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6-07─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6-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6-07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塑化劑污染的教訓 |
塑化劑風暴愈演愈烈,被污染的範圍不斷擴大,幾乎涵蓋各種食品,旁及化妝品、藥品等。如此大範圍的污染是如何產生的?能不能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我們從這個慘痛的經驗,得到了什麼教訓? 對於事件原因,輿論主要歸諸兩點:其一,廠商沒有良心。不但最上游的昱伸公司黑心,大量中下游的飲料、食品等等製造商也都缺乏應有的道德責任,未對採購原料嚴格把關。有些廠商甚至自認是受害者。誠然,那些塑化的商品報廢了,因此有了損失;但是作為商品製造者,而不是個人消費者,負有公共安全與衛生的責任,必須確保使用的原料沒有問題。然而,這些廠商未曾把關,貪圖廉價原料以謀求更大利潤。多年來,這些不負責的廠商不知因此多賺了多少錢,與上游廠商形成共犯結構,卻還大叫是受害者。 其二,政府法令落後。這些毒物並未列入衛生署的檢查清單內,據說是它不是食品,而是工業品,因此多年來橫行各種飲料食品,不曾被發覺。如果不是那位衛生署基層檢驗員多管閒事,台灣人民還得繼續食用這些毒物。另外,環保署雖然認定它是毒物,卻只列入第四類毒物,必須申請採購數量與流出對象,只需報備即可。如此不僅容易氾濫使用,也不易追蹤它的流向。檢調人員主要依靠廠商賬本提供線索。但是,許多廠商為了逃稅,買賣來往未必入賬。不難想像,依靠賬本追蹤,必然有許多漏網之魚。在民意壓力下,環保署已經修法要將DEHP塑化劑列為第二類毒物;但是衛生署並未相應修法。如此,不屬於食品原料的工業毒物被誤用於生產食品,也不會被衛生署檢驗出來。 道德良心與法律是對付黑心食品的辦法。但是,這兩者合起來並不能萬無一失。黑心食品事件層出不窮,說明道德與法律並不足以保障食品衛生安全。因為消費者無法確保商品的品質,特別當商品品質造成的危害是慢性的,因果關係不明顯。資本家為追求最大利潤,可能使用廉價的替代原料。特別是中小型企業,通常無力維持一個嚴格的品質管制部門。不幸台灣的食品業多數是中小規模。此外,一些大型名牌企業同樣「塑化」,說明台灣的大企業經營觀念還是中小企業的心態。 有沒有進一步的預防之道?我們想不出萬全之計。因為這是資本主義社會,追求利潤是經濟以及社會運作的基本動力。資本家總會想方設法節省開支。同時,資本主義又是高度商品化社會,商品只有交易關係,沒有道德責任。勉強的解決之道:飲食減少商品化,儘量在家自己煮。 |
(回目錄) |
左右看:畢業贈言聽仔細 |
左看:大學不是人力銀行
每年6月是畢業季,而大學階段的畢業,意味著第一次以成人的姿態走出學校,多數人在此刻才真正面臨升學或就業的抉擇。因此,大學的畢業典禮對個人來說有成年禮的意義;對社會來說,這批新鮮人的處境反映了當前社會的現況,2、30年後,也是這群人決定台灣社會的樣子。 確實,等著他們的社會沒有提供太樂觀的前景,「畢業即失業」像是一條不證自明的定律,搞得畢業生和幫他們繳了4年昂貴學費的家長備感焦慮。台大校長李嗣涔在畢業典禮前夕,寫下給畢業生進入職場的14點建議,要求菜鳥們不要太在意工時和工資,用強化工作態度來度過就業的黑暗期。因為正值勞動條件惡化、過勞死事件頻傳的敏感時刻,引來不少批評。 做為台灣最高學府的校長,卻像個人力銀行發言人,看不到對大學生期許的高度,當然應該批評,但更該檢討的是整個教育制度讓大學淪為職業訓練所的事實。當「找工作」成為大學生憂慮排行榜的第一名,表示青年只顧著自己能否順利成為產業後備軍,才是社會最大的隱憂。 連續兩年的畢業典禮,台大校長李嗣涔對自家學生的發言都引起爭議。去年是對台大女學生選擇以Show Girl為職業表示可惜,今年則是在給畢業生的14點建議中,希望初入職場的新鮮人,能夠不要太在乎薪水、是否準時下班的問題,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台大是台灣的一流大學,匯聚最優勢的資源,培育出台灣的近3任總統,因此相關新聞很容易成為媒體焦點。但李校長苦口婆心的一封信,就在媒體的斷章取義中被扭曲了。 這14點建議,其實是一位企業主針對這幾年在社會新鮮人身上看到的問題,整理出來的清單。李校長認為對準畢業生十分實用,因此摘錄全文以供參考。被媒體放大的工時工資問題,只是其中兩項標題,卻忽略了「別太在乎薪水」,是以「保持熱情」為前提;「不要太在意準時上下班」,是因為等下班的形象,會限制自己的發展。其他諸如「別推卸責任」、「善用時間」和「留意細節」等不僅有助於在職場生存,也是與人互動與自我管理的行事準則,不論畢業幾年的學生,都值得謹記在心。 |
(回目錄) |
扣問求音集:台灣社會系統危機的失敗管理 |
■姚欣進 從社會學學理的角度來說,所謂社會系統化,指的是:現代社會乃是一個有著明確運作功能的多元結構複合體;每個社會單位都有其特定功能而不斷高度、專業發展,另一方面,整體社會的各單元彼此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在系統化結構中運作以發揮最大綜效。 因此,在這高度系統化運作下,一個現代社會必須非常警覺與注意系統風險管理,以免系統中某個環節一旦運作不正常,立即延伸至其他環節。若是如此,就必須立即以最快、最大資源來阻隔風險蔓延。但這還是事後防堵,更根本的乃是事前徵兆的預警制度,甚至是法律或檢驗層面的嚴格控管,以從根本上杜絕系統風險。 這種攸關整體社會安危的系統風險管理,可以說是政府的最重要任務之一。一個政府若不能有效掌控整體社會的系統風險與危機,幾乎就難有正當性。例如,今年3月日本政府在地震與核能電廠輻射事件處理上,顯然系統風險管理表現不佳。但日本面對的畢竟是天災,而台灣這次塑化劑事件卻完全是人禍,更離譜的是,至少有三大系統環節完全失去功能,以至於成為國際笑話。 首先,早在2006年、2009年,環保署就有部分聲音提議將塑化劑原料列為第一類毒物。然而,據報載,這兩次提議均被民進黨立委一手阻攔,當時民進黨與後來國民黨執政的環保署也未繼續堅持。若當時能通過,則這原料就會列為持續管理追蹤對象,而不致於今日列為第四類毒物,僅為備查而已。這是基本制度面,甚至是價值觀的問題,即我們政府根本對此毒物對社會危害毫不注意。 其次,依照這次黑心廠商的招認,他們這樣大量供應塑化劑已有30年!即使以有案可稽的紀錄,也至少有5、6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內,我們政府居然毫無自主警覺之心,不能主動積極糾察。這次還是因檢驗其他項目有所異常,而意外發現塑化劑滲入食品。這是執行面的問題,我們的政府根本是執行無能的單位。 其三,即本專欄上週指出的法律面問題:政府從不將這類毒害社會安全行為視之為刑事犯罪,僅以行政違規事項處理,長期以來毫無懲處的效能,客觀上就是縱容此類犯行了。 我們的價值觀、制度面、執行面與法律面每一個環節都有嚴重疏失、無能表現,會淪於今日的地步,豈有意外? |
(回目錄) |
迷走地圖:請鬼拿藥方,穩死! |
■向紅岩 提案監委沈美真表示,歷時16個月調查結果發現:(1)我國「歐肯係數」僅0.1,亦即經濟成長1%,失業率僅降0.1%,低於美、德、英先進國,甚低於南韓、香港、新加坡等貿易對手國,顯示去年兩位數經濟成長無助改善失業。(2)依民國95年工商普查結果,科技業每投入1億元僅創造6.4個就業機會,低於傳統產業每投入1億元創造16個工作機會。(3)近10年來,「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急速攀高,產值成長亮麗,島內就業萎縮、薪資停滯。(4)大學以上失業率高於一般失業率,且學科與就業關聯低。 為揪出財富M型化社會「元凶」,沈監委等又約談了幾個行政部門。經濟部說:「我們負責幫雇主增加產值,就業不是我們的問題。」勞委會說:「我們只能幫失業者回到職場,怎麼可能會有辦法創造就業機會?」教育部說:「我們不是職業訓練所。」經建會說:「或許在發展產業時,可要求各部會提出目標產值、目標就業機會,賦予各部會責任,才能讓各部會均重視產業發展。」於是提案監委決定找經建會負責創造就業機會,因為「覺得他們比較願意承擔」。此外,亦對行政院拿公務預算盡做些短期就業方案,而未責成各部會負責統籌規劃;以及教育部在培養高等人才上未有具體作為,併提糾正。 早在數百年前,「資本積累,無產階級貧困化」的經濟規律已由左派經濟學家馬克思所揭露,大量失業的經常存在,乃是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社會的鮮明表現。即便是右派經濟學者也承認,經濟學上的利潤=總收益-外顯成本(explicit cost)-隱含成本(implicit cost)。於是乎,隨著資本主義全球化,雇主為節省工資、地租、利息、保險費、產品檢驗費等外顯成本,「歐、美、日設計行銷→台灣接單加工→中國、東南亞、非洲生產」自然成為全球產業鏈下各環節資本逐利的必然選項;而「台灣塑化劑」、「中國毒奶粉」等有害食品風波,亦是廠商在評估隱含成本如環境成本內部化金額較高,相對違法須支付的經濟代價又極低後,利潤驅使下鋌而走險的選擇。 監委主動關注就業問題誠屬難能可貴,惟可惜「通向地獄的階梯最初往往是由善良砌成的」,未掌握資本主義運作內在邏輯的癥結,即窮忙於「請鬼拿藥方」,糾正結果無論由誰負責其結果都「穩死」無疑。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