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08─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0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08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網路熱潮蓄勢待炒 |
美國網路業者臉書(Facebook)即將公開上市,由於光臉書一家公司的發行金額,就接近十餘年前美國網路泡沫前夕眾家業者的市值總和,令人側目,臉書又頗有知名度,各方猛炒網路公司話題,似乎是新一波的網路創業熱又將來臨。其實,這無關網路創業,而只是一場金融遊戲。背景並不是什麼社群網站、雲端時代的創業熱,而是延續2008年金融危機,直到現在的歐債危機下,金融業者尋求解套的小型方案。 為金融、經濟尋找新話題,有結構上的必要性。金融、創投業者,需要在歐債效應逐步發威的年代中,尋找投資話題以確保一定的獲利。中國經濟曾是個好題材,但是,對沖基金業者在過去數年屢次操作「中國崩潰論」,所引發的「中國經濟起飛vs.衰退」的討論,已經讓這個話題的新鮮感逐漸消退,這是金融遊戲當中看多與看空兩方互相較勁,而形成兩個和尚沒水喝的零合窘境。原本,再生能源、環保議題,是在中國話題之外,值得創投、金融業期待的議題,環保議題從照明、發電到生物科技,幾乎無所不包,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業界的默契就是用5到7年讓這個議題醞釀成熟。 但是,從現有的產品、技術看來,環保相關的產品話題還不足以擔當大任,歐債所造成的經濟問題看來又會持續影響數年,金融業勢必要尋找新的候選人,於是各種次佳方案開始上場。臉書上市就是候選人之一,它原本只侷限在社群網站的領域,勉強可以跟大部分人都聽不太懂的「雲端」搭上線,具有母雞帶小雞的潛力。不過,歐債危機的影響範圍實在太大,金融業勢必要在未來數年的不景氣中,找出一個議題來維持產業的能量,確保一定的投資獲利。 而投資獲利,也是公部門所樂見。公部門以舉債方式挽救金融危機,這些債務如果不能從日後的經濟復甦、金融遊戲、財政操作當中獲得回收,最後都要由平民來承擔,這會成為政治人物的負擔。因此,如何透過各種金融活動的收入,轉化為稅收來挹注財政,就是政府所關心。這個作法在1990年代就有前例,美國柯林頓政府,將雷根、布希時代的政府負債,大量打消的操作方式,就是靠著調整利率、匯率,吸引外資進入美國,然後業界再營造知識經濟、網路經濟的題材,營造出一個金融操作的環境,業者荷包豐滿之餘則讓政府有財政收入,這才大幅降低美國在冷戰時代所累積的大量財政赤字。它的負面效應就是創造了一個網路公司泡沫,以及效應持續到現在都沒有收拾乾淨的金融投機事業。 在資本遊戲需要持續的話題,以及政府需要財政收入以抑制赤字的背景下,金融業與政府之間,對於拱出一個股市的熱門議題,是存在共識的。可以觀察的參考點,是SOPA法案(禁止網路盜版法案)在美國的攻防,網路上隨手可得的訊息,是社群網站經營的基礎,版權歸屬則影響電影、媒體等內容產出業者的獲利,社群網站等所謂新一波的網路業者經營,在現階段對於傳統媒體有一定的威脅,但是,局勢是向網路業者傾斜,多方樂見一個新的熱門產業誕生,於是,受到傷害的業者只能暫時退讓。 嚴格說來,臉書等網站只是網路業者的一種經營形式,它的「新」其實還不足以需要另外用一個名詞來定義。這其實都是一種行銷手法,目的是為了後續的業者上市而預作準備。依照往例,我們將會看到相關的造神論述持續一陣子,直到主要的資金都從中獲利為止。 |
(回目錄) |
左右看:美經濟學會公布倫理規範 |
左看:經濟學與資本的共犯結構
美國經濟學會(AEA)於1月6至8日召開2012年年會,會中通過了一份經濟學家的「倫理規範」,要求所有投稿其出版刊物的作者都要揭露其研究的資金來源,以及過去3年內是否收到總額超過1萬美元的顧問費、獎金,還有是否任職於與文章利害相關的營利與非營利機構。學會並要求其成員在其他期刊、報章、媒體以及國會聽證會上的言論也應遵守上述規範。此一倫理規範不僅僅反映出美國公眾對於金融危機的深層檢討,更涉及主流經濟學的本質問題。 主流經濟學與資本的關係向來曖昧,其自由市場至上的信仰總是與資本的要求不謀而合,早被視為是大多數經濟學家忽視2008年金融海嘯的內在原因之一。而在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為確保其統治,必然會滲透進思想「市場」,將這樣的思想親近轉化為直接的利益交換。2010年一部美國紀錄片《監守自盜》(Inside Job)裡頭便描述了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一流學府的知名學者,一邊收取金融業的鉅額資助,一邊又以公正客觀的學術姿態推動金融自由化! 篤信人會按利益誘因行事的主流經濟學,如何可能超脫於階級利益之外,為「公共」發聲? 如果一個醫生撰文建議使用某一藥廠的產品,卻被發現他收受該藥廠的資助卻隱而不報,其建議的可信度相必將遭受懷疑。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這種質疑落到了經濟學家身上,紀錄片《監守自盜》即批評多位曾擔任政府經濟顧問的知名經濟學者,與金融業的關係密切,卻並未向公眾揭露此種利益衝突的情況。 有鑑於此,美國經濟學會(AEA)1月份於年會上公布了一份經濟學家的倫理守則,要求該學會期刊的投稿者要揭露自己的研究資金來源,近3年是否收受超過1萬美元的顧問費,是否在利害相關的營利與非營利機構中任職等等情況,簡言之,就是要揭露自己的研究是否存在利益衝突問題,打破了避談利益衝突問題的經濟學界現況。 經濟學家由於重視實證研究而非規範研究,往往給人不談道德的印象。但實際上,市場經濟中的買賣雙方由於或多或少處於「資訊不對稱」情況下,若沒有相當程度的誠信存在,則市場交易根本無法通行;這也是美國自安隆案的會計舞弊問題中反省到的道理,前述美國經濟學會的倫理守則便是此一認識的合理推廣,值得台灣經濟學界參考。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西方國家仍未從阿富汗戰爭學到教訓 |
節譯■葉興台 塔利班的指揮官顯然正在讀孫子兵法:窮寇莫追。他們正與中間人洽談,在杜哈設立辦公室,接受令人寬心的訪問。本週外洩的美國情報「塔利班狀況」(State of the Taliban)顯示,阿富汗人慢慢習慣前統治者班師回朝,在北約進兵阿富汗造成長達十年的混亂後,他們甚至歡迎塔利班重掌政權帶來的些許穩定與秩序。 美國總統歐巴馬向來憎恨這場新保守主義幻想所帶來的戰爭,現在正在思考撤軍時間。就軍事上而言,這場戰爭邁向失敗之路是明確的。儘管轟炸阿富汗首都或派遣軍隊扳倒一個政權很簡單,長時間占領一個國家通常後果很慘,士兵變得殘暴,盟邦日益疏遠,軍事行動的花費越來越高,而且產生不良後果。 北約的策略家無需希特勒或拿破崙作為警告,只要拿蘇聯1980年待在阿富汗的慘痛經驗即可。就算當時的蘇聯領袖戈巴契夫眼見大禍即將臨頭,在1985年決定撤軍,但蘇聯花了4年時間才完全撤軍。本週外洩的報告也指出,被視為西方盟友的巴基斯坦,竟然暗中支持塔利班。即便阿富汗總統卡賽也曾說,會支持巴基斯坦對美國的假想戰爭。美國和英國做了什麼根本無關緊要,延長占領一個穆斯林國家的邏輯是無情的。 阿富汗戰爭更驚人的是它所造成的心理影響。塔利班不該被低估,用精銳部隊攻擊他們違反了一切經驗法則。巴基斯坦情報單位會提供他們庇護和協助,北約2001年不該把一小撮阿拉伯細胞趕去與塔利班結盟。西方聯軍能將一個貪腐的穆斯林小國變成乾淨且親西方的民主政體,這種想法不僅傲慢,也不切實際。 每個警告都因典型的認知不一致而漠視。多年來,阿富汗戰爭是在西方政府的謊言和欺騙下而持續著。民選代表、媒體和輿論被誘導接受西方政府編造的說詞:勝利就在不遠處。被洗腦的記者報導,西方聯軍已贏得民心,塔利班正在跑路。北約遲早會重新訓練阿富汗軍隊,儘管不時有報導指出,阿富汗軍隊對西方占領充滿憎恨和不信任。就在上週,英國政府建議設立阿富汗陸軍官校,這個怪主意可能為塔利班培養未來的軍頭。 所有的軍事和外交經驗以及各國歷史和和學識,都無法阻止這場美國和英國保守派和自由派共同支持的粗暴冒險,兩國均宣稱這是一場基於良善的戰爭,戰鼓聲蓋住了批判聲。任何將領說,戰爭將在幾週內結束,無須動用一槍一彈,就會得到掌聲。批評者經常遭到打壓,他們的發言被視為失敗主義者、懦弱和缺乏愛國心。就像電影《亂世佳人》裡的主角巴特勒(Rhett Butler),他們沉默在對光榮的渴望中。 那些遊說團體也並非無所事事。在伊拉克戰爭中遭到重創後,英國軍隊想在其他戰場上揚威,阿富汗的赫爾曼德(Helmand)省就是這樣的地方。只要英國出兵就會有龐大的國防支出,軍火商、安全業者、國防承包商、非政府組織和救援機構等,都在吃這塊高達5千億美元的大餅,喀布爾的腐敗政客也大撈一筆。這場戰爭因此能持續下去,真想結束戰爭的人並不多,但數以千計的人因此死去,沒有人知道其中原因。 從阿富汗撤軍並不像從伊拉克撤軍那樣容易,混亂和未解決的問題仍有一大堆。新的塔利班政權可能對媒體友善,也會暫時自我克制,據說他們比1996年血洗喀布爾的那個舊塔利班更精於世故,但很難相信新塔利班的領導人有任何妥協的理由,特別是在他們讓北約勢力信譽掃地,而被稱讚為伊斯蘭英雄的年代。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