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7-19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102年最新活動大事曆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7-1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7-1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美國國債面臨倒債危機

美國政府債台不斷高築,到5月16日,已經超過法定最高額度的14.3兆美元。面臨著政府還需要不斷花錢,以及償付天文數字國債的利息,美國總統歐巴馬要求國會迅速通過提高國債限額的法案。但是這個火燒屁股的法案,遭遇兩黨惡鬥的拖延。如果8月2日不能通過,美國將發生債務違約。人們還記得,兩年前雷曼兄弟公司正是發生債務違約而引爆了全球金融海嘯。美國國債如果重演雷曼兄弟的戲碼,另一場金融海嘯幾乎無可避免,甚至更加嚴重。美國政府的規模絕非雷曼兄弟所可望其項背。美國前白宮經濟顧問薩默斯最近便公開警告,國債違約引發金融海嘯的規模,將使兩年前金融海嘯的經濟危機顯得微不足道。

美國政府當然有別的選擇:削減政府開支,用省下來的錢支付國債利息,避免違約。但是,這意味著政府需要削減開支達4成之多。美國的社會福利、醫療改革、教育,甚至法院、國防等等方面都會受影響。更嚴重是,這種削減違背了民主黨的基本政策;一旦實施,意味著削弱民主黨的社會支持,將導致歐巴馬連任總統的巨大風險。

或許是基於這個算計,國會兩黨對於放寬舉債上限的談判不易達成協議。談判進展緩慢本身,已經產生負面效應。美國債信評比機構穆迪與標準普爾都警告,可能會調降美國主權債信等級。作為世界最富裕的國家,美國的主權債信從來都是AAA等級。一旦調降,其影響巨大而難以估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2001年以來,美國已經10次提高國債上限。開支擴大(特別是軍事開支),收入並未隨之上升(對富人與大企業徵稅偏低以為可以吸引資本家的投資),加上金融海嘯時期大幅度為挽救金融危機而增加開支(不幸這些額外預算多半用於拯救「大得不能倒」的金融機構與企業,對實體經濟幫助有限),使得美國國債在短短10年內暴增1.5倍左右。

美國債台高築,債信危機不僅造成空前經濟危機,而且勢將傷害世界金融以及全球經濟的復甦。事實上,兩年前的金融海嘯到去年暫露復甦苗頭,不久即遭遇歐洲部分國家的債務危機,而美國為了快速復甦以壓低嚴重的失業問題不惜亂印鈔票(所謂「量化寬鬆」),加劇歐洲國家的債務問題。到了今年5月,日本發生嚴重天災,使得另外一大經濟體也在還未完全從金融海嘯復原下受到重創。美元的量化寬鬆又導致全球通貨膨脹,連各方寄以重望的中國大陸也面臨物價高漲的威脅而不穩定。這種情勢下,美國的債信危機無疑是雪上加霜。世界經濟正面臨金融海嘯以來最嚴重的挑戰。

(回目錄)




左右看:恐龍與白玫瑰

左看:恐龍法官非天生

板橋地院法官盧軍傑因為裁定涉嫌性侵日籍女學生的計程車司機謝東憲以5萬元交保,且謝姓嫌犯交保返家後失聯4天,前天才在警方全力搜索下被拘提到案,再次引發輿論對恐龍法官的抨擊。

每當類似批評出現,所有情緒性的語言都會朝向法官個人,認為是法官本身「不食人間煙火」、「對案情的判斷及法律見解錯誤」,因此建立法官淘汰機制便會成為最佳解決方案。彷彿只要把過時的恐龍一隻隻消滅,地球就能進化成由人類主宰的美麗世界。

遺憾的是,恐龍法官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類設計的制度下養成的。台灣的法官個個都是經過嚴格考試後存活下來的菁英,且層級愈高的法官愈有保守化的傾向。不是他們個人願意活在六法全書的象牙塔裡,而是在成為一名法官的過程中,六法全書就是他們必須學習的全部。與社會現實的斷裂,絕不是從坐在法官席那一刻才開始。

此外,社會大眾不應只將焦點放在性侵案中的恐龍判決,許多弱勢族群在期待法律給予最後正義時,也往往因為法官的偏頗心證而落空。
洪艾維/文字工作者

右看:「白玫瑰」需要理性灌溉

倡議修改「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白玫瑰運動,在謝姓嫌犯性侵日籍女學生一案的催化下,3天內獲得25萬人的連署,預計在7月31日第三度走上凱道,發起「法案不過,玫瑰永現」的遊行靜坐。具體參加的人數尚難估算,但已成功主導社會氣氛。

試問,有多少在網路上參與連署的人,認真讀過整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修法內容?例如,假設性侵害犯罪加害人都會再犯,因此將其姓名及照片公告,是否有違反人權的疑慮?修法草案仍有許多類似的可議之處,卻在社會一片嚴懲性侵犯的討伐聲中,失去被討論的空間。

人民認為現行法案有缺失,可以用各種方式倡議修改,如向國會議員遊說、對執政者施壓……,這些都是民主制度可貴之處,而發動輿論並匯集社會共識,也是促進不同意見者對話的必要途徑。但白玫瑰運動發展至今,卻總是利用全民對特定案件的情緒──對受害女童的憐惜,對性侵加害者的憤怒,對恐龍法官的不滿──進行動員,目標或許崇高,手段卻欠缺理性民主的精神。
王左一/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農地抗爭的意義

■姚欣進
上週末台灣各地農民以及「台灣農村陣線」(農陣)等關切台灣農業整體問題的社會進步力量團體,約3千餘人在總統府廣場前抗爭、夜宿凱達葛蘭大道。這次抗爭的議題至少反映了兩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反思。

首先,這次的焦點,在於反對對農村土地的不當、浮濫徵收;所以,直接的抗爭訴求在於修改土地徵收法,讓農村土地能夠保留。這訴求的基本理由是:台灣糧食生產已逐年嚴重減少,甚至低於自給自足的糧食安全界線之下,如果不調整目前這種以發展工業生產為主軸的政策,不斷壓縮耕地面積,則台灣糧食自己率只會低落到安全危機中(目前約32%)。

換言之,要求保留充分的農村土地,最直接的理由乃是基於我們自身的糧食安全。台灣若自我生產的糧食不足而必須仰賴進口,在兩岸政治關係尚未真正解決之前,這不僅是糧食危機,也是國防危機、政治危機。這在政策之公共利益價值的選擇上,當然應放在首位考慮。

其次,要求保留農村土地、協助農業發展,這不僅僅是單一產業發展或一般經濟政策的問題。要真正解決當前的農村、農業問題,誠如農陣的參與者所言,我們整體的社經政策需要全盤架構、取向上的重新釐訂,即「典範轉移」。這是因為,執政者之所以從一開始就壓縮農業生產空間、不斷徵收、巧取農村土地等等,並非執政者存心與農民過不去,而是在利益掛帥資本邏輯下的必然政策實施方向與步驟。

從60年代開始台灣加入當時的國際新分工體系內,就注定了剛經歷了50年代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政策之後,農業在台灣整體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藍圖中,必須讓位給工業,以刻意操作的各種農經政策(以糧換肥、政府低價徵收糧食等)讓投入農業的農村勞動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不斷被不等價地轉移至工業資本中,讓台灣工業資本的原始積累能迅速完成。

在當代生產導向的資本運作裡,農業產值與資本積累的績效顯然遠遠不如工業生產的過去民生用品與現在的資訊產品。既然如此,任何一個資本主義為經濟發展方向的執政者,怎會不理性地壓縮農業、協助工業生產呢?怎會不想方設法來巧奪農業生產的土地資源來轉移為工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呢?

以此來看,當我們鼓吹小農生產方式、捍衛農村土地,實際上就是在捍衛更具有永續意義的生活方式與生態關係。生產、生活與生態乃是三位一體,而這一切是與強勢的資本邏輯很難相容的。那麼,我們能夠從農村開始,發展出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嗎?答案是肯定的,筆者將繼續討論這問題。
(社會評論者)

(回目錄)
迷走地圖:國土規劃的虛與實

■向紅岩
716苗栗大埔強徵農地事件滿週年,反徵地自救會與民間團體重返凱道夜宿,針對各級縣市政府乃至中央,為興建工業區、科學園區等重大建設,忽視農業、強徵農地、與農搶水,斲傷糧食安全等議題,提出「台灣永續未來關鍵10問」,意在要求政府應提出配套完整、全面前瞻的農業政策,而非老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敷衍了事。

面對民間10問,政院回應,強調修改《土徵法》事關國家重大建設,草率不得;工業調動農業用水乃權宜後的「必要之惡」,未來將朝儲備備用水源與開發多元化水資源努力,做好水資總量管制,以降低缺水風險,若造成農業損失政府將予以補償;對於政府或民間單位依產創條例申請設置之產業園區,會先掌握明確的產業需求,並以優先使用既有產業用地為原則,避免浪費國土資源。

顯然,民間10大問,一如既往,再度換到的只是政院陳腔濫調3虛答。此非民間問不好,也非政院答不對,全因問答皆浮在半空中,雙方都沒真正落到地面。《土徵法》必須要有所調整,但調整要配合國土規畫,這點毫無疑義。問題在於,國土規劃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嚴重的斷層,老是阻礙兩者的銜接。

不論過去或現在,學術界與政府部門都期待台灣能夠制定一部上位的、指導性的、政策性的國土計畫,以規劃台灣國土的安全、保育與發展。早在民國93年6月行政院亦已提出「國土計畫法草案」,欲將台灣的土地進行有系統的規劃,把全國土地區分為「國土保育地區」(佔全國土地面積63%)、「農業發展地區」(佔25%)及「城鄉發展地區」(佔12%),同時也把若干重要鄰近海域納入「特定計畫區域」的範圍。

然而,國土計畫不是一項單純的計畫,其所涉及的主管機關橫跨政府各部會。現實中,保育與生產糾纏不清,環保與生計含混不明的實例屢見不鮮,農委會、營建署、交通部、環保署等形同國土規劃與利用領域的「一國多制」,而環保團體、學者專家、當地居民的看法,又經常呈現出南轅北轍的嚴重分岐。

一項政策之所以搖擺停滯,往往是因為地方勢力不夠明朗,全民尚未達成明顯共識的結果。同樣,「永續發展」的真正挑戰亦不在於提出價值觀與勾畫願景的紙上談兵,而在於實際相關政策的形構,以及更重要的,如何不讓國土利用上位計畫,淪為社會各利益集團競奪資源角力下東拼西湊而成的期望清單?甚者,政府是否有能跳脫現實中無所不在的「分肥政治」(如地方派系),並出面力保這份規劃清單可確實按圖執行?
(自由撰稿人)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7-1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