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6-21─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6-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6-21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楊志良的四根支柱救台灣論 |
最近,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投書報紙,分析建立國家的支柱,提出四根支柱理論。他指出,有了支柱才能夠築起樓房,因此樹立支柱是為政的基本工作。楊志良接著提出立國的支柱有四:清廉施政,公平加稅,合理漲價,照顧弱勢。根據楊志良的論述,這四根支柱不只是台灣需要,也是任何國家共同的基礎。當然,這四根支柱恰好是台灣所迫切需要強化的。楊志良這篇投書雖然簡短,卻探討治國的重大問題,不流於枝節瑣碎,為台灣眾多政治論述罕見的格局,值得評論。 楊志良提出的四根支柱,都是重要的立國綱領。清廉施政在陳水扁巨貪之後,其重要性已經不待多言。繼承台灣人民反抗國民黨壓迫體制的民進黨,本來具有帶領台灣人民開拓新局面的氣勢,卻折損在陳水扁的貪腐。對岸中共艱苦卓絕革命如今落得民心大失,官僚貪腐也是主因之一。單靠清廉未必能夠完成偉大的政績,但是貪腐則必然會傷害崇高政治理念的達成。 其他三根支柱都涉及財富分配的問題。國家的一個基本功能,就在於合理分配創造出來的財富。楊志良把絕大部分的注意力聚焦在財富分配上,顯示他的眼光。這確實是治國最核心的大問題。台灣的稅收既不公平(因此貧富差距十分嚴重),總額又嚴重偏低(台灣人均納稅佔GDP只有12%左右,是美國的二分之一,歐洲國家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稅收偏低,不僅教育與社會福利大受影響,也將使政府無力應用財政手段扭轉既存的不合理社會關係,導致社會的不平等延續。此外,就如楊志良指出的,政府手頭沒錢必然舉債,其結果是債留子孫,不是負責任的做法。 合理漲價是針對台灣油電價格偏低。這個偏低現象事實上也是劫貧濟富(因為大量消費油電者多屬富裕人士),合理漲價有助於社會公平,但是其作用有限。合理漲價的最大意義在於抑制資源的浪費,並且有助於環保。最後,照顧弱勢這根支柱再度凸顯楊志良的左翼理念。事實上,財富分配本來就是左派人士的關心重點。楊志良的治國四根支柱幾乎都與財富分配有關,這在台灣政壇是不多見。 當然,分配問題只是經濟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所有制與生產關係也是重要的課題。我們提出這點,不在挑戰楊志良的觀點,相反地,在台灣長期反共教育下的社會思潮,出現一個楊志良這樣敢於批評現存體制的極右傾向,毋寧令人激賞。我們只是自我提醒,在通往社會主義理想的境界,我們還有漫長的道路。 |
(回目錄) |
左右看:字裡乾坤 |
左看:溝通優先,正不正豈敢自居
自2008年起,一波波的大陸觀光團來台拯救了台灣的觀光業,特別是某幾處對本地人已漸漸失去吸引力的景點,都藉著人民幣湧進起死回生。看到兩岸人民在市場上熱絡的交易景象,很難相信這其中還有什麼敵我意識。 然而,對大陸旅客開放自由行的旅遊模式,似乎刺激了潛藏在台灣社會的「恐中情結」,製作簡體字菜單和簡介的店家,連帶設立簡體字網頁的政府單位,都引來藍綠兩黨的關切與質疑。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繁體字和簡體字都只是漢字從甲骨文、篆書、隸書到楷書演變的不同結果,所謂繁體也是千百年來漢字簡化的某種變體。國民黨政府當年為了宣傳反共思想,將比劃較為簡單的簡體字,汙名化為共產黨破壞中華文化的鐵證,其實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國民黨政府也曾試圖推行過簡體字,未竟其功,共產黨執政後才繼續推行。 因此,台灣政府將繁體中文正名為「正體字」,以正統自居,根本是扭曲歷史事實的做法。語言文字是人民互動溝通的工具,休讓政客拿在手裡把玩,成為政治利益謀算的道具。 開放陸客自由行在即,許多觀光業者紛紛準備簡體字版本的旅遊簡介,民間小吃業者也特別準備簡體字菜單,方便服務大陸旅客。此番繁簡體文字和平共存的景象,對反共反了幾十年的台灣社會,是值得特別標記的改變。 然而,出自商業邏輯的單純做法,卻被有心人士的政治考量所批評。國民黨政府延續兩蔣時代的八股說法,將「正體字」上綱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下令政府官方文件、網站都應以正體字為主,對民間業者則進行道德勸說,鼓勵使用正體字和大陸人民交流;民進黨則藉機搧風點火,把使用簡體字和有損台灣尊嚴劃上等號,並舉「蚵仔煎」被改成「雞蛋海蠣餅」這種特殊的例子,凸顯兩岸文化與日常生活的差異,且隱含有大陸人用語可笑的貶意。 其實,對觀光業者來說「來者是客」,賺到口袋的錢只管多寡,哪管美金還是人民幣?要求他們擔負起捍衛中華文化、推廣正體字美感等責任,未免言重。畢竟,在使用簡體字服務陸客的同時,有可能引起某些台灣遊客的反感,其得失商家須自行評估了。 |
(回目錄) |
扣問求音集:兩岸政黨的歷史反思 |
■姚欣進 我們不妨以近日郝柏村發表的新書為例,《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來說明這歷史反思的複雜性。以目前報導與一般書評來看,郝柏村顯然是以找尋歷史答案的嚴肅心態來深入研讀國共內戰的最主要當事人之一,蔣介石,之私密日記,並提出他個人歷史見解。 郝氏認為,國軍失敗原因之一是高級將領軍事素養不足、沒有正常練兵設施與制度等。但若以同樣的標準來看,則中共方面的將領的正規戰事的軍事素養、練兵條件就只會更差,例如同樣是黃埔四期畢業的林彪不僅是蔣氏嫡系將領的後輩,而且根本沒有常規軍事培養(據說他長年苦讀三國演義裡兵法),其他如淮海戰役的名將,粟裕,還是小兵打游擊出身,又有什麼常規素養? 軍事,固然是非常專業活動,但軍事上的勝負鬥爭不過是社會內部或外部之「政治路線鬥爭的延長」!不能夠體會托洛茨基這句名言,就無法真正了解國共內戰的結局為何會如此? 政治路線鬥爭,就是一個政黨能較其他政黨更正深刻而準確地掌握當時時代的主要矛盾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而不同政黨間對客觀矛盾掌握與解決訴求之不同,並在政治上提出深入的批判,表現在論述、動員上,就是一般的政治路線鬥爭,表現在最激烈的武裝對抗上就是戰爭了。 以此來看,當年中共小米加步槍的紅軍可以全面擊潰軍事力量是數倍優勢的國民黨軍隊,根本原因是當年中共的政治路線所掌握的社會基本矛盾、所提出的訴求遠遠優於國民黨。但 在特定歷史階段中相對正確的左翼政治路線,卻絕不保證下一個階段也是正確的。當年政治路線如此正確的中共政權,為何在今日卻採許過去50年來國民黨政權的經濟發展方向,全力投入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來推動市場經濟呢? 當年的革命左翼運動的政治路線,發展到1917年蘇俄革命與1949年中共建國就到了頂峰,就再也走不出新意。相對的,戰後全球右派陣營卻不斷推陳出新來更有效地維繫統治與文化領導權。 一句話,在我們的時代裡,左翼必須以歷史的眼光,針對新的歷史階段矛盾現實,提出新的左翼路線,否則就有如今日中共政權,若繼續沿用過去左翼教條權威,那不過是重演「勝利中的失敗」罷了。 |
(回目錄) |
迷走地圖:「總統稻」收割了什麼? |
■向紅岩 然而,相對「農村意象」在台灣社會、文化認同上所扮演的突出份量,台灣的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以及農業產值佔總體經濟的比例,卻又顯得十分微不足道。周知,台灣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後,農業在國家總體經濟產業發展政策中即已徹底被邊緣化,政治人物往往只有在選舉期間才會緊抓著「農民牌」不放,他們大肆消費「農民」符號,卻未真心為農業發展與農民生存問題提出根本止血辦法。 查近10年我國農業萎縮趨勢,2002年至2009年間,農業GDP始終未達2%且逐年下滑,農業就業結構比亦自2001年7.52%降至2009年5.28%。2009年農戶74萬餘戶,兼業農就佔了58萬餘戶,每戶農家平均可支配所得為非農家的78%至83%,且農家所得有8成係來自農業外所得。近10年的全國土地面積,平均只有2成為可耕地,可耕地中又有1成休耕。 「老農津貼」、「休耕補助」、「糧食收購」,每年都是農委會「公務預算」與「農業特別收入基金」前3大固定支出項目,真正用於扶植農業發展的經費寥寥可數;「農村再生條例」通過後所編2千億「農村再生基金」亦大多挹注在工業、旅遊等農村硬體工程設施,而非投入在改善作物規劃與產銷結構問題、提高務農收益及促進年輕人返鄉就業等相關配套。農委會主推之新興農業三大軸心計畫,稱2009至2012年可創造5.3萬就業機會,實際上截至2010年合計只增加1千多人,且主要係來自「農村再生條例」通過後農村旅遊進用人數的貢獻,與「健康農業」有關之「吉園圃」、「產銷履歷農產品」的實際就業人數則不增反減。 農業發展問題高度複雜,核心農地保留、農業重點安排、農產供需調節、農民收益分配等,與國土規劃、國貿談判、氣候變遷均有關涉。作為國家未來領導候選人不是住農家、啃玉米、割水稻就叫「愛台灣」,整體農政規劃更非廣發地方工程款此般毀農劣行即可輕言交代。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