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12-2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12-2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12-2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把生技政策規則說清楚

套句台灣流行語,「選舉只是一時」。對於宇昌案也應如此看待。

在選戰關頭,宇昌案當然關乎當事人,也是候選人的檢驗,但宇昌案更凸顯了台灣推動生技產業的「冒進」。

稍加回憶,宇昌案除了蔡英文個人的爭議之外,也包括了南華投資案被否決,扯出何大一角色的質疑。實際上,包括中研院長翁啟惠在內,國內、外有頭有臉的權威生技專家多少都被波及。

民眾面對宇昌案聽得一頭霧水,情有可原。生技知識門檻高,尋常百姓本就難以企及,面對資訊不對稱,遑論做出適當性與否的判斷。舉個更簡單的例子,光是上醫院求診,一般病患也很難對醫生的處方有任何置喙餘地。

太多的研究都顯示,醫療本身就是供給面決定的產物。這也是為什麼,健保會嚴控藥價給付的原因,畢竟若醫師仗其專業,上下其手,病患只能乖乖配合,成其「共犯」,因此一定要從供給的源頭進行控管,以免損及健保的公共利益。

明乎此,那麼宇昌案的複雜性與封閉性可以想見。什麼是台灣值得投資的生技產業?如何挑選合適的國外企業伙伴?坦白講,非常難,甚至是難到只有具有專業知識的「少數人」才知道。

問題在於,這種貌似具有把關功能的評估機制其實很寡頭,極可能是幾個人、幾句話,就決定了上千萬、上億的投資金額,甚至左右了國家產業政策的走向。

但別忘了,無論是國內、外,都有一大票生技科學家在倡議鬆綁,鼓勵「產學合作」。換言之,傳統科學家已經突變成「科學企業家」了。這種雙重身分所帶來的利益衝突問題,我們根本還沒意識到如何去規範,甚至是傳統的利益迴避規範,也未必適用於這種高度專業化的寡頭決策模式。

如果科學企業家還有親藍、親綠問題,那更該叫人提防。稍一不慎,知識、商業利益與政權的三合一匯流,就能輕易犧牲掉公共利益。

或有人說,切莫把科學家當作賊來看待。但這種說法忘了,民主的起源就是對權力濫用進行節制。過去人們懂得節制國王、總統、首相,但當少數科學企業家成為產業政策的決定者之後,實際上是在分配納稅人的錢,當然一開始就要作「防腐控管」。權責相符,天公地道。

生技特性使然,沒到最後,很難論及成敗。在此之前,就是不斷燒錢,等待開花結果。偏偏,燒錢值不值得?合不合理?看來也只能留給少數專家菁英評估。

總統大選結束後,宇昌案也不該雲淡風輕。如果真想搞生技產業,把遊戲規則說清楚、講明白,更重要。

(回目錄)




左右看:倫敦政經學院的時代交替

左看:卡洪的馬力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校董會上月選出的繼任者是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學知名教授卡洪(Craig Calhoun)。卡洪不只是一位對社會運動友善的學者,他還是一位公共知識份子,近年來批判大學教育企業集團化的趨勢不遺餘力。

由學院體系出身、進步運動氣息濃厚的卡洪出線,學生會與教師,都有期待。但在這個時刻,選擇卡洪的目的究竟為何,著實令人玩味。

就學術發展面來看,卡洪也許能夠發揮其影響力,引領倫敦政經學院回歸過去的批判精神,重建該校的學術聲望;但若放在當前英國與世界局勢的脈絡下,卡洪首先要面對英國心懷不滿中產階級家庭大學生在家庭縮得縮水下,針對高學費政策的滿腔怒火,一個社會學界的公共知識份子要如何面對可能發生的反高學費遊行、甚至佔領校園的行動,話題性相當強大;另一方面,後2008的世界走向未知的未來,經濟、政治與社會各種關係的重整紛至沓來,倘若世界關係的轉型與重建會是之後的道路,學術根底深厚的卡洪確實能夠滿足學術市場需求,對國際招生大有助益。

無論如何,卡洪就條件上確實能夠滿足各方的期待,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一個不一樣的大學校長可以走到多遠。
倪世傑/研究人員

右看:戴維斯的餘緒

前英國金融監督署主席、倫敦政經學院院長戴維斯爵士(Sir Howard Davies)因接受格達費之子賽義夫150萬英鎊的校務捐款而辭職下台,雖說繼任者已經誕生,但接受賽義夫捐款這件事,倒頗值得深思。

戴維斯被道德指控的癥結點,在於接受來自獨裁政府執政家族的捐款。大學營運需要經費,站在這一點戴維斯直到下台之前並不認為自己有錯。畢竟,在收受款項的時空是格達費已經支持美國的反恐行動,且未發生槍口相向的內亂,除了缺乏民主選舉這一點以外,格達費就與阿拉伯國王的意義相似,皆為對西方世界沒有直接威脅的統治者,如果格達費家族的錢不能拿,阿拉伯國王紹德家族的捐款也不能要,但幾乎沒有人會質疑後者的正當性。

因此,問題還在於這筆經費如何運用上,由倫敦政經學院訓練一批技術行政人才會是兩廂都贊成的觀點,對利比亞政府而言,擁有西方學術殿堂訓練的中高階行政人員,帶動利比亞現代化未嘗不是美事,對英國來說,這些留學生對英國自然有其親近性,從情治人員到友英人士的培育在此一舉,延伸英國國力。

重點還是教育人員本身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為獨裁國家育才與厚植民主價值只是一線之隔,轉念之間,世界大異其趣!
林水秀/社會觀察人士

(回目錄)



聊以行國:承認台灣學歷微不足道

■莊迪澎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副部長何國忠12月20日宣佈,馬國學術資格鑑定機構將在1至2個月內與台灣評鑑中心簽署互相承認學位之協議,並且聲稱「公共服務局預料也會承認台灣學位,屆時留台生可申請當公務員」。

馬國華人來台深造始於1951年,迄今畢業生超過4萬人。華人社會「爭取」政府承認台灣學歷,數十年未見眉目。何國忠所屬政黨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的總會長蔡細歷,今年3月來台被留台學生問起承認台灣學歷的問題時,仍敷衍地說如果不打算當公務員,學位承認與否的問題並不存在。筆者質疑這是否決留台學生申請當公務員的選擇權時,蔡細歷仍不以為然地說:「身為公民的權利,不意味著你有權得到任何東西。」

如今,馬國政府卻「兵貴神速」處理此事,在全國大選極可能在明年上旬舉行的政治現實底下,何國忠宣稱「不是以政治考量為出發點」,恐怕是自欺欺人。對現任政府和馬華公會,承認台灣學歷可以爭取日趨支持在野黨的華人選民回心轉意;對不屬於蔡細歷嫡系而盛傳將被除名的何國忠,解決承認台灣學歷的問題,可成為他爭取重作馮婦的「政績」。

對留台的馬國華人學生而言,政府承認台灣學歷確實是消除了申請當公務員(尤其是教師)的其中一道障礙。但是,留台同學可別高興得太早,因為台灣學歷受承認只是當公務員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雖然何國忠宣稱,執掌公務員系統的公共服務局預料也會承認台灣學位,但這僅是說明,留台公民遞上應徵公職的申請表格後,不會因為學歷欄上注明的學位是台灣的大學授予而在審查表格的階段就被淘汰。即便我們退一步,同意這是一個進步,那也僅是一小步,因為至少還得符合其他條件,而這些條件當中,有些並非憑一己之力就可辦到。

首先,留台學生還得有馬國政府會考的馬來西亞文優等成績資格,這個條件相對容易解決。無法憑一己之力應付的條件,是公務員系統的種族配額政策。由於政府資訊不透明,公務員系統的實際種族比例如何,並不明確;以公務員系統種族比例嚴重失衡的普遍印象而言,徒有受承認的台灣學歷也難以擠入公務員系統。

總的來說,倘若馬國的制度性歧視和偏頗政策沒有令人鼓舞的改變,政府承認留台學歷的動作,對於改善非土著的平等權益而言,仍然是微不足道。不過,此事卻印證了「政權輪替」之重要性,因為若非2008年大選令穩如泰山超過半世紀的執政集團岌岌可危,承認台灣學歷恐怕還得引頸枯等呢!
(馬來西亞評論人)

(回目錄)
另眼相看:失去目標的「理財教育」

■洪致翔
根據家扶中心日前公布的調查,近4成小學生沒有零用錢;而在有零用錢的學生中,8成7學生表示拿到錢後會存起來,其次則是購買學用品或零食。至於存錢的目的,回答「將來有需要時可以用」佔第一位,「長大可以用」佔第二位,「購買文具書籍」則佔第三位。針對這些調查結果,台北南區家扶中心主任陳美君認為,弱勢家庭兒童特別需要從小進行理財教育。按此說法,「理財」似已成為「民生必需課程」,然而所謂「理財教育」的內容其實頗有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許多針對兒童設計的所謂「理財課程」、「理財營」,雖然貌似活潑有趣,但卻常是藉遊戲教學之名,向學生宣傳各種金融商品的「益處」。認識金融商品本身並無不妥,但起碼應該在課程時間、講師講述內容與學員體驗深度等方面,讓這些金融商品的利弊皆能等質等量併陳。然而在現狀上顯然並未達到。換言之,許多課程的實際效果是讓學員更順理成章地習慣各種金融商品、更順利地被資本主義所統治。

再者,在許多兒童理財課程中,雖然都安排了引導學生認識「需求」與「慾望」之間差別的相關課程,但是,其所討論、歸納出來的「需求」仍是在現狀下的視野中所能看見的有限內容,只能說是為了繼續在現狀下生存而被迫產生的需要,並不是真正通過思考、來自主體性的需求,更不可能藉此嘗試設置目標、思考如何運用資源達成目標。只能讓學員學會如何在現狀下自保,卻無法帶來改變。

因此,「理財」其實不應該成為一種單獨的課程,而應併入生涯規劃、志趣探索等教育目標,成為其中一項內容。因為,談理財當然不能不提「錢要用到哪裡去」,但當此一問題與生活目標、自主志趣脫鉤,加上小學生所知的既有選項本就相當有限,因此多數學生的答案自然只剩下3類:日常用品(包括文具等學用品)、滿足物質慾望以及「儲蓄留待未來使用」(多半仍不脫前兩類的範疇,只不過時間點不同)。

許多保險業務員在嘗試說服對方購買保單時,都會採用某種「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話術:你現在幾歲、月收入多少、父母手足幾人,若考慮結婚育兒或購屋購車,未來20年內必要的支出金額為何,因此建議購買○○保單○○專案……。「為何理財、如何理財」等問題一旦脫離了生活目標與自主志趣,其實際內容大概也就與此相去無幾。但這樣單調的生命內容,真是我們希望培育出來的下一代普遍樣貌嗎?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12-2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