例,雙方在各持己見同時,確立可供環評會明文評估與審定之內容,而非一方規避,一方則以其價值為依歸,相持不下,於此台灣便無法妥善發揮民主與法治兩大概念支持下的行政機制程序正義及專業審議,在環境主義高漲的同時,屢屢懸宕重大開發案,讓發展方向的縝密規劃淪為意識形態的衝突,甚至墮為政治有心人士操空的民粹基礎。

若相關當事人能翻開這層表象,諸如蘇花公路與中科三期議題等,便可見其技術理性的中立基礎。
林泰佐/社會評論家

(回目錄)



蘭谿村聲:陳光標的紅包

■倪世傑
心理學者弗洛姆(Erich Fromm)在《愛的藝術》一書曾表示:「並不是擁有愈多愈富有,而是付出越多的愈富有。」華夏文化中亦有「施比受更有福」的傳統想法,除了強調政府應扮演所得重分配功能的傳統左派,秉持一貫批判的態度看待慈善行為以外,主動進行的慈善行為,在當前的社會認知中,通常是受到好評的行為。

但這一次「中國首善」陳光標來台捐大錢的行為,卻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攻訐,一般論調是批評其「高調行善」的作風與台灣民風相左,民進黨則一貫以「統戰」的立場定調,立委黃偉哲說是「以上國人士之姿,行統戰之實」,陳亭妃則表示此舉「凸顯馬政府的不足,竟要靠暴發戶來台捐錢」。

「高調行善」從來就不是問題。過去基督教會來台,以行善為手段達到傳教的目的,更不消說,教會背後往往還有國內帝國主義政府的支持。現在,最為人所熟悉的莫過於慈濟功德會,慈濟在海內外行善的作風、甚至還開電視台宣揚上人智慧,就不「高調」嗎?還是任何的慈善行徑都是凸顯不管哪一個執政黨的「不足」?如果此一邏輯能夠成立,請民進黨立院黨團未來在審議外交部外援預算時全數刪除,因為任何的國際援助,都是對受援國政府的污辱。

陳光標的「裸捐」當然不是毫無目的。這一點從他於25日《2100全民開講》回應陳揮文時就說得很清楚了:陳光標希望批評他的人好好去學學馬克思《資本論》。身為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受益者的陳光標,當然不希望中國再走回毛時代路線;透過直接行善,將自己的財產分配給需要現金急助的窮苦人,樹立起資本家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正面形象,杜絕毛主義復辟之可能性於萬一。

美國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麥高文於1972年赴俄亥俄州某橡膠工廠發表政見,提出他將強徵遺產稅時,群眾反而報之以噓聲,因為這違背每個人都有權分配自己財產的主流意識型態。全世界居於政治光譜中的左翼,不應再對於資本家的善行嗤之以鼻,這是一個社會認知建立的過程,如果你還未能建立起主導性的意識型態,就更不能棄守這一塊領域,而必須與資本家競爭這一塊領域,這未必侷限於現金直接捐獻,像是構築社會互助的網絡、組織志願服務團等等。

無論是「慈善」還是「偽善」,都說明「善行」確實是一個不能低估的戰略高地,有識者宜細細琢磨。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回目錄)
另眼相看:反霸凌別靠大會考

■洪致翔
為強化防制校園霸凌,苗栗縣教育處將邀請地檢署檢察官與少年法庭法官,根據全國各地的霸凌個案,編寫情境式試題、建制反霸凌題庫,並於開學後首週實施「反霸凌大會考」。此一構想與教育部在民國84年至88年間於全國中小學實施的「法律知識大會考」幾乎完全相同。雖非壞事,但究竟能否如實達到社會各界期待的「防治霸凌」之效,卻未必樂觀。

從縣教育處宣告的目的來看,舉辦大會考並非要求學生死背犯行與刑責的對應關係,而是「提高學生對霸凌觸法行為的認知」。亦即透過大會考「讓學生知道自己(或身旁的同學)正在施加欺凌或遭受欺凌」。但事實上就算學生們普遍都能知道自己是否正置身於霸凌情境之中,對中止甚至防治霸凌恐怕不會有太大效果。

就欺凌者而言,除非我們將成效寄託於「透過大會考,喚醒欺凌者心中的道德良知」,否則無論霸凌行為是否涉及幫派,這項認知皆不能自動瓦解其欺凌行為的成因;而就被欺凌者或旁觀者而言,知道「眼前的情況就是霸凌」,也仍然與「能設法讓自己或同學脫離霸凌」有一段距離。更何況,這場反霸凌大會考特意強調「對霸凌觸法行為的認知」,但卻有太多霸凌行為尚未到達「觸法」的程度。

同時,升學考試的特性早已讓學生們普遍養成「考前拚命塞、考後莫再提」的習性,反霸凌大會考的內容究竟能在學生認知中扎根到何種程度,實在令人憂慮。即便不論此節,大會考的施行方式,特別是題型,更是影響反霸凌效果的重要關鍵。倘若這場大會考仍然採用一般師生最熟悉的「是非、選擇與填充」,那麼,其備選選項就只能是少數抽象的「基本款」。題目情境設計得愈真實、愈貼近生活經驗,恐怕反而會愈凸顯出選項或「標準答案」在適用性上的侷限。

「霸凌」在某種程度上是人際關係扭曲的展現,所以,霸凌勢必也會在教師力所難及的時空情境中發生,而不只是發生在教室或校園。正因如此,與其將全部希望(或壓力)寄予教師或所謂的「大會考」,倒不如考慮在相同的人力與預算下,將「大會考」改為開放式的徵件活動——鼓勵學生根據複雜的情境題,盡可能設想出一整套妥善適切的應變方案,再擇其優者提供予需要的學生。既可免於抽象教條的儀式性活動、培養學生「遇到某種狀況時,該採取何種對策較恰當」的判斷力,同時更有助學生建立改善問題的行動信心與互助經驗。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2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