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3-09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歡迎加入傑瑞粉絲團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0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0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茉莉花香與美式民主的屍臭

就在利比亞爆發內戰之後,北非與中東的「茉莉花革命」浪潮已演變為規模化的武裝流血衝突,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利比亞制裁案,土耳其總理艾爾段表態反對,他說,制裁受苦的是利比亞人民,他還指出各強權國家是在「算計」利比亞的石油。

艾爾段的指控,一語道破英美法等國際強權趁火打劫的心態,也道出第三世界國家長期陷於列強環伺的處境。這波「茉莉花革命」,雖因北非中東諸國的民生經濟問題而點燃,連歐美各國皆始料未及,但之後的一發不可收拾,確實跟國際列強的煽風點火不無關係,透過跨國媒體的推波助瀾,它無異於一場全球宣傳戰,在行銷美式「民主」的旗號底下,正是一場赤裸裸的石油掌控權爭奪戰。

針對利比亞內戰,美國已摩拳擦掌,隨時準備介入,推翻格達費政權。利比亞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伊拉克,誰都不知道。美國前總統布希曾宣稱,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替中東地區樹立一個「民主」的樣板,進而向整個阿拉伯世界實行民主輻射。但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局長伍爾西在接受德國《明鏡》雜誌訪問時,則毫不遮掩地表示,伊拉克戰爭關係到美國對石油的依賴:「我們必須把石油武器從中東搶過來。」

換句話說,美國在全球推動的「民主」價值觀,其實是以美國國家利益作為最高指導原則,恰似披著羊皮的狼,強行推銷給第三世界國家的美式「民主」的另一面,實即戰爭、侵略、殖民、死亡,與屍臭。據統計,伊拉克戰爭造成60多萬平民傷亡、數百萬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茉莉花革命」爆發之後,埃及知名學者薩米爾‧阿敏即曾指出:「美國的目的並不是民主。」但這樣的警語,在台灣,恐怕少有人聽得懂或聽得進去。

3月8日,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白樂崎發表專文《茉莉花革命與中國》,認為當前正席捲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已引起全球性的迴響,包括「中國民主運動人士試圖散播茉莉花革命」。該文寫道:「美國和西歐許多人太顧忌改變現狀,怕壞了與北京壓迫人民的領導人之間的敏感關係。我們需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對那些致力於中國、西藏和東突厥斯坦人權和民主的人,加強建立並維持良好關係,白宮和全球政府都需要將達賴喇嘛和熱比婭視為座上賓。」

白樂崎宣稱,台灣最重要的資產是「民主」,所以:「台灣與中國打交道時,需要坦率、直接提出人權、民主問題,而非擱置、或全然迴避。台灣對中國民主運動展現更支持的態度,將能對中國最有幫助,台灣應該溫情歡迎達賴喇嘛和熱比婭到訪,而不是試圖把這些勇敢、大無畏的領袖擋在台灣門外。」

白樂崎的言論,和布希、伍爾西何其相似,同樣以民主為名,介入中國內政,不僅說三道四,甚至支持藏獨、疆獨。白樂崎的觀點,或許也正是華府的觀點,透露的正是以美國為中心的價值觀,都想裂解中國,且披上了「民主」的羊皮。藉著「茉莉花革命」,美國不僅想敲開阿拉伯世界的大門,還想進一步敲開中國的大門。

茉莉花,以清香著稱,在許多國家都被視為愛情之花和友誼之花,它的花語,象徵忠貞、誠敬、清純、質樸。但這場橫掃北非、中東的「茉莉花革命」,在歐美國際強權介入之後,那花語所象徵的純潔,其實早已不復存在。

茉莉花還有個花語:「你是我的。」白樂崎對「茉莉花革命」的推崇,若以花語譯之,或可解為:「你們都是美國的。」在台灣,不少人跟著趕流行,天真地把「茉莉花革命」視為美式民主的勝利,但又有多少人能聞到藏在那花香底下的屍臭?

(回目錄)




左右看:國開行招哈佛MIT實習生

左看:中國的自信與不自信

今年2 月中,中國的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在網站上公布了其暑期實習生的招募訊息,開出的資格要求竟是:美國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在校生,其餘的海內外所有學校皆不在考慮之列。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側面反映出了中國對於「軟實力」問題的矛盾態度。

今天的中國,除了在部分政治議題上與西方針鋒相對之外,在大多數領域都是西方尤其是美國體系的積極擁護者。經濟上自不待言,思想文化上亦是如此。中國赴美留學人數年年創下新高,並且至2010年為止,中國已取代印度成為在美留學生最大來源國,同時,很大一部分博士生畢業後都留在了美國。即便是政治菁英,也紛紛將其子女送往歐美名校,例如下任國家主席人選習近平的女兒在哈佛,目前聲望日高的薄熙來兒子則在牛津。

在此脈絡下,「國開行」開出這樣的條件,一方面顯示了中國對自身經濟實力日益自信,另一方面則又更加強烈地顯示出對美國名校的崇拜,以及於自身「軟實力」的不自信。至於此種全面擁抱西方名校的情結是否會有所謂「和平演變」的隱憂,似乎早已無人關心。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腦力銀行,人才回流

中國的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日前才經英國金融時報批露,對發展中國家近兩年來的貸款援助已經超越世界銀行,最近「國開行」提出的暑期實習生資格又引起議論:它只招募美國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在校生,其餘的名校,不論是耶魯、劍橋,或是北大、清華全不在考慮之內。一些論者批評這是中國機構崇洋媚外的表現,但若從改革開放以來的腦力外流(brain drain)脈絡來看,則恰恰相反地顯示了中國的自信與進步。

中國腦力外流情況堪稱世界之最,早已受到世人關注。1990年代的一份調查指出,中國赴美留學的博士生,超過7成以上畢業後都留在美國工作。2010年由於許多高中生畢業後直接赴美就讀大學,中國更成為美國留學生來源國的第一位。為了改變這種「腦力外流」的趨勢,中國早已制訂了吸引海外人才返國的10年計劃,儘管一年多以來僅吸引了約6百人回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與歐美的相對停滯,對高級人才的吸引力必將與日俱增。

「國開行」招募哈佛、麻省理工實習生,正是反映中國將全世界的高級人才作為自己的「腦力銀行」、為己所用的大膽與自信。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歐洲應團結因應中東危機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上週確實是歐洲民主國家最需相互依賴的時刻。來自利比亞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難民潮,除了影響義大利和法國,也波及到一水之隔的英國。油價高漲衝擊到德國,英國也難以倖免。如果要對此介入,光靠英國還不行,歐盟、美國和中東國家都得團結行動。

因此,工黨兩位思考敏銳的領導人將英國政治放在歐洲脈絡下,可說來的正是時候。工黨影子內閣外長亞歷山大(Douglas Alexander)日前在一場會議中表示:「法國和丹麥中間偏左政黨過去10年從未執政過,在德國社民黨交出政權後,瑞典社民黨和英國工黨的民調創至少20年來最低,瑞典社民黨的民調更創下1923年以來最低。」曾在工黨執政時期擔任外長的米爾班(David Miliband)最近也指出,由於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和瑞典目前都由中間偏右政黨執政,英國得承受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從未有過的轉變,民調顯示,即便極右政黨並未獲得全面支持,極右派的思維卻受到歡迎。

左翼政黨要跌入谷底相當容易。過去的歷史顯示,在艱困時刻,政治光譜通常會急速右傾,因選民的恐懼會壓過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也發生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後的停滯性通膨。由於當前我們面臨另一波油價飆漲,在通膨升高,就業機會稀少之下,除了忍受或抗議之外,我們是否有其他對策?

亞歷山大和米爾班均點出,經濟不安引發了右翼政治。被擠壓的中產階級(squeezed middle)並非民調公司捏造出來的,而是對支出增加、薪水不漲、機會較數十年前更少的數百萬家庭的一種描述。亞歷山大表示,中產階級已對國家失去信心,對市場亦是如此。他說的沒錯。

但對英國保守黨和自民黨合組的聯合政府,或歐洲其他中間偏右執政黨而言,日子也不會好過到哪去。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和法國總統沙柯奇被多數民眾視為小丑,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支持度創4年來最低。英國自民黨在中巴恩斯利(Barnsley Central)的補選中面臨慘敗,其保守黨夥伴也遭到羞辱,上個月英國首相(保守黨黨魁)卡麥隆的民調首度跌破50%。

這波通膨壓力主要因為油價上漲,但也是因為亞洲中產階級消費者的需求增加所致,可能會衝擊到保守黨和自民黨聯合政府恢復經濟成長的計畫,出口市場將非常艱困。英國政府削減支出,不僅衝擊到社會福利,也包括國防和高教經費,中產階級小孩逐漸放棄上大學,但也找不到工作,這種情況對保守黨和自民黨聯合政府造成的不安,遠勝過其他打著社會主義工人旗幟的政黨。自民黨在地方選舉中若再遭重擊,可能導致聯合政府垮台。

但對中間偏左政黨而言,當前這個時代也非常危險,需靈巧地掌舵。當新工黨成立之際,布萊爾和布朗(英國工黨籍的前後任首相)至少有柯林頓領導的新民主黨作為典範,如今翻遍整個歐洲和美國,並沒有明顯的效法對象。英國和歐洲目前面臨的風險相當高,試想,來自阿拉伯國家的新一波移民潮,加上高油價引發的衰退,英國和歐洲各國政府只能透過削減支出,來讓財政平衡,或靠增加稅收,我們即將看到這些強硬右派所掀起的超級風暴,這種情況已在歐洲大陸已處處可見。

那麼,接下來該怎麼做?首先,工黨需將經濟安全列為新思維的核心,包括增加對高教的投資,接受某種形式的收費,但提供優渥的獎學金;重新思考限制中小型企業的規定;讓貧窮的勞工家庭能得到適當的誘因。讓英國財長奧斯本完全控制所謂的成長策略,這是最愚蠢的舉動。政府必須削減支出,但工黨應主張削減三叉戟核子導彈預算、增加對富人課稅、裁減官僚體系的規模等。

其次,工黨必須在挑戰歐洲統一的氛圍中辦演領導者角色。解決中東危機需要整個歐洲一致行動,處理難民潮不能單打獨鬥;建立管制嚴格但公平的銀行體系,也需歐洲共同行動,但這不代表工黨得全盤接受歐洲左翼政黨的議題。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0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