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4-20─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4-2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4-2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不負責任的政黨 |
近來,民進黨重砲猛轟紅十字會助日捐款未一次到位,內政部長江宜樺18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民進黨募得的8千3百餘萬元,截至18日中午前也尚未送交日本,所以請綠委回去轉告黨中央,請用一致標準看待紅十字會。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表示,該黨賑災捐款15日才截止,並已於18日匯出。 如果不是江宜樺的提醒,大概少有人知道,民進黨在抨擊紅十字會的同時,該黨不但募了款,而且一毛錢都還沒匯出去。如果不是林右昌的解釋,或許少有人知道,原來匯款時程的確必須考慮到種種行政流程,而紅十字會說的、做的其實也沒錯。這麼說來,如果大家都沒錯,那麼這連續數日的窮追猛打,到底誰錯了? 由於在現行所得稅制下,企業股利發放的減少,將會造成嚴重的租稅不公、貧富差距惡化,國民黨立委提案將未分配盈餘稅提高至15%,但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提高未分配盈餘加徵稅率對中小企業衝擊很大,故民進黨團要求朝野協商,待經濟部相關配套措施出爐後再重新定奪。民進黨顯然是受到工商團體施壓,按立法院議事規則,該法案將進入「冷凍期」,甚至從此擱置。 民進黨一向主張賦稅改革,抨擊國民黨放任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如今國民黨都要替富人加稅了,民進黨又以經濟部未作好配套措施為由擱置該法案,這好像也沒錯,道理似也說得通。但問題是,如果民進黨又對了,那到底誰錯了? 數月來,民進黨幾乎全黨總動員,以環保為由,反對興建國光石化,包括彰化縣前縣長翁金珠、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蘇貞昌都簽署了反國光石化的承諾書。但問題是,國光石化是2005年民進黨執政時推動的計劃,原本地點選在雲林,後來決定遷到彰化,也是民進黨執政的行政院決定的。2004年,台塑與彰化縣政府簽訂意向書,打算在彰化興建煉鋼廠和燃煤電廠,當時的彰化縣長也是民進黨的翁金珠。 當時,這些政治人物以及整個民進黨都位居決策的關鍵核心,他們想的或許是招商引資,也或許是創造產值與就業機會,但無論如何,環保議題都被他們拋諸腦後,當初他們那麼做,好像沒什麼錯,如今他們重提環保,好像也沒什麼錯,但問題又來了,如果民進黨永遠都是對的,那麼到底誰錯了? 有人說民進黨最強的就是擅於政治的詐術及詭辯之術,有人說民進黨永遠有兩套標準,只要對自己不利就死不認錯,自己永遠是對的,而別人永遠是錯的。但,除了這些之外,更令人憂心的其實還是隱藏在這些現象底下的某些結構性本質,亦即,民進黨的死不認錯、昨是今非,反映的正是一種不知對歷史與人民負責的集體傾向。 譬如,按民進黨的邏輯,過往的執政年代,無論犯下什麼錯誤,皆是過去扁政府的事,如今的民進黨無須為其負責。這種亟欲把「現今之我」從「過去的我」中割離出來的作為,除了反映該黨不知自省、無意負責的心態之外,還往往進一步轉化為攻擊性的政治鬥爭,這已成為該黨長年以來習而不察的集體傾向,其背後潛藏的正是自我中心、唯我獨尊的「道德個體主義」。 美國學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指出,政治社群必須為過往不義公開道歉的最主要理由,就是要向受害者的記憶表示尊重,並承認不義對受害者及其後代的深遠遺害,並對加害者或未加阻止的旁觀者的錯誤做出補償。正式道歉作為一種公共姿態,有助於癒合歷史傷痛,為道義上和政治上的和解提供基礎。這種政治上的社群主義,簡單的說就是:有歸屬就有責任。 以此反觀民進黨的作為,無非就是一種缺乏「責任」的態度,但若進一步連結到「歸屬」的問題,則不禁令人懷疑其間的主從關係。一向把「愛台灣」高掛嘴上的民進黨,其實也一向吝於向人民道歉認錯,那麼,或許該黨真正的想法從來不是它歸屬於台灣,而是台灣歸屬於它;又或許,人民不是它的主人,而它才是人民的主人。 |
(回目錄) |
左右看:論國光石化的經濟貢獻 |
左看:數據灌水 官僚誤國
5,830億的國光石化投資案,廠商稱每年可為台灣創造4,162億GDP貢獻,帶來27萬個就業機會;經濟部黃重球次長稱:國光石化若不能在台投資,將影響石化產業競爭力,影響國內就業人口,光是仁武、大社石化中心的就業人數即有11、12萬人。彷彿拒絕國光石化就是拒絕經濟成長,彷彿國光石化通過與否最終只是環保與經濟二選一的價值對決。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4千多億的GDP貢獻係由預測就業效果貨幣化之1,300億,及與石化業上、中、下游產業直接、間接相關所有產業等附帶價值浮報而來;27萬個就業機會係將興建期、營運期之直接、間接可能就業機會全部計入。事實上,國光石化投資案直接帶動的投資效益,僅6種石化上游原料產品與22種石化中游原料產品共1,022至1,159億,為廠商所稱的1/4,且遠低於所需支付的外部成本;國光石化營運期可能提供直接就業數僅1萬395人,少於可能受影響漁民數1萬3,531人。 而黃次長所謂12萬人失業影響,係將五輕關廠失業人數也算在國光石化案頭上。但實際上,黃次長所引數據為民國92年的評估報告,該報告所採產業關聯係數、就業關聯係數分別為78、88年與85年舊資料,根本無法反應現況;目前高雄煉油廠與仁武、大社石化中心內9家由五輕廠直接供應基本原料之廠商直接就業員工數共4,413人,僅經濟部所稱12萬人的1/30。 國光石化總投資5,830億,中油出資43%,約佔去年國家財政總支出的9.39%。依主計處公布去年我國經濟成長率12%,年增長率4%趨勢,比較10年後國光石化開始營運所能帶動之最大化GDP貢獻2,862億,單一產業能帶動1.7%的GDP貢獻,帳面上看頗亮麗。 但從產業發展前景來看,將9%國家財政重點投資在國光石化是否值得?10年後全球原油存量只剩38年可用,若考量鑽採作業日益艱難,原油短缺將提早發生,未來原油價格勢必只漲不跌;可預見10年後國光石化營運時,其原料成本勢必面臨節節升高的壓力。據主計處報告,當國際油價每上漲10%,將使我國經濟成長率下滑0.14%,其中以製造業之化學工業所受衝擊最大。此外,就業需求將減少11,050到55,252人,其變動率為負0.11%至負0.56%。易言之,國光石化目前所預估的最大化產值貢獻,並未衡量原油價格上漲致GDP成長下修的必然趨勢。 就產業分析的角度而言,國家投資的重點產業應考量機會成本,提出對照版本加以比較,才能做出最有利國家產業發展的最適選擇,而非只在石化產業蓋與不蓋的單一選項中做決策。試想9%的國家財政支出若用來投資綠能產業,可創造的內部效益、外部效益又是多少?至少可預見的是,綠能產業的成本將會遞減且不會有原油枯竭問題。而除了綠能產業,政府是否還有其他投資替代選擇可供比較呢?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沙烏地阿拉伯正在面臨挑戰 |
節譯■葉興台 《衛報》的一篇評論認為,沙國擔心抗議浪潮蔓延不再是庸人自擾。在突尼西亞獨裁者垮台後不久,一名身分不明的65歲老人在靠近葉門北部的沙國吉贊省引火自焚;沙國民眾經常抗議,呼籲政治改革,並發動網路串連,要求舉行國會選舉,釋放政治犯和提高婦女權利,有2萬6千人參與名為「敢怒日」(day of rage)的3月11日抗議行動。 沙國政府對抗議民眾的回應,與去年英國經濟學人智庫點名該國為中東地區最不民主的國家相符,不僅朝和平抗議的民眾發射催淚瓦斯和子彈,直升機還在空中來回巡邏。3月11日抗議行動的其中一名籌畫者阿布杜-阿哈德(Faisal abdul-Ahad)被殺,數百人被捕,加入8千名良心犯的「行列」,這些良心犯包括沙烏地公民與政治全力協會共同創辦人貝賈迪(Mohammed Saleh al-Bejadi)。很多民眾在向沙國內政部詢問親屬的下落時遭到扣押,如律師賓祖艾爾(Mubarak bin Zu'air)的父親和兄長,未經起訴就被長期扣押,17歲民眾哈德爾(Jihad Khadr)從事人權運動的兄長塔米爾(Thamir)也失蹤多時。一部處理沙國政治犯的禁忌短片,公布4天就吸引7萬2千人觀看。 僅管沙國要求改革的聲浪可追溯到1992年的建議備忘錄(Advice Memorandum,沙國學者對國王遞交的改革請願書),突尼西亞和埃及革命加快了這個呼聲。沙國一群運動人士和知識分子史無前例地公然反抗官方對政治組織的禁令,宣布設立沙國第一個政黨(10個創黨黨員全都遭到逮捕),呼籲改革的聲浪甚至來自於皇室,沙國親王杜基(Turki al-Faisal)在幾週前的吉達經濟論壇上,呼籲舉行國會選舉。 多年來只能關起門來低語的事情,如今不僅在社交網站上公開討論,甚至在攝影鏡頭前面,如沙國民眾喬哈尼(Khaled al-Johani)在向BBC記者面前朝數百名警察嗆聲後就逃之夭夭,不見蹤影。僅管沙國政府試圖訴諸於宗派分離,並喚起伊朗威脅論,來使異議份子失去正當性,但真相是沙國民眾因政治壓迫和發展失敗而普遍不滿。 沙國政府除了明顯可見的政治威脅,也被更強大的社會挑戰夾攻,這是沙國社會現代化過程的產物,包括日益都市化和教育普及化,數萬名接受外國教育的學生,各式各樣的傳播媒體,以及中東地區比例最高的網路用戶(40%,為埃及的一倍)。 沙國龐大的原油收入已將該國由單純的沙漠國度,在短短幾十年內轉變為富裕的消費主義國度。但沙國文化水平尚未趕上這個快速的轉變,造成社會現實和沙國政府所灌輸的保守意識形態之間出現極大的落差。 如今沙國發現自己置身於阿拉伯格命風暴之中,該國已動員宗教和金融部門來鞏固現狀,除了透過伊斯蘭教法學家裁決(fatwas),把異議人士、抗議活動和維持秩序的糾察隊界定為對統治者的造反,還透過賄賂沙國民眾來換取忠誠和緘默。沙國87歲國王阿布杜拉從美國返國後就宣布,將發出1,29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超過其去年原油收入的一半),包括給公務員調薪15%,提供學生和失業者補助,承諾興建平價房屋,更不要說是增加宗教警察的預算。 對外,沙國政府獲得與之有特殊關係的美國支持,並以持續供應原油和購買數十億美元美國公債做為回報。這是否意味了沙國的命運仍將由一個專制政府所統治,沙國公民的想法不存在,權力仍由垂垂老矣的國王和其家族所壟斷?這是不可能的,因沙國並非上帝應允在地球上的永久王國,也不能不受國內或區域的變化所影響。問題不在於沙國是否會改變,而是改變的程度有多大。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