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5-1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徵 課輔人員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1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1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新加坡模式之秘

新加坡大選才剛落幕,「新加坡(政治)模式」再次成為話題。中共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也被外界視為是胡錦濤智囊的俞可平便言,兼顧經濟成長與一黨長期執政的「新加坡模式」,讓中國領導階層大感興趣。

新加坡有選舉,但實際上選舉結果絲毫不會影響人民行動黨的執政地位。光這點,就過不了西方的「民主」門檻:政黨輪替。但李光耀不做此想,對他而言,「吃西餐」不是萬靈丹,所謂民主失敗的例子從義大利到菲律賓,在所多有,不必依樣畫葫蘆。

更重要的是,就算缺乏西方的實質多黨制,新加坡也沒讓自己身陷各種顏色革命或運動之中。原因之一,在於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已經把自己昇華成「國家意志」的肉身,並據此壟斷了代表「人民利益」的絕對合法性與領導權。

在政黨史上,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民行動黨雖然仍唯李氏父子是瞻,卻做到了相當廣泛的「黨內民主」,此即凡是各行各業菁英,便積極拉攏入黨,進行政治栽培,藉以維持黨內的多樣性。這使得人民行動黨像個超級吸塵器,它不但擁有強大的社會穿透力,同時也弱化了反對黨動員社會部門的籌碼。

總結一句話,人民行動黨就是新加坡的「先鋒隊」。

人民行動黨的運作思維,台灣也似曾相識,只是知易行難。以戒嚴時期的台灣為例,雖然當時的政治反對者不斷以「列寧式政黨」批評國民黨,但坦白講,這樣的形容是「抬舉」了國民黨。因為當時的國民黨看似無處不在,但若論對於各種社會利益的全面壟斷與有效代理,還是力有未逮。這也是為何蔣經國曾經迫於壓力搞「吹台青」,但最後還是不敵解嚴浪潮的原因。

當下的中國亦然。雖然中國共產黨有著社會革命的紅色血統,但今非昔比,30年的經改造就了一批新富新貴,使得他們格外需要政治管道來保障他們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資本家入黨」會變得這麼名正言順的原因。

中國的問題在於,工農階級在經改的過程裡被徹底犧牲了,而政治話語權也一併喪失,缺乏政治代理人。貧富差距的擴大,更意味了既得利益與弱勢階級之間的難以調和,這使得經濟成長與一黨長期執政的目標,雖然期待兩全,實質上是一個尖銳的矛盾。新加坡模式會不會只是臨淵羨魚?日後將會揭曉。

(回目錄)




左右看:美國移民問題之爭

左看:誰在利用誰?

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在德州表示要繼續推動移民改革,爭取西班牙語系移民意味濃厚。

西語系民眾在美國社會普遍是被污名化的一群人,能夠像電視影集《慾望師奶》(Desperate Housewives)中索利斯一家躋身中產階級的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仍在3K工作中遊走,以2009到2010年經濟危機期間的就業狀況為例,當白人的失業率的上升情況下,非美國出生的西語系移民其失業率反而降低了近1%,並在營建業、醫療服務業就業人數中逆勢成長。

這絕不意味著西語系移民是經濟危機中就業市場的贏家,恰恰相反,無論是否出生於美國,西語系民眾薪資水平承受比其他族裔更大的下沈壓力。根據皮尤民調公司(Pew)的調查,於2008年2月到2009年2月美國全體勞工週薪資下降了0.1%,但非美國出生的西語系移民下降了1.3%,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經濟稍復甦期間,前者上漲了1.1%但後者卻下跌了5.8%。

西語系移民在美國的確處於不利的社會地位,與其說是「搶工作」者,不如說是填補了高體力工作職位同時卻拿比當地人更少的薪資。歐巴馬說要推動移民改革,究竟是要改善西語系移民的經社地位?還是藉此引入合法廉價勞動力灌入美國經濟?恐怕後者的機會要來得更多一些。
倪世傑/研究人員

右看:自我禁錮的美國夢

美國一直是移民社會,但曾幾何時,西班牙語裔已經在美國擁有超過5千萬人口,佔總人口16.3%強,遠遠超過來自中國、菲律賓、印度與古巴的移民,當中又以來自墨西哥最多。在邁阿密,西語與英語幾乎是並列的官方語言,不通西語幾乎無法行走。

5千萬人口絕對可以在美國政治體制中佔有一席之地,西裔不僅在期中選舉中較為支持民主黨,更支持歐巴馬,也因此著眼於2012年的選戰,歐巴馬一方面大搞賓拉登的狙擊秀,爭取主流選民,另一方面,則表示推動移民改革,讓在孩童時代就非法移民到美國的民眾,如大學畢業或是入伍當兵,都能獲得公民資格。

有助於非法移民翻身的《夢想法案》(DREAM Act)之前並未獲國會通過,主因共和黨阻擋。顯然,共和黨的美國夢與當前移民的版本不同。民族大熔爐在共和黨的理解中,僅僅是18到19世紀來自歐洲的白人與清教徒的融合,當下美國中西部已經被信仰天主教的西語系移民所佔,宗教信仰與語言以及族群的封閉性讓共和黨人直指這是不願意融入「美國價值」、「美國社會」的一群人。

共和黨的頑抗,倒也明白地揭露了盎格魯、清教徒文化才是「美國夢」的文化前提,非我族類者,立入禁止。
林水秀/政治觀察人士

(回目錄)



聊以行國:新媒體作為雷聲大雨點小

■莊迪澎
新加坡2011年大選終於在5月7日塵埃落定,執政46年的人民行動黨雖然繼續執政且控制超過9成的國會議席,但是在野黨寫下1965年獨立以來最好的戰績──贏得87個議席中的6個,並使得執政黨的總得票率滑落至歷年最低的60.14%。一些選區,在野黨也僅以微差敗北。

新加坡本屆大選有兩個特點:

一、人民行動黨首次無法在提名日當天即宣佈重新執政,這是因為6個在野黨達成協議,與執政黨一對一對壘,更首次全面競逐82個議席。新加坡在野黨此次躊躇滿志,是受到北部鄰國馬來西亞2008年全國大選結果的啟發與鼓舞,當時4個主要在野黨結盟,出人意表地引發「政治大海嘯」,贏得82個議席,首次否決執政黨在國會的3分之2多數席優勢,更取下5個州政權。新加坡在野黨顯然期盼「複製」馬來西亞在野黨的勝利。

二、馬來西亞在野黨在2008年大捷,許多人歸功於新媒體(尤其是網路媒體)使得在野黨的選舉文宣戰突破執政黨的封鎖,觸達選民。新加坡對網際網路的管制是東南亞諸國中最嚴厲的,包括規定討論政治性議題的網站必須登記,及限制政黨在網際網路的宣傳活動,但政府今年3月修訂競選條例,放寬政黨在選舉期間使用網際網路宣傳的限制,使得人們關注新媒體在本屆大選中能給在野黨選情多大助力?

在野黨的斬獲雖有進步,但似乎再次印證人們高估了新媒體對選情之影響。

在本屆大選,21歲至44歲的選民有111萬1827人(46%),其中教育程度在中學或以上者高達73.3%;這些年輕、學歷相對較高的選民,普遍被視為較可能傾向支持在野黨。理論上來說,網際網路應是在野黨影響選民的利器,尤其是其中一名在野黨年輕候選人的臉書粉絲人數一度超越新加坡資政李光耀。

然而,在野黨多得兩席,是因為贏了一個「集選區」(共有5名參選人),而一個過去27年都是在野黨囊中物的選區竟然被執政黨贏回。此外,在野黨總得票率雖然創新高(39.86%),但只比1991年的最高總得票率(39.03%)提高0.83%,比2006年的總得票率(33.40%)也僅是提高6.46%,所得選票增加15萬1,751張,與前述年輕選民的人數對比,落差仍大。

雖然新加坡是在選前兩個月才局部放寬網際網路選戰的限制,但早在2000年已有99%的家戶連接上全國性的混合光纖網絡;在2010年,家戶網際網路用戶和家戶寬頻用戶的滲透率都高達82%,接觸外國網站的「異議」早已不成問題。然而,在野黨在2001年和2006年大選也只能贏得兩席。這些現實似乎說明,網際網路雖能聚集「人氣」,但是「虛擬」群眾對執政黨的殺傷力還不至於致命。
(獨立新聞在線總編輯)

(回目錄)
另眼相看:學生衝突是資源而非問題

■洪致翔
某日,筆者經過任課班級時,看見了這樣的場景:兩位高年級學生在教室裡怒目相視、以高分貝你來我往地叫罵,眼看就要引發肢體衝突。在其他同學協助勸開兩人後,分別詢問爭執原因,才稍稍理出一點頭緒:上一堂課,座位相鄰的兩人相互批改對方的小考考卷。然而,在互相交還試卷時,甲生發現自己把乙生的考卷給批改錯了,於是又將對方的考卷拿回來,重新打勾、寫上正確的總分才交還給乙生。而在乙生眼中,卻只看見甲生沒來由地塗改自己的考卷,心生不滿之餘,立刻取出紅筆,將甲生的考卷搶過來、在上面胡亂塗了幾筆。

於是,原本打算彌補錯誤的甲生眼看自己的試卷慘遭蹂躪,偏偏又震懾於對方的氣勢,心知此刻謀求「筆債筆償」已屬無望之舉,只好勉強按捺情緒,待得下課鐘響、教師離開教室後,立刻向「不識好人心」的乙生大動肝火,因而釀成筆者所見的衝突場面。

在校園中,類似這樣由摩擦產生誤會、最終演變為激烈衝突的例子並不罕見,大多數教師的處理方式不外乎要求學生相互道歉、或對兩人施以懲罰,又或者兩案一併採行——總之,各打五十大板再說。這樣的處理方式或許能暫時讓衝突緩解平息,然而,卻不見得能讓學生學會如何試圖化解更多類似的不必要糾紛。

以前述「亂塗考卷事件」為例,若能引導雙方易位思考「對方的舉止還可能來自哪些原因」、「自己的言行還可能讓對方產生哪些聯想」,或起碼讓雙方當面表述自身言行背後的動機,除了幫助雙方學習探詢/確認他人目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舉措外,亦有助判斷是一時誤會或另有未了的舊怨,進而視原因進行下一步處理;若只根據雙方你來我往的言行表象,或為了平息雙方情緒而各打五十大板,恐怕只會讓此一事件轉化為雙方心中新生的疙瘩。

任何人的任何言行舉止,都可能來自各種不同的原因、甚至同時包含多重且交纏的動機。從而,無論在班級、校園、家庭、職場,或在任何發生人際互動的場合,摩擦與誤會的發生實屬必然而非偶然。因此當學生間發生摩擦與誤會,實應視為教學良機而非立刻「戡亂」。否則,不僅正是「未經追溯探詢,即憑以片面觀察與臆測直接採取行動」的示範,更形同透過身教向學生暗示「無須透過說理,訴諸權力即可處理衝突」。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1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