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7-15─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7-1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7-15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還台於民不是投機口號 |
民進黨不分區風暴持續狂燒,不甘被輪番攻訐的立委柯建銘出面喊話,要求蔡同榮莫挾民視鬥爭黨內同志,應該還台於民。 聽到這番話,心有戚戚焉者不在少數。在很多人眼中,民視不是一家尋常的電視台,而是媒體藍綠極化日趨鮮明下的標竿「黨員事業」。甚者,民視等「綠媒」在2008年強力介入黨內總統初選,痛批「十一寇」反扁親中,更讓綠營內部愛恨交加,往往有敵友難辨的錯覺。 柯建銘要民視還台於民,正當性十足。但論時機,難免讓人認為雙重標準。蔡同榮與民視的政治運作,難道始於柯某一事? 怪的是,當年被污名為「十一寇」之一而征戰飲恨的前立委,也曾向法院怒告民視談話節目。但這次躋身不分區安全名單後,卻對柯建銘與民視的纏鬥選擇沉默。是民視變了?還是人的位置變了? 民視確實爭議重重,但民視何去何從,如何使其成為「公器」,標準的一致性最重要。倘若批評者只是基於自己的政治權力而倡議公共化,則縱使理由再怎麼冠免堂皇,其標準也和挺民視、附和蔡同榮之流的政客如出一轍。 媒體,不該是黨同伐異的工具;也不是老闆自己的政治宣傳機器,或檯面下的交易籌碼。公共化、還台於民,絕不是政治投機失敗後,才被拿出來亮相的廉價口號。 老三台的壟斷被打破後,媒體公共化的絆腳石已不再是黨營媒體,而是「黨員媒體」。昔日的黨營媒體看似龐大,但冤有頭、債有主,反對黨更可以名正言順撻伐;黨員媒體則否,表面上這是個人行為,其運作又號稱取決於市場競爭。然而將媒體老闆的政治宣傳市場化、收視率化後,即便是政黨本身都未必能約束這樣的黨員媒體,而必須討好,與之交易。通常,這樣的黨員媒體,不為政黨服務,而更傾向與黨內特定派系共謀,形成雙向投機。若玩火過度,也容易導致黨內的極端化。 危機也是轉機。正準備競選總統的蔡英文,或許應該用她的「NEXT」口號,披露她對媒體改革的看法。這個動作,不為柯建銘個人,而是讓人們能更清楚地看到她的民主高度。 |
(回目錄) |
左右看:香蕉的政治經濟學 |
左看:香蕉戰爭
「怎麼不早說」?馬英九裝傻踢到了鐵板之後,表示產銷過程有人為惡意操作,依法嚴辦。但這當中,語焉不詳。什麼叫做惡意操作價格?只有兩種可能,那就是收購商涉及暴力脅迫或是聯合壟斷,前者涉及刑事,但若要少數幾個收購商聯合脅迫蕉農,恐怕必須維持相當多的「部下」,涉及組織犯罪問題了,可能性也不高。問題主要還是後者。2005年扁政府為什麼要開放香蕉自由貿易,打破了青果社的保證收購價格制度,貿易商聯合大盤成為壓低收購價格的打手,但當中是否真涉及聯合壟斷的問題,需要檢調調查;但政策施行已經超過6年,馬政府上台超過3年,這項不利蕉農的農產外銷制度又調整了多少? 正本清源,面對這項攸關民生的農產品銷售,特偵組應該嚴辦壓低產地收購價格的果蟲與菜蟲,同時,恢復農民產銷組織,而非讓香蕉貿易商上下其手,才是馬政府應該考量的方向。 根據自由貿易理論,透過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世界市場將根據自己的擁有的要素稟賦完成分工,隨著市場機制活絡、交易管道暢通,我們將已創造出更多的財富,讓更多的人分享。 香蕉問題也是如此。過去扁政府時期的農業政策,也相信自由貿易的福利最大化功能,當貿易商在市場擔當收購者的角色,在理性上,我們可以期待品相佳、賣相好者,獲得收購者的青睞,透過競爭機制,讓生產效率差的蕉農能夠退出市場。同時,透過貿易商爭取好香蕉的競爭活動,得以提高香蕉的收購價格,,增加出售香蕉的機會,開創一條香蕉市場的新出路。 這樣的思維,各有政治與經濟上的動機。政治上在於打破農業縣農產運銷被「黨國」把持的壟斷性,開放市場,引進貿易商此一新的行動者加入戰局,但農產品本身具備難以保存的特性,溫度過高,香蕉皮會過熱變色,溫度過低又會凍傷。因此,蕉農本身在擔憂香蕉銷不出去品質將起變化而更難銷的情況下,貿易商就在市場中掌握了更大的議價權,這也是為何農產品需要保障收購價格,而不能也不應該放任市場自流的根本原因。 市場絕非萬能,尤其在權力稟賦落差大的情況下,交易往往成為剝削的代名詞,為政者焉能不曉? |
(回目錄) |
聊以行國:內在民族主義的社會主義者? |
■莊迪澎 現時致力於為低下階層弱勢社群請命的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雖然以印度人居多,但是20世紀中葉的左派政黨和工會,給人的印象卻是華人主導;例如在1930年成立的馬來亞共產黨(馬共)雖有馬來人參與,卻僅屬少數。 左派政黨和工會以華人居多,與英國殖民地政府以「分而治之」(divide and rule)手段分開控制三大族群不無關係。其時,華人多在市區當勞工、馬來人在鄉村務農、印度人則在園丘當膠工,華人可能比其他族群較多地體驗政治矛盾,而且無論日軍或英殖民地政府,在政治上對待馬來人的態度比對待華人寬容,華人的反帝反殖情緒亦較高昂。 馬共以華人居多,但投奔馬共的華人未必都是原來的共產主義者。有個說法是,很多投奔馬共者雖然鍾情於社會主義,但與共產主義還有一段距離,為了躲避軍警的追捕和殘酷的折磨,被迫走入森林投靠馬共。 當年活躍於馬共、勞工黨和左派工會者,如今都已是遲暮之年。1989年馬共與馬泰政府簽署和平協定之後,許多馬共遊擊隊成員獲准回國,大多數都已重新融入社會,甚至事業有成。儘管未能再活躍於政治前線,許多人仍然關切馬國的政治與社會事務,願意出錢出力支持社會運動;對於現時馬國政府的威權治理,亦無法苟同。 早期左派被視為民族主義者,更甚於社會主義者的其中一個原因,也許就在這裡。儘管他們批評馬國政府的威權治理和打壓異議份子,但是面對遠比馬國更加獨裁、打壓異議份子手段更加嚴厲的中國,卻急著辯護,例如較遠的1989年天安門事件,認定若不是中共果斷「瓦解」騷亂,中國不會有今天的崛起;晚近如劉曉波在2010年獲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則認定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圍堵中國的手段。 當然,無論是同情或支持台獨、藏獨的言論,對左派老將而言,都是禁忌。據說,馬國一家在2002年創刊的中文報紙,創刊初期可能因國際新聞組職員有不少留台畢業生,且正值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期,刊登了較多民進黨和陳水扁的新聞,結果不時接到一些前左派份子的電話抗議呢! |
(回目錄) |
媒體觀察:鄉村大學得進入鄉村 |
■管中祥 去年中正大學傳播系接受教育部評鑑,評鑑委員個:中正大學位處嘉義,作過哪些和在地相關的研究? 這個問題不僅可以作為評鑑大學的指標,也可以視為學術研究是否扎根在地的關鍵,並且讓我進一步思考,在大學自由化後,台灣每個縣市都有多所大學,光是嘉義縣民雄鄉內加上鄰近大林鎮就有4所大學,過去大學集中於北部,集中於都市現象已不復見,那麼,這些「地方型」、「鄉村型」大學作了多少和在地有關的研究?了解多少在地的生活與知識?大學的研究為地方作了什麼/多少的累積?大學知識是否轉化成當地常民的知識?在地常民知識是否/如何影響當地大學的學術知識? 我曾經查了有關嘉義及民雄地區有關博、碩士論文的研究,在全國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共有17萬8,765筆博、碩士論文,以「嘉義」為論文主題的博、碩士論文有978篇,其中嘉義地區的大學佔有630篇,而與傳播有關的研究只有一篇。 事實上,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地景、產業與人文,例如,中正大學所在民雄鄉是個有歷史的鄉鎮,昔稱「打貓」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為當時洪雅族之中樞,是平埔番社之所在。人口數居嘉義縣之首,轄內有3所大學,廟宇林立,有多個非營利組織、小型商業及民雄酒廠,亦有嘉義縣的住宅特區,居高不下的房價,內部有諸多的城鄉差距,同時以栽種聖女鳳梨聞名,並且有兩處工業區,是一個農工業並存的區域。更值得傳播研究者注意的是,民雄於1999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座「廣播文物館」,這個前身為日治時代「民雄放送所」的廣播電台,隸屬於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的民雄分台,現仍保存著機齡超過60年的中波型發身機及諸多的廣播文物。 相對人文、產業多樣豐富的民雄,與民雄有關的傳播研究,例如民雄鄉內老人與家庭看護工的溝通形式與互動方式是什麼?如何從現有的文物、符號了解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變遷史,以及民雄廟宇的發展歷史及文化意義為何?鄉村大學的實習媒體,有沒有屬於當地的新聞價值?是否能發展出在地的鄉村新聞學?為鄉里服務?顯然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