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5-27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官網首頁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2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2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如果要求台大校長下台

又屆畢業求職潮。台大校長李嗣涔為了讓畢業生順利找到工作,發信給畢業生,提醒「不要太在乎薪水」、「不要太在意準時上下班」等14項求職錦囊。

台大校長「用心良苦」,但不領情的學生大有人在。當前職場新鮮人起薪低、職場過勞四處有聞,無怪乎李嗣涔這番「親資」言論被批評是「幫凶」,連勞基法都沒放在眼裡。

但台大校長需不需要為他的「親資」言論負起「不適任」之責?

在國外,校長因「失言」而丟掉位置的情況並非沒有。最為人熟知的例子就是經濟學家、曾任柯林頓政府時期末代財政部長的前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

桑默斯在擔任哈佛校長期間,因為說出「女性天生在數理領域成就比不上男性」,而遭到不止哈佛校內、甚至全美女性教授的痛扁,認為他具有嚴重的性別歧視。更早之前,身為猶太人的桑默斯也曾批評校內教授猛發表反以色列言論,而惹惱了進步自由派。

總之,接連踩到種族、性別紅線的桑默斯,最終狼狽下台。在美國,種族、性別是極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尤其是學院,女性主義、種族研究是兩把批判的利刃,是檢驗進步或反動的神聖標準,桑默斯最終離職並不叫人意外。

李嗣涔和桑默斯的遭遇,其實寓意相仿。在台灣,如果李嗣涔今天發的信涉及到性別歧視(例如,希望「女學生」別太計較薪水),恐難被善罷干休,不適任的逼退壓力必定浮現。此外,如果李嗣涔發信內容觸犯了原住民,那麼他也應該會步上前國民黨中常委廖萬隆的後塵。萬幸的是,李嗣涔踩到「階級」這條線,就像桑默斯如果也只犯這個錯誤,恐怕也不會在政治正確的美國觸犯那麼大的眾怒。

美國與台灣的共相,值得深層解讀。兩者都是階級語言缺席,卻又呈現政治平權議題滿天飛的弔詭狀態。這意味了,無論是實際上或心態上,作為資本主義楷模的美國與台灣,雖然存在著各種平權平等主張,唯獨階級的平權平等運動被徹底去政治化。於是乎,沙豬或種族優越論者,會讓人鳴鼓攻之,但親資卻只是一種個人態度的表達而已,不像性別、種族問題那樣被鄭重看待。

這當然是一個存在於美國,也存在於台灣的階級盲。李嗣涔的信件失言風波,如果馬上就雲淡風輕,那麼只能說多數人對這樣的階級盲仍處在一個無感狀態,是為不幸。

(回目錄)




左右看:基本工資 笑罵由人

左看:立法權的怠惰

監察院在基本工資的攻防戰中終究站了邊,倒也不是說該漲多少,畢竟監院僅有事後審查之權,監委說的是審議過程有違共識決程序,但實質凸顯的問題,遠大於此。

依據勞委會的說明,基本工資審議制度是嘗試降低官方決策之角色,仿效日、韓之「三方會商」機制,這的確是扯淡了。三方機制要能成功,工會組織密度高、具有代表性且統合能力之總工會是必要且充分之前提,缺乏這一項,三方機制只能是一只花瓶。韓國在1997金融風暴後實施三方機制的失敗成果,勞委會官員能不清楚?

再者,對三方機制最大的批評,也是對社會統合主義的批判,就在於其決議凌駕國會,是對立法權的侵蝕。基本工資攸關國內勞動者生存權,豈可由極度欠缺代表性的擬三方機制越俎代庖?而立法院放任國民福祉大事由行政機關交由不具代表性與正當性的擬三方機制處理,則擺明的是長期以來怠忽職守的結果。

立法院是全國最高民意機關,但行政機構的決策往往繞過立法院,將其視為二流單位、政策制訂過程中的化外之民,實屬憲政缺憾,而未來可能發生的地方民代化的立院結構,更將作賤最高民意機關之名於萬一。萎縮的國會,絕非人民之福。
倪世傑/研究人員

右看:否決者缺位的賽局

監察院於5月17日發文糾正行政院勞委會於去年9月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中未提供資料分析,同時在勞資雙方代表無共識的情況下逕由勞委會主委決議調高基本工資3.47%,有違共識決之精神,應予糾正。勞委會隨即反應「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僅具諮詢功能,決策者仍在行政部門,抗辯意味相當濃厚。

整起事件,只顯示出勞委會在整起事件中,亟欲有儘快地、有限度地調漲基本工資。儘快的目的,是執政黨政績上的要求,尤其從馬上任後的各項選舉,國民黨總是大輸者多,點綴性地釋放勞工「利多」,必須快,也因為要抓緊時效,所以可以罔顧協商機制的共識精神以及可能出現的冗長辯論;但整體看來,工會界代表要求27.9%的調漲幅度,與資方代表提出的2%,勞委會終究還是順了資方意見,升可以,小小漲即可,因此是順應資方意見的有限度調漲。

基本工資調漲,至此告一段落。一來反正監察院的糾正案不痛不癢,具政務官身分的勞委會主委也不會因此捲鋪蓋走人,工會界亦不可能因基本工資調整未如預期而比照南韓工會界的作風來個報復性總罷工。

至此,大家行禮如儀一場,主席宣告散會。嗚呼民主,哀哉黎民。
林水秀/社會觀察人士

(回目錄)



聊以行國:異議網站難為無米之炊

■莊迪澎
在東南亞威權統治國家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憲法雖明文保障公民享有言論自由權,但仍存在著多種嚴刑峻法作為傳統媒體的緊箍咒。1990年代後期隨著網際網路的引入和逐漸普及,網路媒體成了突破官方言論控制的重要渠道,馬國的網路媒體更堪稱異軍突起。

1998年馬國爆發「烈火莫熄」(Reformasi)改革運動,除了聲勢浩大的街頭抗議集會,其善用網際網路發聲亦啟發往後網路新聞業的萌芽。第一個英文新聞網站《當今大馬》(malaysiakini)在1999年創設,6年後第一家中文新聞網站《獨立新聞在線》創設,往後3年又陸續有其他新聞網站進場,如中文的《辣手》、《風雲時報》及《透視大馬》中文版、英文的《The Nut Graph》、《馬來西亞局內人》(Malaysian Insider)及《透視大馬》(Malaysian Mirror),一時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然而,看似百花齊放的局面不料竟是「曇花一現」。

馬國網路媒體雖然頻遭政府刁難和打壓,但迄今尚無新聞網站因為這些打壓而停刊;諷刺的是,網絡媒體雖是民間異議之源泉,卻反而栽在「經費困頓」的難題上!

2008年大選在野黨大捷,至少有3個新聞網站乃是年大選的產物,但前後不及3年,《The Nut Graph》已在2010年宣佈因資金耗盡而解散團隊,轉型為每週更新一次的評論網站,《透視大馬》中文版及《風雲時報》也在2010年和2011年低調停刊。

至於經營了6年的《獨立新聞在線》,今年5月19日也因長期贊助人停止注資而發佈停刊警報,員工發動「自救行動」募款6個月的經費,以爭取時間物色投資者、提振廣告業績及規劃未來大方向等,避免6年耕耘成果草草付之闕如。

網路媒體在馬國生存不易,除了得提防和應付政府的打壓,資源亦十分有限。網民習慣取用免費材料,不熱衷於付費訂閱電子報,新聞網站難靠收費制維生;廣告業務則面對「大企業看不上、小企業不打廣告」之窘境,業績不彰。結果只能仰賴有社會意識的贊助人長期資助。

誠如《獨立新聞在線》5月26日社論所言,「新聞自由與多元輿論之意義是無價的,但要促進新聞自由與多元輿論卻是有價的」,為了還原官方消音之議題和事件而做的採訪與調查任務,不僅耗時耗力,更耗錢。但長貧難顧,贊助人不再注資,情況就不妙!

《獨立新聞在線》的自救行動開展後,國內外人士熱心捐款、聲援、廣傳訊息,甚至提出各種建言,不僅反映讀者肯定該網站的努力,也反映了人們對於維護多元輿論環境及推動新聞自由所表現的承擔。這點倒是可喜。
(獨立新聞在線總編輯)

(回目錄)
另眼相看:沒有自主志趣,何來適性分流

■洪致翔
教育部日前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草案」後,家長與立委強烈質疑其容許採計在校成績等作法將造成「免試變百試」的反效果。對此,教育部長吳清基一再強調「12年國教要因材施教,不同於有教無類的9年國教」,並以「12年國教涉及分流,必須讓學生適性發展」、「全部免試有困難,也不符12年國教依學生性向分流的辦學目標」回應質疑。「因材施教」、「分流適性發展」等說法乍看言之成理,但若對照當前多數國民中學的校園實況,恐怕又未必盡然。

首先,所謂「因材施教」,原指由為師者配合學生之認知狀態、經驗、性情、領悟力(亦即用於理解新事物的思維習慣),設計適於該生的教學方法、提供學習素材;同時,對每位學生的最終期許亦相同,不因施教方式不同而在學生之間產生「分高下、定終身」之影響。然而,目前為止所見的「高中職分流」——通過各種升學方案、依據看似公平的單一標準片面地將學生篩選分類後,分別決定其學習內容、未來職涯乃至生涯發展的方向——顯然與「因材施教」的基本精神相去甚遠。

再者,吳清基一再言及「依學生性向分流」,然而此番話中所謂的學生性向,究竟從何而來、如何探知,更是談論如何分流之前必須檢視的前提之一。就筆者所知,當前國民中小學現行課程中,向學生提及確立志趣、探索生涯性向的內容仍屬鳳毛麟角,更何況,要從「對某事物感到有趣」發展至「以其為志向」,無不需要相當程度的嘗試、檢視與反覆探索作為基礎。當以升學考試為導向的「明星高中」仍能假「特色學校」之名存在、持續鞏固「學歷決定生涯」的客觀現狀與意識型態,則任教於國民中學的教師們,能有多少人願意主動告知學生「其實還有許多活路可走」?在願意盡基本言責的教師之中,又有幾人膽敢積極鼓勵學生放膽發願立志、投入心力於探索志向?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不能讓我們感到樂觀,我們又如何相信所謂的「學生性向」乃出於自主意志、並非外力強行貼上的分類標籤?

「因材施教」、「適性分流」的重要性誠然無可否認,但若學生在「分流」之前根本未曾有充分機會與條件去探索、發展自身志趣性向,即便「免試變百試」等問題獲得解決,屆時所謂的「分流」恐怕仍會是「家長/教師所期待的選擇」,而非真正的自主學習與發展。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2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