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17─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1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17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好能源與壞能源 |
人有好人、壞人,能源也有好能源和壞能源。那麼,核能究竟是好能源還是壞能源? 日本天災引發核變,總統馬英九還是堅持核四廠續建,他說:「我國核電發展政策不會因日本核災而有所調整。」顯然,馬英九認定核能是難以取代的好能源。當然,即使面臨災難還是對核能情有獨鍾的不僅是馬英九一人。2006年4月,全世界都在追悼車諾堡事件20周年之際,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在「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中表示:台灣應堅定核能發展政策,儘速完成核能四廠的興建。當時擔任副總統的呂秀蓮也表示:「核能是綠色能源,反核已經落伍,核四廠不僅要完成,還要思考未來是不是需要蓋核五、核六……」 當年是民進黨執政,民進黨黨綱明列「非核家園」主張,將「反核」視為政黨核心價值。然則,黨的精神領袖和政治頭人都明確表態支持核電廠續建、擴建,大力標榜核能是綠色能源、乾淨能源,當然,也就是「好能源」。 於今,在日本天災核變的巨大陰影之下,綠營反核聲音再起,彷彿誰支持核電廠,誰就是全民公敵。然則,民進黨曾經執政8年,期間並未提出任何替代性能源的政策,核電廠的擴建雖有延緩卻未改弦。顯見長期以來只是把反核做為政治動源、招納選票的工具。核能議題對黨的發展貢獻良多,這當然是「好能源」。 擁核的理由,很少人能夠比李遠哲說得更為清楚。他支持興建核電廠的理由大致如下:一、溫室效應危及地球生態,二氧化碳的減量是國際社會的共同義務。二、台灣高度倚賴的石油即將面臨枯竭,若不發展核能,能源危機就在眼前。三、過去不接受核能,主要是基於安全及核廢料因素的考量,但現今核電廠已大幅改善,安全不再是問題;至於核廢料問題,目前供應核燃料的國家多已承諾要回收核廢料,處理的技術也已改善許多。 上述三點,除了核能安全問題因福島災變再度引發爭議之外,大概很少人能夠反駁。馬英九堅持續建核四,為了安撫民心,他的說法也不過就是「將在提高安全防護的前提下繼續興建」。行政院長吳敦義隨後立即補充:核四的設備比起日本福島核電廠「更先進、更安全」。 「更先進、更安全」的用語,在電視商品廣告中頻繁被使用,這其實已是做為「好商品」的必要形容詞。要促銷核能,要鼓吹「好能源」,當然也必須套用。美國早在布希政府時代就已提出一個「全球核能夥伴」計畫,鼓勵開發中國家向技術「先進」國家購買「安全」的核電設施和相關裂變燃料。核四廠購自美國,美國有關「好商品」、「好能源」的促銷用語……目前就是我們的能源政策。 |
(回目錄) |
左右看:台灣核電廠何去何從 |
左看:無法承擔的風險
近日,日本核電廠在大地震與海嘯的衝擊下,頻頻發生爆炸。而且,這核電廠事故居然是發生在謹慎小心、核電技術享有國際聲譽的日本。 以此來看,台灣核電廠的管理不僅需要立即的全盤嚴格檢查,而且應在短期內以公投方式來進行最廣泛的民主討論與由民意決策,決定台灣今後是否應全面地停止執行核能發電政策。 雖然,近日台電公司以技術專家的口吻告知媒體,台灣核電廠的安全規格與預防措施等均遠高於這次發生事故的日本福島核電廠,所以理論上台灣不會出現類似日本核電廠的安全問題。但,問題是:在日本出現這次史無前例的大地震與海嘯巨大自然災害以前,誰會知道日本核電廠的預估安全值、維護措施會不夠呢?誰能真正完全、百分之百地掌控自然威力的意外呢? 誰能承擔這千萬分之一的風險機率呢?如果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足以全盤掌握、防堵自然威力,尤其是地震、海嘯等,那我們又如何能以所謂的預估安全值來規劃躲避掉自然衝擊下的安全事故呢? 如果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都不能百分之百的給予肯定答案,那我們還能冒此風險,繼續選擇隨時會爆發核電意外的核電政策嗎? 在日本空前的地震與海嘯侵襲下,日本福島核電廠近日連續爆炸了4次之多,而且外洩的輻射已開始擴散蔓延,後果會有多嚴重,目前全球核能專家與政府都在密切觀察評估中。 毫無疑問的,這次日本核能廠爆炸所顯示的嚴重核安問題,對於鄰近於日本的台灣核能發電的政策執行來說,是一個嚴酷的考驗。 這幾日媒體已開始出現大量反對或質疑核能發電的聲浪,過去一直強烈反對核能發電的環保團體、核電建廠地區之社區居民等,也在此時準備發動全面停止興建核電廠之抗爭訴求。然而,這些對於台灣核電安全的質疑以及對於核電政策強烈反彈,其實是沒有客觀事實根據的。 所以,台灣核電廠的安全無法與日本的核電事故一概而論的。 |
(回目錄) |
咄咄集:雙英能源對策何在 |
■羅德水 為此,總統馬英九親自主持「重大災害因應作為研討會」,並要求相關部門要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為往後的防災措施奠定良好基礎;已經宣佈參選的蔡英文,呼籲政府記取教訓並重新檢視核安問題,至於境內有3座核電廠的新北市長朱立倫則表示,如有替代能源,在核四運轉後,核一、核二廠應儘早退役。 相較於朱立倫的角色與發言,很有可能在2012大選中對決的雙英,一個是上任即將滿3年的現任總統,一個是擔任過行政院副院長的現任在野黨主席,發言內容則顯得取巧,唯一的收穫大概是,兩人的發言共同指出一個殘酷的事實,原來經過扁政府8年執政加上馬政府3年執政,無論藍綠政權,基本上並未針對台灣可能面臨之各種災害,建立足以讓人民信賴的防治、預警與救災機制。 我們以為,只要痛下決心,無論是防災教育的扎根,或者災害的預警與救難系統,終能逐步落實,真正困難的是,究竟要如何從根本上看待台灣的國土規劃?並提出相應的產業與能源政策?誠如許多人批評的,面對這些環環相扣、因果相連的重大議題,政府種種施政作為卻往往有著令人不解的矛盾,諸如:一方面宣稱要節能減碳,一方面卻又大談興建大石化廠的必要性;一方面呼籲民眾重視地層下陷問題,一方面卻又將養殖業視為重要產業;進一步言,目前進退維谷的核電問題,又何嘗不是一味追求經濟成長,以及國家欠缺總體能源政策的必然結果? 作為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與蔡英文不能只是提出「檢討核四」、「重視公安」之類的應景空話,而是必須嚴肅地告訴人民:地狹人稠又面臨各種天災威脅的台灣,如何進行國土規劃?如何均衡區域發展?如何解決地層下陷問題?如何從根本上治水防洪?如何以各種具體作為減少震災損失?上任後又將推出什麼樣的能源政策?如何處理潛在的核災危機?核能舊廠何時退役?替代能源何在?符合節能減碳趨勢的產業政策又是什麼?是否繼續長期以來以犧牲土地為代價的經濟發展? 瑞典政府5年前發表「邁向2020的無油國家」宣言(Making Sweden an Oil-free Society by 2020),宣示要給人民一個美好未來的馬英九與蔡英文,有義務在選前向人民提出總體、前瞻的能源與產業政策。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重要性被誇大的設計師 |
■徐世輝 在這個脈絡下,設計師的放浪不羈、恃才傲物、唯我獨尊、天馬行空,就幾乎與設計產業的文化劃上等號。據說,睥睨群雄是好創意的本質,菁英氣質是優良設計的基礎。 這其實是誤解,是融合了代工文化與廣告行銷,然後把光鮮亮麗跟產業內涵劃上等號的台灣版設計觀。 設計展的參展作品就像是實驗室中的科學研發。參展作品,就算是在生產線上不惜工本、萬裡挑一的成品也無所謂,只要能上得了展覽台就可。但是,能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就必須考慮到良率、製造成本。漂亮、完美的設計獎作品,往往不能由同時代的製造技術來完成。例子之一,是市場上罕見到iF、紅點等設計獎的商品販售。設計概念與製造技術差距的典型例子,則是蘋果公司的「好」產品,其造型、色彩概念早在30年前由德國家電業設計出來,今人以為那是過於前衛,其實是設計概念無法落實於製造。 被忽略的領域之一,是製造。今天的產業論述把設計概念抬到極高的位置,卻刻意不提,所有的概念都需要靠最不光鮮的部門來落實。媒體、業界名人很少談到產品的製造過程,似乎設計師在電腦上完成圖表後,機器就能自動製造出來。但是,實際的狀況卻是,工業設計要靠模具設計、射出成型來落實;時尚設計的背後,則是老師傅的一針一線;建築設計則要靠營造技術。本地總以為台灣與國外,在這個領域的差距是創意不如人、設計師氣質不夠「明星」,卻忽略了,與第一線師傅的溝通發生困難,甚至本地製造技術不足,才可能是關鍵。 台灣的產業界慣於用代工的經驗看事情,「研發=產業核心」的觀念,直到近年才稍有鬆動。不過,我們並沒有用更廣的視野來看產業,反而是用設計、行銷取代了研發,轉變成「產業核心在設計、行銷」。 這是新一波的造神,只要稍微回顧50年前,台灣官方、產業界動員社會資源,從科學展覽、「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去建構工程師在社會中的地位,就可以看到類似的面貌。英雄需要狗熊襯托,沒有賤民哪有神仙出場的空間。「工程師=阿宅、摳男」的各種戲謔論述、當事者的無辜氣氛,情結根源於此。 50年後,這個島上的人民,會不會用同樣的心情來看設計師?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