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5-30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3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3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正面看待慾女飆增

有些「專家學者」公佈的研究結果報告,在一般人的常識裡,根本是天方夜譚,就像政府公佈的最新平均薪資高達新台幣5萬6千元,以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判斷,即知這個數據大有問題。不過有價值的研究當然不必以常識為依歸,甚至往往挑戰常識,正是其價值所在。無論如何,不盲目的相信「專家學者」或政府報告的權威,能在不疑中有疑,是民主社會成熟,也是知識解放的表現。

台灣師大教育學院院長、衛生教育學系教授晏涵文,28日發表「大專生約會與性行為變化趨勢研究」,調查從1979至2007年,約2千名五專五年級和大二學生,發現台灣男女大專生第一次約會的年齡,從1979年5成是在18歲以上,到了2007年則多數在15歲以下。另外,約會後有牽手、搭肩摟腰、接吻、輕度愛撫(腰部以上)、重度愛撫(腰部以下)、性交等6類性行為,男性在30年間的比率變化不大,但女性在6類性行為中的比率都明顯增高,除了最後一項性交,前5類性行為都比男性高,較28年前飆增5.7倍。

包括晏涵文本人和教育部長吳清基咸認為這個趨勢值得警惕,呼籲「國中、小學的健康教育課程別再用來上其他課」。教育部將嚴格要求各級學校落實正常化教學。其實牽手、搭肩摟腰和接吻這類性行為,早在30年前就已經公開在電視、電影中播放,而且正是「純純的愛」或「倆小無猜」的刻板印象;即使加上輕度愛撫和重度愛撫,只要沒有性交,不都是傳統觀念裡「守住貞操」的表現?如今女性只不過在前5類性行為的比率增加,超越男性,許多報導就以「慾女」稱之,「專家學者」和教育主管則認為問題嚴重,需要加強性(道德)教育。

依照常識,15歲以下的約會對象必然是同儕居多,即使年滿18歲的大專生,交往的對象亦是如此,而且異性伴侶中男性年齡較長的佔多數,那麼過去(1998年之前)男女有性行為的比率相差5到6倍,這樣的數據可信嗎?難道以往都是男男牽手、搭肩摟腰和接吻,而女性極少有這樣的身體經驗?抑或把性行為分成「婚前」和「婚後」;把女性身體禁錮標價的貞操觀念,讓女性不敢說出/承認自己的身體經驗?

因此,所謂「慾女飆增」,主要是女性願意正面看待自己的身體經驗,應鼓勵善待,而非以性教育之名再次將女性逼回衣櫃。


(回目錄)




左右看:你塑化多少了?

左看美食鄉 白老鼠實驗室

果然,台灣是名實相符、且淪浹肌髓的「塑膠王國」,連工業用的塑化劑都做成起雲劑,替代了棕櫚油,摻入食品制造,成為液狀的飲料,並延展為膠、錠、粉狀,且從食品擴及治感冒的糖漿,而歷時之長,可能上溯30年,若論受害最鉅的對象是孩童,偏偏嗜吃食品、而非食物的正是近30年的新生代,已經有人懷疑時下少子化,以及不孕症增多,都與塑化劑影響性發育、性功能有關,甚至喊出憂「萎」世代。

無疑,這是一項另類的台灣奇蹟,但不岔出主流歌頌的台灣奇蹟,看似榮辱相悖,實則互為表裡。

美食,不是我們一直誇耀於世的嗎?但今之美食靠手藝少,關鍵是靠食品工業提供主料、配料,才使得美食大量地、處處地出現,就是同一個食品工業也提供了毒料,使得美食之鄉同時也是白老鼠實驗室。如今事發東窗,怒責廠商黑心、政府怠惰,未免是一面之辭,你、我長年來享受亮麗可欲而又荷包可掏的食品,洋洋自得,不覺任何蹊蹺,甚至以資本詐術為認同,不是共同塑化了台灣人嗎?

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比黑心 專家學者第一

驀然,發現台灣人居然是塑化劑造成的,島國群情驚駭、悲憤莫名,人人疑懼自危,因為路傍奉茶的民俗在40年前被瓶裝飲料的商業給取代了,甚且五花八門的飲料進而淹沒家庭的白開水,從根本上改造台灣人飲食的味覺與視覺,如今,誰不把飲料當水喝?也就是,誰沒喝下塑化劑?所以時興的問題不是:你塑化了沒?當問:你塑化多少了?

與此同時,後見之明也紛紛出籠了,專家學者一時多若繁星。咦!事發前,這些權威人士死到哪裡去?怎麼任由土法煉鋼的師徒兩代人調制,市場皆知、皆與光顧,獨獨高明君子聞所未聞?

但是,餐桌上的明顯可疑物多得是:鮮奶垂手可得,幾時見到奶牛成群?魚翅肉羹何能填街填巷?米粉不碎不斷,真是米制品?肉鬆是肉?鳳梨酥是鳳梨?甜不辣是魚漿?雞排是啥肉?……幾乎每一項食品都不明不白,據說這叫做食品科技,食品科技的教授數以百計,從來不解密,光讓食品工業大變魔術、大擅其利。開路於前,又只會放砲於馬後,比黑心,專家學者是第一。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沉思者

■陳真

那天是元旦,七龍三鳳,年紀最小的才高一,高舉著反戰標語,站在師大街口。每個月,大夥像銅像一樣站著,一轉眼3年了。站著沒事做,稍一闔眼,腦子就自由了。我很多文章是這麼來的。

常有人要我們多宣傳才不會白站,但我覺得這多少跟傳教有點像,重點不是你說什麼,甚至也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怎麼活;你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或者說,你總不能說的比做的多。既然我們就只做這麼一點事,能說出更大的宣傳嗎?

街上沒什麼人,大概都跑去跨年了。跨年似乎變成一種文化,但年有啥好跨?我都還曾在劍橋跨過一個世紀說。不過一瞬間,就從20世紀倏忽來到了21世紀。記得那一刻,向來死城般的劍橋,難得滿天煙火。跨完一個世紀回到家,回到書桌前,繼續完成那未完成的句子:How natural can naturalized epistemology be?(自然化知識論能有多自然?)這命題,在我看來,已跨越二十幾個世紀,人類知識文明有多久,它就存在多久。問題原封不動,時光卻依然流逝。就算你不想跨越,就算你想永遠停留此刻,但幸福也好困頓也罷,所有時光依然無聲無息往前飛奔。

「為什麼明天總是比昨天晚到?」這道謎題困擾我很久了。十年寒窗,破萬卷書,但謎依然是謎,只是謎底未解,時光依然流逝,生命不會因為謎底未解而暫停。出國前,連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是誰都一無所知,但他那句話卻一直在我腦海翻騰:「為什麼總是有些東西存在,而非空無一物?」(Why is there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一個人,似乎只要有著足夠的專注與虔誠,遲早會回到他應有的歸宿。

也許是因為街上人煙稀薄,七龍三鳳排成一列反倒引人注目,從我眼前就走過好幾位紳士淑女,像在閱兵那樣逐一審視。有兩人還朝我們拍照,當然免不了還是會有一些信奉「搞不懂、管太多與吃飽太閒」三合一理論的全民最大黨黨員走過,以下巴仰角45度,配合30度餘光進行斜視,似乎深怕他積極上進充滿朝氣的目光一旦與我接觸,我可能會羞愧倒地口吐白沫。

師大算是文教區,意思是說閒人特別多。往來男女似乎或多或少都秉持著某種理想也好幻想也罷在過活,但就像那個攻城掠地征服世界的羅馬國王所說,再過個五十年,我們都不存在了,眼前輝煌的這一切,包括高唱凱旋的千軍萬馬,也都得化成一堆白骨雲煙。

千年一瞬,連命題都得淹沒。似乎唯有那個在命題中遺忘了時光的沉思者,在當下一刻有了永生。有一天,當他悠悠醒來,千年已過,於是就像梭羅所說,拿起樹枝,在地上記下一個王朝的覆滅,寫下最後一個族人的姓名。

(醫師)

(回目錄)
看守台灣:核電廠災變的機率

■陳曼麗

有人說,核能電廠是安全的。世界三大核電廠災變:1979年美國三哩島,1986年蘇聯車諾堡,2011年日本福島,這都是舉世聞名的大災難。我越來越想知道,到底核電廠災變的機率是多少?

全世界有31個國家有核電廠,發生過核能災變的有3個國家,我應該說,核電廠發生災變的機率是10%。全球在運轉中的機組數有441座,發生過大災變的有3座,我應該說,一座核電廠發生災變的機率是0.7%。台灣目前有3座核電廠運轉的有6座機組,我們的災變機率是4.2%。

這是一個數學題目,會做乘除法的人應該都算得出來。如果,核能災變機率是這麼高,而且都發生在所謂的科技先進的國家,台灣呢?台灣也應該算是科技先進國家排行中吧!全世界有193個國家,有核電廠的是31個國家,換句話說,有162個國家是沒有核電廠。擁有核電廠之國,不是多數,而是少數。核災一定都是發生在有核電廠的國家,擁抱著核電廠,也是擁抱核災變,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如果核電廠意外發生在台灣北部,20公里內要疏散台北市和新北市2百萬人,而且要在短時間疏散,我們的路線圖規劃好了嗎?往南跑,怎麼跑才不會塞車?以前,我曾經看過一幅圖畫,是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摟在一起,文字寫著:「和你的孩子吻別吧!」以前覺得是震撼,現在覺得背脊發涼!好像核災離自己越來越近了。在台灣核電廠還沒有消失前,我們還是要準備承擔風險,台灣人準備好了嗎?

台灣是老天揀選的地方,每年颱風都會經過,大大小小地震頻傳,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台灣人本來就要有風險觀念,與天災共存。受到天災的磨練,我們都應該是防災好手,應變高手。但是,許多人受到的訓練還太少,資訊不夠,判斷力不足,體力不強。從今天開始,要健身訓練,希望能在災害來臨時,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誰來給我們訓練呢?個人訓練靠自己,社區訓練,要靠社區全體,所以,也要和左鄰右舍結為友善團隊。希望災難來時,大家不要各自紛飛,要互相照顧。而且不知災變是晚上來,還是白天來?是週末來,還是平日來?隨時都要有準備,當災難來時,就不會心慌。

我聽說日本人平日有準備乾糧和飲水,如果意外發生,最少能充飢數日,以為應變。以前我都覺得杞人憂天,非常好笑。現在我覺得應該想想要準備些什麼?家裡準備些水和乾糧總沒錯,萬一自來水不能喝、電沒來、天然氣斷氣,還有些緊急救命的糧草;畢竟,機率只是參考值。希望我們天天都平安,台灣真正是寶島!

(看守台灣協會監事)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5-3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