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2-0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2-0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2-0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內閣改組,需要什麼 |
近來,因內閣改組問題引發的「有感」或「無感」爭議,爭議核心多集中於入閣人選能否令人耳目一新或令人有所期待。這種議論多半見樹不見林,以為只要哪個部會首長換上個賢能之輩,即能有所突破,彷若政府施政得當與否,只能期待於特定的個人英雄。究其實,這種論點無非是「名嘴治國」及「媒體治國」風氣下的產物,點評英雄榜、突出個人能力、塑造英雄神話,概屬八卦風的論述,除了滿足民眾的窺秘獵奇欲望,別無建設性。 誠然,內閣成員無論作為個人或作為集體,都須有所表現;但整個內閣機器或可比喻為引領大政方針的火車頭,個人僅是其中的一枚齒輪,齒輪出錯,可修可換,但重點在於作為火車頭的馬政府及其內閣整體是否方向無誤?簡言之,大政方針能否符應人民所需,才是硬道理。 自1988年以來,台灣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的三朝執政,這20餘年,台灣歷經種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攸關民生大計的首要影響,莫過於經濟自由化政策。經濟自由化,讓國家壟斷資本移行為私人壟斷資本,也讓台灣敞開大門,資本及農工商品得以無礙進出,其客觀結果,除了導致貧富差距擴大、房價物價飆漲,且擠壓了農民與勞工階級的生存空間。 1988年,也是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一年,農民抗議政府開放外國農產品進口,勞工要求提高工資,社區民眾發動環保抗爭——這股社運風潮,實即基層人民針對長年以來低糧價、低工資、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政策所發動的一場小革命,它甚至直接促成了民進黨的崛起。 但,20年過去了,農民、勞工的處境迄今仍未獲改善,尤其諷刺的是,民進黨執政8年,非但未能改善工農處境,並且與財團掛鉤更甚。簡言之,無分藍綠執政的這20餘年,富了資本集團,窮了工農大眾。若說,當年的社運風潮是一場由基層人民發動的社會權保衛戰,它反映了人民真實需求,但台灣的政治部門雖已歷經政權更替、內閣改組,仍無能符應人民所需,無能將社會權的精神落實於政府的施政方針,什麼都買得到卻唯獨買不到自尊,什麼都漲卻唯獨工資所得不漲,此即造成人民「無感」的核心因素。 所謂「社會權」,是對「自由權」進行抗衡或互補的權利,在資本主義體制下,貌似人人平等,但人們得以行使的種種權利,恰與他們具有的財富多寡形成正比例的等值關係;亦即,在自由競爭下,勞動階級和弱勢人民實則處於不平等的受壓迫處境,社會權的伸張與行使,旨在對勞動階級和弱勢人民的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及受教育權進行保障,是人民不可或缺的權利。 但社會權既是對自由權的折衝與反動,它的對立面通常即是資本集團,以基本工資的訂定為例,每一回基本工資的調漲,都必然引發資本集團的強力反對,致藍綠政府皆有所忌憚。其實,資本集團的自利思維早已內化為政府機器的施政思維,致工農大眾亟需的社會權向來不得保障。以具體的法律規章或政策措施為例,舉凡賦稅改革、社會福利措施、勞動法令、教育體制改革等等,皆觸及社會權的問題,但極少能符應弱勢人民所需,向無例外。所謂民選總統或民選政府,講的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但它從來不曾實現。以工農為主體的人民大眾,投下最多的選票,換來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為資本集團抬轎的政權,不啻民主政治的最大諷刺。 內閣又要改組了,其實馬政府真正需要的不只是尋覓什麼人才,而是換個腦袋,馬政府真正需要的是瞭解人民真正的需要。真想苦民所苦嗎?真想讓人民幸福嗎?很簡單,就從伸張人民社會權開始做起! |
(回目錄) |
左右看:國際糧價再漲 |
左看:供需背後的玄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的糧食價格指數,在2011年1月已經明顯超越2008年6月的213.5點,創下231點的歷史新高,使糧價波動的原因再度成為世人關注焦點。 從2008年至今的常見說法是,新興市場大國(如中國與印度)的需求成長推動糧價上升。但從國際糧農組織的數據來看,去年全球糧食的消費僅增加約2%,價格指數卻從2010年6月的168快速上升到12月的223,需求增加與糧價波動不成比例。而在供給面,許多糧食生產大國確實因為天災等因素而減產,但同樣與糧價波動的幅度不成比例,很難作為糧價大漲的主因。 反倒是金融資本的投機,儘管一再受到主流學者如克魯曼等人的否認,但卻很可能是主要因素之一。今日的商品期貨市場有80%的資金皆為投機資金,而非為實際商品交易避險之用。而許多投機資金以商品指數基金的形式運作,其投資標的以能源為主,但亦包含約20%左右的農產商品期貨,當其他商品漲價時,維持各標的投資比例的指數基金也會追加買進農產商品期貨。此種帶動作用完全與糧食的實際供需無關。 自從2008年發生國際糧食危機以來,學界與政策制定者對於糧價劇烈波動的原因一直爭議不斷。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的國際糧食價格指數又創下歷史新高,更引起世人高度關切,G20的輪值主席國法國的農業部長便主張應加強打擊價格操縱行為,監管農產市場。然而,此種的看法實際上是扭曲、誇大了金融市場的作用。 近年來的糧價波動,其實主要來自於小幅上升的需求配上了下滑的供給。由於氣候變遷、天災人禍等種種因素,糧食生產確實有所下降,例如去年小麥減產了4.3%,玉米減產了1.1%等,而同時間全球糧食需求卻上升了2%,因此糧價上升乃必然之事。在此基本面之上,人們在訊息不透明情況下出現盲目恐慌,比如部分糧食進口國一遇風吹草動即大舉從市場上購糧儲存,勢必推升國際糧價。 在此,金融市場的作用只是反映人們的預期,不僅沒有扭曲價格,反而透過價格機制發出市場糧食不足的訊號。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農民而言,糧食價格上漲將刺激他們增加生產,並改變過去農產價格長期低迷對農民生活造成的困境,反而是種更有效的調節與配置。 |
(回目錄) |
教育論壇:馬屁之害尤甚僚氣 |
■羅德水 新北市長朱立倫上任以來,媒體曝光度堪稱五都首長之最,繼寒假前率先宣布100學年度下學期延後開學,並於2月19日星期六補課一天後,朱市長又在農曆年前的市政會議中公開宣布嚴禁公務員稱某某人為「公」或「座」,還當著媒體公開訓示一時難以改口的幕僚,朱立倫強調,他很痛恨「官僚主義」,認為公務員必須從稱呼開始改掉,不准大家說誰是什麼「長官」,誰是「某某公」、「某某副座」之類的話,是為了杜絕官僚氣息。 ▲新北市長朱立倫上任以來,力求調整機關文化、改變公務員心態,在農曆年前的市政會議中公開宣布嚴禁公務員稱某某人為「公」或「座」,期盼藉此杜絕官僚氣息。圖為朱立倫1月24日參加板橋區農會年貨大街時上台致詞。(圖文/中央社) 杜絕馬屁才是治本「官僚主義」向來是公務體系最為人詬病之處,首長要求官員禁絕僚氣,肯定可以贏得好評,確實是親近選民、樹立官威的一個好的切入點。問題是,官場之所以稱「公」稱「座」而習以為常者,除了積弊已久的官僚主義外,深究之,首長自以為「官大學問大」以及下屬揣摩上意的陋習,其實亦是關鍵,公務員之僚氣,正是「官僚主義」、主官「官大學問大」、僚屬「馬屁文化」交互影響的必然結果。 進一步言,官員僚氣之所以惹人厭惡,恰恰是部分公務員對人民所表現出之輕慢,以及對長官那種急切的奉承討好之情所產生的落差。以此觀之,民選首長想要杜絕僚氣,一新人民耳目,除了在形式上禁止官員稱「公」稱「座」,本身更應屏除「官大學問大」的心態,以減少下屬的「馬屁文化」。事實上,檢視過往實例,要民選首長揚棄民粹、收起自我感覺良好胡亂下達決策的惡習,就像要求其下屬不得逢迎拍馬一樣困難。 活化課程迎合首長就以爭議多時的新北市「英語活化課程」一案為例,正是典型的民選首長官大學問大、教育局長刻意迎合的產物,為滿足首長個人想法,貫徹其意志,相關官員視法制與教育專業如無物,視不同意見者如同寇讎,不僅程序上未能尊重家長與教師意見,實質上,到底新北市學童是否因此增加了學習英語的樂趣與成效,迄今為止仍然爭議不休、莫衷一是,要說全案是極為糟糕的教育決策,當不為過。 總結新北市「英語活化課程」之經驗,教育官員不惜犧牲教育專業以迎合首長意志,固然難辭其咎,首長執意下達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誤決策,難道不是全案的始作俑者?如果沒有自以為官大學問大的民選首長,又哪來迎合其意志的局處長?準此,官員僚氣固然令人生厭,有自我感覺良好的首長,加上逢迎拍馬的官員,其危害尤有過之。 我們支持朱市長要求公務員不得有僚氣的指示,卻也必須提醒,朱市長本身尤應尊重各行政部門的專業,要知道新北市政府光一級單位就近30個,天下至廣,豈首長一人可以獨治?朱市長唯有揚棄民粹、尊重專業,方有要求公務人員禁絕僚氣的正當性,這時代敢於堅持專業挑戰首長決策的官員畢竟不多。 (教師)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