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3-16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節慶活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1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1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重新認識集權

發生在日本的311地震,震災加上海嘯的複合式災難,幾乎摧毀了本州東北沿岸,人員傷亡迄今難以清查,家園與產業的毀損更是難以估計。

地震或海嘯都是無從預測的自然災害,人類社會往往僅能以有限的人為手段因應,以降低或紓解災後創傷。以近年來全球歷次重大天災而言,無論急難應變或災後重建,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即是政府的「強力干預」。政府的強力干預,簡單的說,即是「集權」。

以311地震為例,日本政府派遣自衛隊展開救災,或是斷然處置核熔危機,其實都是以集權手段強力介入公共事務,以避免災難或危機擴大。以2005年卡崔娜颶風為例,美國政府派出大量軍隊維持社會秩序,鎮壓災區暴徒的燒殺搶掠,部隊甚至被授權隨時開槍擊斃暴徒;此外,針對災後物價哄抬的問題,即連一向講求自由市場機制的美國政府,也不得不祭出制裁手段,打擊藉機牟利的商家。美國政府的作為,同樣也是以集權手段強力介入地方及公共事務。

2010年7月7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了一份報告,回顧中國汶川地震積累的經驗,該署指出,中國的一些有效的災後重建方法,對於環境署的專家而言,是非常寶貴的經驗,他們從中國學到的一些災後重建方法,日後極可能運用到世界其他地方。比如,中國中央政府根據環境風險評估結果下達明確指令,劃分可重建區域和危險隔離區域;地方政府據此即可迅速調配人力物力,在即刻重建家園的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危險。

以汶川地震重災區北川羌族自治縣為例,北川全縣20多個鄉鎮、16萬人受災,25萬間民房倒塌,接近2萬人因地震遇難或失蹤,群山環抱的老縣城幾乎被夷為平地。災後,中國規劃設計院專家根據抗震安全性、環境承載能力、羌族特色體現等多項指標後得出結論,建議北川縣城異地重建,而北川縣安昌鎮東南就是最合適的新縣城所在地。當年11月,國務院通過北川新縣城選址,調撥一塊位於河谷平壩至盆地的過渡地段,約10平方公里土地作為新縣城的所在地。

如今,新縣城已於2010年9月建成,為了新北川的長遠發展,新縣城同時規劃建設了農業示範園和農產品交易中心、北川山東產業園、羌族特色商業步行街等,工業園已有34家企業入園,將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工業產值將達30億元以上,是老北川的3倍。

這種規模化的重建效率,全球首見,不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都展現強大的執行力,就政權的行使而言,它同時也展現了集權與分權的高度協調力。2007年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中國政府同樣發揮了這種執行力與協調力,以擴大內需為政策主軸,領先歐美日等資本主義先進國,走出危機。

「集權」(Centralization)與「分權」(Decentralization),是相對的概念,對政府組織而言,它們是兩個相互矛盾且又相互依存的機制。一般而言,集權的優點是:有利於政令統一、標準一致、統籌全局、集中力量應付危局;缺點是:往往不利於發展個性,顧及不了事物的特殊性,缺少彈性和靈活性,下級機構易產生依賴性或不願承擔責任。如何在集權與分權這兩極之間尋求折衷,始終是當代政治學的重要課題。以中國採行的「民主集中制」為例,迄今仍在集權與分權之間摸索折衷的模式,譬如藉由市場經濟來促進發展,即是一種分權手段,但藉由適度的宏觀調控來干預市場以避免導致經濟危機,或藉由中央統籌分配來解決城鄉及貧富差距,則可視為集權手段。

雖說,集權的機制並非現代國家解決危機的唯一要件,其他如科技、教育、文化、經濟等諸環節構成的綜合國力,其實也都同等重要,但就政治環節而言,集權卻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台灣一向把「集權」視為洪水猛獸,卻往往只見其表不見其裡,更時常對歐美日等「民主國家」的集權手段視而不見,適值天災危機和經濟危機逐漸日常化的此刻,或許,台灣也該重新認識什麼叫集權了。

(回目錄)




左右看:中向哥國提議建兩洋鐵路

左看:華盛頓共識尚未終結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2月13日對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的訪談,中國已經向哥倫比亞提議建造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兩洋鐵路,與巴拿馬運河競爭,同時也包括國內鐵路網及相關的城市建設。此一計畫被部分論者視為是「北京共識」取代「華盛頓共識」的表現,但深入檢視則並不盡然。

此一鐵路計畫是否真能實現依然存疑。尤其是連接兩洋、欲與巴拿馬運河競爭的鐵路,受限於鐵路的成本效益不如運河,前景並不樂觀,倒是其國內鐵路與其他基礎建設似乎較為可行。但另一方面,中國的此類建設計畫與歐美模式不同,具有貸款條件較寬鬆、專注於基礎建設、使用中國勞工、省去高額顧問費等特點,確實已對歐美的對外援助與貸款計畫形成某種競爭。

然而,除了上述計畫的操作模式不同之外,由此計畫中仍舊看不出哥倫比亞有任何打破華盛頓共識的跡象。此外,現任總統桑托斯本人長期推動哥倫比亞對外的自由貿易協定,並樂於標榜自己是英國布萊爾、紀登斯的「第三條路」的支持者,可知其或許在部分政策上將較為務實、機巧,但擁抱新自由主義的基本立場仍清晰可辨。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莫以美國之心度中國之腹

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日前向英國金融時報證實,中國確實已經向哥倫比亞提出建造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乾運河」鐵路的計畫,同時還包括相關的鐵路網建設,而哥倫比亞對此很有興趣。此一計畫由於將對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的地位形成競爭,引起部分論者懷疑中國與哥倫比亞的戰略意圖。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這些聯想可能只是國際媒體炒作新聞導致的反應過度。

首先,鐵路運輸的成本與效率都無法與巴拿馬運河相比。根據專家估計,如果透過鐵路運輸,每隻貨櫃的成本將比運河高出一倍,且鐵路運輸在港口的裝卸工作亦相當繁複,將拖延不少物流時間,加上鐵路的運輸能量比運河小得多,而巴拿馬運河也正在進行擴建工作以便容納更大運量的船隻,相形之下,此一鐵路計畫很難對巴拿馬運河構成挑戰。

反過來說,即便此一計畫真能成功取代巴拿馬運河的部分運量,它依然只是一筆單純的投資生意,畢竟中國的此類計畫向來從不涉及對方的內政政治,純就生意論生意,這也是其受到各國歡迎的原因之一。種種「以美國之心度中國之腹」的揣測,可以休矣!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蘋果公司已變成邪惡帝國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從前蘋果公司還只是一家電腦製造商的時候,人們習慣將蘋果比作BMW,那是因為蘋果為一群注重設計的富裕客戶所組成的利基市場,製造昂貴、設計精美的產品,這群客戶對蘋果這品牌充滿宣教士般的熱情。蘋果的產品被視為具有創意和多變,但並非業界的主流,當時整個電腦業由微軟和內裝視窗軟體的電腦製造商所主宰。對蘋果的這種看法,可從Commodore創辦人蔡米爾(Jack Tramiel)一番談話做總結。當蘋果執行長賈伯斯首次將麥金塔電腦向蔡米爾展示時,他說:「好極了,史蒂夫(賈伯斯之名),我猜,你會在精品店賣這台電腦!」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蘋果的市值超過3,310億美元,遠高於微軟、甲骨文或Google,這家多變的電腦公司已變成巨人,但未必是如雜誌出版商最近所發現,或如音樂和軟體界已知一段時間的友善巨人(Big Friendly)。蘋果現在幾乎全面支配線上內容產業,看起來又將控制行動電話產業,而且似乎沒有人能阻擋。

財富雜誌每年針對美國企業執行長進行「最受尊敬的企業」調查,今年的調查結果剛剛發布,蘋果連續第6年拿下這個頭銜。原因很明顯。在產品部分,蘋果推出設計精美、功能多樣和用戶好用的產品,並賺取高額利潤。該公司的企業文化在於,在特定日子發布新產品,而且比同業更具創意,軟硬體也獨樹一幟。

在策略部分,蘋果展現出對科技的高度理解,也能精明地評估銷費者會購買哪些物超所值的潛在產品和服務。多數執行長若經營一家擁有上述4分之1能力的公司就會覺得精疲力竭,但蘋果似乎擁有所有能力。蘋果目前的支配地位建立在三大概念。首先,蘋果重視設計,不會像很多企業一樣將此事外包給設計公司。其次,蘋果認為,Napster引發的非法音樂下載風暴不能持續下去,第一家提供簡易線上合法購買音樂的企業將清理戰場。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蘋果認為,行動電話可以作為接發電話、運算的手持電腦。

多數媒體將蘋果的上述概念歸功於魅力創辦人賈伯斯,理由是賈伯斯在1996年重返蘋果後,讓蘋果起死回生。我們有理由這麼相信,儘管企業的復興過程複雜,不可能單憑個人之力,無論其多有魅力。蘋果的企業文化開始露出賈伯斯的魅力性格,很像微軟曾是比爾蓋茲的企業延伸。

無論解釋為何,事實是,蘋果在幾項主要產業具支配地位,而且對行動電話產業具有干擾性影響。尤其是,蘋果的iTunes商店使其控制了數十億付費歌曲、專輯、影帶、應用軟體下載至全球數百萬用戶時的關卡,通過這個關卡的任何內容,蘋果都可以索取傭金。蘋果所販售的每支行動裝置,只能透過連接這個關卡來啟動。

這給與蘋果空前的權力。有很多企業也提供付費下載,但沒有一家像蘋果那樣掌握了這麼多網路用戶的信用卡資料。這是iPad問世時,很多印刷雜誌發行人淌口水的原因,他們只要把雜誌內容上傳至iTunes,並由蘋果負責收錢就好,雖然蘋果索取30%的傭金讓他們心痛,但至少終止了網路上猖獗的看免費雜誌問題。

但蘋果突然改變了遊戲規則。蘋果說,如果蘋果商店為文字和影音出版業者拉到新訂戶,蘋果會向出版業者索取訂閱價格的30%作為傭金,出版業者對此感到憤怒,卻無可奈何,他們若想在iTunes上做生意,就得照蘋果的規矩。

這只是這家不友善巨人展事實力的案例之一,卻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預告。

義大利語言學家艾可(Umberto Eco)曾寫過一篇令人難忘的文章,認為蘋果的麥金塔電腦像天主教的裝置,IBM個人電腦像新教徒的裝置,理由是,就像羅馬天主教,蘋果提供了一條保證的救贖路線,即蘋果模式(The Apple Way,譯按:way也有路線之意),而IBM個人電腦用戶得負起個人責任,自己找到上天堂的路線。

透過艾可的隱喻來看,新一代蘋果i系列產品都是經過緊密控制的裝置,用戶可能認為,自己擁有造型可愛、閃閃發亮的新iPhone或iPad,但事實上有一條看不到虛線連接了蘋果的總部。

用戶未經賈伯斯或其部屬同意,不能安裝任何軟體在蘋果產品裡面,如果用戶笨到破壞遊戲規則,自我尋求救贖路線,就會發現日後難以連上iTunes,這個設計精美的昂貴裝置,會變成一個壓公文的書鎮,這就叫作權力。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16』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