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6-15─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6-1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6-15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三星神話 |
台灣媒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波的「韓國熱」。近幾年被炒熱的議題,從影劇產業、平均國民收入到經濟實力,話題就像時尚界的「換季」。但是,流行話題的來去,並沒有改變我們對韓國的認識。大部分的談論方式、揭露資訊都禁不起時間考驗。 最近,媒體、產業界的新版「流行話題」是三星電子。嚴格說來,台韓兩地電子業幾乎在同一時間成長的經驗,產業界對於三星應該頗為瞭解。但是,媒體、業界人士的發言內容,卻又讓人感覺到,台灣對於韓國並不熟。 本地對於三星的描述,幾乎都集中在三星的規模,以及產業的競爭力,偶爾則會把三星視為韓國產業政策的一個正面指標。三星具備了所有的正面形象:1997年金融危機後的三星,儼然是本地產業效法的對象。但是,實際上的狀況卻未必如此。 三星的崛起背景,是1960年代,韓國政府為了發展資本主義,卻沒有足夠的資源,於是採用扶植大企業的方式;三星是被選中的廠商之一。但是,政治關係有如天氣般的不可測、不可靠,三星於是採行許多政治佈局。目前的主事者李健熙,其岳父就曾是軍人執政時期的院長級官員;三星為了能布置自己的人馬、鞏固政治資源,還進行政治投資,集團內的高階主管,就有多人入閣,財經官員也不乏卸任後進入三星任職的例子。 這樣的運作模式,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卻是個異數。西方的新自由主義趁著1997年的金融危機,透過IMF的結構調整計畫(SAP),要求產業重整,這才促成了三星轉變成了今天的樣貌。當時,韓國政府接受IMF抒困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將大財閥底下的五花八門電子部門,進行整併。 在那段轉型期,三星長期耕耘的政治資源失效,在放棄舊地盤、重新佈局的挪移過程中,企業陷入政商勾結醜聞。為了要在整併過程中延續企業的經營,就要以「大到不能倒」來作為生存的依據,極力的擴大規模,才能生存下來,才能夠有後續的發展機會,這也是三星、樂金等幾家電子業者得以出線的原因之一。 SAP讓韓國再次鞏固自己在相關產業的世界戰略位置:做為西方制衡日本電子業、前進中國的前哨據點之一。這個戰略位置,讓三星得以引入西方廠商的資源,讓它在短短10年,就蛻變成一個具有設計、研發能力,可以發展品牌行銷的知名廠商。2000年之後,三星在電子業的佈局有如吹氣球一般,逐步變大,然而,宛如巨獸的規模,並不是「努力生存」後的結果,相反的,它是生存的前提:要有夠大的規模,才能夠在複雜的政商環境中生存下來。 這也使得,韓國的政治、產業,基本上沒有脫離金融危機前的架構,改變的,只是財閥之間的勢力版圖。 本地人士避談韓國幾乎是傾一國之力來扶植特定廠商,以及西方資本家的戰略佈局這兩個關鍵點,而只是把三星的發展,歸因於韓國企業的轉型決心,以及政府在匯率、租稅上的支持。這種對於韓國狀況的描述,反映了本地人士對於「政治」的需求跟想像。但是,卻無法與現實對應起來。 本地業界在發跡、成長的經驗中,與韓國廠商有不少的互動,三星與台灣電子業,在實力、經驗都有許多類似處;韓國的半導體、液晶顯示器人才,甚至與台灣留美學生,不乏同窗之誼。依照廠商、媒體在談三星崛起時的談論方向,最需要被問到的是,同一批的韓國管理層成員,何以在1997年前後的表現有天壤之別?但是,這些議題都沒有被處理。反倒是,都集中在一些表面現象。這或許反映了,本地業界、媒體,在理解趨勢時的不足之處。 |
(回目錄) |
左右看:展望G20糧價波動議題 |
左看:避重就輕,幫助有限
G20預定6月22、23日兩天召開高峰會,討論的重點項目是如何解決在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衝擊全球社會的糧價波動問題。但從5月底外流的一份G20報告草案,以及G20陸續的相關消息看來,G20的方案方向似乎避重就輕,幫助有限。 3月底外流的這份由世界糧農組織、OECD、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十大國際機構為G20共同草擬的一份關於「糧食與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報告,其政策建議之一是推進WTO的貿易自由化,卻對先進國家繼續給予本國農業大量補貼,在貿易自由化旗號下向發展中國家低價傾銷農產品,導致許多國家由糧食生產有餘轉為依賴進口而成為糧價波動的受害者此一人盡皆知的事實隻字不提。有許多發展中大國參與的G20目前仍看不出對此一根本癥結有何作為。 再者,該份報告雖然承認了指數基金、債券交換等金融非實體交易對短期價格波動具有影響,但卻依然不願承認其中存在的金融投機的問題。此外,目前G20討論的重點之一是希望建立「農產市場資訊系統」(Amis),但以油價為例,即便有清楚的庫存與產油國的訊息公佈,依然無法防止對油價的炒作導致價格劇烈波動。 堪稱當今最有實力的國際組織G20於6月22、23日即將召開高峰會,討論糧食價格波動問題的因應對策。而一份於5月完成的、由G20委託世界糧農組織、OECD、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十大國際機構草擬的「糧食與農產市場價格波動:政策回應」報告,則可讓人展望G20可能的討論方向。 根據這份報告,近年糧價波動的原因包括:全球人口成長、生質能源的發展、油價的帶動效果、糧食庫存不足、氣候因素、錯誤的限制出口措施、美元匯率等等,而其政策建議,對於基本面因素首重增加投資以提高產量;對於價格波動的短期因素,則提出要建立透明的生產庫存資訊系統、加強期貨市場與櫃買市場(OTC)的資訊透明與管理,並推進WTO杜哈回合,杜絕一切限制貿易自由化的障礙。 在這些建議之中,增加農業投資屬於長期政策;監管金融市場實際上需要更廣泛的架構,而非針對農業;至於推進杜哈回合則是陳腔濫調,同樣的這些大國,在WTO搞不定,在G20恐怕也不能。看來,農產市場資訊系統可能是阻力最小、最易見效的,但願別因為其他部分的牽絆而錯失了這務實可行的第一步。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南北蘇丹邊界衝突可能破壞和平進程 |
節譯■葉興台 7月9日(南蘇丹正式脫離北蘇丹的那一天)到期的蘇丹和平協議,被稱做是全面性和平協議(CPA),因為這個協議被認定是替這個國家盤根錯節的糾葛衝突尋找解決方案,而不僅是要結束南方的戰爭。 除了讓南蘇丹民眾在今年1月進行獨立公投,南北蘇丹還簽訂了特別議定書,處理橫跨新邊界的3個爭議區:阿布耶伊(Abyei)、南柯多方(South Kordofan)和藍尼羅(Blue Nile)。 這些地區主要居住了在內戰期間支持蘇丹人民解放軍的親南方部落,阿布耶伊的居民獲得是否加入南蘇丹的公投機會,南柯多方和藍尼羅的居民對於自己的未來地位,則獲得一個難以定義的「人民協商」過程。但這些全面性和平協議的內容都未執行。 儘管南蘇丹的獨立公投進行的比多數人預期的還要順利,超過98%的南蘇丹民眾公投決定要和平地脫離蘇丹,爭議區的情勢卻惡化,並在北蘇丹武裝部隊上個月入侵阿布耶伊,並導致當地土著丁卡斯(Ngok Dinkas)族遷徙時達到最高峰。聯合國預估,近10萬人已經逃離阿布耶伊。 上週,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北蘇丹武裝部隊撤離,但北蘇丹沒有遵守,如今衝突似乎已擴大到爭議的邊界地區,南柯多方首府卡杜格里(Kadugli)爆發衝突,媒體報導,北蘇丹的軍機開始轟炸週邊的努巴山區和蘇丹人民解放軍駐在地。 蘇丹普世教會論壇(Sudan Ecumenical Forum)的成員約翰‧阿希沃斯(John Ashworth)指出:「北蘇丹軍隊在南卡多方的軍事活動,看起來越來越像種族淨化,引發1990年代初期發生在努巴山區的種族屠殺事件再度上演的恐懼,北蘇丹軍隊佔領阿布耶伊相對容易,但想佔領努巴山區和藍尼羅沒有那麼簡單,南卡多方已爆發激烈的戰鬥,北蘇丹派遣空中偵察機和戰鬥轟炸機轟炸村落。」 南卡多方和藍尼羅兩省的土著戰士,擁有多年在自己地盤打游擊戰的經驗,準備捍衛家園,反擊北蘇丹軍隊的入侵。 蘇丹人民解放軍在靠近北蘇丹的邊界、南卡多方和藍尼羅預估有4萬名部隊。北蘇丹軍隊繼上個月佔領阿布耶伊後,已對蘇丹人民解放軍下最後通牒,要求他們必須在6月底移轉至南部,一旦最後期限截止,北蘇丹軍隊將開始對付他們。 對北蘇丹而言,南卡多方至關緊要,不僅因為該地在上波內戰中是主要戰場,並且毗鄰阿布耶伊、達佛、與南蘇丹未定界線的邊界,也因為北蘇丹所控制的油田仍位於該地。 聯合國和非政府組織已撤走卡杜格里的人員,該地數千居民自爆發衝突後已經逃離,近一萬人躲在卡杜格里郊外的聯合國營地。 在上個月南卡多方備受爭議的省長選舉,執政的國大黨(National Congress)候選人阿米德‧哈讓(Ahmed M. Haroun,被國際犯罪法庭指控涉嫌策劃達佛的種族屠殺)勝選後,問題就開始醞釀,蘇丹人民解放軍拒絕接受選舉結果,聲稱選舉出現大規模舞弊。 蘇丹人民解放軍候選人、副省長阿布戴拉濟茲‧希魯(Abdelaziz A. al-Hilu,在2002年1月領導南卡多方的蘇丹人民解放軍,簽署由瑞士居中磋商的努巴山區停火協議),已與很多部隊逃離卡杜格里。 蘇丹人民解放軍批評,駐守在南卡多方的埃及駐聯合國和平部隊代表團,未能採取行動保護平民,駐守在阿布耶伊的尚比亞駐聯合國和平部隊代表團亦是如此。蘇丹人民解放軍呼籲聯合國安理會依據聯合國憲章撤換埃及代表團,在南卡多方頒布禁航區,迫使北蘇丹軍隊和民兵立即撤離此區。 努巴生存基金會(Nuba Survival)的蘇勒曼‧拉哈爾(Suleiman M. Rahhal)指出:「哈讓因涉及達佛種族屠殺而遭國際犯罪法庭通緝,他也參與上波努巴山區戰爭中的多起種族屠殺,如今這種情況又在發生,努巴人已被國際社會遺忘,除非聯合國安里會採取強硬行動,達佛種族屠殺事件可能再度上演。」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