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31─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3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3-31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世界商貿新秩序 |
利比亞動亂,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大軍壓境,展現強權武力。中國做為崛起中的大國,卻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被看見。那就是:中國動用各式機、艦緊急從利比亞撤走的公民,居然多達3萬5千人! 這幾乎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最快速的一次撤僑行動,在此之前,我們根本難以想像,遠在北非的國家,居然會有那麼多中國人居留和工作。進一步的訊息指出,在利比亞的中資企業多達75家,其中光是中鐵建承建3條鐵路的合同,其金額即高達42億美元。利比亞的案例揭示中國在第三世界商貿地盤的擴張是何等神速。不僅是第三世界,中國在去年年底與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簽訂合作架構協議,雙方將合資在美國發展高鐵及其他軌道技術,這意謂中國資金和技術人員投入美國高鐵的興建已是指日可待。 中國商貿版圖的擴展模式與過去主流經濟學教科書上的說法相去甚遠。以美國為首的主流經濟學告訴我們,是自由市場的發展刺激了個人利益的追尋,經貿增長是眾多個人利益競爭之下的成果。然則,中國企業雖然看起來各自在世界市場上尋找投資管道,它們的決策基本上還是經過中央集權式的協調而產生的,不管是資金、勞力、原料乃至各種資源的調配,都是依據北京的全球發展戰略來管理和運作;外匯的統籌和匯率的控管當然更不例外。沒有人會認為中國在利比亞資金和人力的大量投入純粹是中鐵建的生意經,更沒有人會認為中國鐵道部與GE的合作純粹只為爭奪美國的高鐵市場。中國中央集權式的商貿發展戰略,讓人們有太多想像的空間。 未來,我們尤其必需留意的是:當今商業價值的衡量已經超越了物質的層次;創新、設計、行銷以及國際貿易、金融法規等「非物質」的價值越來越為凸顯。中國很清楚,要超越「世界工廠」的格局,對於國際上有關貿易、社會、環境等規範的制訂,就得有更大幅度的介入。到目前為止,這些既有的法規和秩序,都是有利於歐美等傳統工業大國的,長期以來,它們既是商貿強權,一切國際規範自然向它們的既得利益傾斜。 自2007年以來延燒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歐美傳統強權方寸大亂,也使得世界公民對於既有的國際金融秩序失去信心。這當然也是中國介入重新定義遊戲規則的時機。於今,中國大力投入第三世界國家的基礎建設,慷慨金援希臘、葡萄牙等遭逢金融危機衝擊的歐洲國家,又在美國積極發展合資、購併的事業,這其實都已在為重新定義國際規範做準備。台灣和中國簽訂ECFA的同時,也應該預見未來世界商貿的版圖。 |
(回目錄) |
左右看:是否需要讀中華文化經典 |
左看:當代可能的資產
教育部近日宣佈,將改變高中課綱使四書成為高中生的必選課程,而非過去以來的選修。台灣雖然早已解嚴多年,但過去至今的國家主義的掌控手段與心態,仍是壓制了台灣社會自主發展的主要負面因素。做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主要機制的教育部,如今抬出這政策,背後的文化認同統合、引導國民精神教育的用心,當然是不言自明。 縱雖四書的研讀符合當局者的意識形態的取向,但在目前大環境中,讓青年學子對於四書有一個基本認識,卻並非一無可取。若我們能自覺地以理性思辨的眼光來研讀四書,以及廣義的中華經典,總的來說,卻是利遠高於弊。 首先,我們是以今日的困境來看看古人如何面對這永恆性的人生挑戰?例如,生不逢時、懷才不遇、面臨人生基本價值選擇時,我們該有什麼人生智慧?這些普遍性真理,古人的因應固然不見得對,但無疑地會給予我們許多珍貴參考點。 其次,我們之所以要研讀中華經典而非西洋經典,主要原因無他,乃是:因為這是我們最熟悉、親切的文化傳統,也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活生生的文化傳統中。文化經典,在有心者的理性詮釋下,是可以成為我們今日的思想資產之一。 今年年初以來,教育部加快腳步修改高中課程大綱的規劃,並於日前突然宣布今後高中的四書將是必選課程。這新的官方教育政策已引起了各方反彈,不僅有人從教育層面質疑這政策的妥適性,也有人從統獨意識形態上批判這是復古、大中華意識形態的國家教育政策。 這些反彈、質疑的意見,雖往往夾雜著情緒、成見的意氣看法,但平實而論,卻是有其基本道理,值得我們深入檢討這重大政策的妥當性。 首先,若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的目標來說,如出口成章、熟悉自己傳統文化的歷史典故等,那何不直接讀古文觀止之類的文章選粹呢?因為四書主要是哲理、傳統道德教化的論述,文章詞句並非其最主要特色。 其次,若以培養學生對自己傳統文化精華的學習與領會來說,做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四書固然當之無愧,但我們首先要問的是:在今日全球化的時代裡,我們日常生活有多少是屬於傳統中華文化?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還是市場經濟這界定現代化的三大基本要素,無一與中華文化有觀,甚至還有內在矛盾。既然如此,還要學子們讀四書,豈非開時代倒車? |
(回目錄) |
咄咄集:何處不派遣 |
■羅德水 一方面提升組織層級並增加業務量,一方面卻未同步增加員額編制的組織再造方案,固然源於所謂員額總量管制的迷思,然而,一個主管全國勞工業務、希望穩定就業市場的部會,本身卻進用如此高比例的派遣員工,確實格外顯得諷刺。 官方尚且如此,遑論講究所謂競爭力的事業單位,「非典型就業」究竟有多嚴重呢?行政院主計處調查顯示,民國99年已有72萬3千多人以非典型就業方式工作,其中又以15至24歲的人口為大宗,大量使用派遣人員的公部門無疑則是非典型就業日益惡化的關鍵。 統計數字不只是冰冷的數據,非典就業其實早已存在我們生活週遭各個角落。總有到醫院就診或探病的機會吧?各大公立醫院的清潔工作早已外包,協助病患就診、進出手術房的輔助人員也是派遣工,各樓層的電梯出入口則乾脆外包給各家看護公司,或許哪天提供醫療服務的醫護人員也是某某醫護派遣公司派到醫院的派遣員工,也無須意外。 非典僱用究竟可以到達什麼地步?官股仍是最大股東的中華電信公司作了示範。前些時日,我到中華電信某營業處申裝市內電話後又退租的經驗,或許就是目前台灣非典就業形態的典型。一點不誇張,到府安裝線路的是外包公司的工程人員,每個月語音催繳相關費用得外包給催收公司,後來,到中華電信公司營業處辦理電話退租業務,收費窗口坐著是某家銀行派駐的人員,到目前為止,辦了這麼多業務,竟然還未遇到一個編制內的正職員工,心想,坐在櫃台身著制服的客服人員總該是編制內員工吧?一問才知道,原來連櫃台服務人員,也有正式與非正式之分。 逐漸萎縮的就業市場,以及日益典型化的非典就業形態,直接衝擊青年世代的就業機會,誠如日前多個青年、勞工團體所指出的,台灣的年輕人正面臨「高負債」、「高失業」、「低薪資」、「工作不穩定」、「買不起房子」等困境,面對徹底扭曲的世代正義,各總統候選人究竟要提出什麼具體對策,「首投族」可要貨比三家。 |
(回目錄) |
井邊之蛙:謎樣製作人 |
■徐世輝 值得注意的,是「製作人」被凸顯成為戲劇的主角。這是一個流行話題大轉折。 如果眾人還有印象,導演向來被視為本地影視作品的核心;數年前的連續劇《霹靂火》,則把編劇的角色從幕後推到幕前,似乎戲劇沒有編劇就成為跛腳鴨;演員也曾被視為是關鍵人物。就像時裝的流行,影視領域的「要角」,這次轉到製作人了。 製作人的角色被凸顯,不完全是媒體的傑出洞察,而是本地的業界、學界,多年來引進製作人制度的結果。不過,大家都像瞎子摸象,一個點就被擴張解釋成全貌。 典型的炒作流行話題方式,是「編劇影響作品的品質」、「製作人影響影視作品的方向」。這種談法大家都很熟悉,財經媒體都是用這種慣性來處理企業經營個案,近來關於設計師、創意的討論方式,就是這種固定模式下的產物。不過,讀者、觀眾都有社會經驗、職場經歷,這樣近似「造神」的說法,看久了會覺得怪。 在媒體的疲勞轟炸下,沒有被談出來的關鍵,不在於製作人的重要性,而是,製作人與其他領域的配合方式。因為,偶像明星是早年好萊塢的運作核心,有行銷考量;導演的地位被凸顯,主要是來自於歐洲電影的運作經驗;編劇的「關鍵」位置,則主要是本地對於日本戲劇的認知;至於製作人,是好萊塢行之有年的作法,它有製造業經理人的脈絡。這些在影視作品運作中,應當發揮作用的角色,原本都有各自的產業運作脈絡。 但是,台灣卻期望藉由平行移植,而將本地的影視領域,轉變成影視產業,似乎台灣的編劇仿效西方編劇的作業,就可以向影視產業轉型。但是,好萊塢製作人,與好萊塢編劇的分工模式,相對於新電影製作人與新電影編劇的互動模式,有明顯不同。於是,本地的操作就變成雜湊。最常被談到的議題,是傳統導演擔負的籌資、尋找題材等工作,該如何移交給製作人,或者是本地製作人的作業觀念,該如何向西方學習。 至於,製作人要如何與編劇、導演互動,反倒不被注意,幾乎成為土法煉鋼。就像是設計師在本地的流行話題,往往集中在設計者的神勇,而不觸及設計者在作業流程中,所面臨的限制、與其他領域的互動。少了這個部分,熱潮過後,製作人將成為一團謎。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