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03─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0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0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後歧視年代的歧視 |
大溪分局警員日前執行酒駕取締,與受測原住民產生糾紛,最後酒測並未超標。值勤警員餘忿未平,竟用巡邏車擴音器大罵「死番仔」。 該案爆發後,已因原住民的抗議,而讓縣警局對「失言」員警記大過、調離現職。警政署也對此事公開致歉。 將「失言」員警記過調職的行政處份,以及主管機關出面公開道歉,應該會讓此事迅速落幕。但落幕不代表圓滿,由於原住民在台灣的「力量」邊緣而卑微,加上漢人社會對原住民普遍存在嗜酒、放蕩的刻板觀感,因此可以預期的是,不少人會認為主管機關的處理已經算是「明快」而有「誠意」了。 果真如此?如果我們不健忘,應該想起台灣才在2009年簽署通過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死番仔」所引爆的問題高度,即便是總統親自公開道歉都不為過。 總統道歉,誇張嗎?一點也不。如果228可以成為年度不可或缺的政治道歉儀式,那麼至今猶存的原漢歧視與不平等為何不需反省?更遑論,原漢的殖民歷史遠比上個世紀二戰後才逐漸被大肆談論的「族群衝突」悠久與深刻,任何的「正義論述」都不應該讓原住民缺席。 很多人會認為,「死番仔」是上一輩漢人的口頭禪,現在已經少有聽聞了。但歧視就是這麼弔詭,不說出口的言行舉止,有時比說出口的還讓當事人難受。例如,我表面上尊重你,口頭上不侵犯你,但在日常生活裡,或是隔離、或是保持距離、或是搞個玻璃天花板,理由五花八門,當事人吃的全是悶虧。如果當事人吞不下去,那麼便容易被譏為「不理性」或「無理取鬧」。 這正是「後歧視年代的歧視」特徵。多數人平時感覺良好,集體浸淫在一個歧視逐漸煙消雲散、族群關係愈來愈良性平等的進步氛圍裡。也因如此,當歧視言論一出籠,必然被歸類為少數人的擦槍走火個案,與結構性的病態表現無涉。這也是為什麼,處分當事人的鋸箭療法或公關式道歉,通常是最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最大公約數」。畢竟,若問題只是出現在少數幾個極端個案,那麼還需要把解決機制「無限上綱」嗎? 馬英九該出來說句話了,這絕非地方性的社會新聞。原漢問題的深度,正考驗著總統的高度。 |
(回目錄) |
左右看:奢侈稅與房市 |
左看:螳臂擋車
2月底財政部宣布奢侈稅條例草案並由總統拍板定案,期盼透過10%至15%的高額稅率壓制台灣近年持續爬升的房價。固然奢侈稅本意良善,嘗試對龐大的資本利得跨出一小步,但如此瞻前顧後的片面政策,不但不能全面建構社會正義,更早被私人資本洞悉,搶先轉移利潤來源。 以房市為例,奢侈稅固然會對短期投機客形成嚇阻,但單單以稅制而論就可知其所侷限。北市與新北市房價為全台房價走高最為顯著的區域,菁華地段往往導因於建商得利於過低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進行養地待公共建設完成形成高價,再行興建豪宅售出,最終造成一般民眾望房興嘆。如此長期「投機」行為何以管之?更遑論在近年新一波無殼蝸牛:大量青年無力購屋等民怨壓力下,政府必定大量釋出房貸優惠,而此公共支出又會逐步會到市場上待建商與房仲宰割。 也許大建商諸如遠雄、國泰與華固等,會堂而皇之的質疑:何來投機之有?自去年社會住宅到今年奢侈稅,政府僅止於息事寧人,相較之下,大型私人資本早已洞悉投機不可靠,轉而鼓吹公共支出投資特定菁華地段,不論是內湖科學園區、新北市鎮,房價自然拉高無須炒作,若買氣不佳,免不了再請政府發發房貸解解套。 2月24日在財政部向總統報告後,奢侈稅草案拍板定案,預計3月底送立法院,最快7月底上路。俗稱奢侈稅條例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將針對1至2年內交易轉手的非自用住宅課徵10%至15%高額稅率。2月26日至28日的週末房市已隨即反應奢侈稅的威力,引述工商時報3月2日報導,此兩日的週末房市衰退1成5。 普遍社會輿論對於此次奢侈稅的規劃持正面看待,雖據報導建商與房仲業者不諱言奢侈稅短期會對新北市與新莊副都心等房市熱絡產生衝擊,但對於穩定房價之長期利益仍表示支持。以此觀之,在3月底送立法院後,相關部會應審慎因應並堅持推動,不僅包括積極協調相關立院黨團等,更重要的是爭取輿論的支持。而輿論波動之首要關鍵即在房價在此波奢侈稅效應下是否穩定,不會因投機客退場所產生的「羊群效應」而崩盤。 政府不僅要宣佈大方向政策以穩定人心,更要協助金融市場短時間承受房貸呆帳、央行調動利率穩定房市活絡與持續推動低利率房貸等微調風險控管。否則難保一時之間房價波動,失去民意的支持,行政院又不得不「暫緩推動」,實為浪費此政策的一番美意,也讓少數質疑立院的房產投資大咖一語成讖,錯失推動社會正義的契機。 |
(回目錄) |
咄咄集:兩岸論述缺的不是觀點 |
■羅德水 儘管民進黨業已通過採「全民調」方式產生該黨總統候選人,惟觀察黨內派系異口同聲地勸退、看衰呂秀蓮,民進黨內能否維持相對公平的初選機制,值得持續關注。我們以為,團結應建立在公平的遊戲規則上,一切以勝選為考量所做的勸退或搓合,例如,2000年時為了幫陳水扁掃除障礙不惜修改黨內「四年條款」,或者發動一人一信意圖讓呂知難而退,不僅不利於黨內民主,無形中也使得各候選人的國政藍圖少了相互激盪的空間,究竟是否於勝選有益,猶在未定之天。 就以蘇、蔡、謝、呂等人的兩岸論述或中國政策為例,在未進一步闡明並提出相應內涵前,蘇的「台灣共識」、謝的「憲法共識」、呂的「九六共識」,以及蔡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究竟在具體內容上有何異同?進一步言,蘇、蔡、謝、呂的中國政策與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又有何兩樣?凡此,不透過初選機制提出明確政策內涵,再華麗的詞彙終究也只能是各自表述的口號。 兩岸政策之所以重要,在於其既受兩岸關係制約,又從而左右著兩岸關係的進程,經驗顯示,兩岸政策與兩岸關係確有其動態平衡,1979年前軍事的、對抗的、被動的兩岸政策思維,與斯時兩岸的衝突與對峙相伴共生固不待言;1987年蔣經國開放探親、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2000年扁政府開放兩岸小三通、乃至於馬政府上台以來加速兩岸交流的各種具體措施,無不深深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 以此觀之,無論是「台灣共識」、「憲法共識」、「九六共識」,或是「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顯然都必須進一步提出明確的政策主張,就以民進黨強力批判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例,蘇、蔡、謝、呂究竟如何看待?當選後是否延續推動?總該在選前交代清楚。 從「一中」到「兩國」,兩岸論述從來不缺觀點,問題是如何在所提的框架下開展相應可操作的具體策略,對民進黨而言,無論是延續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或是如同蔡英文所言,要站在國際戰略的高度上重新塑造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顯然都不能再以虛無的口號取代政策論述,還是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吧!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英國國師與利比亞局勢 |
■徐世輝 紀登斯(Giddens)在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曾經以倫敦政經學院(LSE)院長的身分來台灣訪問,他的「第三條路」策略,以及擔任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顧問(國師)經歷,讓政府首長排排坐聆聽大師的智慧珠璣。大眾對他的印象,則有部分來自於作家九把刀以他的名字為代號。 依據網路「有文有真相」的慣例,紀登斯與利比亞的「結緣」,是始於2006年左右,紀登斯在訪問利比亞、並且與格達費進行深度對談後,開始具名在報紙發表他對於利比亞的觀察;衛報的「北非的挪威」、獨立報的「(格達費)上校與第三條路」,目前看來都頗為有趣。 此事之所以引起注意,當然不是只有「國師看走眼」這麼簡單。紀登斯並非獨立作業。由日前LSE發佈的新聞稿,以及該院的全球治理研究中心(CSGG)所發佈的新聞稿來看,大的背景有聯合國、英國外交部的支持,甚至還有來自商界的資源;利比亞方面則是格達費之子Saif前往CSGG取得博士學位,CSGG的主任David Held就是幕後推手之一,Held的公開(澄清?)信甚至指出Saif的論文與利比亞政改之間的關連性。 值得觀察的地方在於,這是英美學者,將理論成功應用在特殊、異常環境之下,藉此宣告理論的普遍性、適用性,擴展學術影響力的操作方式。在這個脈絡下,國師、國際組織、政府才有合作的空間。基本上,這是學術政治與國際政治的結合。 這是學界在操作學術佈局時的一個典型。之前的知名案例,是貨幣學派的傅利曼(Friedman)在1975年擔任智利的經濟顧問,當時是皮諾契特以政變取代民選總統阿葉德(Allende),傅利曼在敏感時刻,與美國政府合作,將智利經濟結構改變成為自由市場經濟。此舉是傅利曼個人學術政治生涯的經典作,貨幣理論的追隨者就此散佈在中南美洲,所謂的Chicago Boy就是其中的「種子部隊」。儘管皮諾契特被視為獨裁者,還有《震撼主義》書中所描述的智利經改惡果,這些卻無損於傅利曼的地位。傅利曼的影響力延續到1970年代末的全球經濟不景氣,當時美國政府甚至以他的建議來構思經濟政策。 不過,傅利曼有個背棄師門、與老師在智利打對台、後來成為依賴理論重要學者的Andre Frank。紀登斯是否能與傅利曼等量齊觀?還有待觀察。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